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15783发布日期:2018-06-30 05:49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净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创造涉及环境保护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净水装置。



背景技术:

水是自然界中维持生命所必需的资源之一。然而,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越来越多的水资源含有过多的杂质,在进行水处理期间会对输水管道造成阻塞,从而降低了输送效率。此外,一旦发生还需要工作人员对长长的输水管道进行检查、拆卸,疏通管道之后再进行安装。因为维修步骤十分繁琐,所以会耗费很多的人力,使得净水成本大为提高。

由此可见,如何研究出一种净水装置,能够初步净化水中的大体积杂质,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创造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可除水中较大体积杂质的初级净水装置。

本发明创造一种净水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池体,所述池体一侧安装有用于抽水的动力装置,所述动力装置设有电源接口,所述电源接口通过所述箱体侧壁上的开孔裸露于所述箱体外侧,所述池体内依次设有多个过滤板,所述过滤板根据所述过滤板上开孔由大到小依次排列,靠近所述开孔孔径最大的所述过滤板一侧的所述池体侧端面上安装有进水管,靠近所述开孔孔径最小的所述过滤板一侧的所述池体侧端面上安装有出水管。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的高度高于所述出水管的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板的数量大于等于三个。

进一步地,从靠近所述进水管一侧起,每两个所述过滤板之间的距离依次减小。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上方设有盖体。

本发明创造一种净水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该初级净水装置中所述池体内依次设有多个过滤板,所述过滤板根据所述过滤板上开孔由大到小依次排列,靠近所述开孔孔径最大的所述过滤板一侧的所述池体侧端面上安装有进水管,靠近所述开孔孔径最小的所述过滤板一侧的所述池体侧端面上安装有出水管。该设计使得污水先通过所述开孔孔径最大的过滤板,最后通过所述开孔孔径最小的过滤板,这样使得污水实现分层次净化,即先滤去体积较大的杂质再滤去体积较小的杂质,以防体积不等的杂质一拥而上将所述过滤板的开孔堵塞而影响污水的净化速率。

第二,该初级净水装置中所述进水管的高度高于所述出水管的高度。该设计是利用重力作用,使污水自动从所述出水口流出,减轻了所述动力装置的负荷,赋予该初级净水装置节约用电的优点。

第三,该初级净水装置中所述过滤板的数量大于等于三个。该设计使为了使所述污水最大限度的得到净化,以防杂质对输水管道造成堵塞而影响其净水工序的实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创造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创造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电源接口 2、动力装置 3、盖体

4、隔音板 5、箱体 6、进水管

7、过滤板 8、出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创造,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创造进行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净水装置,包括箱体5,所述箱体5内设有池体,所述池体一侧安装有用于抽水的动力装置2。所述动力装置2设有电源接口1,所述电源接口1通过所述箱体5侧壁上的开孔裸露于所述箱体5外侧。所述池体内依次设有多个过滤板7,所述过滤板7根据所述过滤板7上开孔由大到小依次排列,靠近所述开孔孔径最大的所述过滤板7一侧的所述池体侧端面上安装有进水管6,靠近所述开孔孔径最小的所述过滤板7一侧的所述池体侧端面上安装有出水管8。

所述动力装置2为小型抽水泵,可以通过连接管分别与污水管和所述进水口6相连。该设计使得初级净水装置的结构更为紧凑,使其体积大为减小,从而达到节约占用空间的目的。所述过滤板7的合理布局使得污水首先通过所述开孔孔径最大的过滤板7,最后通过所述开孔孔径最小的过滤板7,这样使得污水分层次净化,即先滤去体积较大的杂质再滤去体积较小的杂质。这样以防体积不等的杂质集中穿过所述过滤板7时将其开孔堵塞,而降低污水的净化速率。

所述进水管6的高度高于所述出水管8的高度。该设计是利用重力作用,使污水自动从所述出水口8流出,减轻了所述动力装置2的负荷,赋予该初级净水装置节约用电的优点。

所述过滤板7的数量大于等于三个。该设计使为了使所述污水最大限度的得到净化,以防杂质对输水管道造成堵塞而影响其净水工序的实施。

为了合理控制污水流速,所以从靠近所述进水管6一侧起,每两个所述过滤板7之间的距离依次减小。这样可以减小体积较大的杂质对所述过滤板7的冲击力,从而对所述过滤板7起到保护作用,延长了其使用寿命。

为了防止污水在通过所述过滤板7时出现液滴飞溅的现象,所以在所述箱体5的上方设有盖体3。所述盖体3上设有钢化玻璃,这样一方面便于工作人员对所述池体内部污水净化程度进行实时观察,另一方面还保证所述盖体3具有较高的强度。

此外,为了减弱因所述污水在所述池体内流动而产生的噪音,所以在所述池体与所述箱体5之间的缝隙中设有隔音板4。

以上对本发明创造的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创造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创造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创造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