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和机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40579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和机器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控制二氧化碳浓度的技术。



背景技术:

近年来,为了应对环境污染问题和节电而高效率地利用空调机,限制室内的空气的必要性不断增加。例如,为了避免外部气体中含有的有毒气体、汽车等的尾气中含有的粉尘、微小颗粒状物质(PM2.5)、和花粉等过敏原进入室内,需要使室内的空气循环以进行换气。另外,在用空调机等调节室内的温度的情况下,为了节约消耗电力,优选不是直接使用外部气体进行换气,而是利用室内的空气(使室内的空气循环)进行换气。

另一方面,人类通过呼吸吸入空气中的氧气,吐出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的呼气。在封闭的空间的体积小(即,狭小)的情况下、以及在封闭的空间中存在的人的密度高的情况下,该空间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会上升。但是,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因此,难以发觉浓度已上升,因此,适当地控制二氧化碳浓度是很重要的。

对于在封闭的空间中仅使用该空间的内部的气体进行如上所述的换气限制时,空间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快速地上升的情形,在图11中表示在汽车的车室内存在1个大人和2个小孩的情况下的二氧化碳浓度的随时间变化的例子。图11是表示测定在轻型汽车(轻型货车)的车室内同乘有1个大人和2个小孩共计3人的情况下的、车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的随时间变化的结果的一个例子的曲线图。在将车窗等打开等使用车室外的空气进行换气的情况下(曲线P2)中,即使经过20分钟,车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也为大约500ppm左右,看不到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另一方面,当关紧车窗和车门,仅使车室内的空气循环的情况下(曲线P1),车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在5分钟时超过1000ppm,在50分钟时达到了5000ppm。1000ppm的二氧化碳浓度C2是注意力降低和困倦的诱因等已知会对人体造成影响的浓度(建筑物卫生法中规定的上限值)。另外,5000ppm的二氧化碳浓度C1是作为化学物质安全数据表(MSDS)上的允许浓度(日本产业卫生学会劝告值)的浓度。

这样,在汽车的车室内等封闭的空间中,已知空间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快速地上升。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车辆用空调系统,其以将车室的内侧和外侧隔开的方式配置有选择分离材料,该选择分离材料具有在空间中使氧气和二氧化碳透过,且将烃、氮化合物、硫氧化物和微小固体成分阻断的功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国公开特许公报“特开2008-30698号公报(公开日:2008年2月14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上述那样的现有技术,需要大幅地重新构筑车辆本身的结构,因此存在不能容易地应用于已有的车辆的问题。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车辆用空调系统,虽然能够防止有毒气体和有毒微颗粒进入车室内侧,将车室内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保持一定,但是,由车室的地板和外板形成空间,需要在地板设置内部气体取入口和内部气体排出口,而在外板设置外部气体取入口和外部气体排出口。

本发明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做出,其目的在于实现能够容易地应用于封闭的空间、并且能够将封闭的空间内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长时间控制在适当的值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等。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为将作为控制二氧化碳浓度的对象的空间内的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使用能够控制该二氧化碳的吸收速度的吸收材料进行控制的便携型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上述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检测上述二氧化碳的浓度的检测部;控制上述吸收材料的上述吸收速度的控制部;使由上述吸收材料吸收的二氧化碳从该吸收材料释放,以使该吸收材料再生的再生部;从第一电力供给源供给用于驱动上述检测部和上述控制部的电力的第一电力供给部;和从与上述第一电力供给源不同的第二电力供给源供给用于驱动上述再生部的电力的第二电力供给部。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得到以下效果:不需要重新构建作为控制二氧化碳浓度的对象的空间的结构、并且能够将该空间内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长时间控制在适当的值。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的概略结构例的图。

图2是表示将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设置在汽车的车室内的情况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3是表示利用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控制二氧化碳浓度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4是表示使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具备的二氧化碳吸收材料再生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设置在汽车的车室内的情况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6是对图5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的设置方法进行说明的概略图。

图7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设置在汽车的车室内的情况的一个例子的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的概略结构例的图。

图9是表示根据图8所示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的二氧化碳吸收材料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输出警报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锂类复合氧化物的每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的温度依赖性的一个例子的曲线图。

图11是表示测定在封闭的汽车的车室内同乘有1个大人和2个小孩共计3人的情况下的车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的随时间变化的结果的一个例子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1]

基于图1和2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便携型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的概要进行说明如下。在此,“便携型”是指:(1)向作为利用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控制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对象的空间内的设置容易(一般是指能够由用户安装);并且(2)至少包含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一部分能够从作为控制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对象的空间卸下。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1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的概略结构例的图。另外,图2表示将图1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设置在汽车(机器)的车室内的情况的一个例子的图。此外,在图1和图2中,只表示了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等主要部分的结构,对于与本发明没有直接关系的其他结构,为了简化说明而省略了图示。

(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的结构)

如图1所示,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包括第一驱动能量供给部(第一电力供给部)11、检测部(检测部)12、第二驱动能量供给部(第二电力供给部)13、再生控制部(再生部)14、控制部15、和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此外,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可以包括用于将空气取入到检测部12和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泵和风扇等,但是在图1中未图示。

第一驱动能量供给部11包括用于将从点烟器插座(第一电力供给源)3供给的电力供给到检测部12和控制部15的点烟器插座适配器和变压器。此外,第一驱动能量供给部11并不限定于来自点烟器插座3的电力供给。第一驱动能量供给部11例如可以构成为从干电池那样的一次电池或锂离子电池那样的二次电池向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供给电力,也可以为能够从车室内能够利用的已有的任意的能量源适当地向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供给电力的驱动能量供给部。即,点烟器插座3只不过是第一驱动能量供给部11用于向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供给电力的电力源的一个例子。

检测部12包括检测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浓度的二氧化碳传感器。检测部12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为红外线方式的二氧化碳传感器、和固体电解质方式的二氧化碳传感器等。检测部12测定车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将测定结果输出到控制部15。

控制部15总括地控制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具体来说,控制部15接收检测部12测定的关于二氧化碳浓度的信息,根据该信息控制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状态,适当地控制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吸收二氧化碳的吸收速度。控制部15包括状态决定部151和状态控制部152。此外,作为能够利用控制部15控制二氧化碳的吸收速度的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可以列举具有(1)每单位体重量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多、(2)每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多(即,二氧化碳吸收速度快)、并且(3)二氧化碳的吸收速度依赖于温度而变化的(1)~(3)的全部性质的锂类复合氧化物等,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关于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将在后面具体说明。

状态决定部151取得检测部12测定的二氧化碳浓度,与预先设定的二氧化碳浓度的设定值进行比较,判定测定出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否为设定值以下,根据判定结果来决定应该将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控制为怎样的温度。具体来说,在测定出的二氧化碳浓度为设定值以下的情况下,状态决定部151将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温度决定为每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成为装置下限量的温度。另一方面,在测定出二氧化碳浓度大于设定值的情况下,状态决定部151将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温度决定为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每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大于装置下限量的温度。在此,装置下限量是指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能够设定的下限量。所决定的温度、即表示应该将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控制为怎样的温度的信息(温度),被输出到状态控制部152。

此外,上述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能够设定的下限量”是指通过控制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温度而实现的、能够用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设定的每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的下限量,是比每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的最大量少的量。以下,将“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能够设定的下限量”简称为“装置下限量”。另外,“装置下限量”例如也可以为状态控制部152能够控制的温度的范围内的、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每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的下限量等。

另外,在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温度在规定的范围内(例如为与周围的温度相同的温度等)的情况下,装置下限量表示上述“大致最少”的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详细情况将在后面说明。关于“装置下限量”,也可以将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设定为上述规定的范围内的温度中更接近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取得最大值时的温度。在该情况下,能得到以下效果:能够使根据二氧化碳浓度是否为设定值以下来控制的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温差减小,能够快速进行吸收材料的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变化。

另外,“装置下限量”也可以为不利用外部机构(例如加热器)对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提供能量(例如热)的状态下的温度(例如室温)的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每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在该情况下,能得到不消耗用于冷却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而需要的多余的电力、较为经济的效果。另外,“装置下限量”优选为大于0、且不会吸附至在接近一般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条件下二氧化碳的浓度进一步降低的量。通过这样设定装置下限量,在二氧化碳浓度接近一般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情况下,能够实质上使二氧化碳的吸收基本上停止,因此,能得到防止使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至对生物体造成不良影响的程度。

另外,上述的设定值也可以为在空间内的空气中被认为适当的二氧化碳浓度的上限值。一般来说,二氧化碳浓度在屋外的大气中为大约400ppm左右。但是,例如在能够限制换气的空间中限制了换气的情况下,当人类等生物呼吸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如上所述,已知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000ppm时,人会感到困倦,注意力会降低。另外,已知当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超过1000ppm进一步上升时,对健康的损害变得显著。根据以上内容,设定值例如可以设定为作为诱发困倦、注意力降低的二氧化碳浓度的1000ppm等。另外,该设定值可以为在商品出厂时预先设定的值,也可以为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的用户能够自由地设定输入和变更的值。但是,对二氧化碳浓度的感受性有可能存在个体差异。例如,在对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敏感的人使用的情况下,优选使上述设定值为500ppm等,使得能够将低的浓度设定为设定值。

状态控制部152控制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温度,使该二氧化碳吸收材料吸收气体中的二氧化碳的速度(每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变化。例如,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设置有用于使该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温度变化为例如室温以上100℃以下的温度的加热部(加热器)(未图示),状态控制部152利用该加热器对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进行加热,由此控制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温度。另外,状态控制部152可以为还包括冷却装置,以冷却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结构。

另外,作为上述温度控制的方法的例子,例如可以列举利用加热器进行的加热、和利用珀尔帖元件(Peltier element)进行的温度控制等。在状态控制部152中应用加热器和珀尔帖元件等的情况下,这样的温度控制机构比较廉价,能够抑制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的制造成本。另外,可以将测定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温度的温度传感器(未图示)设置在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附近或以与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接触的方式设置。可以构成为:状态控制部152与该温度传感器可通信地连接,状态控制部152随时取得由温度传感器测定的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温度。

另外,作为上述温度控制的方法的另一个例子,可以代替加热器,在将上述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与车室内连接的流路中设置闸门(shutter),通过开闭该闸门,能够改变该流路的截面积。此外,也可以为使用闸门和加热器两者的结构。

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是每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二氧化碳的吸收速度)根据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自身的状态的转变而变化的吸收材料。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例如可以为设置有锂类复合氧化物的过滤器,在气流透过该过滤器时吸收该气流中含有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中设置的锂类复合氧化物等的量,只要为能够在规定的时间(例如进行通常连续运转的时间)控制车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的量、并且为能够卸下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进行搬运(便携化)的量即可。

第二驱动能量供给部(第二电力供给部)13包括:与家庭用电源等外部电源(第二电力供给源)100连接的连接部(插头);通过插头输入的AC电力;和用于将该AC电力转换为再生控制部14所对应的DC电力的AC-DC转换器。此外,第二驱动能量供给部13只要为从车外的电源供给适合于再生控制部14的电力的驱动能量供给部即可,例如可以为用于与电动汽车用的充电器和家庭用燃料电池等连接的连接部、和用于转换为适合于再生控制部14的电力的AC-DC转换器。另外,第二驱动能量供给部13可以为能够设置于第一驱动能量供给部11的电流限制机构。即,外部电源100只不过是用于第二驱动能量供给部13向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供给电力的电力源的一个例子。

再生控制部14包括用于使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温度上升至能够释放二氧化碳的温度(例如在锂类复合氧化物的情况下为约300℃)的加热器。另外,再生控制部14并不限定于上述,只要能够进行控制使得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温度上升至能够释放二氧化碳的温度(例如约300℃)即可。例如,可以将用于状态控制部152控制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温度而使用的加热器和珀尔帖元件用作再生控制部14。

此外,在此,将本发明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作为汽车等的车室内使用的车载用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第一驱动能量供给部11能够从干电池那样的一次电池或锂离子电池那样的二次电池等向检测部12和控制部15供给电力,因此,即使在没有设置电源等的密闭空间中,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也能够适当地控制该密闭空间内的二氧化碳浓度。而且,通过使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便携化,能够不大幅改变作为控制二氧化碳浓度的对象的封闭的空间侧的结构而将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设置在该空间中或从该空间卸下。另外,当在密闭空间内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之后,能够使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从该密闭空间内移动到能够经由第二驱动能量供给部13向再生控制部14供给电力的场所,使二氧化碳从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释放。另外,关于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的便携化,将在后面进行说明。

(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的设置例)

接着,使用图2对将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设置在汽车的车室内的仪表板附近的情况进行说明。图2是表示将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设置在汽车的车室内的情况的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2所示,例如,能够将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设置于坐在副驾驶座侧的用户的膝部附近。此时,通过将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的第一驱动能量供给部11的点烟器插座适配器插入到点烟器插座3,能够对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供给电力。因此,也能够将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设置在存在方向盘2的驾驶座一方的膝部。另外,第一驱动能量供给部11也可以为例如干电池那样的一次电池或锂离子电池那样的二次电池等,因此,设置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的位置并不受点烟器插座3的位置制约,可以设置在任意的位置。另外,如果为车室宽敞的公交车等的车室内,则可以在1个车室内设置多个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

这样,便携型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不需要重新构建车辆自身的结构,并且能够将车室内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长时间控制在适当的值。另外,便携化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即使在汽车的车室内那样的狭窄的空间中也不会成为阻碍,不会损害车室的乘坐性能。

(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的便携化)

接着,对便携化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进行说明。

通过将具有每单位体积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多、每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依赖于温度而变化的性质的锂类复合氧化物用作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能够使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小型化(便携化)。由此,能够容易地应用于封闭的空间,并且不会成为阻碍。

但是,为了使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便携化,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量受到限制,因此,存在需要定期地使吸收的二氧化碳再生的问题。

例如,在汽车的车室内存在1个驾驶者的情况下,为了防止封闭的车室内的气体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上升而要求的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量,在使用锂类复合氧化物作为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情况下,只要为大约1.3kg即可。但是,如果不能使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中吸收的二氧化碳释放以使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再生(refresh),则不能将车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长时间控制为适当的值。即,如果不具备使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再生的机构,则存在即使已使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便携化,也不能长时间在车室内使用的问题。而且,为了使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再生,需要对该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在例如300℃以上进行加热处理,难以在车室内得到该加热处理所需要的电力。

因此,本发明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包括:检测空间的内部的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的浓度的检测部12;控制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吸收二氧化碳的吸收速度的控制部15;和使由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吸收的二氧化碳从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释放,以使该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再生的再生控制部14,从至少2个以上的电力供给源供给用于驱动检测部12、控制部15和再生控制部14的各部的电力。例如,从第一驱动能量供给部11向检测部12和控制部15供给电力,从第二驱动能量供给部13向再生控制部14供给电力。即,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能够从至少2个以上的电力供给源接受电力的供给。由此,能够使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从车室内移动到具备能够对再生控制部14供给电力的电源的场所(住宅内等),容易地并且定期地使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再生。因为能够将被拿进车室内并使二氧化碳吸附剂16吸附二氧化碳后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从车室拿出到外面,容易地使二氧化碳吸附剂16再生,所以能够长时间使用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

(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

在此,使用图10对状态决定部151的温度决定和状态控制部152的温度控制进行说明。首先,使用图10对作为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使用的锂类复合氧化物的吸收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温度特性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锂类复合氧化物的每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的温度依赖性的一个例子的曲线图。此外,在此,列举使用锂类复合氧化物作为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通过控制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温度来控制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例如可以为活性炭、沸石、氧化石英砂(硅)、正钛酸钡、多孔铈氧化物等无机物,也可以为胺溶液和多胺等有机物。其中,优选具有每单位重量能够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更多、并且通过简单的处理将所吸收的二氧化碳释放的性质的材料。

锂类复合氧化物的每单位重量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大,最大为约37wt%,并且常温下的二氧化碳吸收速度快,因此,锂类复合氧化物适合于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的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另外,由锂类复合氧化物进行的二氧化碳的吸收是可逆的,锂类复合氧化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速度(每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依赖于温度。在此,将锂类复合氧化物的每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最大(极大)时的该锂类复合氧化物的温度设为温度Ta。即,温度Ta为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速度最大的温度(最佳温度),该温度Ta大致是比室温高的温度。

如图10所示,在低于温度Tb的温度,锂类复合氧化物的每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保持最小的每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几乎不变化。当锂类复合氧化物的温度从温度Tb上升至温度Ta时,锂类复合氧化物的每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与该温度的上升相应地增加。当成为比温度Ta更高的温度时,随着该温度上升,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当成为温度Tu时,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几乎成为0。这样,锂类复合氧化物为能够根据其温度来控制每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的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即,当成为比温度Tu高的温度时,锂类复合氧化物的每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为负,即,锂类复合氧化物不是吸收二氧化碳,而是相反地将所吸收的二氧化碳释放。某个锂类复合氧化物的温度Tu例如为300℃。

接着,对利用上述的锂类复合氧化物的温度与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的相关关系的、状态决定部151的温度决定和状态控制部152的温度控制进行说明。

在检测部12检测出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设定值的情况下,可以说空气中含有过量的二氧化碳(有害健康的水平的二氧化碳)。在该情况下,状态决定部151将锂类复合氧化物的温度决定为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成为比装置下限量大的量的温度(例如比温度Tb高且为温度Ta以下的温度),状态控制部152进行控制使得锂类复合氧化物的温度成为由状态决定部151决定的温度。通过该温度控制,锂类复合氧化物吸收比最小限度的量大的量的二氧化碳。以下,将锂类复合氧化物(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吸收比装置下限量大的量的二氧化碳简称为“吸收二氧化碳”。

在此,优选在检测部12检测出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设定值的情况下,状态决定部151将锂类复合氧化物的温度决定为Ta。在该情况下,锂类复合氧化物的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为最大,因此,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能够从取入的空气中吸收最多的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具有能够使空间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更快降低的优点。

另外,在检测部12检测出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设定值的情况下,状态决定部151可以将锂类复合氧化物的温度决定为大于Tb小于Ta的温度。在该情况下,能够减少用于在状态控制部152中对锂类复合氧化物进行温度控制(加热)的电力。即,具有能够使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节能化的优点。

另一方面,在检测部12检测出的二氧化碳浓度为设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可以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是有害健康的水平。在该情况下,状态决定部151将锂类复合氧化物的温度决定为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成为装置下限量的温度(例如Tb以下的规定的值),状态控制部152进行控制使得锂类复合氧化物的温度成为由状态决定部151决定的温度。通过该温度控制,锂类复合氧化物变得无法从空气中吸收二氧化碳。

在此,在检测部12检测出的二氧化碳浓度为设定值以下的情况下,状态决定部151可以将锂类复合氧化物的温度决定为室温。在该情况下,状态控制部152具有仅使从锂类复合氧化物放热即可,温度控制不需要使用电力的优点。

另外,在检测部12检测出的二氧化碳浓度为设定值以下的情况下,状态决定部151可以使锂类复合氧化物的温度为更接近温度Ta的温度、且为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成为装置下限量的温度(例如温度Tb)。在该情况下,锂类复合氧化物即使在没有吸收二氧化碳时也能够保持在更接近温度Ta的温度。因此,具有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改变,需要进行二氧化碳的吸收的情况下,能够使锂类复合氧化物的温度更快地上升,更快地吸收二氧化碳的优点。

如以上所述,根据检测部12检测出的二氧化碳浓度,状态决定部151将预先设定的二氧化碳浓度与检测部12检测出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比较,锂类复合氧化物和状态控制部152进行锂类复合氧化物的温度控制。由此,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能够根据二氧化碳浓度来控制锂类复合氧化物自身的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因此,能够以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相应的适当的速度,使锂类复合氧化物吸收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能够防止不必要的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够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为适当的值。

(使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吸收二氧化碳,以控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处理)

接着,对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控制空间内的二氧化碳浓度的处理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图3是表示利用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控制二氧化碳浓度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此外,在此,列举将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如图2所示设置在汽车的车室内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当第一驱动能量供给部11的插头被插入到点烟器插座3中,开始向检测部12和控制部15供给电力时(S1:第一电力供给步骤),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将空气取入到检测部12和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另外,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将取入的空气的一部分或全部送到检测部12和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将通过该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通过控制该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温度,能够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每单位时间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变多或变少。

这样当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动作时,检测部12从取入的空气的一部分或全部中以规定的时间间隔检测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S2:检测步骤)。检测出的二氧化碳浓度被发送到状态决定部151。状态决定部151对检测部12检测出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否为设定值以下进行判定(S3)。

在检测部12检测出的二氧化碳浓度为设定值以下的情况下(S3中为是(YES)),状态决定部151将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温度决定为每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成为装置下限量的温度(例如室温),状态控制部152进行温度控制使得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温度与状态决定部151所决定的温度相等(S5:控制步骤)。由此,锂复合氧化物的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成为装置下限量。换句话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改变被抑制到最小限度。

另一方面,在检测部12检测出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设定值的情况下(S3中为否(NO)),状态决定部151将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温度决定为温度Ta。然后,状态控制部152使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温度上升而成为温度Ta(S4:控制步骤)。由此,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成为能够吸收与温度Ta相应的量的二氧化碳的状态。

S3~S5的处理在检测部12每次检测二氧化碳浓度时进行,反复进行直到第一驱动能量供给部11的插头被从点烟器插座3拔出,向检测部12和控制部15的电源供给停止为止。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在反复进行这些处理控制的同时,进行空气向该装置的取入和空气向空间内的排出,由此,控制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每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使得空间内的二氧化碳浓度成为设定值的浓度。

根据上述处理,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能够根据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来控制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锂复合氧化物)自身的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因此,能够根据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使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以适当的吸收量吸收二氧化碳。因此,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能够防止不必要的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够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保持为适当的值。

另外,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通过控制吸收材料自身的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来控制空间内的二氧化碳浓度,因此,不需要对例如从空间取入的空气量等复杂的参数进行管理控制,能够简单地控制从空气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

另外,上述处理控制中检测部12检测二氧化碳浓度的时间间隔,可以预先设定,也可以使得用户能够自由地设定。检测部12进行检测的时间间隔越短,越能够高精度地控制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吸收量,因此,具有能够更精密地控制空间内的二氧化碳浓度的优点。

在以上的说明中,对利用温度来控制锂复合氧化物的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通过进行温度以外的状态控制,来控制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在该情况下,只要在检测部12检测出的二氧化碳浓度为设定值以下的情况下(S12中为是(YES)),状态决定部151将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状态决定为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成为装置下限量的状态(值)即可。另外,只要在检测部12检测出的二氧化碳浓度大于设定值的情况下(S12中为否(NO)),状态决定部151将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状态决定为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成为比装置下限量大的量的状态即可。

(使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再生的处理)

接着,使用图4对使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的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中吸收的二氧化碳释放,以使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再生的处理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使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具备的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再生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另外,在此,从设置有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的车室内,将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拿出到车外(例如车库内和住宅内等)。

当将在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的第二驱动能量供给部13设置的插头插入到家庭用插座中,开始对再生控制部14供给电力时(S6:第二电力供给步骤),再生控制部14加热至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释放二氧化碳的规定的温度(例如,约300℃)(S7:再生步骤)。

被加热而到达规定的温度的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将所吸收的二氧化碳释放。将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加热规定的时间之后,再生控制部14结束加热(S8)。另外,在规定的温度对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进行的加热,例如可以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包括定时器,在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的使用说明书中记载的预先确定的时间(例如1小时)结束。或者,也可以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还包括监视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重量等的状态检测部21(参照后述的图8),状态检测部21能够与再生控制部14通信,再生控制部14当状态检测部21测定出的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重量减少至与没有吸收二氧化碳时的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重量相比重规定的比例(例如+5wt%)的重量时,结束加热。由此,再生控制部14能够适当地控制用于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再生的加热时间。因此,能够防止在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再生时,多余地过长地加热,或不充分地再生。另外,也可以包括上述计时器和状态检测部21两者,当满足任一基准时结束加热。

另外,第二驱动能量供给部13可以在与连接到插座等外部电源的连接部之间具有电缆,电缆的至少一部分为平坦形状。第二驱动能量供给部13通过电缆的至少一部分为平坦形状,也能够与在不具有平坦形状的部分的电缆的情况下位于难以连接的位置的外部电源连接。例如,至少一部分为平坦形状的电缆,能够通过不具有平坦形状的电缆无法通过的宽度的间隙。

在使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再生的处理中,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中吸附的二氧化碳被释放。因此,优选在没有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危险性的、例如住宅外(野外)进行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再生。在将电缆的连接部与住宅内的插座连接的状态下将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放置在住宅外的情况下,需要使电缆通过窗和门,因此,电缆成为阻碍而无法关紧窗和门。因此,电缆的至少一部分成为平坦形状,即使住宅等的窗和门被关紧,也能够不断线地通过窗与窗框的间隙或门与门框的间隙。具有该平坦形状的部分的电缆的厚度,优选为2mm以下,更优选为1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5mm以下。另一方面,该平坦形状的电缆的宽度可以是任意的,例如可以比不是平坦形状的部分的电缆的宽度更宽。

当将具有该平坦形状的部分夹在窗与窗框之间、或门与门框之间时,能够在将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放置在屋外的状态下将电缆的连接部与位于住宅内的插座连接,并关闭住宅的窗和门而将住宅遮蔽。由此,能够在没有住宅内(屋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的危险性的状态下进行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再生。

(利用使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再生的处理的对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控制的变形例)

另外,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通过在封闭的空间中进行使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再生的处理,也能够使该空间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在此,对利用使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再生的处理的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例进行简单说明。

二氧化碳的浓度在大气中通过为大约400ppm左右。而且,如上所述,当二氧化碳浓度变高时,会对人体等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已知二氧化碳浓度的浓度过低也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例如呼吸性碱中毒)。

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在由检测部12检测出的二氧化碳浓度比通常的大气的浓度低的情况下(例如200ppm等),状态决定部151将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温度决定为使二氧化碳从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释放的规定的温度(例如300℃以上)。包含所决定的温度的信息,被输出到状态控制部152。状态控制部152利用加热器对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进行加热,并进行控制使得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温度成为从状态决定部151取得的温度。另外,在检测部12检测出检测的二氧化碳浓度已上升至通常的二氧化碳浓度(例如400ppm)时,状态决定部151可以将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温度决定为每单位时间的二氧化碳吸收量成为装置下限量的温度。

这样,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除了对由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进行的二氧化碳的吸收进行控制的机构以外,还可以包括对二氧化碳从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释放进行控制的机构。由此,能够将封闭的空间内的空气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为适当的浓度。

(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的应用例)

在图1~图3中,例示将本发明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设置在汽车的车室内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在用户在大致密闭的空间内作业或生活的情况下,能够合适地设置在该密闭的空间中使用。作为这样的大致密闭的空间的例子,可以列举关紧了窗和门的住宅(包括浴室)内、汽车(机器)的车室内、赛斯纳飞机(机器)的飞机的驾驶舱内、船舶(机器)的船室内、潜水艇(机器)的舰内等。

另外,作为利用本发明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控制内部的二氧化碳浓度的空间,可以列举饲养设备(机器)、培育设备(机器)和栽培设备(包含重组植物的栽培设施)(机器)等。

此外,在研究设施等的恒温室(包含低温室)(机器)内、避难所(机器)内、地下室(机器)内,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也能够适当地控制这些大致密闭的空间的内部的二氧化碳浓度。

[实施方式2]

基于图5和图6对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下。另外,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对于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同,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设置在被组装在车室内的仪表板上的、来自空调机(空调装置)的空调气流的吹出口(喷出口)7附近。图5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2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设置在汽车的车室内的情况的一个例子的图。通过将空调机的空调气流引导至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的内部的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能够高效率地控制车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

使用图6对利用空调机的空调气流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的设置方法进行说明。图6是对图5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的设置方法进行说明的概略图。

如图6的(a)和图6的(b)所示,将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固定在空调气流的吹出口7附近的安装钩19,安装于在空调机的空调气流的吹出口7设置的翅片71。另外,在能够高效率地取入从空调气流的吹出口7吹出的气流50a的位置设置有开口部(气流取入部)18a,在气流的吹出方向设置有开口部(气流取入部)18b。通过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的气流50b从开口部18b喷出。由此,能够确保气流从开口部18a向开口部18b流通的流路,在该流路中配置有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和检测部12)。另外,可以在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的底面等设置有调整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的开口部18a和开口部18b的高度的机构。

在汽车的车室内等密闭的空间中,二氧化碳会对人体造成不良影响(例如1000ppm左右的二氧化碳成为导致注意力下降和困倦的诱因),因此,需要长时间抑制使得二氧化碳浓度不增加。在使用利用室内的空气(使室内的空气循环)的空调机的情况下,特别需要注意。本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能够不设置用于将空气取入到本装置的风扇等,而利用空调机的空调气流,因此,能够进行高效率的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能够应用于在作为控制二氧化碳浓度的对象的空间内设置的空调机的吹出口,并不限定于汽车的车室内的空调机。

[实施方式3]

接着,使用图7对将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固定在空调气流吹出口7附近的另一方法进行说明。另外,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对于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图7是表示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3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设置在汽车的车室内的情况的一个例子的图。

如图7所示,在汽车的仪表板等设置的杯座等凹部30,有时设置在比空调机的气流50a吹出的吹出口7更靠车室侧的位置。可以通过将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插入到在该仪表板设置的杯座等凹部30,而将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固定在空调气流的吹出口7附近。另外,也可以在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的底面等设置有调整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的开口部(气流取入部)18a(参照图6)的高度的机构。即,也可以包括用于将从已有的空调机的空气喷出口喷出的风高效率地取入到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的机构。

[实施方式4]

基于图8和图9对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下。另外,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对于与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的部件具有相同功能的部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其说明。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4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a的概略结构例的图。图9是表示根据图8所示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a的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中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输出(通知)警报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本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a还包括报知部(通知部)17。报知部17包括:检测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中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的状态检测部21;用于管理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状态的状态管理部22;和对用户警告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中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达到规定量,已成为应该再生的时期的警报输出部23。

状态检测部21是监视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重量变化的传感器,例如,在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a由安装钩19支承的情况下,可以是测定安装钩19支承主体时产生的载荷的压力传感器。在作为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使用锂类氧化物的情况下,能够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达到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自身重量的37%,因此,通过监视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重量变化,能够检测出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另外,状态检测部21并不限定于上述部件,只要能够检测出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中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即可,例如,也可以使用通过测定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电阻等来检测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的机构。但是,为了抑制制造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a时的成本的增加,优选应用能够利用简单的机构检测主体的重量增加的压力传感器等。另外,除了压力传感器以外,还可以在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a中另外设置加速度传感器。也能够使用加速度传感器检测车的振动,从而减小压力传感器的检测结果中可能含有的误差。

另外,状态检测部21也可以包括推定机构,该推定机构对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a的运行时间、即控制部15的运行时间进行累计,基于控制部15的运行时间,状态检测部21推定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中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在此,“累计运行时间”是在某个情况下,使二氧化碳吸附剂16连续地或断续地吸附二氧化碳的时间的合计,换句话说,是使二氧化碳吸附剂16再生之后至下次再生之前的控制部15的运行时间的合计。即使利用容易因车的振动而产生误差的压力传感器、或容易产生测定误差的电阻等对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中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进行测定,也未必能够准确地测定。因此,可以通过如上述那样构成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a,可靠地估计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中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另外,根据这样的结构,也能够使状态检测部21用于推定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中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所需要的成本降低。

状态管理部22将预先设定的设定值与由状态检测部21检测出的值进行比较,在状态检测部21检测出的值大于设定值的情况下,进行控制以使警报输出部23输出警报。

警报输出部23根据来自状态管理部22的控制对用户发出警告。作为警告,可以发出声音(警告音),也可以点亮光(警告灯),只要能够唤起用户的注意即可。

这样,实施方式4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a,基于状态检测部21检测出的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决定状态管理部22是否发出警报,控制警报输出部。由此,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a能够将是否为能够控制二氧化碳浓度的状态告知用户。因此,能够适当地进行二氧化碳吸附剂16的再生,能够适当地进行车室内等空间的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

接着,使用图9对本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a根据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中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输出警报的处理的流程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根据图8所示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a的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中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输出警报的处理的流程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另外,在此,列举在汽车的车室内使用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a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但是并不限定于此。

当第一驱动能量供给部11的插头被插入到点烟器插座3中,开始向检测部12、控制部15和报知部17供给电力时(S1a:第一电力供给步骤),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a将空气取入到检测部12和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另外,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a可以取入空调机的空调气流的一部分,将取入的气流的一部分或全部送到检测部12和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将通过该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

状态检测部21检测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S9)。状态管理部22将预先设定的设定值与由状态检测部21检测出的值(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的重量等)进行比较,在状态检测部21检测出的值大于设定值的情况下(S10中为否(NO)),进行控制以使警报输出部23输出警报。

警报输出部23根据来自状态管理部22的控制发出警報(S11)。

[实施方式5]

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a,可以基于状态检测部21检测出的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的变化速度,决定状态管理部22是否发出警报,控制警报输出部23。

在低温室、实验室等大致封闭的空间中使用干冰的情况下,需要注意二氧化碳浓度的急剧上升。本实施方式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a,当状态检测部21检测到二氧化碳浓度在一定时间的期间以规定的速度以上上升时,状态管理部22进行控制使得从警报输出部23对用户输出警报。由此,能够促使用户迅速退出、或开始使用外部气体的换气。

此外,二氧化碳浓度的急剧上升也可由检测部12检测出。在检测部12检测出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的情况下,可以状态管理部22取得检测结果,进行控制使得从警报输出部23对用户输出警报。

[总结]

本发明的方式1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10),为将作为控制二氧化碳浓度的对象的空间内的空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碳的浓度,使用能够控制该二氧化碳的吸收速度的吸收材料(二氧化碳吸收材料16)进行控制的便携型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上述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包括:检测上述二氧化碳的浓度的检测部12;控制上述吸收材料的上述吸收速度的控制部15;使由上述吸收材料吸收的二氧化碳从该吸收材料释放,使由上述吸收材料吸收的二氧化碳从该吸收材料释放,以使该吸收材料再生的再生部(再生控制部14);从第一电力供给源供给用于驱动上述检测部和上述控制部的电力的第一电力供给部(第一驱动能量供给部11);和从与上述第一电力供给源不同的第二电力供给源供给用于驱动上述再生部的电力的第二电力供给部(第二驱动能量供给部13)。

根据上述结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从与上述第一电力供给源不同的第二电力供给源,供给用于驱动使由上述吸收材料吸收的二氧化碳释放从而使该吸收材料再生的再生部的电力。由此,用于驱动再生部的电力,从与第一电力供给源不同的第二电力供给源供给。由此,能够充分确保吸收材料的再生所需要的电力。因此,能够将作为控制二氧化碳浓度的对象的空间内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长时间控制在适当的值。而且,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为便携型,由此,能够不大幅改变作为控制二氧化碳浓度的对象的空间侧的结构而将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应用于该空间中。

本发明的方式2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可以:在上述方式1中,上述第一电力供给部从存在于上述空间内的第一电力供给源供给用于驱动上述检测部和上述控制部的电力,上述第二电力供给部从存在于上述空间之外的第二电力供给源供给用于驱动上述再生部的电力。

根据上述结构,从在作为利用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控制二氧化碳浓度的对象的空间之外存在的第二电力供给源,供给用于驱动上述再生部的电力。由此,能够在作为控制二氧化碳浓度的对象的空间之外供给吸收材料的再生所需要的电力。因此,能够稳定地确保吸收材料的再生所需要的电力。

本发明的方式3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可以:在上述方式2中,在上述第二电力供给部设置有用于从存在于上述空间之外的第二电力供给源得到电力的电缆,上述电缆的至少一部分为平坦形状。

电缆的至少一部分为平坦形状,由此,即使从在不具有为平坦形状的部分的电缆的情况下难以得到电力的第二电力供给源,也能够得到电力。例如,至少一部分为平坦形状的电缆,能够通过不具有平坦形状的电缆无法通过的宽度的间隙。

本发明的方式4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可以:在上述方式1~3中的任一方式中,在上述空间设置有具有向该空间的内部喷出空气的喷出口的空调装置(空调机7),上述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还包括将从上述喷出口喷出的空气的一部分引导至上述吸收材料的气流取入部(开口部18a)。

根据上述结构,能够将从空调装置的喷出口喷出的空气的一部分引导至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由此,通过将空调装置的气流导入到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的吸收材料,能够高效率地控制车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

本发明的方式5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可以:在上述方式1~4中的任一方式中,上述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还包括将上述吸收材料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已达到规定量的情况通知给用户的通知部(报知部17)。

根据上述结构,基于吸收材料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将吸收材料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已达到规定量的情况通知给用户。由此,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能够将是否为能够控制二氧化碳浓度的状态告知用户。因此,能够适当地进行二氧化碳的再生,能够适当地进行车室内等空间的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

本发明的方式6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可以:在上述方式5中,上述通知部包括基于对上述控制部的运行时间进行累计而得到的累计运行时间来推定上述吸收材料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的推定机构,在由该推定机构推定出上述吸收材料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已达到规定量的情况下,上述通知部将上述吸收材料所吸收的量已达到规定量的情况通知给用户。

例如,在利用压力传感器或电阻等测定车室内的上述吸收材料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的情况下,有可能因车的振动等而产生测定误差,从而无法准确地测定。根据上述结构,在根据上述控制部的累计运行时间,推定出上述吸收材料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已达到规定量的情况下,将上述吸收材料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已达到规定量的情况通知给用户。由此,能够不是利用压力传感器或电阻等测定上述吸收材料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而是基于上述控制部的累计运行时间来推定上述吸收材料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量,基于该推定结果通知用户。因此,能够避免由测定误差的发生导致的误通知。

另外,本发明的方式7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可以:在上述方式1~4中的任一方式中,上述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还包括将上述吸收材料吸收的二氧化碳的吸收速度为规定的速度以上的情况通知给用户的通知部(报知部17)。

根据上述结构,将吸收材料吸收的二氧化碳的吸附速度为规定的速度以上的情况通知给用户。由此,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迅速并且适当地告知用户当前的二氧化碳浓度是否为高的状态。

本发明的方式8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可以:在上述方式1~7中的任一方式中,上述空间为汽车的车室内。

本发明的方式9的机器,包括上述方式1~8中的任一方式所述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各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将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组合而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另外,通过将在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组合,能够形成新的技术特征。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用于对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进行控制的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和搭载该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的机器等。

符号说明

3 点烟器插座(第一电力供给源)

10 二氧化碳浓度控制装置

11 第一驱动能量供给部(第一电力供给部)

12 检测部

13 第二驱动能量供给部(第二电力供给部)

14 再生控制部(再生部)

15 控制部

16 二氧化碳吸收材料(吸收材料)

17 报知部(通知部)

18a 开口部(气流取入部)

23 警报输出部

100 外部电源(第二电力供给源)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