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光涂料加热粉碎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86685阅读:29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反光涂料加热粉碎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交通道路路标机械涂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反光涂料加热粉碎设备。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带动我国的公路的建设的迅猛发展。公路中间线、分界线及安全带等路面标志线是疏导交通、指挥车辆运行、行人安全及判断交通违章事故的重要标志;如今人们对路面标志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涂料具有良好的附着力、耐磨性和反光性等性能,因此反光涂料成为越来越多的研发学者的研究热点。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621446940.4的中国发明专利就公开了一种带有内循环防尘功能的矿石粉料烘干装置,该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内循环防尘功能的矿石粉料烘干装置,矿石粉料在生产加工时需要将其烘干,防止水份使粉料结块,但是,当前的矿石粉料烘干装置都没有防尘功能,导致烘干过程中灰尘漂浮在空气中,降低空气质量,存在不足;该发明涉及一种带有内循环防尘功能的矿石粉料烘干装置,其中:风机的头尾与循环管道连通并组成闭合循环,循环管道穿过冷凝室,冷凝室底部设有蓄水罐,循环管道一侧设有防尘布袋,防尘布袋底部设有储料罐,循环管道贯穿烘干室,循环管道一侧设有进料管,进料管入口处设有防尘布;该装置对矿石粉料烘干装置进行结构改进,增加内循环防尘功能,避免粉尘漂浮于空气中,确保空气质量不受影响。

但是,该装置未设置粉碎组件,粘结成块的物料无法进行彻底烘干,同时烘干过程中仅靠加热元件进行加热烘干,烘干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反光涂料加热粉碎设备,通过碾压组件对物料进行碾压处理后经高热烘干区进行烘干后再经粉碎后向外输出,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路标涂料烘干不彻底、粘结成块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反光涂料加热粉碎设备,包括落料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烘干仓,所述烘干仓位于所述落料口下方且与其连通,该烘干仓包括设置所述落料口下方的用于碾压物料的碾压组件、高热烘干区及位于该高热烘干区两侧的高热组件,经碾压组件碾压后的物料进入高热烘干区进行烘干;

粉碎仓,所述粉碎仓位于所述烘干仓下方,该粉碎仓用于对烘干后的物料进行粉碎处理。

作为改进,所述高热组件包括加热件及位于该加热件一侧的凹面镜。

作为改进,所述碾压组件为对称设置的转动辊,两个转动辊之间形成碾压通道。

作为改进,所述凹面镜和加热件之间上方用隔板与烘干仓上端面相连接,两者之间形成预热处理区域。

作为改进,所述烘干仓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高热烘干区上方的第一烘干件,该第一烘干件位于所述碾压通道上方。

作为改进,所述粉碎仓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烘干仓下方的驱动件及与该驱动件同轴设置的旋转粉碎件。

作为改进,所述粉碎仓下方一侧开设有出料口。

作为改进,所述旋转粉碎件与所述粉碎仓同轴设置且其与粉碎仓内壁间隙配合设置。

作为改进,所述烘干仓和粉碎仓为一体成型设置。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在下料仓下方烘干仓内部设置碾压组件,碾压组件对物料进行碾压以便后续烘干,同时还设置高热组件,利用凹面镜的聚焦原理形成高热烘干区,粉碎完成后的物料经过高热烘干区进行快速烘干;

(2)本发明在高热组件下方设置粉碎仓,粉碎仓通过旋转粉碎件对加热烘干后的物料进行粉碎处理,与烘干仓内壁呈间隙配合的旋转粉碎件在旋转粉碎的同时向出料口不断输出物料,实现物料边旋转粉碎边向外输出物料;

(3)本发明在凹面镜和加热件之间上方用隔板与烘干仓上端面相连接,两者之间形成预热处理区域,预热处理区域对物料进行预热处理使物料蓬松使其在碾压过程中更易碾压散开。

总之,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烘干充分、物料颗粒大小均匀。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c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一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和2所示,一种反光涂料加热粉碎设备,包括落料口1,还包括:

烘干仓2,所述烘干仓2位于所述落料口1下方且与其连通,该烘干仓2包括设置所述落料口1下方的用于碾压物料的碾压组件21、高热烘干区22及位于该高热烘干区22两侧的高热组件23,经碾压组件21碾压后的物料进入高热烘干区22进行烘干;

粉碎仓3,所述粉碎仓3位于所述烘干仓2下方,该粉碎仓3用于对烘干后的物料进行粉碎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在下料仓1下方烘干仓2内部设置粉碎组件21,粉碎组件21对对物料进行粉碎以便后续烘干,同时还设置高热组件23,利用凹面镜232的聚焦原理形成高热烘干区22,粉碎完成后的物料经过高热烘干区22进行快速烘干。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3所示,所述高热组件23包括加热件231及位于该加热件231一侧的凹面镜232。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所述高热组件23产生热辐射,该高热组件为竖直设置,产生的热辐射呈水平方向向凹面镜232辐射过来,凹面镜232上的反射现象都遵从光的反射定律,凹面镜232呈凹面设置将热辐射聚焦到一点,在该点四周形成高热烘干区22,物料经高热烘干区22进行烘干。

进一步地,所述碾压组件21为对称设置的转动辊211,两个转动辊211之间形成碾压通道2111,在碾压通道2111内由转动辊211对物料进行碾压处理。

实施例二

如图1、2、3和4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凹面镜232和加热件231之间上方用隔板与烘干仓2上端面相连接,两者之间形成预热处理区域212。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所述烘干仓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高热组件23下方的第二烘干件25。

需要说明的是,凹面镜和加热件之间上方用隔板与烘干仓上端面相连接,两者之间形成预热处理区域,预热处理区域对物料进行预热处理使物料蓬松使其在碾压过程中更易碾压散开。

进一步地,如图1和4所示,所述烘干仓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高热烘干区22上方的第一烘干件24,该第一烘干件24位于所述碾压通道2111上方。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所述粉碎仓3包括固定设置于所述烘干仓2下方的驱动件31及与该驱动件31同轴设置的旋转粉碎件32,同轴设置可确保旋转粉碎件32实现高速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粉碎仓3下方一侧开设有出料口33,确保粉碎完成的物料能向外输出。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粉碎件32与所述粉碎仓3同轴设置且其与粉碎仓3内壁间隙配合设置,确保旋转粉碎件32能向外不断输出粉碎完成后的物料。

进一步地,所述烘干仓2和粉碎仓3为一体成型设置,一体设置成型更便于加工且从烘干仓2烘干后物料直接进入到粉碎仓3内部进行粉碎处理。

工作过程:

如图1所示,所述下料仓1向烘干仓2内输入物料,物料经过碾压组件21由相对设置的两个转动辊211,在碾压通道2111内进行物料的碾压粉碎,同时位于碾压通道2111一侧的第一烘干件24对转动辊211进行初次烘干处理,经碾压组件21碾压粉碎后的物料进入到高热烘干区22由加热件231和凹面镜232产生高热进行物料的快速烘干,快速烘干完的物料在进入粉碎仓3进行再次烘干,烘干后的物料进入粉碎仓3由旋转粉碎件32进行边粉碎边向外输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另外,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修改以适应具体的情况及材料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本发明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所有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