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沉淀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93119阅读:5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应沉淀池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沉淀池,具体为一种反应沉淀池,属于水处理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一般污水处理厂中,每天都有大量的污水排入,在经过简单的格栅及沉砂池处理后,污水要经过一个必不可少的工序,即沉淀,静置沉淀的过程可将污水中一大部分悬浮物去除,为后续污水处理提供方便,由此,提出一种反应沉淀池。

目前采用的反应沉淀池结构不紧凑,体积较大,占用空间,其投资较大,给使用者带来较大工作量,传统的反应沉淀池单纯的将药剂与混合液混合,其混合度不够充分,反应速度较慢,往往需要投加过量的药剂,造成浪费,悬浮物由斜板落入贮泥斗,其下滑速度慢,且易粘附在斜板上,为排泥工作构成不便,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反应沉淀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反应沉淀池。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反应沉淀池,包括进水管以及设置在所述进水管一端的配水泵,所述配水泵一端连接输水管,且所述输水管一端连接列管式混合器;所述列管式混合器一端连接投药器;所述输水管底端设置沉淀池,且所述沉淀池内腔安装网格;所述网格底端设置斜板,且所述斜板一侧设置斜管;所述沉淀池底端设置贮泥斗,且所述贮泥斗底端连接排泥管;所述沉淀池一端安装出水管,且所述出水管一端连接蓄水池;

优选的,所述斜板与所述沉淀池底面之间的夹角为60°。

优选的,所述斜管设有若干根,且所述斜管均匀分布在所述斜板顶面。

优选的,所述网格的面积等于所述沉淀池的横截面积,且所述网格固定在所述沉淀池内部。

优选的,所述贮泥斗的底面与水平面之间存在一定夹角,且所述排泥管所在所述贮泥斗一侧略低。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种反应沉淀池结合了推流和完全混合两种流态的特点,污水进入沉淀池池后,在列管式混合器的作用下絮凝剂被快速均匀地与反应器中混合液混合,封闭环流式反应池在短时间内呈现推流式,而长时间内呈现完全混合特征,从而提高了反应器的缓冲能力,反应池内采用网格反应,适应由快到慢的流速,使得其反应同比传统反应沉淀池大幅提高,沉淀采用斜板加斜管的方式,沉淀效果提高,符合承载量也有效提高,另外,使用紧凑的设计理念,缩小了占地面积,减小投入成本,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蓄水池,2、出水管,3、贮泥斗,4、配水泵,5、沉淀池,6、进水管,7、输水管,8、列管式混合器,9、投药器,10、斜板,11、网格,12、斜管,13、排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所示,一种反应沉淀池,包括进水管6以及设置在所述进水管6一端的配水泵4,所述配水泵4一端连接输水管7,且所述输水管7一端连接列管式混合器8;所述列管式混合器8一端连接投药器9;所述输水管7底端设置沉淀池5,且所述沉淀池5内腔安装网格11;所述网格11底端设置斜板10,且所述斜板10一侧设置斜管12;所述沉淀池5底端设置贮泥斗3,且所述贮泥斗3底端连接排泥管13;所述沉淀池5一端安装出水管2,且所述出水管2一端连接蓄水池1;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斜板10与所述沉淀池5底面之间的夹角为60°,确保悬浮物顺利沉淀至贮泥斗3。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斜管12设有若干根,且所述斜管12均匀分布在所述斜板10顶面,加快悬浮物的沉淀速度,避免过多粘附在斜板10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网格11的面积等于所述沉淀池5的横截面积,且所述网格11固定在所述沉淀池5内部,保证整体反应速度加快。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贮泥斗3的底面与水平面之间存在一定夹角,且所述排泥管13所在所述贮泥斗3一侧略低,保证污泥由排泥管13顺利排出。

本发明在使用时,污水由配水泵4经进水管6和输水管7运至沉淀池5,在水进入沉淀池之前,由投药器9要向水中加入絮凝剂(常用的絮凝剂有明矾等),之后经列管式混合器8充分混合,由网格11特定空间,明矾在溶于水后会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铝,氢氧化铝是一种絮状沉淀,会悬浮在水中,由于氢氧化铝有比较大的表面积,所以很容易吸附水中的悬浮杂质,水中的悬浮杂质被氢氧化铝吸附后,其颗粒会由小变大,直至其所受重力大于其所受的浮力之时,杂质会与明矾一起沉淀下来,经过斜板10与斜管12至贮泥斗3内,最终由排泥管13排出,处理后的水由出水管2运至蓄水池1。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