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9367阅读:665来源:国知局
生物安全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生物安全柜。



背景技术:

生物安全柜是微生物学、生物医学、基因重组、动物实验和生物制品等实验必备设备,特别是操作者需要采取保护措施的场合,如医疗卫生、制药、科研等进行细菌培养时提供无菌无尘安全的工作环境。现有的生物安全柜各侧壁不透明,无法在关闭条件下充分观察,空气循环通道分布不均匀,空气循环不充分;而且气体循环装置中没有杀菌装置,不能完全隔绝空气中细菌的进入,而且操作台的杀菌装置一般为紫外光,容易影响人体健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从而提供一种空气循环良好、观察方便、可以充分杀菌的生物安全柜。

一种生物安全柜,包括支架和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的操作室、空气循环装置,所述空气循环装置封盖在所述操作室顶部连接所述操作室外部和内部环境,所述空气循环装置包括进气循环风道和出气循环风道,所述出气循环风道内设有抽风机,所述进气循环风道自所述操作室的顶部连通所述操作室内部,所述操作室的左右两侧及后侧的内壁均由双层玻璃构成,所述双层玻璃均为一体成型结构,所述双层玻璃的内层玻璃下端与所述操作室的操作台连接处均布若干小孔,所述双层玻璃的上端连通所述出气循环风道,所述双层玻璃上安装可测定双层玻璃间压力的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与所述出气循环风道的抽风机相连接,所述双层玻璃的内层玻璃、所述操作台、所述空气循环装置和玻璃门共同围成所述操作室,所述玻璃门表面设有电源锁。

基于上述,它还包括照明装置和杀菌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和所述杀菌装置位于所述操作室内部顶端,所述杀菌装置为紫外灯和红外灯。

基于上述,所述空气循环装置内置一微型加湿器,所述微型加湿器的储液器置于所述空气循环装置的外壳表面。

基于上述,所述支架底部安装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轴心安装有扣锁。

基于上述,所述进气循环风道中设有鼓风机。

基于上述,控制所述生物安全柜各部分运行的控制面板位于所述玻璃门的一侧。

基于上述,所述空气循环装置上部为设备腔,下部为进气腔和出气腔,所述进气腔连通所述进气循环风道,所述进气腔的底部构成所述操作室的顶部且均布进气孔,所述出气腔设置在所述双层玻璃上端并与所述双层玻璃的内部连通,所述出气腔还连通所述出气循环风道。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所述操作室的左右两侧及后侧的内壁均由双层玻璃构成,所述双层玻璃构成内外空气流通的通道,所述操作室的空气由均布在所述操作台周围的小孔内进入所述双层玻璃之间,流入所述出气循环风道,空气交换更加充分,所述操作室的外部空气由所述操作室顶部进入,这种空气循环方式可以避免操作人员在所述操作台附近作业时,实验对操作人员的影响,同时,空气立体循环,能够带动操作室内几乎所有角落的空气流动,循环无死角。所述双层玻璃上装有可测定双层玻璃间压力的气压传感器,操作人员可根据压力的大小以控制风机转速,调整空气循环速度;而且所述双层玻璃均为一体成型结构,内部无缝接,方便清洁,同时所述操作室各侧壁均为玻璃,使其在封闭状态下,操作人员可以充分观察到所述生物安全柜内的情况。

2. 所述生物安全柜包括照明装置和杀菌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和所述杀菌装置位于所述操作室内部顶端,所述杀菌装置为紫外灯和红外灯,所述照明装置可为实验观察和实验操作过程提供照明;所述杀菌装置为紫外灯和红外灯,操作人员可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实验紫外灯或/和红外灯对操作室进行杀菌,避免单一使用紫外灯杀菌对操作人员造成的损伤。

3. 所述空气循环装置内置一微型加湿器,所述微型加湿器的储液器置于所述外壳表面,操作人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所述储液器中配置适合的杀菌液,所述杀菌液通过所述微型加湿器进入循环风道中,对所述操作室中进入和排出的空气进行杀菌。

附图说明

图1 是本实用新型中生物安全柜的结构示意图。

图2 是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空气循环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 空气循环装置;2.操作室;3.玻璃门;4.储液器;5.内层玻璃;6.小孔;7.设备腔;8.进气腔;9.出气腔;10.进气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生物安全柜,包括支架和固定在所述支架上的操作室2、空气循环装置1,所述支架底部安装有万向轮,所述万向轮的轴心安装有扣锁,方便移动所述生物安全柜,不需移动时,通过所述扣锁固定所述万向轮,避免滑动。

所述空气循环装置1封盖在所述操作室2顶部连接所述操作室2的外部和内部环境,所述空气循环装置1包括进气循环风道和出气循环风道,所述进气循环风道中设有鼓风机,所述进气循环风道自所述操作室2的顶部连通所述操作室2内部,所述操作室2的左右两侧及后侧的内壁均由双层玻璃构成,所述双层玻璃均为一体成型结构,内部无缝接,方便清洁。

所述双层玻璃的内层玻璃5下端与所述操作室2的操作台连接处均布若干小孔,所述双层玻璃的上端连通所述出气循环风道,所述双层玻璃上设有可测定双层玻璃间压力的气压传感器,所述气压传感器与所述出气循环风道的抽风机相连接,操作人员可根据情况调整所述压力的大小以控制空气循环速度。

所述双层玻璃的外层玻璃、所述操作台、所述空气循环装置和玻璃门3共同围成密闭的所述操作室2,控制所述生物安全柜各部分运行的控制面板位于所述玻璃门3的一侧,所述玻璃门3表面设有电源锁,所述操作室2各侧壁均为玻璃,使其在封闭状态下,操作人员可以充分观察到所述生物安全柜内的情况。

所述生物安全柜还包括照明装置和杀菌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和所述杀菌装置位于所述操作室2内部顶端,所述杀菌装置为紫外灯和红外灯,操作人员可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实验紫外灯或/和红外灯对操作室进行杀菌,避免单一使用紫外灯杀菌对操作人员造成的损伤。

所述空气循环装置1内置一微型加湿器,所述微型加湿器的储液器4置于所述空气循环装置的外壳表面,操作人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所述储液器4中配置适合的杀菌液,所述杀菌液通过所述微型加湿器进入循环风道中,对操作室2中进入和排出的空气进行杀菌。

所述空气循环装置1上部为设备腔7,下部为进气腔8和出气腔9,所述进气腔8连通所述进气循环风道,所述进气腔8的底部构成所述操作室2的顶部且均布进气孔10,所述出气腔9设置在所述双层玻璃上端并与所述双层玻璃的内部连通,所述出气腔9还连通所述出气循环风道。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修改或者对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