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管储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5291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试管储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实验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试管储运装置。



背景技术:

试管是由玻璃构成的如同手指形状的中空圆管,顶端开口,通常是光滑的,底部呈"u"形。试管架是用来放置、晾干试管用的最基本实验室仪器。常用来放置试管,便于观察实验现象,也可以用来将试管倒置晾干。

现有的试管架结构只能放置数量有限的试管,当实验需要用到数量较多的试管以及转运较多的试管时,则需要用到多个试管架,试管架均平铺于实验台上,极大的占据了实验台的空间,且对于试管的摆放也极为不方便。

另外,进行实验时许多样品试剂需在特定温度下进行保存。目前,实验操作人员通常是把试管连同试管架一起放置在保温装置内,以保持试管内样品试剂所需要的温度,操作时候很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试管储运装置,目的是方便试管的存放和转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试管储运装置,包括两个试管储管架和设置于其中一个试管储管架下方且用于产生对试管进行加热的热能的试管加热组件,两个试管储管架通过可拆卸式连接组件相连接且各个试管储管架具有多个用于摆放试管的试管放置位置。

所述试管储管架包括试管架本体和设置于试管架本体上且用于摆放倒置试管的多个支撑柱,试管架本体具有让试管插入的多个试管放置孔和多个定位孔,各个定位孔分别位于一个试管放置孔的下方。

所述试管架本体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和底板,所述试管放置孔为设置于顶板上的圆形通孔,所述定位孔为设置于底板上的圆形通孔,所述支撑柱为竖直设置于底板上。

所述试管架本体还包括插入所述试管放置孔中且用于与试管接触的多个支持件,多个支持件设置于所述顶板上且以试管放置孔的轴线为中心线沿周向均匀分布在试管周围。

所述顶板内设有让所述支持件插入的容置槽,支持件的一部分插入容置槽中,支持件的另一部分插入所述试管放置孔中且支持件插入试管放置孔中的长度可调。

所述支撑柱的内部具有用于让所述试管加热组件产生的暖风进入的内风道,支撑柱的顶部具有与内风道连通的上出风口,支撑柱的侧壁具有与内风道连通的侧出风口。

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为球形结构。

所述可拆卸式连接组件包括与一个所述试管储管架连接的第一连接件和与另一个试管储管架连接的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为卡接连接。

所述第一连接件是截面为t形的结构,所述第二连接件具有让第一连接件插入的t形槽。

试管加热组件包括与所述试管架本体连接的加热盒、设置于加热盒内部的加热管和设置于加热管下方且用于将加热管产生的热量吹向试管架本体的风扇。

本发明的试管储运装置,可批量式有效放置试管,能够一次性较多地储运试管,并且为便于实际储运工作,两个试管储管架通过可拆卸式连接组件相连,可连体使用也可独立使用;放置孔与支持件的存在能够使口径不一的试管放置于规格相同的放置孔内,提高了试管储运装置的通用性;同时通过试管加热组件,能够对部分有加热要求的试剂进行加热,可以减少环境温度因素对试剂实验效果的影响;通过设置支撑柱可以用于试管烘干,将试管储运放置与加热保温及烘干装置结合为一体能够改试管使用过程中的众多分立式操作为集成化处理,是实验操作人员的好帮手。

附图说明

本说明书包括以下附图,所示内容分别是:

图1是本发明试管储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试管储运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试管储管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剖视图;

图6是可拆卸式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试管加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

1、第一连接件;2、第二连接件;3、试管架本体;31、顶板;32、底板;33、侧板;34、试管放置孔;35、定位孔;36、插入槽;37、支持件;4、支撑柱;41、内风道;42、上出风口;43、侧出风口;5、挂钩;6、储物盒;7、试管加热组件;71、加热盒;72、加热管;73、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目的是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并有助于其实施。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试管储运装置,包括两个试管储管架和设置于其中一个试管储管架下方且用于产生用于对试管进行加热的热能的试管加热组件7,两个试管储管架通过可拆卸式连接组件相连接且各个试管储管架具有多个用于摆放试管的试管放置位置。

本发明的试管储运装置通过将两个试管储管件组合使用,从而可以数量较多的试管,便于试管的存放和转运,一次转运较多的试管,并配置有试管加热组件7,以实时保持试管内样品试剂所需要的温度,操作更方便。

具体地说,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个试管储管架为并排设置,两个试管储管架的结构基本相同,可拆卸式连接组件将两个试管储管架连接成一体结构,转运时可以整体搬运。如图3所示,试管储管架包括试管架本体3和设置于试管架本体3上且用于摆放倒置试管的多个支撑柱4,试管架本体3是用于摆放开口向上的试管且试管架本体3上具有多个用于摆放试管的试管放置位置,支撑柱4用于摆放开口向下的试管。试管架本体3具有让试管插入的多个试管放置孔34和多个定位孔35,各个定位孔35分别位于一个试管放置孔34的下方,各个试管放置孔34与一个定位孔35相配合形成一个试管放置位置,在摆放试管时,将试管向下插入试管放置孔34中,并使试管的下端嵌入定位孔35中。

如图3所示,试管架本体3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31和底板32以及与顶板31和底板32固定连接的两个侧板33,顶板31和底板32为相平行的矩形平板,两个侧板33分别与顶板31和底板32的一端垂直连接,形成的试管架本体3为内部中空的壳体结构。试管放置孔34为设置于顶板31上的圆形通孔,定位孔35为设置于底板32上的圆形通孔,定位孔35与试管放置孔34为同轴设置,定位孔35的直径小于试管放置孔34的直径且小于试管的外直径,试管放置孔34的直径大于试管的外直径。定位孔35与试管放置孔34的数量相同,多个试管放置孔34在顶板31上为呈n*m矩阵式分布,多个定位孔35在底板32上为呈n*m矩阵式分布。

如图3所示,试管架本体3还包括插入试管放置孔34中且用于与试管接触的多个支持件37,多个支持件37设置于顶板31上且以试管放置孔34的轴线为中心线沿周向均匀分布在试管的周围。由于试管放置孔34的直径较大,而通过设置支持件37在试管的四周抵触试管,从而可以确保试管保持竖直姿态,提高稳定性。作为优选的,支持件37具有一定的弹性,支持件37采用软质材料制成,如橡胶等,这种支持件37在能够满足对试管进行支撑的同时,还避免对试管造成损伤,同时也能够适应不同直径的试管的摆放。同时,顶板31内设有让支持件37插入的容置槽,该容置槽在试管放置孔34的外侧沿周向均匀布置多个且各个容置槽均处于试管放置孔34的径向线上,各个支持件37分别插入一个容置槽中进行安装。支持件37的一部分插入容置槽中,支持件37的另一部分插入试管放置孔34中,而且通过抽拉支持件37,使支持件37插入试管放置孔34中的长度得以调节,从而使得由支持件37包围形成的插入孔的直径大小得以调节,进而能够适应不同直径的试管的插入和摆放。

如图3所示,试管架本体3还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侧板33,侧板33具有供人手插入的插入槽36,实验操作人员将手插入两侧的插入槽36中,可以方便的搬运试管储运装置。

如图3所示,试管储管架还包括可旋转的设置于试管架本体3的侧板33上的挂钩5,挂钩5为l形的结构,挂钩5是用于挂住实验时需使用的抹布等物品。挂钩5的端部是通过一个竖直的转轴与侧板33转动连接,该转轴的轴线与支撑柱4的轴线相平行,使得挂钩5可以沿水平方向左右转动,且能旋转至试管架本体3的外侧。

如图3所示,支撑柱4为竖直设置于底板32上,支撑柱4的下端与底板32固定连接,支撑柱4的长度小于底板32与顶板31之间的垂直距离。如图4和图5所示,支撑柱4为内部中空的圆柱形结构,支撑柱4的内部具有用于让试管加热组件7产生的暖风进入的内风道41,支撑柱4的顶部具有与内风道41连通的一个上出风口42,支撑柱4的侧壁具有与内风道41连通的侧出风口43,侧出风口43位于上出风口42的下方,上出风口42和侧出风口43用于让进入内风道41中的暖风向外吹出,以对套在支撑柱4上的试管进行烘干。作为优选的,支撑柱4的顶部为球形结构,以与试管的球形封闭端的形状相适应,上出风口42设置于支撑柱4的顶部中心处。侧出风口43在支撑柱4的侧壁上沿周向均匀设置多个,且侧出风口43在支撑柱4的侧壁上可沿支撑柱4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从而可使暖风从多个位置处吹向试管内壁面,以提高烘干效果和烘干效率。

如图1至图3所示,支撑柱4在试管架本体3的底板32上沿底板32的长度方向设置多个,多个支撑柱4为等距分布,可以同时摆放多个试管进行烘干。而在试管加热组件7未开启工作时,倒置的试管也便于自然晾干。

可拆卸式连接组件既可以将两个试管储管架连接成一体结构,也可以通过拆卸使两个试管储管架分离。可拆卸式连接组件可以有多种形式,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6所示,可拆卸式连接组件包括与一个试管储管架的试管架本体3固定连接的第一连接件1和与另一个试管储管架的试管架本体3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件2,第一连接件1与第二连接件2为卡接连接,第一连接件1是横截面为t形的结构,第二连接件2具有让第一连接件1插入的t形槽,该t形槽为开口槽且在第二连接件2的下端形成让第一连接件1进出的开口,第二连接件2的上端封闭。作为优先的,两个试管储管架通过两个可拆卸式连接组件相连接,两个可拆卸式连接组件的第一连接件1和第二连接件2分别与试管架本体3的两个侧板33固定连接。

如图1至图3所示,试管储管架还包括设置于试管架本体3上的储物盒6,该储物盒6具有中空内腔,储物盒6用于放置实验用试纸或其它种类的实验所需物品。

试管加热组件7只设置于其中一个试管储管架的下方,这样就可以将需加热和保温的试管摆放于下方具有试管加热组件7的试管储管架上,不需要加热和保温的试管可摆放于另一试管储管架上。需加热和保温的试管通过与下方试管加热组件7连通的定位孔35而能够接触到试管加热组件7产生的热量,产生热交换,实现一定程度的加热和保温。如图1和图7所示,试管加热组件7包括与试管储管架的试管架本体3连接且位于试管架本体3下方的加热盒71、用于产生热量的加热管72和设置于加热管72下方且用于将加热管72产生的热量吹向试管架本体3的风扇73。加热管72和风扇73设置于加热盒71的内部,加热管72通电后可以产生热量,风扇73通电运转产生的风力将加热管72产生的热量向上吹出,从而产生吹向嵌入各个定位孔35中的试管和支撑柱4的内风道41中的暖风。作为优选的,加热管72在加热盒71内并排设置多个,风扇73可以设置多个。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是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上述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