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节能双效浓缩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61509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双效蒸发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循环节能双效浓缩器。



背景技术:

双效节能浓缩器适用于中药、化工、食品等液体物料的浓缩,是满足热敏性物料浓缩要求的节能浓缩设备。

该设备一般由一效加热器、一效蒸发器、二效加热器、二效蒸发器、分离器、受水器、冷凝器等构成。传统双效浓缩器具有诸多缺陷,如一效蒸发器出来的蒸汽进入二效加热器的时候会带走部分料液,导致进入二效加热器的蒸汽温度不高,使节能效果不理想。现有改进的节能双效蒸发器,通过加设气液分离器来提高进入二效蒸发器内物料的温度,以实现节能的目的,但气液分离器产生的液体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造成资源和能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循环节能双效浓缩器,能够解决现有双效蒸发器存在的上述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循环节能双效浓缩器,包括:一效加热器、一效浓缩罐、二效加热器、二效浓缩罐,还包括一级冷凝器、二级冷凝器、气液分离器和储液罐;所述一效加热器和一效浓缩罐通过贯穿其顶部蒸汽孔的第一导气管连通,所述第一导气管与所述一级冷凝器相连;所述二效加热器和二效浓缩罐通过贯穿其顶部蒸汽孔的第二导气管连通,所述第二导气管与所述二级冷凝器相连;所述气液分离器连接在所述一效浓缩罐和二效加热器之间的导气管上;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出液口均与所述储液罐连通;所述储液罐通过导管与所述一效加热器连通,所述储液罐和一效加热器的连接回路上还安装有回流泵。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气管靠近所述一效加热器的一端高于靠近所述一效浓缩罐的一端。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气管靠近所述二效加热器的一端高于靠近所述二效浓缩罐的一端。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气管和第二导气管与水平面之间的倾斜角度为15~60°。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一效加热器和二效加热器均为真空加热器。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一效加热器和二效加热器的顶部位于所述蒸汽孔的下面均安装有过滤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一种循环节能双效浓缩器,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其通过气液分离器、储液罐和连接储液罐与一效加热器的循环回流,一方面使进入下一级的蒸汽纯度更高,增强了加热效果,从而减少蒸汽消耗量,另一方面有效利用气液分离器分出的液体成分,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循环节能双效浓缩器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编码分别为:1为一效加热器,2为一效浓缩罐,3为二效加热器,4为二效浓缩罐,5为一级冷凝器,6为二级冷凝器,7为气液分离器,8为储液罐,9为蒸汽孔,10为第一导气管,11为第二导气管,12为回流泵,13为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实施例1

本循环节能双效浓缩器,包括一效加热器1、一效浓缩罐2、二效加热器3、二效浓缩罐4、一级冷凝器5、二级冷凝器6、气液分离器7和储液罐8;所述一效加热器1和一效浓缩罐2通过贯穿其顶部蒸汽孔9的第一导气管10连通,所述二效加热器3和二效浓缩罐4通过贯穿其顶部蒸汽孔9的第二导气管11连通。其中,第一导气管10靠近一效加热器1的一端高于靠近一效浓缩罐2的一端15~60°,且与一级冷凝器5相连;第二导气管11靠近二效加热器3的一端高于靠近二效浓缩罐4的一端15~60°,且与二级冷凝器6相连。

所述气液分离器7连接在一效浓缩罐2和二效加热器3之间的铜质导气管上,其出液口与储液罐8连通。储液罐8通过导管与一效加热器1连通,并在储液罐8和一效加热器1的连接回路上安装回流泵12,以使储液罐内的液体顺利回流到一效加热器内。因为通过气液分离器分离出的液体含有待浓缩的物料,且具有一定的温度,如果直接排放,不仅污染环境,浪费资源,而且也造成能量的浪费。

上述一效加热器1和二效加热器3均为真空加热器,可有效提高能量利用率,提高蒸发后料液的浓缩液。

另外,在一效加热器1和二效加热器3的顶部位于蒸汽孔9的下面均安装有过滤网13,以有效拦截杂质颗粒,提高浓缩物的纯度。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循环节能双效浓缩器,包括一效加热器、一效浓缩罐、二效加热器、二效浓缩罐、一级冷凝器、二级冷凝器、气液分离器和储液罐;一效加热器和一效浓缩罐通过贯穿蒸汽孔的第一导气管连通,第一导气管与一级冷凝器相连;二效加热器和二效浓缩罐通过蒸汽孔的第二导气管连通,第二导气管与二级冷凝器相连;气液分离器连接在一效浓缩罐和二效加热器之间的导气管上;气液分离器的出液口与储液罐连通;储液罐通过导管与一效加热器连通。本发明一方面使进入下一级的蒸汽纯度更高,增强了加热效果,从而减少蒸汽消耗量,另一方面有效利用气液分离器分出的液体成分,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

技术研发人员:黄传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黄传芳
技术研发日:2017.09.21
技术公布日:2017.12.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