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胶反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95662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硅胶反应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硅胶生产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硅胶反应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硅胶反应器是酸碱进入反应器后通过一种简单的四齿片来搅拌、混合,以中和反应溶液,这在低原料浓度的情况下,反应均匀,效果较好,但是,为了适应提高产量的需求,随着反应原料的浓度的提高,原料配比的改变,导致反应速度加快,使用现有的反应器使酸碱中和反应极不均匀,制造出来的产品孔容低,外观差,达不到客户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硅胶反应装置。

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硅胶反应装置,其设有酸料进管、碱料进管、酸碱混合反应管及出料管,酸碱混合反应管分别与酸料进管、碱料进管及出料管相连通,酸碱混合反应管呈7字形结构,其由横向连通管和纵向连通管组成,横向连通管内设有喇叭筒状混合导流腔,喇叭筒状混合导流腔与出料管的内管腔相连通;纵向连通管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相互连通的球状混合反应腔、半球状混合反应腔、碱料入口腔及圆筒状安装腔,球状混合反应腔为一个或多个串联在一起,最顶端的球状混合反应腔与喇叭筒状混合导流腔相连通,半球状混合反应腔与酸料进管的内管腔相连通,碱料入口腔的侧壁设有通孔;酸料进管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相互连接的圆锥状导流部、第一圆筒状安装部、底面密封部及酸料软管连接部,圆锥状导流部设于半球状混合反应腔底部,圆锥状导流部设于碱料入口腔内,第一圆筒状安装部与圆筒状安装腔内壁相吻合,并固定连接,底面密封部紧密固定设于纵向连通管下端;碱料进管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相互连接的碱料软管连接部和第二圆筒状安装部,第二圆筒状安装部与通孔内壁相吻合,并固定连接;出料管为圆筒状结构,且与横向连通管固定连接。

优选的,碱料进管与酸碱混合反应管的纵向连通管的夹角为90°,酸料进管与酸碱混合反应管的纵向连通管的轴心线重合。

优选的,圆锥状导流部的锥面与水平面所夹锐角α为45~70°。

优选的,圆锥状导流部的锥面与水平面所夹锐角α为60°。

优选的,第一圆筒状安装部与圆筒状安装腔内壁采用螺纹方式固定连接。

优选的,第二圆筒状安装部与通孔内壁采用螺纹方式固定连接。

优选的,酸料软管连接部和碱料软管连接部表面间隔设有若干个环状固定突起。

优选的,横向连通管与纵向连通管的夹角为90°。

优选的,还包括智能控制装置、第一ph值感应装置、第二ph值感应装置、第三ph值感应装置、led声光报警装置;所述第一ph值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酸料进管上,所述第二ph值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碱料进管上,所述第三ph值感应装置设置在所述出料管上,所述智能控制装置分别通过控制线路与所述第一ph值感应装置、所述第二ph值感应装置、所述第三ph值感应装置、led声光报警装置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硅胶反应装置,满足硅胶生产过程中高浓度反应液的生产需求,且酸碱反应均匀,不堵塞管道,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制造出的产品质量稳定,满足客户需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碱料进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的酸碱混合反应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的酸料进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酸料进管,2.碱料进管,3.酸碱混合反应管,4.出料管,5.横向连通管,6.纵向连通管,7.喇叭筒状混合导流腔,8.球状混合反应腔,9.半球状混合反应腔,10.碱料入口腔,11.圆筒状安装腔,12.通孔,13.圆锥状导流部,14.第一圆筒状安装部,15.底面密封部,16.酸料软管连接部,17.碱料软管连接部,18.第二圆筒状安装部,19.智能控制装置,20.第一ph值感应装置,21.第二ph值感应装置,22.第三ph值感应装置,23.led声光报警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1:

由图1-4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硅胶反应装置,其设有酸料进管1、碱料进管2、酸碱混合反应管3及出料管4,酸碱混合反应管3分别与酸料进管1、碱料进管2及出料管4相连通。

本发明酸碱混合反应管3呈7字形结构,其由横向连通管5和纵向连通管6组成,横向连通管5与纵向连通管6的夹角为90°,使其内的酸碱液在快速流动过程中忽然90°大转弯,酸碱液产生涡流,进一步混合均匀;横向连通管5内设有喇叭筒状混合导流腔7,喇叭筒状混合导流腔7与出料管4的内管腔相连通,腔体截面的逐渐扩大,减少酸碱液行进阻力,使酸碱液混合更加均匀顺畅,避免发生堵塞;纵向连通管6内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相互连通的球状混合反应腔8、半球状混合反应腔9、碱料入口腔10及圆筒状安装腔11,球状混合反应腔8为一个或多个串联在一起,最顶端的球状混合反应腔8与喇叭筒状混合导流腔7相连通,半球状混合反应腔9与酸料进管1的内管腔相连通,碱料入口腔10的侧壁设有通孔12;球状混合反应腔8为4个,使混合后的酸碱液在流经该腔体时,其截面不断反复的缩小、扩大、再缩小,在不断的挤压扩张过程中,促进酸碱液进一步混合均匀,充分反应;半球状混合反应腔9是酸、碱液分别进入本发明内初次混合反应的腔体;碱料入口腔10是碱液在与酸液混合前进入的腔体。

本发明酸料进管1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相互连接的圆锥状导流部13、第一圆筒状安装部14、底面密封部15及酸料软管连接部16,圆锥状导流部13的锥面与水平面所夹锐角α为60°,经实践证明,圆锥状导流部13的锥面与水平面所夹锐角α为45~70°,圆锥状导流部13设于半球状混合反应腔9底部,圆锥状导流部13设于碱料入口腔10内,圆锥状导流部13的锥面设计,促进流入碱料入口腔10的碱液向圆锥状导流部13顶端流动,促进后续碱液与酸液在半球状混合反应腔9内的初步混合,起到导流的作用;第一圆筒状安装部14与圆筒状安装腔11内壁相吻合,并采用螺纹固定连接,方便拆卸;底面密封部15紧密固定设于纵向连通管6下端,进一步提高各部件之间的密封性,避免发生泄漏;酸料软管连接部16表面间隔设有若干个环状固定突起,使其与酸料软管连接更加牢靠,防止泄漏;另外,酸料进管1与酸碱混合反应管3的纵向连通管6的轴心线重合,使酸液进入反应腔体更加顺畅,避免发生堵塞。

本发明碱料进管2从左到右依次设有相互连接的碱料软管连接部17和第二圆筒状安装部18,碱料软管连接部17表面间隔设有若干个环状固定突起,使其与碱料软管连接更加牢靠,防止泄漏;第二圆筒状安装部18与通孔12内壁相吻合,并采用螺纹固定连接,方便拆卸;另外,碱料进管2与酸碱混合反应管3的纵向连通管6的夹角为90°,由于酸料进管1与酸碱混合反应管3的纵向连通管6的轴心线重合,因此,碱料进管2与酸料进管1的夹角为90°,酸料进管1与碱料进管2的角度设计,使酸碱液混合更加均匀顺畅,且避免发生堵塞。

本发明出料管4为圆筒状结构,且与横向连通管5固定连接。

实施例2:

由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硅胶反应装置,还包括智能控制装置19、第一ph值感应装置20、第二ph值感应装置21、第三ph值感应装置22、led声光报警装置23;第一ph值感应装置20设置在酸料进管1上,第二ph值感应装置21设置在碱料进管2上,第三ph值感应装置22设置在出料管4上;智能控制装置19分别通过控制线路与第一ph值感应装置20、第二ph值感应装置21、第三ph值感应装置22、led声光报警装置23相连接。第一ph值感应装置20、第二ph值感应装置21、第三ph值感应装置22分别感应流经酸料进管1、碱料进管2、出料管4内液体的酸碱值,当超过设定范围时,所在管道的ph值感应装置向智能控制装置19发送信号,智能控制装置19接收信号后,向led声光报警装置23发送指令,led声光报警装置23发出报警声,并发出设定的相对应的灯光,比如酸液、碱液、混合液在分别超出设定值时,led声光报警装置23分别发出红光、绿光、黄光,给操作人员以警示,及时完成故障排查,保证产品质量。

本发明的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不再一一累述。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本发明在使用前,呈7字形结构固定安装,并将酸料进管1与酸料软管固定连接,将碱料进管2与碱料软管固定连接。本发明在使用时,分别同时向酸料进管1、碱料进管2通入酸料、碱料,酸料经酸料进管1自下而上垂直进入半球状混合反应腔9内,碱料经碱料进管2水平进入碱料入口腔10内,在圆锥状导流部13的导流作用下,进入半球状混合反应腔9内与酸料初步混合反应;而后,酸碱反应液向上依次进入若干个球状混合反应腔8中,在不断的挤压扩张过程中,酸碱液进一步混合均匀;在流经最顶端的球状混合反应腔8时出现90°大转弯,产生的涡流具有搅拌作用,使酸碱液进一步充分混合均匀,而后进入喇叭筒状混合导流腔7,腔体截面的逐渐扩大,减少酸碱混合反应液行进阻力,使酸碱液混合更加均匀顺畅,最终经出料管流入硅胶生产的下一道工序。本发明能够满足硅胶生产过程中高浓度反应液的生产需求,且酸碱反应均匀,不堵塞管道,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能,制造出的产品质量稳定,满足客户需求。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故其等同组件的置换,或依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与修改,皆应仍属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涵盖之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