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烧板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6028阅读:5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烧板除尘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除尘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塑烧板除尘器。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空气除尘技术行业大多采用布袋式除尘器或塑烧板除尘器除尘,布袋式除尘器容易坏布袋、过滤精度不高、除尘器体积大。塑烧板除尘器选用了独特的波浪式塑烧板滤芯取代传统布袋,由于塑烧板滤芯是刚性结构,不会变形,又无骨架磨损,所以使用寿命长,再加上塑烧板表面经过深度处理,孔径细小均匀,具有疏水性,不易粘附含水量较高的粉尘,所以在处理含水量较高及纤维性粉尘时塑烧板除尘器是最佳选择。此外,由于塑烧板的高精度工艺制造保持了均匀的微米级孔径,所以还可以处理超细粉尘和高浓度粉尘,布袋收尘器的入口浓度一般小于20克/米3,而塑烧板除尘器入口浓可达500克/米3。它可简化二级收尘为一级收尘,不但工艺方便,也可降低成本能耗和缩小占地面积及空间管道。因此,塑烧板除尘器目前的应用较广泛。

但是,基于塑烧板除尘器可以处理含水量较高及纤维性的粉尘,尤其在工业应用中,含有水分的粉尘进入塑烧板除尘器时会大量吸附在塑烧板滤芯的外表面,尽管高压气包喷出的气体可以使附着在塑烧板滤芯外表面的粉尘掉落,长时间的除尘过滤后,塑烧板滤芯的除尘性能依然会受到影响,严重了还需要频繁的更换或清洗塑烧板滤芯,直接提高了工业除尘的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塑烧板除尘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塑烧板除尘器,其结构包括除尘器壳体、布置于除尘器壳体内部的塑烧板滤芯、布置于除尘器壳体外部的高压气包和风机,塑烧板滤芯具有封闭的气体交换室,塑烧板滤芯还与除尘器壳体之间围成除尘室,高压气包的出气端设置有脉冲阀,高压气包的出气端和风机的进风端分别向下伸入除尘器壳体并连通塑烧板滤芯的气体交换室。为了实现更好的除尘效果,除尘器壳体的底部开设有出尘口,除尘器壳体的底部一侧布置有进尘管;进尘管的一端位于除尘器壳体外侧,进尘管的另一端插入除尘器壳体内部并连接有除尘隔板,除尘隔板位于塑烧板滤芯和出尘口之间,除尘隔板将塑烧板滤芯与除尘器壳体围成的除尘室分割成上下连通的两个除尘室单元,这样可以使得进入进尘管的小部分水汽和粉尘附着于除尘隔板表面,进入进尘管的其余水汽和粉尘绕过除尘隔板后被塑烧板滤芯吸附,通过除尘隔板实现了二次除尘,降低了清洗或更换塑烧板滤芯的频率。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为了方便吸附在塑烧板滤芯外表面的粉尘下落,除尘隔板可以是开口向下的弧形结构,除尘隔板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除尘管,除尘隔板的另一端向远离除尘管的方向延伸。

在上述结构基础上,为了方便吸附在塑烧板滤芯外表面的粉尘下落,除尘隔板还可以是开口向下的V形结构,除尘隔板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除尘管,除尘隔板的另一端向远离除尘管的方向延伸。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所涉及塑烧板滤芯包括塑烧板本体、布置于塑烧板本体顶部的顶板、布置于塑烧板本体底端的底板。塑烧板本体由两片对称结构的V形波纹板一体连接构成,两片V形波纹板连接后还与顶板、底板共同围成至少一个封闭的气体交换室,两片V形波纹板外表面均匀涂布聚四氟乙烯涂层,聚四氟乙烯涂层具有疏水性,可以将除尘室的水隔离在气体交换室外,但可以让除尘室的气体进入气体交换室。顶板和底板固定于除尘器壳体内表面;顶板内嵌至少一个喷吹管,喷吹管的横向截面积等于或略小于气体交换室的横向截面积,至少一个喷吹管与上述至少一个气体交换室一一相对,且喷吹管向下连通气体交换室,喷吹管向上连通上述高压气包的出气端。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喷吹管的下部配合插入塑烧板本体内部,且喷吹管的外表面与塑烧板本体的内表面配合接触实现密封,喷吹管的上部向上高出顶板,且喷吹管的横向截面呈长方形或椭圆形。

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优选塑烧板滤芯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塑烧板滤芯平行布置于除尘器壳体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塑烧板除尘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所产生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在现有塑烧板除尘器的结构基础上,将进尘管设置在除尘器壳体的侧部,同时,在进尘管伸入除尘器壳体的部分连接除尘隔板,通过除尘隔板对进入除尘器壳体的粉尘进行初次处理,以降低塑烧板滤芯的除尘负担,除尘隔板无法处理的水汽和粉尘则吸附于塑烧板滤芯,除尘效果良好,使用寿命长,尤其能实现粉尘中水分和热气的分离;

2)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的顶板上内嵌喷吹管,且喷吹管的横向截面积等于或略小于气体交换室的横向截面积,以增大气体与塑烧板滤芯内部气体交换室的接触面积,在高压气包喷气时,提高吸附在塑烧板滤芯外表面的粉尘的掉落速度,加快粉尘中水分和热气的分离。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图1去掉风机后的A-A向放大结构剖视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塑烧板滤芯的结构简图;

附图4是图3的放大结构俯视图;

附图5是图3的B-B向放大结构剖视图。

图中各标号表示:

10、除尘器壳体,20、塑烧板滤芯,30、高压气包,40、风机;

11、出尘口,12、进尘管,13、除尘隔板,14、除尘室;

21、塑烧板本体,22、顶板,23、喷吹管,24、底板,25、气体交换室;

31、出气端,32、脉冲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塑烧板除尘器作以下详细说明。

如附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塑烧板除尘器,其结构包括除尘器壳体10、平行布置于除尘器壳体10内部的多个塑烧板滤芯20、布置于除尘器壳体10外部的高压气包30和风机40,塑烧板滤芯20具有封闭的气体交换室25,多个塑烧板滤芯20与除尘器壳体10之间围成除尘室14,高压气包30的出气端31设置有脉冲阀32,高压气包30的出气端31和风机40的进风端分别向下伸入除尘器壳体10并连通塑烧板滤芯20的气体交换室25。为了实现更好的除尘效果,除尘器壳体10的底部开设有出尘口11,除尘器壳体10的底部一侧布置有进尘管12;进尘管12的一端位于除尘器壳体10外侧,进尘管12的另一端插入除尘器壳体10内部并连接有除尘隔板13,除尘隔板13位于塑烧板滤芯20和出尘口11之间,除尘隔板13将塑烧板滤芯20与除尘器壳体10围成的除尘室14分割成上下连通的两个除尘室14单元,这样可以使得进入进尘管12的小部分水汽和粉尘附着于除尘隔板13表面,进入进尘管12的其余水汽和粉尘绕过除尘隔板13后被塑烧板滤芯20吸附,通过除尘隔板13实现了二次除尘,降低了清洗或更换塑烧板滤芯20的频率。

为了方便吸附在塑烧板滤芯20外表面的粉尘下落,除尘隔板13可以是开口向下的弧形结构,除尘隔板13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除尘管,除尘隔板13的另一端向远离除尘管的方向延伸。这样的话,一开始由进尘管12进入的水汽和粉尘部分附着在除尘隔板13表面,另一部分绕过除尘隔板13并在除尘室14内上行,进而附着在除尘隔板13上方的塑烧板滤芯20表面,当高压气包30喷气时,高压气体进入塑烧板滤芯20的气体交换室25,基于塑烧板滤芯20的结构,高压气体穿过塑烧板滤芯20并喷吹附着在塑烧板滤芯20表面的水汽和粉尘,粉尘在自身重力下自然下降,在下降过程中,粉尘可能直接下落至出尘口11,也可能首先降落在除尘隔板13上表面,基于除尘隔板13的弧形结构,降落在除尘隔板13上表面的粉尘进一步沿着除尘隔板13的弧形表面下落至出尘口11。

再结合附图3,塑烧板滤芯20包括塑烧板本体21、布置于塑烧板本体21顶部的顶板22、布置于塑烧板本体21底端的底板24。塑烧板本体21由两片对称结构的V形波纹板一体连接构成,两片V形波纹板连接后还与顶板22、底板24共同围成九个独立且封闭的气体交换室25,两片V形波纹板外表面均匀涂布聚四氟乙烯涂层,聚四氟乙烯涂层具有疏水性,可以将除尘室14的水隔离在气体交换室25外,但可以让除尘室14的气体进入气体交换室25。顶板22和底板24固定于除尘器壳体10内表面。为了提高高压气包30的喷吹效率,顶板22内嵌九个喷吹管23,喷吹管23的横向截面积等于或略小于气体交换室25的横向截面积,九个喷吹管23与上述九个气体交换室25一一相对,且喷吹管23向下连通气体交换室25,喷吹管23向上连通上述高压气包30的出气端31。

结合附图4、5,喷吹管23的下部配合插入塑烧板本体21内部,且喷吹管23的外表面与塑烧板本体21的内表面配合接触实现密封,喷吹管23的上部向上高出顶板22,且喷吹管23的横向截面呈长方形或椭圆形,这是喷吹管23的最优结构,高压气包30喷吹的高压气体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填充气体交换室25,随后,在最短的时间内对附着在塑烧板本体21表面的粉尘进行喷吹,高效清理塑烧板本体21,避免粉尘长时间的附着造成难以清理。

将本实用新型安装在需要除尘的工业设备上,尤其是该工业设备产生的粉尘中含有大量热气和水分。

本实用新型工作的工作过程:

1)含有热气和水分的粉尘由进尘管12进入,部分粉尘附着在除尘隔板13表面,其余粉尘绕过除尘隔板13并在除尘室14内上行,进而附着在除尘隔板13上方的塑烧板滤芯20表面;

2)基于塑烧板滤芯20的性能,粉尘中含有的水分无法穿过塑烧板滤芯20,粉尘中的热气则穿过塑烧板滤芯20并进入气体交换室25,此部分热气由连通气体交换室25的风机40吸收并外排;

3)高压气包30工作,在脉冲阀32的作用下,高压气包30的出气端31间隔一定的时间段即向塑烧板滤芯20的气体交换室25喷气,气体交换室25的高压气体穿过塑烧板滤芯20并喷落附着在塑烧板滤芯20的粉尘,粉尘在自身重力下自然下降,在下降过程中,粉尘可能直接下落至出尘口11,也可能首先降落在除尘隔板13上表面,基于除尘隔板13的弧形结构,降落在除尘隔板13上表面的粉尘进一步沿着除尘隔板13的弧形表面下落至出尘口11;

4)步骤2)和步骤3)不断重复进行,实现了了对工业设备所排出粉尘的净化,保证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为了方便吸附在塑烧板滤芯20外表面的粉尘下落,除尘隔板13还可以是开口向下的V形结构,除尘隔板13的其中一端固定连接除尘管,除尘隔板13的另一端向远离除尘管的方向延伸。这样的话,一开始由进尘管12进入的水汽和粉尘部分附着在除尘隔板13表面,另一部分绕过除尘隔板13并在除尘室14内上行,进而附着在除尘隔板13上方的塑烧板滤芯20表面,当高压气包30喷气时,高压气体进入塑烧板滤芯20的气体交换室25,基于塑烧板滤芯20的结构,高压气体穿过塑烧板滤芯20并喷吹附着在塑烧板滤芯20表面的水汽和粉尘,粉尘在自身重力下自然下降,在下降过程中,粉尘可能直接下落至出尘口11,也可能首先降落在除尘隔板13上表面,基于除尘隔板13的V形结构,降落在除尘隔板13上表面的粉尘进一步沿着除尘隔板13的V形表面下落至出尘口11。

还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本实用新型主要基于现有的塑烧板滤芯20结构,由于使用塑烧板滤芯20的除尘器具有以下优点:1)有效过滤的粉尘粒径小于0.1um,且排放浓度可达到远小于1mg/Nm³;2)可适应高的入口粉尘浓度,不影响工业设备的运行阻力和除尘器的过滤效率稳定;3)重量轻,体积小,仅为传统布袋除尘器体积的1/3;4)塑烧板滤芯20采用无骨架的刚性结构,防静电,耐酸碱,耐压,耐冲击,耐高温,过滤精度高,清灰压缩空气耗量低;5)利用高压气包30的喷气性能和塑烧板滤芯20的透气不透水性能,实现塑烧板滤芯20的及时清理,延长使用寿命。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塑烧板滤芯20的除尘器的性能,对除尘器的进尘管12位置和喷气位置进行改进,以提高除尘的除尘效果,实现二次除尘,提高除尘器的清理效果,延长除尘器的使用寿命。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该具体实施方式部分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