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离心过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4085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离心过滤机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分体式离心过滤机。



背景技术:

目前,离心式过滤机的滤网有好多种,可分为整体式和多片分体式。整体式滤网结构简单尺寸精度好,但更换滤网困难,必须将整台离心过滤机解体,费工费时费力。分体式滤网,更换滤网简便,但由于其自身结构尺寸有误差时,将无法与滤网支承架无间隙接触,其精度(特别是圆度)较低,从而影响过滤机的工作效率。比如,当滤网外圆尺寸小于滤网支承架内孔时,二者间会出现缝隙;反之当滤网外圆尺寸大于滤网支承架内孔时,滤网又会被强度远大于他的滤网支承架挤压变形,出现褶皱甚至被挤坏。

因此,亟需一种精度较高且安装拆卸方便的分体式离心过滤机。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体式离心过滤机。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分体式离心过滤机,包括:

转鼓,包括上转鼓本体和下转鼓本体,上转鼓本体和下转鼓本体的轴向截面为半环状结构;

滤网,包括上滤网和下滤网,上滤网设置于上转鼓本体的内侧、下滤网设置于所述下转鼓本体的内侧,或上滤网设置于上转鼓本体内侧的上滤网支承架上、下滤网设置于下转鼓本体内侧的下滤网支承架上;

滤网顶件,包括上滤网顶件和下滤网顶件,上滤网顶件设置于上转鼓本体轴向的两端,下滤网顶件设置于下转鼓本体轴向的两端,上转鼓本体和下转鼓本体的连接端面上或上滤网支承架和下滤网支承架的连接端面上设置有限位槽,上滤网顶件和下滤网顶件包括支撑环和设置于支撑环两端的限位凸台,限位凸台设置于限位槽中且与限 位槽的底部设置有设定间距,位于上滤网顶件和下滤网顶件上的限位凸台之间设置有设定间距。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滤网顶件在转鼓轴向两端将滤网锁紧在转鼓或滤网支承架内,滤网顶件与转鼓或滤网支承架之间设置有设定间距用于调整滤网,在滤网存在一定误差时可以调整滤网使其精度较高,安装拆卸也方便,提高过滤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做如下改进:

作为优选的方案,根据具体需求,可以选择,上述的限位槽为阶梯槽,限位凸台为与阶梯槽相匹配的阶梯凸台,阶梯槽位于转鼓径向的外侧槽体的槽深大于阶梯槽位于转鼓径向的内侧槽体的槽深。

作为优选的方案,根据具体需求,还可以选择,上述的限位槽为燕尾槽,限位凸台为与燕尾槽相匹配的燕尾凸台。

作为优选的方案,上述的支撑环、所述限位槽和限位凸台上设置有耐磨层。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增加耐磨层,避免过滤网安装和拆卸过程中产生磨损而影响过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转鼓,2.滤网,3.滤网顶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为了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一种分体式离心过滤机,包括:

转鼓1,包括上转鼓本体和下转鼓本体,上转鼓本体和下转鼓本体的轴向截面为半环状结构;

滤网2,包括上滤网和下滤网,上滤网设置于上转鼓本体的内侧、下滤网设置于所述下转鼓本体的内侧,或上滤网设置于上转鼓本体内侧的上滤网支承架上、下滤网设置于下转鼓本体内侧的下滤网支承架上;

滤网顶件3,包括上滤网顶件和下滤网顶件,上滤网顶件设置于上转鼓本体轴向的 两端,下滤网顶件设置于下转鼓本体轴向的两端,上转鼓本体和下转鼓本体的连接端面上或上滤网支承架和下滤网支承架的连接端面上设置有限位槽,上滤网顶件和下滤网顶件包括支撑环和设置于支撑环两端的限位凸台,限位凸台设置于限位槽中且与限位槽的底部设置有设定间距,位于上滤网顶件和下滤网顶件上的限位凸台之间设置有设定间距。

本实施方式相较于现有技术,滤网顶件3在转鼓1轴向两端将滤网2锁紧在转鼓1或滤网支承架内,滤网顶件3与转鼓1或滤网支承架之间设置有设定间距用于调整滤网,在滤网2存在一定误差时可以调整滤网2使其精度较高,安装拆卸也方便,提高过滤效率。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具体需求,可以选择,上述的限位槽为阶梯槽,限位凸台为与阶梯槽相匹配的阶梯凸台,阶梯槽位于转鼓径向的外侧槽体的槽深大于阶梯槽位于转鼓径向的内侧槽体的槽深。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具体需求,还可以选择,上述的限位槽为燕尾槽,限位凸台为与燕尾槽相匹配的燕尾凸台。

为了进一步地优化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上述的支撑环、所述限位槽和限位凸台上设置有耐磨层。

采用上述优选的方案,增加耐磨层,避免过滤网2安装和拆卸过程中产生磨损而影响过滤效果。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