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沉降处理设备及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34285阅读:549来源:国知局
污水沉降处理设备及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设备及处理方法,尤其涉及一种污水沉降处理设备及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污水处理的步骤包括:污水经过厌氧池生化处理后进入混凝池,经混凝处理后在沉降池内将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沉降到池底,上清液流出进入下一道工序。

传统的沉降池的上部设有溢流槽,通过挡板拦下悬浮物和颗粒,上清液从溢流槽的入口进入,从出口流到下一工序。这种设计存的不足在于:由于溢流槽位于沉降池的上部,沉降池的的水流方向向上,连续不断的水流冲击容易使沉降池内的悬浮物和颗粒随水流方向运动而难以稳定沉降,沉降池内形成不了稳定的沉降环境,造成进入溢流槽入口的水流夹带较多悬浮物和颗粒,加大了下一道工序的处理负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高了沉降效率的污水沉降处理设备及处理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污水沉降处理设备,包括沉降池,所述沉降池内设有沉降桶;所述沉降桶的底部开口处设有分离装置,所述分离装置的横截面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增大,所述分离装置与所述沉降桶的内壁之间形成缝隙;所述沉降桶侧面上部的开孔连接进水管。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沉降桶设在所述沉降池的中间,所述进水管从所述沉降池的一侧进入,所述沉降池的另一侧上部连接有出水管。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沉降桶的顶面敞开。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沉降桶为圆柱体,所述分离装置为圆锥体。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分离装置的上部位于所述沉降桶内,其下部位于所述沉降桶的下方,所述分离装置的侧面与所述沉降桶的下口边缘之间形成缝隙。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分离装置的底面直径比所述沉降桶的直径大30%。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进水管在所述沉降桶内的出水端连接有向下的弯头。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沉降桶的顶面与所述沉降池的顶面位于同一高度。

作为优化的技术方案,所述分离装置的底面与所述沉降池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1米。

一种使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污水沉降处理设备的污水沉降处理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污水通过进水管导入沉降桶中;污水在沉降桶中自上而下运行,从分离装置与沉降桶之间的缝隙流出到沉降池中;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沉降到沉降池的底部,上清液进入下一道工序。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提高了沉降池内水流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沉降效率,加大了处理污水的能力,减轻了下一道工序处理负荷;同时,由于取消了溢流槽和挡板,降低了水流受到的阻力,从而降低了输送水流的能量,并且节约了沉降池的投资。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设有溢流槽的沉降池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污水沉降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传统设有溢流槽的沉降池,挡板7将沉降池1分隔成上部的溢流槽8和下部的沉降槽9,进水管4连接沉降槽9,出水管5连接溢流槽8,污水从进水管4进入沉降槽9后向上流动进入溢流槽8,挡板7拦下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溢流槽8中的上清液从出水管流出进入下一道工序。

由于沉降槽9中的水流方向向上,连续不断的水流冲击容易使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随水流方向运动而难以稳定沉降,沉降池内形成不了稳定的沉降环境。

如图2所示,污水沉降处理设备,包括沉降池1,沉降池1的中间设有沉降桶2,沉降桶2的底面开口处设有分离装置3。

进水管4从沉降池1的一侧进入,连接沉降桶2侧面上部的开孔,沉降池1的另一侧上部连接有出水管5,进水管4在沉降桶2内的出水端连接有向下的弯头6。

沉降桶2为空心圆柱体,其顶面敞开;分离装置3为横截面面积从上到下逐渐增大的圆锥体;分离装置3的上部位于沉降桶2内,其下部位于沉降桶2的下方,分离装置3的底面直径比沉降桶2的直径大30%;分离装置3的侧面与沉降桶2的下口边缘之间形成缝隙。

沉降桶2的顶面与沉降池1的顶面高度相平,其底面与沉降池1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1米

污水沉降处理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污水通过进水管4导入沉降桶2中;污水在沉降桶2中自上而下运行,从分离装置3与沉降桶2之间的缝隙流出到沉降池1中;污水中的悬浮物和颗粒沉降到沉降池1的底部,上清液进入下一道工序。

悬浮物和颗粒随水流在沉降桶2的底部沿分离装置3向沉降池1的底部运行,由于面积扩大,水流速度降低,加大了沉降速度大于水流速度的差距,悬浮物和颗粒能够快速沉降下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