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磨捏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57394阅读:748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磨捏合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捏合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磨捏合机。



背景技术:

捏合机是由海因茨·里斯发展而来的,该技术在处理工业上一经出现就变得相当流行,在1966年,海因茨曾说“在操作过程中,高浓度物料要比低浓度有效,同时也更加经济”,海因茨认为处理高浓度的物料,意味着溶剂较少甚至没有溶剂,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每单位体积的工序收益。处理高浓度物料本身是一个非常复杂,并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为了更好的处理高浓度物料,需要发展新技术,捏合机是对高粘度、弹塑性物料的捏合、混炼、硫化、聚合的理想设备。捏合机可用于生产硅橡胶、密封胶、热熔胶、食品胶基、医药制剂等,但是,目前我国的捏合机普遍存在耐磨性不高,零件易损坏现象,因此,发明一种耐磨捏合机去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磨捏合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耐磨捏合机,包括机座,所述机座上端设有两个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之间设有捏合室,所述捏合室设在机座一侧正上方,所述捏合室内表面安装有耐磨衬板,所述耐磨衬板内侧设有缓冲层,所述耐磨衬板和缓冲层通过沉头螺栓与捏合室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捏合室底部一侧设有出料口,所述捏合室上端设有捏合机盖,所述捏合室两侧设有固定座,且固定座和支撑柱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内部设有轴承,所述轴承之间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右侧贯穿固定座和轴承,所述机座另一侧上端设有电机,所述电机一端连接有传送轴,所述传送轴通过皮带与转动杆传动连接,所述转动杆上设有搅拌叶。

优选的,所述捏合室形状为U形。

优选的,所述沉头螺栓数量不少于4颗。

优选的,所述搅拌叶外表面设有耐磨涂层。

优选的,所述传送带外侧设有保护罩。

优选的,所述出料口上设有阀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耐磨捏合机通过电机带动,将物料倒入捏合室后电机启动,充分捏合、破碎、搅拌物料,可以做到搅拌均匀、无死角、捏合效率高等特点,捏合室内表面设有耐磨衬板,也更好的保护了捏合室内表面不被磨损,并且设置的缓冲层也有效的减缓了工作时捏合室内壁的承受的压力,保证了工作的连续性,本用新型对物料的捏合质量较高、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成本、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值得大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机座、2电机、3传送轴、4皮带、5支撑柱、6固定座、7捏合室、8转动杆、9搅拌叶、10耐磨衬板、11缓冲层、12沉头螺栓、13出料口、14捏合机盖、15保护罩、16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耐磨捏合机,包括机座1,所述机座1上端设有两个支撑柱5,所述支撑柱5之间设有捏合室7,所述捏合室7设在机座1一侧正上方,所述捏合室7内表面安装有耐磨衬板10,所述耐磨衬板10内侧设有缓冲层11,所述耐磨衬板10和缓冲层11通过沉头螺栓12与捏合室7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捏合室7底部一侧设有出料口13,所述捏合室7上端设有捏合机盖14,所述捏合室7两侧设有固定座6,且固定座6和支撑柱5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座6内部设有轴承16,所述轴承16之间设有转动杆8,所述转动杆8右侧贯穿固定座6和轴承16,所述机座1另一侧上端设有电机2,所述电机2一端连接有传送轴3,所述传送轴3通过皮带4与转动杆8传动连接,所述转动杆8上设有搅拌叶9,所述捏合室7形状为U形,所述沉头螺栓12数量不少于4颗,所述搅拌叶9外表面设有耐磨涂层,所述皮带4外侧设有保护罩15,所述出料口13上设有阀门。

工作原理:工作时,该耐磨捏合机通过电机2带动,将物料倒入捏合室7后电机2启动,充分捏合、破碎、搅拌物料,可以做到搅拌均匀、无死角、捏合效率高等特点,捏合室7内表面设有耐磨衬板10,也更好的保护了捏合室7内表面不被磨损,并且设置的缓冲层11也有效的减缓了工作时捏合室7内壁的承受的压力,保证了工作的连续性,本实用新型对物料的捏合质量较高、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成本、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值得大力推广。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