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油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4281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储油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涉及储油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储油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的描述仅提供与本申请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而不构成现有技术。

外浮顶油罐是目前国内外大型储油罐中一种比较常见的结构形式,其主要可以用于存储原油、汽油及柴油等介质。一般地,外浮顶油罐的罐体中设置有可随油品液面的升降而上下浮动的浮盘,并且浮盘和罐体的罐壁之间设置有密封结构,以此来达到抑制油品挥发、降低环境污染、减少经济损失的目的。

近年来,外浮顶油罐的二次密封舱频繁发生爆炸或火灾事故,经济损失严重。主要原因是外浮顶油罐所储存的油品、化工原料大多数为易燃易爆物质,这些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聚集在二次密封舱里,一旦达到爆炸极限,在遭雷击或者有其它点火源存在的情况下,就有可能引发爆炸或火灾事故。而外浮顶油罐大多采用金属材质制成,且具有较高的高度尺寸(一般可达20米甚至更高),因此在雷电天气条件下,外浮顶油罐比一般建筑物更容易吸引雷电,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外浮顶油罐的二次密封舱发生火灾事故的可能性。

应该注意,上面对技术背景的介绍只是为了方便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说明,并方便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而阐述的。不能仅仅因为这些方案在本申请的背景技术部分进行了阐述而认为上述技术方案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



技术实现要素:

现有技术中,对外浮顶油罐的防护措施大多是停留在对外浮顶油罐的二次密封舱中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浓度的检测上,在外浮顶油罐的二次密封舱中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多是向外界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提醒工作人员注意或尽快撤离现场,缺乏进一步主动的防护措施。

具体的,请参阅公告号为CN105158164A,名称为《无源激光探测储油罐油气浓度的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以及公告号为CN203006175U,名称为《外浮顶油罐二次密封空腔可燃气体在线监测装置》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该两份专利申请公开的技术方案中,均只是对外浮顶油罐的二次密封舱中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浓度进行检测;其中,《外浮顶油罐二次密封空腔可燃气体在线监测装置》采取的进一步的防护措施是设置能及时做出响应的报警控制器。

由此,现有技术即便实现了对外浮顶油罐的二次密封舱中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浓度的检测,但是,当外浮顶油罐的二次密封舱中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浓度达到爆炸极限,且在遭雷击或者有其它点火源存在的情况下,外浮顶油罐二次密封舱发生爆炸或火灾事故的可能性仍较大。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储油系统,其根据外浮顶油罐的二次密封舱中的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浓度,能够主动采取防护措施,实现对外浮顶油罐的较佳保护,大大降低外浮顶油罐的二次密封舱发生爆炸或火灾事故的可能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储油系统,包括:

外浮顶油罐,所述外浮顶油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中设置有浮盘,所述浮盘与所述罐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环,所述密封环与所述罐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板;所述罐体的内壁与所述密封环和所述密封板之间形成二次密封舱;

气体浓度检测装置,所述气体浓度检测装置设置在所述二次密封舱中;所述气体浓度检测装置能检测所述二次密封舱中气体的浓度;

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气体浓度检测装置信号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能接收到所述气体浓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气体的浓度数据;

气体浓度稀释设备,所述气体浓度稀释设备包括喷嘴和氮气供给源,所述喷嘴设置在所述二次密封舱的壁上,所述喷嘴与所述氮气供给源之间通过管路相连接,所述管路上设置有开关阀,所述开关阀与所述控制装置信号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能控制所述开关阀的开闭,以控制所述管路的通断。

优选地,所述控制装置在接收到的气体的浓度数据达到预定阈值时控制所述开关阀开启,从而所述氮气供给源的氮气通过所述管路和所述喷嘴注入到所述二次密封舱中。

优选地,所述储油系统还包括声光报警器,所述声光报警器与所述控制装置信号连接;所述控制装置在接收到的气体的浓度数据达到所述预定阈值时控制所述声光报警器操作。

优选地,所述气体浓度检测装置为激光气体分析仪。

优选地,所述喷嘴为多个,多个所述喷嘴与所述二次密封舱的内壁之间形成预定倾角,且多个所述喷嘴倾斜方向一致。

优选地,所述氮气供给源包括储罐,所述储罐中存储有氮气。

优选地,所述气体浓度稀释设备还包括缓冲罐,所述缓冲罐连接在所述储罐和所述喷嘴之间的管路上。

优选地,所述储油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控制装置信号连接的测温装置,所述测温装置设置在所述二次密封舱中;所述测温装置能检测所述二次密封舱中的温度。

优选地,所述测温装置包括如下的任意一种:温度传感器、感温光栅。

优选地,所述储油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控制装置信号连接的显示器;所述显示器用于显示所述控制装置接收到的气体的浓度数据和所述二次密封舱中的温度数据。

借由以上的技术方案,本申请的储油系统通过在二次密封舱中设置气体浓度检测装置,并将检测到的二次密封舱中的气体浓度(具体的,为二次密封舱中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浓度)反馈给与之信号连接的控制装置。当检测到的二次密封舱中的气体浓度达到预定阈值时,由控制装置控制开关阀开启,导通氮气供给源与二次密封舱之间的管路,从而使得氮气供给源的氮气能够通过管路和喷嘴注入到二次密封舱中,降低二次密封舱中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的浓度,从而大大降低了外浮顶油罐的二次密封舱发生爆炸或火灾事故的可能性。

由此可见,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当外浮顶油罐的二次密封舱中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向外界发出声光报警信号的方式,本申请的储油系统在二次密封舱中的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浓度达到预定阈值时,通过向二次密封舱中注入氮气,降低二次密封舱中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的浓度,大大降低了外浮顶油罐的二次密封舱发生爆炸或火灾事故的可能性,实现了对外浮顶油罐的二次密封舱的进一步防护,较佳的保护外浮顶油罐,经济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申请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申请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申请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申请。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储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中外浮顶油罐的二次密封舱的断面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中喷嘴与外浮顶油罐的二次密封舱的内壁之间的倾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方式的储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中外浮顶油罐的二次密封舱的断面剖视图。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本申请提供的储油系统包括:包括外浮顶油罐10,所述外浮顶油罐10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中设置有浮盘20,所述浮盘20与所述罐体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环30,所述密封环30与所述罐体20的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板40;所述罐体的内壁与所述密封环30和所述密封板40之间形成二次密封舱40;所述外浮顶油罐10的内壁与所述密封环30和所述密封板40之间形成二次密封舱50;气体浓度检测装置60,所述气体浓度检测装置60设置在所述二次密封舱50中;所述气体浓度检测装置60能检测所述二次密封舱50中气体的浓度;控制装置70,所述控制装置70与所述气体浓度检测装置60信号连接,所述控制装置70能接收到所述气体浓度检测装置60检测到的气体的浓度数据;气体浓度稀释设备80,所述气体浓度稀释设备80包括喷嘴(图中未示出)和氮气供给源801,所述喷嘴设置在所述二次密封舱50的内壁上,所述喷嘴与所述氮气供给源801之间通过管路90相连接,所述管路90上设置有开关阀100,所述开关阀100与所述控制装置70信号连接,所述控制装置70能控制所述开关阀100的开闭,以控制所述管路90的通断。

本申请的储油系统通过在二次密封舱50中设置气体浓度检测装置60,并将检测到的二次密封舱50中的气体浓度(具体的,为二次密封舱50中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浓度)反馈给与之信号连接的控制装置70。当检测到的二次密封舱50中的气体浓度达到预定阈值时,由控制装置70控制开关阀100开启,导通氮气供给源801与二次密封舱50之间的管路90,从而使得氮气供给源801的氮气能够通过管路90和喷嘴注入到二次密封舱50中,降低二次密封舱50中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的浓度,从而大大降低了外浮顶油罐的二次密封舱发生爆炸或火灾事故的可能性。

由此可见,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当外浮顶油罐二次密封舱中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向外界发出声光报警信号的方式,本申请的储油系统在二次密封舱50中的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浓度达到预定阈值时,通过向二次密封舱50中注入氮气,降低二次密封舱50中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的浓度,大大降低了外浮顶油罐的二次密封舱发生爆炸或火灾事故的可能性,实现了对外浮顶油罐的二次密封舱的进一步防护,较佳的保护外浮顶油罐10,经济效果显著。

控制装置70是基于接收到的气体的浓度数据来控制开关阀100的开启或关闭。具体的,当控制装置70在接收到的气体的浓度数据达到预定阈值时控制开关阀100开启,从而氮气供给源801的氮气能够通过管路90和喷嘴注入到二次密封舱50中。

在本申请中,开关阀100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现有构造。具体的,举例为,开关阀100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球形控制阀、电磁阀等。

通过在管路90上设置与控制装置70信号连接的开关阀100,控制装置70可以基于二次密封舱50内的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浓度控制开关阀100的开启或关闭,实现对二次密封舱50内的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浓度进行稀释的自动控制。

此外,管路90中输送的是高压的氮气,一旦发生氮气泄露,将对周围的人或物造成巨大的冲击。因此,由控制装置70对开关阀100进行自动控制,避免人为操作,可以保护工作人员,避免发生人身伤害事故。

在本申请中,控制装置70可以按任何适当的方式实现。具体的,例如,控制装置70可以采取例如微处理器或处理器以及存储可由该微处理器或处理器执行的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例如软件或固件)的计算机可读介质、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和嵌入微控制单元(Microcontroller Unit,MCU)的形式,上述模块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微控制单元:ARC 625D、Atmel AT91SAM、Microchip PIC18F26K20以及Silicone Labs C8051F320。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当知道,除了以纯计算机可读程序代码方式实现所述控制装置70的功能以外,完全可以通过将方法步骤进行逻辑编程来使得控制单元以逻辑门、开关、专用集成电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和嵌入微控制单元等形式来实现相同功能。

因此,控制装置70具体可以表现为由驱动程序以及用于运行驱动程序的硬件构成。通过编写驱动程序代码,可以实现对应的功能和作用。

此外,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和控制装置70之间的交互,本申请的储油系统还可以包括与控制装置70信号连接的显示器110,显示器110可以用于显示控制装置70接收到的相关数据,例如气体的浓度数据和二次密封舱50中的温度数据等。通过设置与控制装置70信号连接的显示器110,可以对控制装置70接收到的温度数据和浓度数据进行直观的展示,实现对二次密封舱50中的温度以及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浓度的实时观测。

当控制装置70执行相应地驱动程序时,显示器110上可以显示对应的交互界面。通过该交互页面,工作人员可以输入用于控制的相关参数,例如气体浓度的预定阈值,以及温度值等。

在本申请中,与控制装置70信号连接的方式可以包括有线连接和无线连接。具体的,举例为,控制装置70可以通过WI-FI与气体浓度检测装置60、开关阀100以及后文提及的声光报警器140等实现信号连接;或者,控制装置70可以通过数据传输导线与气体浓度检测装置60、开关阀100、声光报警器140等实现信号连接。

为了提供数据传输速率,在本申请中,优选采用光纤120实现控制装置70与气体浓度检测装置60、开关阀100、声光报警器140的信号连接。

在本申请中,预定阈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具体的,实际中将预定阈值设置的低于二次密封舱50中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的爆炸极限。如此,当控制装置70接收到使之对开关阀100或声光报警器140进行控制操作的气体浓度数据时,二次密封舱50中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浓度尚未达到爆炸极限值,从而可以较佳的保证外浮顶油罐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二次密封舱50中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的爆炸极限根据外浮顶油罐10中存储的油品的不同而相应的会发生变化。因此,预定阈值可以根据实际中外浮顶油罐10中存储的油品的不同而作适应的调整和变化,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但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不因此而受到限制。

在本实施方式中,外浮顶油罐10、浮盘20、浮盘20与外浮顶油罐10的内壁之间设置的密封环30以及密封环30与外浮顶油罐10的内壁之间设置的密封板40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现有构造,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气体浓度检测装置60用于检测二次密封舱50中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的浓度,并可以将检测到的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的浓度数据反馈给与之信号连接的控制装置70,从而,控制装置70根据接收到的二次密封舱50中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的浓度数据,控制开关阀100开启,将氮气供给源801的氮气通过管路90和喷嘴注入到二次密封舱50中。

气体浓度检测装置60也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现有构造。具体的,举例为,气体浓度检测装置60可以采用公告号为CN97223397.0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气体浓度检测装置》,或者,气体浓度检测装置60可以采用常见的气体传感器等。

由于气体浓度检测装置60位于二次密封舱50中,且由于二次密封舱50中一般情况下具有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氛围。因此,应尽量避免气体浓度检测装置60在工作过程中产生电火花或静电等,即确保二次密封舱50中无点火源。

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气体浓度检测装置60可以包括激光气体分析仪。在本实施例中,激光气体分析仪通过分析激光被二次密封舱50中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的选择性吸收来获得相应蒸汽的浓度。

具体的,外浮顶油罐10存储的油品中油气成分不尽相同。这样,成分不尽相同的油气蒸汽对激光的吸收程度也不尽相同。如此,激光经过不同的油气成分的蒸汽时,激光衰减的程度也是不一样的。此外,每一种成分的油气的蒸汽唯一对应一种波长的光,从而,根据激光的衰减程度即可确定不同成分的油气以及对应的浓度。

进一步地,由于激光气体分析仪在工作过程中不会产生电火花或静电等,从而可以确保本申请的储油系统中的二次密封舱50中无点火源,保证外浮顶油罐10的安全。

在本实施例中,激光气体分析仪也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现有构造。具体的,举例为,在本申请中,作为气体浓度检测装置60的激光气体分析仪可以采用公开号为CN104807779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的《激光气体分析仪》。

在本实施方式中,气体浓度稀释设备80用于向二次密封舱50中注入氮气,以降低二次密封舱50中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浓度,使其浓度降低至爆炸极限以下,从而防止外浮顶油罐二次密封舱发生爆炸或火灾事故。

气体浓度稀释设备80包括的喷嘴设置在二次密封舱50的壁上,具体可以为,二次密封舱50的侧壁上开设有通孔,喷嘴穿过该通孔进入二次密封舱50中。

在本实施方式中,喷嘴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现有构造,具体的,举例为,可以为气体喷嘴。实际中,可以根据需要自由选取喷嘴的型号和尺寸,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为了加快向二次密封舱50中注入氮气的速率,以便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二次密封舱50内的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浓度降低至爆炸极限以下,优选地,在二次密封舱50的内壁上设置多个喷嘴。当需要向二次密封舱50中注入氮气时,多个喷嘴可以同时启动注氮操作,提高稀释效率。

进一步地,为了使二次密封舱50内的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浓度得以均匀的降低,多个喷嘴可以沿周向均匀的布设在二次密封舱50的内壁上。这样,多个喷嘴可以沿周向均匀的向二次密封舱50中注入氮气,从而可以对二次密封舱50中的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浓度进行均匀的稀释。

此外,由于二次密封舱50具有一定的高度尺寸,为了能沿高度方向上对二次密封舱50内的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浓度进行均匀的稀释,可以沿二次密封舱50的高度方向上设置多层喷嘴。具体的,例如,可以分别在二次密封舱50的上、中、下设置三层喷嘴,每一层包括多个喷嘴,多个喷嘴沿周向均匀布设在二次密封舱50的内壁上。

为了进一步提高由喷嘴注入的氮气对二次密封舱50内的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浓度进行稀释的效率,可以将多个喷嘴以倾斜的方式设置在二次密封舱50的内壁上。

具体的,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方式中喷嘴与外浮顶油罐二次密封舱的内壁之间的倾角的示意图。在图3中,箭头方向代表由喷嘴喷射出的氮气的方向。

请参阅图3,多个喷嘴与二次密封舱50的内壁之间形成有预定倾角α,且多个喷嘴倾斜方向一致。这样,当由该多个喷嘴喷射出的氮气可以在二次密封舱50内形成旋流,从而带动二次密封舱50内的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一起随之流动,使注入的氮气能够较快的与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进行混合,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由喷嘴注入的氮气对二次密封舱50内的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浓度进行稀释的效率。

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喷嘴与二次密封舱50的内壁之间形成的预定倾角α为大于0度并小于90度的锐角,具体的角度值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定,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此外,图3中仅示意性的示出了多个喷嘴与二次密封舱50的内壁之间形成的倾角相等,但应当理解的是,这并非本申请唯一的实施方式。实际中,只要多个喷嘴倾斜方向是一致的即可,多个喷嘴与二次密封舱50内壁之间的夹角可以不尽相同。

如图3所示,多个喷嘴倾斜方向是一致的,具体可以为,多个喷嘴沿周向均是逆时针或顺时针倾斜的。如此设置,可以避免相对设置的喷嘴喷射出的氮气发生对冲,造成氮气速率的损失,从而使二次密封舱50内的气体旋流起来,提高稀释效果。

在本申请中,氮气供给源801用于提供氮气源,以便于在需要对外浮顶油罐10进行防护操作时,能够向外浮顶油罐二次密封舱中注入适量的氮气。

在本申请中,所述氮气供给源801包括储罐,所述储罐中存储有氮气。

在本实施例中,储罐具有预定的存储容积,其存储容积的大小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适配性设计和调整,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储罐中预先存储有氮气,且为了能够提高存储的氮气的量,储罐存储的可以是液态的氮气。这样,需要对氮气进行压缩处理,以使得氮气能够液化。

为此,储罐需要满足足够的抗围压强度。在本实施例中,储罐可以采用具有一定强度的材料制成,例如,储罐的材料可以为钢、聚乙烯、聚丙烯、玻璃钢、陶瓷等。

在某些情况下,当外浮顶油罐10的容积较小时,则相应地,二次密封舱50的容积也相对较小。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达到稀释二次密封舱50内的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浓度,向二次密封舱50中注入的氮气的量较少即可满足要求。

因此,为了适应这种情况的需求,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储罐中存储的氮气可以由小型制氮机制备。

而在某些情况下,当外浮顶油罐10的容积较大时,则相应地,二次密封舱50的容积也相对较大。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达到稀释二次密封舱50内的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浓度,需要向二次密封舱50中注入的氮气的量较多才能满足稀释要求。

因此,为了适应这种情况的需求,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储罐中存储的氮气可以由工业制氮法制备。工业制氮法主要包括深冷空分法、分子筛空分法、薄膜空分法等,通过工业制氮法可以满足实际中对氮气使用量较多的需求。

一般地,氮气由液态变为气态时,体积会发生较大的膨胀。为了尽量避免氮气因液化而发生的体积膨胀造成对外浮顶油罐二次密封舱的冲击,优选地,气体浓度稀释设备80还包括缓冲罐802,所述缓冲罐802连接在所述储罐和所述喷嘴之间的管路90上。从而,发生体积膨胀的氮气先经过缓冲罐802的缓冲作用后,再通往二次密封舱50中,可以避免对外浮顶油罐的二次密封舱的冲击,保护外浮顶油罐不被损坏。

在本实施例中,缓冲罐802也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现有构造,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进一步地,本申请的储油系统还可以包括声光报警器140,所述声光报警器140与所述控制装置70信号连接;当所述控制装置70接收到所述气体浓度检测装置60检测到的气体的浓度达到所述预定阈值时,控制所述声光报警器140操作。

声光报警器140可以安装在中控室中,如此,当控制装置70接收到气体浓度检测装置60检测到的气体的浓度达到预定阈值,并控制声光报警器140操作时,可以及时提醒中控室中的工作人员,达到警示的目的。

在本申请中,声光报警器140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现有构造,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浮盘20在外浮顶油罐10中上下移动时,密封环30和密封板40与外浮顶油罐10的内壁之间由于摩擦,会使得二次密封舱50中的温度升高。此外,外浮顶油罐10长期暴露在户外,在高温天气条件下,二次密封舱50中的温度也会升高。

由于二次密封舱50中可能存在一些在一定温度会发生自燃的蒸汽,因此,有必要对二次密封舱50中的温度进行检测,以避免二次密封舱50中的温度过高而发生油品蒸汽的自燃。

为此,本申请的储油系统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测温装置(图中未示出),所述测温装置设置在所述二次密封舱50中,且所述测温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70信号连接;所述测温装置能检测所述二次密封舱50中的温度。

在本实施例中,当控制装置70接收到测温装置检测到的二次密封舱50中的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控制装置70可以控制相应地装置执行响应操作。具体的,举例为,当测温装置检测到的二次密封舱50中的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控制装置70可以控制声光报警器140操作,以提醒工作人员对外浮顶油罐的二次密封舱进行降温处理。

在本申请中,测温装置也可以采用任意合适的现有构造。具体的,举例为,测温装置可以包括但不限于温度传感器、感温光栅等。

本申请的储油系统通过在二次密封舱50中设置气体浓度检测装置60,并将检测到的二次密封舱50中的气体浓度(具体的,为二次密封舱50中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浓度)反馈给与之信号连接的控制装置70。当检测到的二次密封舱50中的气体浓度达到预定阈值时,由控制装置70控制开关阀100开启,导通氮气供给源801与二次密封舱50之间的管路90,从而使得氮气供给源801的氮气能够通过管路90和喷嘴注入到二次密封舱50中,降低二次密封舱50中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的浓度,从而大大降低了外浮顶油罐的二次密封舱发生爆炸或火灾事故的可能性。

由此可见,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当外浮顶油罐二次密封舱中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浓度达到爆炸极限时,向外界发出声光报警信号的方式,本申请的储油系统在二次密封舱50中的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浓度达到预定阈值时,通过向二次密封舱50中注入氮气,降低二次密封舱50中易燃易爆物质的蒸汽的浓度,大大降低了外浮顶油罐的二次密封舱发生爆炸或火灾事故的可能性,实现了对外浮顶油罐的二次密封舱的进一步防护,较佳的保护外浮顶油罐10,经济效果显著。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应该理解,以上描述是为了进行图示说明而不是为了进行限制。通过阅读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许多实施方式和许多应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都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本教导的范围不应该参照上述描述来确定,而是应该参照前述权利要求以及这些权利要求所拥有的等价物的全部范围来确定。出于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参考包括专利申请和公告的公开都通过参考结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权利要求中省略这里公开的主题的任何方面并不是为了放弃该主体内容,也不应该认为申请人没有将该主题考虑为所公开的申请主题的一部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