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可移动三级沉淀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4114阅读:211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可移动三级沉淀池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可移动三级沉淀池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富水地区进行地下工程建设,往往需要进行基坑降水或基坑回灌工程。基坑降水工程中需要对抽取的地下水进行过滤处理后排入雨水管网,常用的过滤处理装置就是三级沉淀池装置;基坑回灌工程在对抽取的地下水进行过滤处理时也往往首先采用三级沉淀池装置。

通过对现有技术文献进行调查,专利申请号为CN201520081873.X,专利名称为“一种建筑工程地下水处理及回用装置”,自述为“井点降水施工抽出的地下水经过第一进水管进入一级沉淀池,一级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第二进水管与二级沉淀池的入水口相通,二级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第三进水管与三级沉淀池的入水口相通,三级沉淀池的出水口通过第四进水管与清水池的入水口相通,清水池中的清水通过加压泵抽出,加压泵的出水口接到所需的管道上。”该装置能够起到一定的沉淀泥沙的作用,但沉淀池内泥沙清理工作繁杂且需要停止三级沉淀池的正常工作,工作效率较低,清理不及时影响出水水质;并且沉淀池体型较大,可移动性差;此外该沉淀池易受到周边环境其他污染物的影响。因此,亟待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可移动三级沉淀池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效可移动三级沉淀池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高效可移动三级沉淀池装置,包括一个集水箱,所述的集水箱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集水箱内依次设有第一隔沙板、第二隔砂板,所述的第一隔砂板、第二隔砂板沿着水流方向依次将集水箱内部分隔成了第一泥沙沉淀池、第二泥沙沉淀池和第三泥沙沉淀池,且在所述的第一隔沙板、第二隔砂板的上部设有溢流口;在三个泥沙沉淀池的下部横向设置有一个为带孔洞的底板,在所述底板的下部是由两块底面斜板形成的泥沙收集槽,在所述的泥沙收集槽侧壁上设有排污口;在排污口安装有排污阀。

当泥沙堆满后,打开所述排污阀,泥沙通过所述水箱底板孔洞后,沿着所述底面斜板,随水流通过排污口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的集水箱的顶部还设有与其配合的盖体,在所述的盖体上设有检查口。

进一步的,所述集水箱盖板均匀设置的检查口有3个,相邻两个检查口中心线与所述隔沙板位置重合;且一个检查口与第一泥沙沉淀池连通、一个检查口与第二泥沙沉淀池连通,一个检查口与第三泥沙沉淀池连通;且与第一泥沙沉淀池连通的检查口作为所述的进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的出水口位于集水箱的侧壁上,与第三泥沙沉淀池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出水口的下部设有备用接口;所述备用接口与所述出水口中心间距450mm,所述备用接口直径150mm。一旦出现所述出水口被泥沙堵塞无法使用,立即启用所述备用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的集水箱上还设有用于检测第三泥沙沉淀池内部水位的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数据,可通过GPRS传送到监测控制室,进行水位实时监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隔沙板、第二隔砂板上的溢流口错开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集水箱的底部设有滚轮,方便集水箱的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的进水口在不进水时,可以作为检测口使用。

进一步的,第一泥沙沉淀池的侧板上部上设有溢流口。

进一步的,所述带孔洞的水箱底板,孔洞大小为长200mm,宽50mm矩形开口;所述孔洞分三处集中布置,每一处孔洞按照矩形方式4×4设置16个,并沿下方两块底面斜板交接线对称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集水箱地梁,布置在所述排污口下方,并预留排污口位置,方便安装。所述集水箱地梁,承担集水箱所有重量。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高效可移动三级沉淀池装置正常工作时,水流自进水口进入,水量过大后会通过溢流口流出,保持进水口处水位稳定。水流经过两道隔沙板的挡水作用,通过两道隔沙板的上部开口后泥沙大量沉淀。当泥沙沉淀较多时,可通过排污口将泥沙排除,通过上部检查口可检查两道隔沙板内水流情况,通过水位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水位情况。最后水流经过出水口流出,出水口处可接水泵后,泵送到回灌井内作为回灌水,也可自然流出,作为施工场地文明施工、绿化用水,或汇入雨水管道。当出水口发生异常被泥沙堵塞时,启用备用接口。

采用本实用新型设备,可以实现如下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能够较方便清理三级沉淀池内淤积泥沙,并且清理泥沙工作不需停止三级沉淀池的正常工作,工作效率较高,处理后水质更有保障。

第二,本实用新型装置安装有水位传感器,可以实现对水箱内水位实时监控,并且设置检查口、备用接口等部件,可以实现对多重风险的控制。

第三,本实用新型装置上部加盖集水箱盖板,可以有效减少周围其他污染物的影响,并且本实用新型装置体形不大、体重较轻,可移动性较好。

第四,本实用新型体积小,在顶部设有吊钩方便移动,且在其底部设有滚轮,进一步实现其移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三级沉淀池装置整体图

图2为第一隔沙板平面图;

图3为第二隔沙板平面图;

图4为带孔洞的水箱底板平面图;

图中:1为集水箱盖板,2为进水口,3为检查口,4为水位传感器,5为预留吊车挂孔,6为溢流口,7为出水口,8为备用接口,9-1为第一隔沙板,9-2为第二隔砂板,10为带孔洞的水箱底板,11为排污口,12为集水箱地梁,13为矩形开口,14为矩形开口,15为矩形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正如背景技术所介绍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沉淀池内泥沙清理工作繁杂且需要停止三级沉淀池的正常工作,工作效率较低,清理不及时影响出水水质;并且沉淀池体型较大,可移动性差;此外该沉淀池易受到周边环境其他污染物的影响。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高效可移动三级沉淀池装置;

如图1-3所示,高效可移动三级沉淀池装置三级沉淀池为一长方体集水箱,所述的集水箱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的集水箱内依次设有第一隔沙板、第二隔砂板,所述的第一隔砂板、第二隔砂板沿着水流方向依次将集水箱内部分隔成了第一泥沙沉淀池、第二泥沙沉淀池和第三泥沙沉淀池,且在所述的第一隔沙板、第二隔砂板的上部设有溢流口;在三个泥沙沉淀池的下部横向设置有一个为带孔洞的底板,在所述底板的下部是由两块底面斜板形成的泥沙收集槽,在所述的泥沙收集槽侧壁上设有排污口;在排污口安装有排污阀。

具体如下:

集水箱上部加盖集水箱盖板并设置有进水口2、检查口3、水位传感器4;集水箱侧部分别设置预留吊车挂孔5、溢流口6、出水口7、备用接口8;集水箱内部设置有两道隔沙板,分别是第一隔砂板9-1、第二隔砂板9-2,对抽取的地下水泥沙起到阻挡沉淀的作用;集水箱底部设置带孔洞的水箱底板、排污口、集水箱地梁。

所述集水箱容积应满足水泵至少10分钟的抽水量,并考虑到运输方便,集水箱集合尺寸应不大于长×宽×高=4100×1800×2500mm。

所述两个隔沙板,在一个隔沙板上部左侧预留500×200mm矩形开口13,在另一道隔沙板上部右侧预留500×200mm矩形开口14。

所述集水箱盖板均匀设置直径600mm的检查口3有3个,其中相邻两个检查口中心线与所述隔沙板位置重合。所述检查口中,将靠近宽度方向边一检查口改造为进水口。在所述集水箱盖板远离进水口一侧侧板与隔沙板之间安装水位传感器,所述水位传感器数据,可通过GPRS传送到监测控制室,进行水位实时监控。

所述溢流口6设置在距离所述进水口较近的集水箱宽度一侧侧板上部,直径为100mm;所述出水口7设置在与所述溢流口6相对的另一侧集水箱宽度一侧侧板下部,直径150mm;所述备用接口8设置在所述出水口正上方,所述备用接口8与所述出水口7中心间距450mm,所述备用接口8直径150mm。一旦出现所述出水口被泥沙堵塞无法使用,立即启用所述备用接口。

所述预留吊车挂孔共有4个,沿所述集水箱长度方向每侧布置2个,均匀分布在集水箱侧板上部。

所述排污口,共有3处,均匀布置在集水箱长度一侧侧板,分别设置在第一个隔沙板9-1与溢流口侧侧板之间、两道隔沙板之间、第二个隔沙板9-2与出水口侧侧板之间。所述排污口直径120mm,并设置法兰连接蝶阀。每一个所述排污口设置两块底面斜板,所述底面斜板坡比1:2.6。在所述底面斜板上方设置带孔洞的水箱底板。当泥沙堆满后,打开所述蝶阀,泥沙通过所述水箱底板孔洞后,沿着所述底面斜板,随水流通过排污口11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集水箱的底部设有滚轮,方便集水箱的移动。

所述带孔洞的水箱底板10,孔洞大小为长200mm,宽50mm矩形开口15;所述孔洞分三处集中布置,每一处孔洞按照矩形方式4×4设置16个,并沿下方两块底面斜板交接线对称分布。

所述集水箱地梁12,布置在所述排污口下方,并预留排污口位置,方便安装。所述集水箱地梁,承担集水箱所有重量。

本发明提出的高效可移动三级沉淀池装置正常工作时,水流自进水口进入,水量过大后会通过溢流口流出,保持进水口处水位稳定。水流经过两道隔沙板的挡水作用,通过两道隔沙板的上部开口后泥沙大量沉淀。当泥沙沉淀较多时,可通过排污口将泥沙排除,通过上部检查口可检查两道隔沙板内水流情况,通过水位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水位情况。最后水流经过出水口流出,出水口处可接水泵后,泵送到回灌井内作为回灌水,也可自然流出,作为施工场地文明施工、绿化用水,或汇入雨水管道。当出水口发生异常被泥沙堵塞时,启用备用接口。

采用本发明设备,可以实现如下效果:

第一,本发明能够较方便清理三级沉淀池内淤积泥沙,并且清理泥沙工作不需停止三级沉淀池的正常工作,工作效率较高,处理后水质更有保障。

第二,本发明装置安装有水位传感器,可以实现对水箱内水位实时监控,并且设置检查口、备用接口等部件,可以实现对多重风险的控制。

第三,本发明装置上部加盖集水箱盖板,可以有效减少周围其他污染物的影响,并且本发明装置体形不大、体重较轻,可移动性较好。

第三,本实用新型体积小,在顶部设有吊钩方便移动,且在其底部设有滚轮,进一步实现其移动。

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