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菌厌氧型生物安全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0976阅读:5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菌厌氧型生物安全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操作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菌厌氧型生物安全柜。



背景技术:

生物安全柜广泛应用在医疗卫生、疾病预防与控制、食品卫生、生物制药,环境监测以及各类生物实验室等领域,是保障操作人员、生物和环境安全的重要基础。但是传统生物安全柜只能保证操作环境的无菌程度,而无法控制其中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因此,在生物安全柜中难以操作对温度、湿度和/或氧气敏感的微生物或细胞。

目前市面上采用的生物安全柜为配备风淋的手套箱,其结构通常是利用一个风机将惰性气体压过一块过滤层流板,达到对气体中微粒的去除,然后惰性气体中的氧气则通过另一套风机鼓入一个装有氧吸收剂的罐体中进行吸收;这样的手套箱不仅体积庞大,而且部件较多;同时由于安装管径的限制,使得脱氧速率较低且能耗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方法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无菌厌氧型生物安全柜,能够有效实现密闭箱体内部除菌,有效实现箱体内部的无菌状态,避免细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能够对内部实现自动净化和脱氧并能够实现快速脱除氧气,使密闭箱体内部始终保持在一种无氧状态下,提高了实验的厌氧性,除氧效果好。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技术方案是:一种无菌厌氧型生物安全柜,包括密闭箱体、气体循环除氧装置、除菌装置、传递仓、控制装置、手套操作口、照明装置和检测装置,所述气体循环除氧装置位于密闭箱体的内部,所述除菌装置位于密闭箱体顶部内侧,所述照明装置位于除菌装置旁边,所述检测装置安装在密闭箱体内部;所述传递仓位于密闭箱体的外侧且通向密闭箱体的内侧,所述控制装置位于密闭箱体外侧且控制端口连接至所述气体循环除氧装置、除菌装置、传递仓、照明装置和检测装置,所述手套操作口设置在所述密闭箱体的正面。

其中,所述气体循环除氧装置包括风机、风道和氧吸附组件,所述风道设置在密闭箱体的顶部、底部和背部的内侧壁上形成相互贯通的底部风道、背部风道和顶部风道,所述风机设置在顶部风道内部,风机的入风口通向背部风道,风机的出风口通向密闭箱体的内部,底部风道连通密闭箱体的内部,在背部风道内部设置有氧吸附组件。

进一步的是,所述氧吸附组件包括吸收剂模块、吸收剂通道、挂钩和密封盖,吸收剂模块之间通过挂钩相互串联且固定在吸收剂通道内部,所述吸收剂通道水平置于背部风道内,吸收剂通道的一端穿过密闭箱体侧壁连通外部且在连通处设置密封盖;采用此种结构使用户能够更加方便的更换内部吸收剂,且对内部的厌氧环境影响小。

进一步的是,所述吸收剂模块包括网孔小盒和置于网孔小盒内部的吸收剂块,所述网孔小盒两端连接所述挂钩;采用网孔小盒能够保证通性能,加强了吸收剂的吸收效果。

进一步的是,在所述顶部风道与密闭箱体的内部的连通处设置有HEPA滤网。

进一步的是,所述检测装置包括温度检测装置、湿度检查装置、氧浓度检测装置和流速检测装置;能够控制箱体内的气体流速、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等。

进一步的是,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湿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风速控制器和压力控制器。

进一步的是,在所述风机顶部安装热交换器。

进一步的是,所述除菌装置包括紫外线除菌灯和镇流器,所述紫外线除菌灯连接所述镇流器,所述镇流器连接至控制装置。用于对密闭箱体内部实现除菌效果。

进一步的是,所述照明装置采用LED无影照明带,且安装在箱体双侧内壁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传递仓包括大传递箱和小传递箱,所述大传递箱和小传递箱分别连通所述密闭箱体侧壁。可实现不同大小物品向密闭箱体内传送,提高了密闭箱体的密封性,保证了密闭箱体内部的厌氧环境。

采用本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将氧吸收剂置于内循环风路中,利用层流风机同步实现循环过滤和脱氧。

其优点在于,该系统仅需一组风机,相对于传统结构节省材料和具有更低的能耗。

其次,由于氧吸收剂填充于手套箱背后的循环风路中,由于循环风道的截面积远远大于用于脱氧的循环管道,气体和吸收剂之间的接触面更大,过风速率更高,从而使氧气的脱除速率更高。吸收剂的安装方式可则采用风道侧边插入,可以有效减小开孔面积,保证手套箱的气密性。

吸收剂块固定于网孔小盒内,小盒间可采用挂钩式连接方法,方便从风道内取出。

该外侧面插入式结构也可用于安装或增加其他一些模块,如前级过滤器用于保护层流板;活性炭模块用于吸收有机溶剂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菌厌氧型生物安全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菌厌氧型生物安全柜的侧部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无菌厌氧型生物安全柜的控制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无菌厌氧型生物安全柜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是密闭箱体;21是风机,22是风道,23是氧吸附组件;231是吸收剂模块,232是吸收剂通道,233是挂钩,234是密封盖;3是除菌装置,4是传递仓,5是控制装置,6是手套操作口,7是照明装置,8是检测装置,9是HEPA滤网,10是热交换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

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3所示,一种无菌厌氧型生物安全柜,包括密闭箱体1、气体循环除氧装置、除菌装置3、传递仓4、控制装置5、手套操作口6、照明装置7和检测装置8,所述气体循环除氧装置位于密闭箱体1的内部,所述除菌装置3位于密闭箱体1顶部内侧,所述照明装置7位于除菌装置3旁边,所述检测装置8安装在密闭箱体1内部;所述传递仓4位于密闭箱体1的外侧且通向密闭箱体1的内侧,所述控制装置5位于密闭箱体1外侧且控制端口连接至所述气体循环除氧装置、除菌装置3、传递仓4、照明装置7和检测装置8,所述手套操作口6设置在所述密闭箱体1的正面;

其中,所述气体循环除氧装置包括风机21、风道22和氧吸附组件23,所述风道22设置在密闭箱体1的顶部、底部和背部的内侧壁上形成相互贯通的底部风道、背部风道和顶部风道,所述风机21设置在顶部风道内部,风机21的入风口通向背部风道,风机21的出风口通向密闭箱体1的内部,底部风道连通密闭箱体1的内部,在背部风道内部设置有氧吸附组件23。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所述氧吸附组件包括吸收剂模块231、吸收剂通道232、挂钩233和密封盖234,吸收剂模块231之间通过挂钩233相互串联且固定在吸收剂通道232内部,所述吸收剂通道232水平置于背部风道内,吸收剂通道232的一端穿过密闭箱体1侧壁连通外部且在连通处设置密封盖234。

所述吸收剂模块231包括网孔小盒和置于网孔小盒内部的吸收剂块,所述网孔小盒两端连接所述挂钩233。

在所述顶部风道与密闭箱体1的内部的连通处设置有HEPA滤网9。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所述检测装置8包括温度检测装置、湿度检查装置、氧浓度检测装置和流速检测装置。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所述控制装置5包括湿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风速控制器和压力控制器。实现控制箱体内的气体流速、温度、湿度和氧气浓度等。

湿度控制器可采用加湿器,通过湿度检查装置对箱体内部气体湿度的检查,控制加湿器的开启或关闭;温度控制器可采用加热管和压缩机实现对箱体内部的温度控制,所述风速控制器可通过控制真空泵的启停和风机的转速实现。

如图4所示,在所述风机顶部安装热交换器10;提高循环气体的温度。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所述除菌装置3包括紫外线除菌灯和镇流器,所述紫外线除菌灯连接所述镇流器,所述镇流器连接至控制装置5。用于对密闭箱体1内部实现除菌效果。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所述照明装置7采用LED无影照明带,且安装在箱体双侧内壁上。

作为上述实施例的优化方案,所述传递仓4包括大传递箱和小传递箱,所述大传递箱和小传递箱分别连通所述密闭箱体1侧壁。可实现不同大小物品向密闭箱体1内传送,提高了密闭箱体1的密封性,保证了密闭箱体1内部的厌氧环境。

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作一次完整的描述:

在进行微生物厌氧实验时,通过传递仓4对实验物品进行厌氧处理后,将实验物品放置操作密闭箱体1内部,实验人员通过手套操作口6进行操作;当密闭箱体1内部氧浓度含量增加时,由风机通过风道循环密闭箱体1内部的气体,并由风道内设置的气体循环除氧装置实现对密闭箱体1内部的净化和脱氧;当需要对密闭箱体1内部进行除菌时,打开安全箱中的除菌装置3,实现密闭箱体1内部除菌。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