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杆自落式刷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49695阅读:1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杆自落式刷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刷漆工具,具体涉及一种电杆自落式刷漆装置。



背景技术:

电杆是电力工程上用到的最为基础的设备,用于假设各类电力线路或通信线路。当前用到的电杆主要为混凝土电杆,其采用钢筋混凝土制成,具有非常好的坚固性、抗弯能力和抗腐蚀能力。然而混凝土电杆成本相对较高,且重量大,不便于在山区等路面不平整的地区进行运输,因此在当前的山区、林区甚至一些农村仍在使用质量较轻、取材方便的木质电杆。

木质电杆根据其材质不同,性能也各不相同。然而电杆的正常使用过程中,基本要求是坚硬、稳固且耐久度要得到保证。木质电杆载设后,暴漏在自然环境中,受到风霜雨雪高温低温等影响,木材容易受到腐蚀,导致电杆局部容易腐朽,影响使用安全。

对于抗腐蚀的问题,最简单且经济的手段就是在木质电杆表面刷漆,以起到延缓腐蚀的作用,并且需要间隔一段时间再在电杆表面重新刷漆,以提高电杆的耐久性。然而电杆载设好之后,攀爬不易,较混凝土电杆安全性更差,因此就给电杆表面补漆带来很大的困难,尤其是需要对大批量的电杆表面补漆时,往往不能高效、高质量完成。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杆自落式刷漆装置,便于电杆表面的补漆工作,以提升补漆效率和质量。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杆自落式刷漆装置,包括通过第一转轴连接的第一环板、第二环板,第一环板、第二环板可拼合成一个圆筒;在第一环板、第二环板的内壁上分布有喷头,喷头通过供给管与设置在第一环板、第二环板顶部的漆囊连接;第一环板、第二环板的下端均通过第二转轴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端部设置有支撑轮,在支撑杆与第一环板、第二环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环板、第二环板通过卡扣进行拼合。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环板或第二环板的外壁上设置有固定板,固定板上开设有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环板或第二环板下端的支撑杆中,相邻的两个支撑杆之间设置有刷板,刷板上分布有刷毛。

进一步地,所述的漆囊上设置有加压接口,在第一环板或第二环板的外壁上设置有按压式开关阀,开关阀控制供给管的通断。

进一步地,所述的第一环板、第二环板内部设置有张紧轮,张紧轮安装在推杆的端部;第一环板、第二环板内壁上分布有套管,套管内部装配有滑块,滑块与套管端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所述的推杆一端伸入到套管中与滑块连接,在套管靠近张紧轮的一端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卡圈。

进一步地,所述的喷头安装在推杆上。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本实用新型采用整体滑落式结构来进行电杆表面的补漆,这种方式不需要额外的能源,且操作过程简单,整个装置便于携带,尤其适用于野外、林地等电杆的补漆工作;

2.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工人人员爬上电杆进行刷漆操作,所有工作在地面上均可以完成,可以保证补漆的覆盖面满足要求,同时也避免了工人攀爬电杆可能导致的安全问题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张紧轮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挂钩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代表:1—第一环板,2—供给管,3—第二环板,4—漆囊,5—加压接口,6—第一转轴,7—固定板,8—第二转轴,9—支撑杆,10—通孔,11—第一弹簧,12—支撑轮,13—刷板,14—刷毛,15—开关阀,16—卡扣,17—挂钩,18—挂杆,19—喷头,20—张紧轮,21—推杆,22—卡圈,23—第二弹簧,24—滑块,25—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电杆自落式刷漆装置,包括通过第一转轴6连接的第一环板1、第二环板3,第一环板1、第二环板3可拼合成一个圆筒;在第一环板1、第二环板3的内壁上分布有喷头19,喷头19通过供给管2与设置在第一环板1、第二环板3顶部的漆囊4连接;第一环板1、第二环板3的下端均通过第二转轴8安装有支撑杆9,支撑杆9端部设置有支撑轮12,在支撑杆9与第一环板1、第二环板3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11。

本方案的主体结构包括两个环板,即第一环板1和第二环板3,两个环板通过第一转轴6开合式连接,能拼合成一个圆筒,拼合后,通过卡扣16进行相对的固定。这个装置在使用时,首先将第一环板1、第二环板3打开,环绕电杆后再拼合固定,这样装置就套在了电杆外部。

如图1所示,第一环板1或第二环板3的外壁上设置有固定板7,固定板7上开设有通孔10。通孔10的作用是与挂钩17配合,如图3所示,装置套装在电杆上以后,需要将装置整个推到电杆顶部,这时候可以借助一个带有挂杆18的挂钩17,使用时将挂钩17卡在通孔10中,然后顺着电杆将装置推到顶部即可。

本方案采用的是自落式结构,即在装置顺着电杆下落的同时对电杆表面进行喷漆。具体地,在第一环板1、第二环板3顶部有漆囊4,存储有漆,在装置下落的同时,通过供给管2向第一环板1、第二环板3内壁上的喷头19供漆,则在下落过程中通过喷头19即可完成电杆表面的喷涂。

为了控制下落的速度,在环板下端有支撑轮12。如图1所示,支撑轮12由于第一弹簧11的作用,自然情况下是向内收缩的,即支撑杆9倾斜于环板的轴向。则下落的过程中,滚轮的滚动摩擦会产生向上的分力,以控制下落速度。第一环板1或第二环板3下端的支撑杆9中,相邻的两个支撑杆9之间设置有刷板13,刷板13上分布有刷毛14,刷毛14的作用是在下落的时候对电杆表面进行清扫,去除表面杂质,使漆的喷涂效果更好。

在喷涂过程中,需要保持一定的喷涂压力才会使喷头19的喷涂效果更好。为此,漆囊4上设置有加压接口5,在第一环板1或第二环板3的外壁上设置有按压式开关阀15,开关阀15控制供给管2的通断。漆囊4为硬质结构,在使用之前,先通过打气筒经过加压接口5给气囊内部加压,使漆囊4内部保持一定压力,然后再将装置推到电杆顶部。环板外壁上的开关阀15则是为了更好地控制喷漆的开启与关闭,在装置到达电杆顶部后,利用推杆21按下开关阀15,则供给管2内部导通,此时喷头19开始工作。

为了使装置下落更加平稳,且能适用于不同直径、变径的电杆在第一环板1、第二环板3内部设置有张紧轮20,张紧轮20安装在推杆21的端部;第一环板1、第二环板3内壁上分布有套管25,套管25内部装配有滑块24,滑块24与套管25端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23;所述的推杆21一端伸入到套管25中与滑块24连接,在套管25靠近张紧轮20的一端沿圆周方向设置有卡圈22。由于第二弹簧23的作用使得张紧轮20能始终紧贴在电杆表面,可以辅助控制下落速度,也能保证运行的稳定性。卡圈22则是为了防止滑块24滑脱。采用张紧轮20结构时,可将喷头19安装在推杆21上,以使喷头19位置能适应电杆外径的变化,保证喷头19与电杆外壁距离始终一致,使喷涂效果更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