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下往复式中药加工用捣碎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94996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上下往复式中药加工用捣碎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下往复式中药加工用捣碎设备。



背景技术:

中药(tcm)主要起源于中国,少数中药源于外国,如西洋参。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或调节人体机能的药物。多为植物药,也有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中药按加工工艺分为中成药、中药材。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由于太古时期文字未兴,这些知识只能依靠师承口授,后来有了文字,便逐渐记录下来,出现了医药书籍。这些书籍起到了总结前人经验并便于流传和推广的作用。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巨大的贡献。由于药物中草类占大多数,所以记载药物的书籍便称为“本草”。据考证,秦汉之际,本草流行已较多,但可惜这些本草都已亡佚,无可查考。现知的最早本草著作称为《神农本草经》,著者不详,根据其中记载的地名,可能是东汉医家修订前人著作而成。

目前,为了能够提高中药的方便使用,特将中药捣碎成粉末,以便于使用者能够直接进行加水服用。在现有技术中,一般利用捣药罐进行人工捣碎处理,其处理效率极低,极大的浪费劳动力;此外,还出现了比较先进的粉碎设备,但其造价较高,不利于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种一种上下往复式中药加工用捣碎设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上下往复式中药加工用捣碎设备,包括捣药罐,捣药罐下侧固定设有三个支撑腿,所述捣药罐外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安装座,安装座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柱,两根支撑柱的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上开设有开口朝下设置的移动槽,移动槽内设置有两个移动块,移动块上均开设有螺纹通孔,螺纹通孔内共同螺纹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两端与支撑柱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的右端与第一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移动块下侧均固定连接有竖直板,两个竖直板之间设置有往复装置,往复装置包括水平板,水平板中间处开设有通孔,通孔处穿过有第一竖直柱,第一竖直柱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第一安装板下侧均匀固定连接有第二竖直柱,第二竖直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第二安装板下侧均匀布置有若干凸起;所述第一竖直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与水平板之间通过两个弹簧相连接;所述第一竖直柱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打板,所述水平板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第二转轴一端与第二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转轴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凸轮,凸轮与打板上侧相接触;所述捣药罐内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归拢装置,所述归拢装置包括铰链,铰链设置在捣药罐内侧壁上,所述铰链上转动连接有归拢板,归拢板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环,所述捣药罐前后侧壁上架设有第三转轴,第三转轴外端与第三电机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上固定连接有转轮,转轮通过连接绳与连接环相连接。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移动槽和移动块的截面均呈凸字形,移动块与移动槽相配合。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螺纹杆与支撑板的接触处设置有轴承。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凸起呈三棱锥状。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弹簧为压簧。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第一竖直柱直径小于通孔内径。

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是:所述捣药罐底部开设有排料通道,排料通道内设置有塞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第二电机通过第二转轴带动凸轮逆时针转动,凸轮作用到打板上时,使打板下降,打板带动第一竖直柱下降,从而实现了凸起的下降,凸起对捣药罐内底部的药材进行捣碎处理;转轮使连接绳缠绕在转轮上,则连接绳带动归拢板绕铰链转动,归拢板可以使两侧的药材向中间处归拢,从而有效提高了药材捣碎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往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归拢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上下往复式中药加工用捣碎设备,包括捣药罐1,捣药罐1下侧固定设有三个支撑腿2,所述捣药罐1外侧壁上对称固定连接有安装座3,安装座3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柱4,两根支撑柱4的顶端共同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支撑板5上开设有开口朝下设置的移动槽6,移动槽6内设置有两个移动块8,移动块8上均开设有螺纹通孔9,螺纹通孔9内共同螺纹连接有螺纹杆7,螺纹杆7两端与支撑柱4转动连接,所述螺纹杆7的右端与第一电机10输出轴固定连接,当需要移动块8移动时,启动第一电机10,第一电机10带动螺纹杆7转动,与螺纹杆7相配合的两个移动块8在移动槽6内移动;

所述移动槽6和移动块8的截面均呈凸字形,移动块8与移动槽6相配合。

所述螺纹杆7与支撑板5的接触处设置有轴承。

所述移动块8下侧均固定连接有竖直板11,两个竖直板11之间设置有往复装置12,往复装置12包括水平板121,水平板121中间处开设有通孔122,通孔122处穿过有第一竖直柱123,第一竖直柱123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13,第一安装板13下侧均匀固定连接有第二竖直柱14,第二竖直柱1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15,第二安装板15下侧均匀布置有若干凸起16;所述第一竖直柱12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24,连接板124与水平板121之间通过两个弹簧125相连接;所述第一竖直柱123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打板126,所述水平板121上固定连接有支撑架127,支撑架127顶端转动连接有第二转轴128,第二转轴128一端与第二电机(图中未示出)输出轴固定连接,第二转轴128另一端固定连接有凸轮129,凸轮129与打板126上侧相接触,在进行捣药工作时,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通过第二转轴128带动凸轮129逆时针转动,凸轮129作用到打板126上时,使打板126下降,打板126带动第一竖直柱123下降,从而实现了凸起16的下降,凸起16对捣药罐1内底部的药材进行捣碎处理;随着凸轮129的继续转动,凸轮129与打板126相分离,打板126在弹簧125作用下上升;随后凸轮129又再次与打板126相接触,则凸起16再次对药材进行捣碎处理;

所述弹簧125为压簧。

所述第一竖直柱123直径小于通孔122内径。

所述凸起16呈三棱锥状。

所述捣药罐1内侧壁上对称设置有两个归拢装置17,所述归拢装置17包括铰链171,铰链171设置在捣药罐1内侧壁上,所述铰链171上转动连接有归拢板172,归拢板172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环173,所述捣药罐1前后侧壁上架设有第三转轴174,第三转轴174外端与第三电机(图中未示出)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174上固定连接有转轮175,转轮175通过连接绳176与连接环173相连接,在进行捣碎工作时,捣药罐1两侧会残留有未被捣碎的药材,为提高捣碎均匀性,启动第三电机,第三电机通过第三转轴174来带动转轮175的转动,转轮175使连接绳176缠绕在转轮175上,则连接绳176带动归拢板172绕铰链171转动,归拢板172可以使两侧的药材向中间处归拢,从而有效提高了药材捣碎的均匀性。

所述捣药罐1底部开设有排料通道18,排料通道18内设置有塞体19。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当需要移动块8移动时,启动第一电机10,第一电机10带动螺纹杆7转动,与螺纹杆7相配合的两个移动块8在移动槽6内移动;在进行捣药工作时,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通过第二转轴128带动凸轮129逆时针转动,凸轮129作用到打板126上时,使打板126下降,打板126带动第一竖直柱123下降,从而实现了凸起16的下降,凸起16对捣药罐1内底部的药材进行捣碎处理;随着凸轮129的继续转动,凸轮129与打板126相分离,打板126在弹簧125作用下上升;随后凸轮129又再次与打板126相接触,则凸起16再次对药材进行捣碎处理;在进行捣碎工作时,捣药罐1两侧会残留有未被捣碎的药材,为提高捣碎均匀性,启动第三电机,第三电机通过第三转轴174来带动转轮175的转动,转轮175使连接绳176缠绕在转轮175上,则连接绳176带动归拢板172绕铰链171转动,归拢板172可以使两侧的药材向中间处归拢,从而有效提高了药材捣碎的均匀性。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