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量离心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25925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实验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微量离心管。



背景技术:

生物医学科研实验中,大量的DNA、RNA、蛋白质、各种试剂等样本需要储存于1.5ml和2ml微量离心管中,并放在冰箱中长期有序保存。

在实验中需要有序放置并易于拿取微量离心管,而在加注离心液时需要将离心管的盖子揭开,这样就容易造成离心液挥发,以及外部的污染物进入离心管内,从而造成离心液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微量离心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微量离心管,包括一端开口的管体以及管盖,所述管盖通过一柔性连接件连接管体的开口侧边,所述管盖的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穿刺部,所述管盖铰接一用于关闭或是打开穿刺部的上盖。

优选地,所述上盖为一端开口的桶体,所述桶体的桶沿可随上盖关闭穿刺部时插入管盖内。

优选地,所述管体的底部设有注胶口。

优选地,所述管体的侧面设有注胶口。

优选地,所述管体包括上管以及与上管对接的下管,所述下管为中空的锥体且底部封闭,所述上管为中空的圆柱体。

优选地,所述管体的开口外围设有凸环,所述管盖的外围设有与凸环匹配盖合的凸帽。

优选地,所述管体侧边从上至下设有刻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微量离心管,在管盖的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穿刺部,即可通过注射的方式将离心液打入至离心管内,不仅避免了离心液的挥发,同时也防止了外部的污染物进入离心管内污染离心液,另外,在管盖的上部设置有可以关闭或是打开穿刺部的上盖,避免了离心液从穿刺后的管盖上渗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微量离心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管体1,管盖2,柔性连接件3,穿刺部4,上盖5,桶沿6,注胶口7,凸环8,凸帽9,刻度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微量离心管,包括一端开口的管体1以及管盖2,所述管盖2通过一柔性连接件3连接管体1的开口侧边,所述柔性连接件3可避免管体1以及管盖2分离,所述管盖2的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穿刺部4,所述穿刺部4可采用橡胶等具有弹性的材质,所述管盖2铰接一用于关闭或是打开穿刺部4的上盖5。所述上盖5为一端开口的桶体,所述桶体的桶沿6可随上盖关闭穿刺部4时插入管盖2内,由于桶沿6可插入穿刺部4内,可以最大限度的防止离心液经过穿刺孔渗出。所述管体1的底部设有注胶口7。所述管体1的侧面设有注胶口7。注胶口的设计可采用注胶提高管体1外围的光滑度,避免了工作人员所穿的塑料手套被划破。所述管体1包括上管以及与上管对接的下管,所述下管为中空的锥体且底部封闭,所述上管为中空的圆柱体。所述管体1的开口外围设有凸环8,所述管盖2的外围设有与凸环8匹配盖合的凸帽9。所述管体1侧边从上至下设有刻度10。

综合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微量离心管,在管盖的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穿刺部,即可通过注射的方式将离心液打入至离心管内,不仅避免了离心液的挥发,同时也防止了外部的污染物进入离心管内污染离心液,另外,在管盖的上部设置有可以关闭或是打开穿刺部的上盖,避免了离心液从穿刺后的管盖上渗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