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容量移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71619阅读:569来源:国知局
大容量移液器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移液器,具体的说,涉及了一种大容量移液器。



背景技术:

在生物化学领域,移液器的应用十分广泛,大多数移液器均为小容量的移液器,一旦需要大量移液,就需要多次重复操作,十分麻烦;即便想通过自动化的移液设备进行移液,这些移液设备是独立单元,通过泵和软管组成,移液设备无法固定,尤其是两个端部,通常通过搭接在容器内的方式进行移液,这是很危险的,一旦软管脱离,液体外流,不仅造成浪费,严重的会腐蚀其它器材,危害环境。

为了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人们一直在寻求一种理想的技术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设计科学、注水系统固定且隐藏、具有过量提醒、防止边进边出的大容量移液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容量移液器,包括电源、控制器、杯体、设置在杯体底部的隔层、安装在所述隔层中的微型泵和安装在所述杯体侧壁上部的液位传感器,所述微型泵的入口通过进水软管连接枪头,所述进水软管穿过所述杯体底部至外界,所述微型泵的出口通过注水软管穿过所述杯体的底端或侧壁下部进入所述杯体,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和所述微型泵的控制开关以便液位传感器感应到液位达到上限时控制所述微型泵关闭,所述电源为所述控制器、所述微型泵和所述液位传感器供电。

基上所述,它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杯体底端的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出水管连通所述枪头,所述出水管上安装阀门。

基上所述,所述阀门为塑料截止阀,所述阀门中位于阀腔外部的阀杆和阀体的螺旋连接部设置相对的金属触点,两金属触点形成一保险开关,当所述阀门关闭时,两金属触点接触,当所述阀门打开时,两金属触点旋离,所述保险开关与所述微型泵的控制开关串接。

基上所述,所述进水软管上安装流量阀。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的说,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将移液设备集成在杯体底部的隔层中,也将移液设备进行固定,自下而上的注入液体,避免现存的管路需要搭接在杯体边沿问题,管体得到固定,不会出现管体脱离的问题,杯体上端依然开口,可以将移送后的液体倒出,外形上与现存的量杯等杯体一致,不会出现适配性的问题。

2、微型泵和液位传感器关联,液位达到规定的高度时,控制微型泵关闭,避免液体过量流出。

3、为了液体的反向移动,在底端设计阀门,打开阀门,液体即可流出。

4、为避免阀门忘记关闭时,启动微型泵,两者构成微循环,边开边放,浪费电力的问题,在阀门上设计保险开关,阀门关闭时,保险开关闭合,微型泵的电路可以导通,进行注液;阀门打开时,保险开关断开,微型泵的电路无法导通,无法启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大容量移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大容量移液器的模块控制图。

图中:1.杯体;2.隔层;3.微型泵;4.液位传感器;5.进水软管;6.枪头;7.注水软管;8.出水管;9.截止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大容量移液器,包括电源、控制器、杯体1、设置在杯体1底部的隔层2、安装在所述隔层2中的微型泵3和安装在所述杯体1侧壁上部的液位传感器4,所述微型泵3的入口通过进水软管5连接枪头6,所述进水软管5穿过所述杯体1底部至外界,所述微型泵3的出口通过注水软管7穿过所述杯体1的底端或侧壁下部进入所述杯体,所述进水软管上安装流量阀。所述控制器分别连接所述液位传感器4和所述微型泵3的控制开关以便液位传感器4感应到液位达到上限时控制所述微型泵3关闭,所述电源为所述控制器、所述微型泵3和所述液位传感器4供电。

为增加反向移液功能,在所述杯体1底端设置出水口,所述出水口通过出水管8连通所述枪头6,所述出水管8上安装塑料的截止阀9。所述截止阀9中位于阀腔外部的阀杆和阀体的螺旋连接部设置相对的金属触点,两金属触点形成一保险开关,当所述截止阀9关闭时,两金属触点接触,当所述截止阀9打开时,两金属触点旋离,所述保险开关与所述微型泵的控制开关串接。

工作过程:将枪头6连接需要移液的容器,开启微型泵3,开始抽取液体,通常人为监控抽液量,人不在的情况下,液位传感器检测到液位达到所设定的上限值时,关闭微型泵3。反向移液过程仅需打开截止阀9即可,液体会在压力作用下自行流出,而保险开关的目的是,忘记关闭截止阀9的情况下打开微型泵3,此时微型泵3不工作,提醒工作人员存在问题,检查截止阀9的启闭情况。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