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真空捏合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95601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真空捏合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化产品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真空捏合机。



背景技术:

真空捏合机是对高粘度、弹塑性物料的捏合、混炼、硫化、聚合的理想设备。真空捏合机可用于生产硅橡胶、密封胶、热熔胶、食品胶基、医药制剂、粘稠润滑脂等物料。目前生产过程都是先对物料进行搅拌,再通过人工把搅拌好的物料取出并计量装包。

然而,在人工取出计量装包的过程中,物料会再次接触到空气而产生气泡,影响物料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真空捏合机,以使避免在取出物料及计量装包的过程中接触到空气而产生气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多功能真空捏合机,包括真空捏合机,所述多功能真空捏合机还包括:

利用旋转推出真空捏合机的搅拌缸体内物料的计量螺杆;

驱动计量螺杆旋转的螺杆驱动电机;

检测计量螺杆旋转圈数的旋转传感器;

与螺杆驱动电机及旋转传感器电连接,通过控制计量螺杆的旋转圈数来控制出料的处理器;及

与处理器电连接,用于接收用户操作指令的按键电路;

其中,所述计量螺杆设于真空捏合机的搅拌缸体底部,计量螺杆的一端穿过搅拌缸体与螺杆驱动电机连接,另一端设于真空捏合机的出料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真空捏合机还包括与处理器电连接,用于显示出料数据的显示屏。

进一步地,所述多功能真空捏合机还包括套设于真空捏合机的出料口外的出料管,以及设于出料管上且与处理器电连接的电磁阀。

进一步地,所述计量螺杆的直径等于出料口的内径。

进一步地,所述螺杆驱动电机为数字同步电机。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提出一种多功能真空捏合机,包括计量螺杆、螺杆驱动电机、旋转传感器、处理器及按键电路,通过采用控制器控制计量螺杆定量推出物料,解决了在取出物料及计量装包的过程中接触到空气而产生气泡的技术问题,进而提高了产品品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真空捏合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真空捏合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按键电路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真空捏合机 10

搅拌缸体 11

出料口 12

计量螺杆 20

螺杆驱动电机 30

旋转传感器 40

处理器 50

按键电路 60

显示屏 70

出料管 80

电磁阀 81。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若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若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请参照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功能真空捏合机主要包括真空捏合机10、计量螺杆20、螺杆驱动电机30、旋转传感器40、处理器50及按键电路60。

计量螺杆20利用旋转推出真空捏合机10的搅拌缸体11内物料。计量螺杆20设于真空捏合机10的搅拌缸体11底部,计量螺杆20的一端穿过搅拌缸体11与螺杆驱动电机30连接,另一端活动的设于真空捏合机10的出料口12内。

螺杆驱动电机30驱动计量螺杆20旋转。

旋转传感器40检测计量螺杆20旋转圈数。旋转传感器40优选为霍尔传感器。

处理器50与螺杆驱动电机30及旋转传感器40电连接,通过控制计量螺杆20的旋转圈数来控制出料。

按键电路60与处理器50电连接,用于接收用户操作指令,请参照图3。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多功能真空捏合机还包括与处理器50电连接,用于显示出料数据的显示屏70。显示屏70便于用户查看出料的计量数据。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多功能真空捏合机还包括套设于真空捏合机10的出料口12外的出料管80,以及设于出料管80上且与处理器50电连接的电磁阀81。电磁阀81进一步增加出料的计量精度。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计量螺杆20的直径等于出料口12的内径。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螺杆驱动电机30为数字同步电机。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将物料加入到真空捏合机10中,加盖密封好真空捏合机10,启动真空捏合机10的搅笼进行搅拌,打开真空捏合机10的真空泵,保持真空-0.07MPa以下,搅拌完成后,启动计量螺杆20直接将定量的物料推到出料管80出口处对应的包装桶中,得到定量的无气泡的物料。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范围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