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精馏塔回流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4870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精馏塔回流控制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精馏化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精馏塔回流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精馏塔有时候很难通过一次精馏就能使液体达到所需的纯度,很多时候需要经过多次的反复精馏才能达到所需纯度,目前的精馏塔是通过人工多次反复添加已经精馏过的液体,这样以来耗时耗力,生产效率低。

如专利号为cn201620135090的专利中所提到一种分馏塔制冷装置,该装置只能进行单次蒸馏,当进行一次蒸馏达不到所需纯度时,需要人工将已蒸馏的液体再次添加到蒸馏塔中,生产过程不连续,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针对现有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精馏塔回流控制装置。其能将冷凝后的液体自动回流再次进行冷凝,在回流过程中取样检测冷凝物的纯度,直到达到复合要求的纯度为止。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精馏塔回流控制装置,包括精馏塔、冷凝器和分离仓,所述冷凝器设置在精馏塔上面,所述精馏塔上部错落设置有多片冷凝片,所述冷凝片为扇形,所述冷凝片的一端固定在精馏塔内壁上,所述冷凝片内部蜿蜒设置有蛇型水管,所述蛇型水管的两端分别连接冷凝器,所述冷凝片下方对应设置有漏斗,所述漏斗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分离仓的输入管,所述的精馏塔的底部连通分离仓的输出管,所述输出管内设置有电控阀门,所述的分离仓的内部设置有液面传感器,所述的分离仓的底面连通有取样管,所述的分离仓的上端面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电连接液面传感器和电控阀门。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在于:待精馏液体经加热蒸发后又凝聚于冷凝片上,然后流入冷凝片下方的漏斗中,通过分离仓输入管进入分离仓中,待分离仓中液体慢慢累积,累积到一定数量后,液面传感器将数据传送到控制器,控制器收到数据信息后打开电控阀门,让分离仓里的液体流入精馏塔内再次蒸馏,在蒸馏过程中可随时通过分离仓取样管对液体取样进行分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片依次倾斜设置,便于冷凝后的液体流入漏斗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片设置有5-7层,若冷凝片设置太少,液体的凝集量太少,冷凝片设置太多会过于密集,反而会影响冷凝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片的扇形面具有一定的弧度,便于冷凝后的液体聚集落入下层的冷凝片或落入漏斗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离仓内还设有液体浓度传感器,所述液体浓度传感器连接控制器输入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能对液体连续进行多次精馏,自动化控制,无需人工介入,且冷凝片采用扇形设置,相比传动的冷凝片,增大了冷凝面积,提升了冷凝效率。

2、冷凝片依次倾斜设置,便于冷凝后的液体流入漏斗中。

3、冷凝片设置有5-7层,若冷凝片设置太少,液体的凝集量太少,冷凝片设置太多会过于密集,反而会影响冷凝效果。

4、冷凝片的扇形面具有一定的弧度,便于冷凝后的液体聚集落入下层的冷凝片或落入漏斗中。

5、所述分离仓内还设有液体浓度传感器,可以自动检测液体的浓度,对于达不到所要求浓度的通过控制器控制打开电控阀门,让液体回流到蒸馏塔内再次进行蒸馏冷凝。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精馏塔回流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精馏塔回流控制装置中冷凝片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精馏塔,2、冷凝器,3、分离仓,4、冷凝片,5、漏斗,6、控制器,7、液面感应器,8、取样管,301、输入管,302、输出管,303、电控阀门,304、单向阀门,401、蛇型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精馏塔回流控制装置,包括精馏塔1、冷凝器2和分离仓3,所述冷凝器2设置在精馏塔1上面,所述精馏塔1上部错落设置有多片冷凝片4,所述冷凝片4为扇形,所述冷凝片4的一端固定在精馏塔1内壁上,所述冷凝片4内部蜿蜒设置有蛇型水管401,所述蛇型水管401的两端分别连接冷凝器2,所述冷凝片4下方对应设置有漏斗5,所述漏斗5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分离仓3的输入管301,所述精馏塔1的底部连通分离仓3的输出管302,所述输出管302内设置有电控阀门303,所述的分离仓3的内部设置有液面传感器7,所述的分离仓3的底面连通有取样管8,所述的分离仓3的上端面设置有控制器6,所述的控制器6电连接液面传感器7和电控阀门303。

能对液体连续进行多次精馏,自动化控制,无需人工介入,且冷凝片采用扇形设置,相比传动的冷凝片,增大了冷凝面积,提升了冷凝效率。

实施例2: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精馏塔回流控制装置,包括精馏塔1、冷凝器2和分离仓3,所述冷凝器2设置在精馏塔1上面,所述精馏塔1上部错落设置有多片冷凝片4,所述冷凝片4为扇形,所述冷凝片4的一端固定在精馏塔1内壁上,所述冷凝片4内部蜿蜒设置有蛇型水管401,所述蛇型水管401的两端分别连接冷凝器2,所述冷凝片4下方对应设置有漏斗5,所述漏斗5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分离仓3的输入管301,所述精馏塔1的底部连通分离仓3的输出管302,所述输出管302内设置有电控阀门303,所述的分离仓3的内部设置有液面传感器7,所述的分离仓3的底面连通有取样管8,所述的分离仓3的上端面设置有控制器6,所述的控制器6电连接液面传感器7和电控阀门303。

所述冷凝片4依次倾斜设置。

实施例3: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精馏塔回流控制装置,包括精馏塔1、冷凝器2和分离仓3,所述冷凝器2设置在精馏塔1上面,所述精馏塔1上部错落设置有多片冷凝片4,所述冷凝片4为扇形,所述冷凝片4的一端固定在精馏塔1内壁上,所述冷凝片4内部蜿蜒设置有蛇型水管401,所述蛇型水管401的两端分别连接冷凝器2,所述冷凝片4下方对应设置有漏斗5,所述漏斗5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分离仓3的输入管301,所述精馏塔1的底部连通分离仓3的输出管302,所述输出管302内设置有电控阀门303,所述的分离仓3的内部设置有液面传感器7,所述的分离仓3的底面连通有取样管8,所述的分离仓3的上端面设置有控制器6,所述的控制器6电连接液面传感器7和电控阀门303。

所述冷凝片4依次倾斜设置。

所述冷凝片4设置有5层。

所述冷凝片4的扇形面具有一定的弧度。

实施例4: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精馏塔回流控制装置,包括精馏塔1、冷凝器2和分离仓3,所述冷凝器2设置在精馏塔1上面,所述精馏塔1上部错落设置有多片冷凝片4,所述冷凝片4为扇形,所述冷凝片4的一端固定在精馏塔1内壁上,所述冷凝片4内部蜿蜒设置有蛇型水管401,所述蛇型水管401的两端分别连接冷凝器2,所述冷凝片4下方对应设置有漏斗5,所述漏斗5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分离仓3的输入管301,所述精馏塔1的底部连通分离仓3的输出管302,所述输出管302内设置有电控阀门303,所述的分离仓3的内部设置有液面传感器7,所述的分离仓3的底面连通有取样管8,所述的分离仓3的上端面设置有控制器6,所述的控制器6电连接液面传感器7和电控阀门303。

所述冷凝片4依次倾斜设置。

所述冷凝片4设置有6层。

所述冷凝片4的扇形面具有一定的弧度。

实施例5: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精馏塔回流控制装置,包括精馏塔1、冷凝器2和分离仓3,所述冷凝器2设置在精馏塔1上面,所述精馏塔1上部错落设置有多片冷凝片4,所述冷凝片4为扇形,所述冷凝片4的一端固定在精馏塔1内壁上,所述冷凝片4内部蜿蜒设置有蛇型水管401,所述蛇型水管401的两端分别连接冷凝器2,所述冷凝片4下方对应设置有漏斗5,所述漏斗5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分离仓3的输入管301,所述精馏塔1的底部连通分离仓3的输出管302,所述输出管302内设置有电控阀门303,所述的分离仓3的内部设置有液面传感器7,所述的分离仓3的底面连通有取样管8,所述的分离仓3的上端面设置有控制器6,所述的控制器6电连接液面传感器7和电控阀门303。

所述冷凝片4依次倾斜设置。

所述冷凝片4设置有7层。

所述冷凝片4的扇形面具有一定的弧度。

实施例6: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精馏塔回流控制装置,包括精馏塔1、冷凝器2和分离仓3,所述冷凝器2设置在精馏塔1上面,所述精馏塔1上部错落设置有多片冷凝片4,所述冷凝片4为扇形,所述冷凝片4的一端固定在精馏塔1内壁上,所述冷凝片4内部蜿蜒设置有蛇型水管401,所述蛇型水管401的两端分别连接冷凝器2,所述冷凝片4下方对应设置有漏斗5,所述漏斗5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分离仓3的输入管301,所述精馏塔1的底部连通分离仓3的输出管302,所述输出管302内设置有电控阀门303,所述的分离仓3的内部设置有液面传感器7,所述的分离仓3的底面连通有取样管8,所述的分离仓3的上端面设置有控制器6,所述的控制器6电连接液面传感器7和电控阀门303。

所述冷凝片4依次倾斜设置。

所述冷凝片4的扇形面具有一定的弧度。

实施例6: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精馏塔回流控制装置,包括精馏塔1、冷凝器2和分离仓3,所述冷凝器2设置在精馏塔1上面,所述精馏塔1上部错落设置有多片冷凝片4,所述冷凝片4为扇形,所述冷凝片4的一端固定在精馏塔1内壁上,所述冷凝片4内部蜿蜒设置有蛇型水管401,所述蛇型水管401的两端分别连接冷凝器2,所述冷凝片4下方对应设置有漏斗5,所述漏斗5的出口端连通所述分离仓3的输入管301,所述精馏塔1的底部连通分离仓3的输出管302,所述输出管302内设置有电控阀门303,所述的分离仓3的内部设置有液面传感器7,所述的分离仓3的底面连通有取样管8,所述的分离仓3的上端面设置有控制器6,所述的控制器6电连接液面传感器7和电控阀门303。

所述分离仓内还设有液体浓度传感器,所述液体浓度传感器连接控制器输入端。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