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置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55784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置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过滤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置过滤器。



背景技术:

在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人们开始对日常生活中的饮用水水质的问题也越来越重视。日常生活中自来水经过管道网到达每个用水户的家里时,都经过了很多管路,而管路内部存在着很多的泥沙、铁锈、浮游物等杂质,严重影响饮用水的水质;因此,采用前置过滤器对进入家庭的水源进行过滤,不仅能够有效的去除水源中的固体杂质等污染物,保证用户的饮用水品质,还可以有效保护家庭管道、阀门、涉水设备以及涉水家电等元器件,避免水源中的杂质使元器件发生故障。

目前市场上的前置过滤器包括顺冲洗型、反冲洗型和虹吸冲洗型等类型。然而,不同类型的前置过滤器存在不同的问题:

顺冲洗前置过滤器的冲洗强度很弱,滤芯容易被堵,不但较小的杂质冲洗不出来,反而在滤芯中嵌得更深、更紧,容易成为二次污染;反冲洗型前置过滤器遇到堵塞在滤网孔内的截留物,需要打开滤瓶取出滤网,用辅助工具清理,也给用户带来麻烦;虹吸型前置过滤器产品结构复杂、冲洗不彻底,若水质比较差的话,杂质在滤芯中嵌的更深、更紧,最后导致滤芯堵死,一旦滤芯堵死清洗起来非常困难。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目前市场上出现了带可旋转的对过滤网进行清洗的内刷的正、反冲洗型前置过滤器,但采用的是柔性毛刷,而对于附着于过滤网表面上的那些大颗粒物质或者已经形成为顽固且不易清楚的水垢来说,柔性毛刷的刷洗力度是不足以用于清洗这些杂质的,从而存在着清洗不充分的问题,前置过滤器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还是需要拆卸清洗;另外,这些内刷式的正、反冲洗型前置过滤器只能旋转清洗,不可实现多方向清洗,清洗方向单一、清洗不够充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具有刮洗骨架的前置过滤器,该前置过滤器采用刮洗筋条对过滤网表面进行清洗,筋条式的刮洗条为硬性材质,可以有效清除残留于过滤网表面的泥沙、铁锈、大颗粒物质以及水垢等杂质,保证过滤网不被堵塞,结构简单、易拆装,清洗方便、无需拆卸清洗;另外,当刮洗骨架上设置有轴向和周向的刮洗筋条时,驱动元件在带动刮洗骨架旋转的同时,还带动刮洗骨架轴向移动,使得轴向和周向的刮洗筋条轴向和周向的刮洗筋条均对过滤网的表面进行刮洗,刮洗更充分、清洗效果更佳。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前置过滤器,包括一容器,其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开口部;开口部与容器的内腔连通;还包括过滤元件和清洗元件;所述过滤元件为中空的筒状结构,过滤面设于其筒壁;过滤元件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于容器的内腔,其筒壁与容器内壁之间形成间隙;间隙和过滤元件的内腔中的任一个与进水口连通,其另一个与出水口连通;所述清洗元件包括刮洗骨架和转动驱动部;刮洗骨架可转动装设于容器的内腔并与过滤元件同轴,其上设有刮洗筋条,刮洗筋条贴靠于过滤面;转动驱动部与开口部的内壁密封转动配合,用于带动刮洗骨架转动,其上设有排污口;驱动所述转动驱动部使刮洗骨架相对过滤元件转动,以使刮洗筋条刮洗过滤面。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驱动部包括第一转接部和旋转驱动件;所述第一转接部与所述刮洗骨架的一端固接成一体,其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旋转驱动件与开口部的内壁密封转动配合并伸出,其上设有用于供第一转接部止转插接的第二通孔,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连通形成所述排污口。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驱动件包括旋转接头和第一旋钮;所述旋转接头与开口部的内壁密封转动配合并伸出,第二通孔设于其上且与第一转接部以多边形结构形成止转;旋转接头的一端伸入容器的内腔并在外壁形成垂直轴向的第一限位凸缘;所述容器的内壁形成有垂直轴向的第一台阶面,第一台阶面密封抵接第一限位凸缘,以限制旋转接头向外脱离开口部;所述第一旋钮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设有供旋转接头伸出开口部的一端止转插设的第一止转通孔;第二通孔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一球阀,第一球阀的外壁抵接第一连接部的外端面,使第一连接部的另一端面抵接开口部,从而限制旋转接头向容器的内腔所在一侧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刮洗骨架套设于所述过滤元件的外周,其上设有若干所述刮洗筋条;所述刮洗筋条呈轴向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刮洗骨架设有轴向和周向的刮洗筋条;驱动所述转动驱动部带动刮洗骨架转动的同时,还带动其轴向移动,以使轴向和周向设置的刮洗筋条分别周向转动和轴向移动刮洗所述过滤面。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驱动部包括第二转接部、第一驱动件和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转接部与所述刮洗骨架的一端固接成一体,其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驱动件与开口部的内壁止转密封滑动连接;第二驱动件外壁与第一驱动件的内壁密封螺旋连接;第二驱动件伸出开口部并与开口部可转动连接,其上设有用于供第二转接部止转插接的第四通孔,第四通孔和第三通孔连通形成所述排污口;开口部设于所述容器的下端;驱动所述第二驱动件转动,使刮洗骨架相对过滤元件转动,并带动第一驱动件轴向上升或下降;第一驱动件上升时,其朝向容器的内腔的一端顶抵刮洗骨架上升;第一驱动件下降时,刮洗骨架依靠自身重力回落。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部的内壁设有限位块;所述第一驱动件的外壁上设有轴向的限位凹槽,第一驱动件通过将限位块插设于限位凹槽内,与开口部形成止转与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驱动部还包括第二旋钮;所述第二旋钮包括第二连接部;第二连接部设有轴向的第二止转通孔;所述开口部形成有朝向容器的内腔的限位面;所述第二驱动件的外壁形成有垂直轴向的第二限位凸缘;限位面抵接第二限位凸缘,以限制第二驱动件向外脱离开口部;所述第二驱动件伸出开口部的一端止转插设于第二止转通孔内;第四通孔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二球阀,第二球阀的外壁抵接第二连接部的外端面,使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面抵接开口部,从而限制第二驱动件向容器的内腔所在一侧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开口部的端部设有环形限位件,环形限位件螺纹连接于开口部的外壁,其上形成有所述限位面;所述第二球阀的外壁抵接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外端面时,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面抵接环形限位件。

进一步地,所述刮洗骨架套设于所述过滤元件的外周。

进一步地,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呈轴向设置,其两端分别抵接所述过滤元件和所述刮洗骨架;所述第一驱动件上升时,刮洗骨架挤压复位弹簧;第一驱动件下降时,刮洗骨架依靠自身重力和复位弹簧的回复力回落。

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元件包括均为中空的筒状结构的过滤网骨架和过滤网;过滤网骨架外壁设有止转凸起;所述容器内壁设有止转凹槽;过滤网骨架通过将止转凸起插设于止转凹槽内,与容器形成止转连接;过滤网的周壁形成所述过滤面;过滤网的外表面为过滤面时,过滤网固定装设于过滤网骨架的外周;过滤网的内表面为过滤面时,过滤网固定装设于过滤网骨架的内周。

进一步地,所述容器包括阀盖和瓶体;阀盖盖设于瓶体的一端,其上设有所述进水口和所述出水口;所述瓶体设有阀盖连接部,阀盖连接部的外壁设有朝向阀盖的环形的第二台阶面和在径向上相对设置的“T”型的卡块;第二台阶面位于卡块的竖直部分所在一侧;阀盖连接部的外壁套设有弹簧垫圈,弹簧垫圈的一端抵接第二台阶面;所述阀盖的内壁设有垂直轴向的环形凸缘和导槽;环形凸缘上设有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第一凹槽用于供卡块插入;第二凹槽用于卡接卡块上的竖直部分;导槽连通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用于供卡块滑动;所述卡块穿过第一凹槽并在导槽内滑动时,弹簧垫圈的两端压抵于第二台阶面和环形凸缘之间;当卡块滑动至第二凹槽时,瓶体受弹簧垫圈的弹性作用,使卡块的竖直部分卡接于第二凹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阀盖的外壁上设有第一标识;所述瓶体的外壁上设有第二标识和第三标识;所述瓶体上的卡块插接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时,第一标识对应第二标识;卡块上的竖直部分卡接于第二凹槽内时,第一标识对应第三标识。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是:

(1)在本技术方案中,前置过滤器上设置有可转动的清洗元件,在过滤元件需要清洗时,通过手动旋转清洗元件即可实现对过滤元件上的过滤面的清洗,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拆装便利,无需对前置过滤器进行拆卸即可实现对过滤面的清洗、清洗方便,手动清洗不需要接电,无需连接电子元器件,因此,更为环保、安全;旋转清洗元件时,带动清洗元件上的刮洗筋条旋转,实现对过滤面的表面的刮洗,刮洗筋条为硬性材质,因此,可以有效清除残留于过滤网表面的泥沙、铁锈、大颗粒物质以及水垢等杂质,清洗效果更好。

(2)在本技术方案中,前置过滤器中清洗元件上设有排污口,用于在对过滤元件清洗之后排出污水,排污口与出水口分开设置,从而避免了二次污染,保证家庭饮用水的水质;更优地,排污水口可以设置在前置过滤器的下端,以最大化的增强水压,提高排污的力度。

(3)在转动驱动部中,第一转接部与刮洗骨架固接成一体,旋转驱动件伸出开口部且与第一转接部止转连接,前置过滤器清洗时,只需转动旋转驱动部即可带动刮洗骨架转动,进而带动刮洗筋条转动,从而实现对过滤面表面的刮洗,连接结构简单、操作便利。

(4)在旋转驱动件中,第一转接部与旋转接头上的第二通孔止转连接,旋转接头与容器通过第一限位凸缘和第一台阶面密封抵接,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对旋转接头的位置的限定,避免旋转接头向开口部外侧脱离容器;第二通孔与第一转接部通过多边形结构止转插接,止转结构简单且拆装便利;第一连接部伸出开口部的部分的外周与第一旋钮止转连接,第二通孔在伸出开口部的一侧与第一球阀连接,第一球阀的外壁抵接第一连接部的外端面,使第一连接部朝向开口部一侧的端面抵接开口部,从而限制旋转接头向容器的内腔所在一侧移动,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对旋转接头的限位,避免旋转接头脱离开口部,且可实现转动,从而实现带动刮洗骨架转动的目的;第一球阀的设置,还使得清洗元件的可控度更好,可以根据清洗需要打开或关闭排污口,清洗更为便利。

(5)刮洗骨架套设于过滤元件的外周时,清洗元件清洗过滤面的外表面,刮洗筋条呈周向设置,使得清洗元件转动时转动力度较小,且能够达到较佳的清洗效果。

(6)刮洗骨架设有轴向和周向的刮洗筋条,驱动转动驱动部带动刮洗骨架转动的同时,还带动刮洗骨架上升或下降,从而使得轴向和周向设置的刮洗筋条能够对过滤面的外表面分别进行周向转动和轴向移动刮洗,反复周向转动和轴向移动对过滤面的刮洗更充分、清洗效果更佳。

(7)更优地,在转动驱动部中,第二转接部与刮洗骨架固接成一体,第二驱动件伸出开口部且与第二转接部止转连接,第二驱动件外壁与第一驱动件的内壁密封螺旋连接;前置过滤器清洗时,驱动第二驱动件转动,可带动第一驱动件轴向上升或下降;第一驱动件上升时,其朝向容器的内腔的一端顶抵刮洗骨架上升;第一驱动件下降时,刮洗骨架依靠自身重力回落,从而实现了刮洗骨架的周向转动和轴向移动,此时,轴向设置的刮洗筋条周向旋转刮洗过滤面表面,周向设置的刮洗筋条轴向移动刮洗过滤面表面,以实现对过滤面表面的充分刮洗、刮洗效果更佳,有效避免前置过滤器对饮用水带来的二次污染。

(8)开口部的内壁和第一驱动件的外壁之间通过设置周向的限位凹槽和限位块进行止转配合,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第一驱动件在开口部处的止转和滑动连接,动作可靠且拆装便利。

(9)在转动驱动部中,第二驱动家通过在外壁设置第二限位凸缘与开口部处的限位面进行抵接,以限制第二驱动件向外脱离开口部,结构简单、易实现;第二驱动件伸出开口部的部分的外周与第二旋钮止转连接,第二驱动件上的第四通孔在伸出开口部的一侧与第二球阀螺纹连接,第二球阀的外壁抵接第二连接部的外端面,使第二连接部朝向开口部一侧的端面抵接开口部,从而限制旋转接头向容器的内腔所在一侧移动,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对第二驱动件的限位,避免第二驱动件脱离开口部,且只可实现转动,从而实现带动刮洗骨架周向转动和第一驱动件轴向移动的目的;第二球阀的设置,还使得清洗元件的可控度更好,可以根据清洗需要打开或关闭排污口,清洗更为便利。

(10)开口部的外壁螺纹连接有环形限位件;环形限位件形成有所述限位面,环形限位件与开口部可拆卸的固定连接,结构简单、拆装便利。

(11)刮洗骨架套设于过滤元件的外周时,清洗元件清洗过滤面的外表面,使得清洗元件转动时转动力度较小,且能够达到较佳的清洗效果。

(12)当刮洗骨架可周向转动和轴向移动时,过滤元件和刮洗骨架之间还装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两端抵接过滤元件和刮洗骨架,第一驱动件轴向上升时,刮洗骨架挤压复位弹簧;第一驱动件轴向下降时,刮洗骨架依靠自身重力和复位弹簧的回复力回落,复位弹簧自身的回复力使得刮洗骨架向下移动时能够回落至原位,刮洗骨架回落更可靠,避免刮洗骨架不能可靠回位的情况发生。

(13)过滤元件中的过滤网固定连接于过滤网骨架上,过滤网骨架与容器通过止转凹槽和止转凸起形成止转连接,结构简单、拆装便捷。

(14)在容器上,阀盖和瓶体之间的连接结构,采用将阀盖连接部上的相对设置的“T”型的卡块上竖直部分卡接于第二凹槽内实现固定连接;卡块穿过第一凹槽并在导槽内滑动时,弹簧垫圈的两端压抵于第二台阶面和环形凸缘之间;当卡块滑动至第二凹槽时,瓶体受弹簧垫圈的弹性作用,使卡块的竖直部分卡接于第二凹槽内,由于弹簧垫圈的弹性作用较大,因此,卡块上的竖直部分在第二凹槽内的卡接效果可靠、有效;同时,由于“T”型的卡块呈相对设置,同样第一凹槽、导槽和第二凹槽也均为相对设置,从而有效地保证了阀盖和瓶体固定连接的有效性、连接结构简单、便于拆装、且安装可靠,不易脱离。

(15)在容器上,瓶体上的卡块插接于第一凹槽内时,第一标识对应第二标识,以便于在需要连接阀盖和瓶体时对准阀盖和瓶体的连接位置,保证卡块能够准确插入第一凹槽并移动至导槽内;卡块上的竖直部分卡接于第二凹槽内时,第一标识对应第三标识,以便于辨别卡块是否在导槽上移动到位,进而调整位置,使得卡块上的竖直部分能够准确卡接入第二凹槽内,以实现阀盖和瓶体的固定连接,辨识度高,操作更为便利。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前置过滤器实施例一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前置过滤器实施例一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前置过滤器实施例一中刮洗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前置过滤器实施例一中旋转接头和第一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前置过滤器实施例二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前置过滤器实施例二的剖面结构状态示意图一;

图7为本实用新型前置过滤器实施例二的剖面结构状态示意图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前置过滤器实施例二中刮洗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前置过滤器实施例二中限位块与限位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前置过滤器阀盖和瓶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前置过滤器阀盖和瓶体的连接结构示意图二;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前置过滤器阀盖和瓶体脱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前置过滤器阀盖和瓶体连接到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置过滤器包括容器1、过滤元件2和清洗元件3;容器1上设有进水口11、出水口12和开口部13;开口部13与容器1的内腔14相连通。

过滤元件2为中空的筒状结构,过滤面21设于其筒壁;过滤元件2可拆卸地固定连接于容器1的内腔14,其筒壁与容器1内壁之间形成间隙10;该间隙10和过滤元件2的内腔20中的任一个与进水口11连通,其中的另一个则与出水口12连通;清洗元件3包括刮洗骨架31和转动驱动部32;刮洗骨架31可转动装设于容器1的内腔14,并与过滤元件2同轴设置,刮洗骨架31上设有刮洗筋条311,刮洗筋条311贴靠于过滤面21;转动驱动部32与开口部13的内壁131密封转动配合,用于带动刮洗骨架31转动,其上设有排污口321;通过驱动转动驱动部32使刮洗骨架31相对容器1和过滤元件2转动,以带动刮洗筋条311沿过滤面21外周转动,达到刮洗过滤面21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过滤元件2包括均为中空的筒状结构的过滤网骨架22和过滤网23;过滤网骨架22外壁设有止转凸起221;容器1内壁设有止转凹槽16;过滤网骨架22通过将止转凸起221插设于止转凹槽16内,与容器1形成止转连接;过滤网23的周壁形成过滤面21;过滤网23的外表面为过滤面21时,过滤网23固定装设于过滤网骨架22的外周;过滤网23的内表面为过滤面21时,过滤网23固定装设于过滤网骨架22的内周。

实施例一

转动驱动部32包括第一转接部322和旋转驱动件323;第一转接部322与刮洗骨架31的一端固接成一体,其上设有第一通孔3220;旋转驱动件323与开口部13的内壁131密封转动配合并伸出,其上设有用于供第一转接部322止转插接的第二通孔3230,第二通孔3230与第一通孔3220连通形成所述排污口321;应当理解,旋转驱动件323伸出开口部13的部分用于驱动其转动。

具体地,旋转驱动件323包括旋转接头3231和第一旋钮3232;旋转接头3231与开口部13的内壁131密封转动配合并伸出,第二通孔3230设于旋转接头3231上,第二通孔3230与第一转接部322以多边形结构形成止转;旋转接头3231的一端伸入容器1的内腔14并在外壁形成垂直轴向的第一限位凸缘32311;容器1的内壁形成有垂直轴向的第一台阶面15,第一台阶面15密封抵接第一限位凸缘32311,以限制旋转接头3231向外脱离开口部13;第一旋钮3232用于盖设开口部13的外周,包括第一连接部32321,第一连接部32321设有供旋转接头3231伸出开口部13的一端止转插设的第一止转通孔32320;第二通孔3230的另一端,即伸入第一止转通孔32320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一球阀3233,第一球阀3233的外壁抵接第一连接部32321的外端面,使第一连接部32321的另一端面,即第一连接部32321朝向开口部13一侧的端面抵接开口部13,从而限制旋转接头3231向容器1的内腔14所在一侧移动。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通孔3230与第一转接部322以多边形结构形成止转,即第二通孔3230的内周壁的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第一转接部322的外周壁的横截面与第二通孔3230的内周壁对应设置,以实现能够配合插接,且形成止转的功能;同样的,第一止转通孔32320的内周壁的横截面也为多边形结构,旋转接头3231伸出开口部13的一端的外周壁与第一止转通孔32320的内周壁对应设置,以实现能够配合插接,且形成止转的功能;应当说明的是,该第二通孔3230与第一转接部322的止转连接和第一止转通孔32320与旋转接头3231的止转连接还可以采用任何可以实现止转连接功能的结构,如筋条与凹槽的配合连接等。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刮洗骨架31套设于过滤元件2的外周,刮洗骨架31上设有若干刮洗筋条311且刮洗筋条311呈周向设置;应当理解,当刮洗骨架31套设于过滤元件2的外周时,过滤元件2的过滤面21上用于过滤源水的功能面为过滤面21的外表面。

实施例二

刮洗骨架31设有轴向和周向的刮洗筋条311;当驱动转动驱动部32带动刮洗骨架31转动的同时,还带动刮洗骨架31上升或下降,以使轴向和周向设置的刮洗筋条311分别周向转动和轴向移动刮洗过滤面21。

转动驱动部32包括第二转接部324、第一驱动件325和第二驱动件326;第二转接部324与刮洗骨架31的一端固接成一体,其上设有第三通孔3240;第一驱动件325与开口部13的内壁131止转密封滑动连接;第二驱动件326外壁与第一驱动件325的内壁密封螺旋连接;第二驱动件326伸出开口部13并与开口部13可转动连接,其上设有用于供第二转接部324止转插接的第四通孔3260,第四通孔3260和第三通孔3240连通形成排污口321;开口部13设于容器1的下端;驱动第二驱动件326转动,使刮洗骨架31相对容器1和过滤元件2转动,并带动第一驱动件325轴向上升或下降;第一驱动件325上升时,第一驱动件325朝向容器1的内腔14的一端顶抵刮洗骨架31上升;第一驱动件325下降时,刮洗骨架31依靠自身重力回落。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驱动件326应当设有螺旋通孔,才能实现与第一驱动件325的螺旋连接,且第一驱动件325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二驱动件326的轴向长度,第一驱动件325始终位于开口部13内,即第一驱动件325未伸出开口部13;在第二驱动件326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第一驱动件325和第二驱动件326始终未脱离,且在刮洗骨架31上升的过程中,第二转接部324始终未脱离第二驱动件326上的第四通孔3260;另外,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开口部13设于容器1的下端,则必然地,排污口321由于要与开口部13相对应设置,因此,排污口321位于刮洗骨架31的下端,从而实现以最大化的增强水压,提高排污的力度。

具体地,开口部13的内壁131设有限位块1311;第一驱动件325的外壁上设有轴向的限位凹槽3251,第一驱动件325通过将限位块1311插设于限位凹槽3251内,与开口部13形成止转与滑动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开口部13的内壁131与第一驱动件325的外壁之间的止转结构不应只限于限位块1311与限位凹槽3251的止转配合,还可通过其他止转结构形式实现,如采用多边形结构同样可以实现止转连接。

转动驱动部32还包括第二旋钮327;第二旋钮327用于盖设开口部13的外周,包括第二连接部3271;第二连接部3271设有轴向的第二止转通孔3270;开口部13形成有朝向容器1的内腔14的限位面132;第二驱动件326的外壁形成有垂直轴向的第二限位凸缘3261;限位面132抵接第二限位凸缘3261,以限制第二驱动件326向外脱离开口部13;第二驱动件326伸出开口部13的一端止转插设于第二止转通孔3270内;第四通孔3260的另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二球阀328,第二球阀328的外壁抵接第二连接部3271的外端面,使第二连接部3271的另一端面抵接开口部13,从而限制第二驱动件326向容器1的内腔14所在一侧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四通孔3260与第二转接部324以多边形结构形成止转,即第四通孔3260的内周壁的横截面为多边形结构,第二转接部324的外周壁的横截面与第四通孔3260的内周壁对应设置,以实现能够配合插接,且形成止转的功能;同样的,第二止转通孔3270的内周壁的横截面也为多边形结构,第二驱动件326伸出开口部13的一端的外周壁与第二止转通孔3270的内周壁对应设置,以实现能够配合插接,且形成止转的功能;应当说明的是,该第四通孔3260与第二转接部324的止转连接和第二止转通孔3270与第二驱动件326的止转连接还可以采用任何可以实现止转连接功能的结构,如筋条与凹槽的配合连接等。

具体地,开口部13的端部设有环形限位件133,环形限位件133螺纹连接于开口部13的外壁,其上形成有上述的限位面132;第二球阀328的外壁在抵接第二连接部3271的外端面时,第二连接部3271的另一端面抵接环形限位件13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刮洗骨架31套设于所述过滤元件2的外周,刮洗骨架31上设有若干呈周向设置和呈轴向设置的刮洗筋条311;应当理解,当刮洗骨架31套设于过滤元件2的外周时,过滤元件2的过滤面21上用于过滤源水的功能面为过滤面21的外表面。

前置过滤器还包括复位弹簧4;复位弹簧4呈轴向设置并位于过滤元件2和刮洗骨架31之间,其两端分别抵接过滤元件2和刮洗骨架31;第一驱动件325上升时,刮洗骨架31挤压复位弹簧4;第一驱动件325下降时,刮洗骨架31依靠自身重力和复位弹簧4的回复力回落。

具体地,容器1包括阀盖17和瓶体18;阀盖17盖设于瓶体18的一端,其上设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瓶体18设有阀盖连接部181,阀盖连接部181的外壁设有朝向阀盖17的环形的第二台阶面1811和在径向上相对设置的“T”型的卡块1812;第二台阶面1811位于卡块1812的竖直部分18121所在一侧;阀盖连接部181的外壁套设有弹簧垫圈19,弹簧垫圈19的一端抵接第二台阶面1811;阀盖17的内壁设有垂直轴向的环形凸缘171和导槽172;环形凸缘171上设有第一凹槽1711和第二凹槽1712;第一凹槽1711用于供卡块1812插入;第二凹槽1712用于卡接卡块1812上的竖直部分18121;导槽172连通第一凹槽1711和第二凹槽1712,用于供卡块1812滑动;卡块1812穿过第一凹槽1711并在导槽172内滑动时,弹簧垫圈19的两端压抵于第二台阶面1811和环形凸缘171之间;当卡块1812滑动至第二凹槽1712时,瓶体18受弹簧垫圈19的弹性作用,使卡块1812的竖直部分18121卡接于第二凹槽1712内。优选地,阀盖17的外壁上设有第一标识173;瓶体18的外壁上设有第二标识182和第三标识183;瓶体18上的卡块1812插接于第一凹槽1711内时,第一标识173对应第二标识182;卡块1812上的竖直部分18121卡接于第二凹槽1712内时,第一标识173对应第三标识183。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台阶面1811上还装设有弹簧垫片,弹簧垫圈19抵接第二台阶面1811的一端抵接于弹簧垫片上,弹簧垫片的设置可以增大预紧力,使阀盖17和瓶体18的连接更稳定,不易发生相对晃动,同时起到了装饰阀盖17和瓶体18间缝隙的作用;除此之外,瓶体18上的阀盖连接部181的外周壁与阀盖17的内周壁之间以“O”型密封圈来实现阀盖17和瓶体18之间的密封作用,密封圈的设置使得阀盖17和瓶体18之间不易发生转动,因此,前置过滤器在使用的过程中,卡块1812上的竖直部分18121能够稳固卡接于在第二凹槽1712内,而不发生晃动甚至脱离,保证阀盖17和瓶体18连接的稳定性,使得阀盖17和瓶体18不易脱离,卡接效果可靠、有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使用的过程中,正常使用状态下,第一球阀3233或第二球阀328呈关闭状态,阀盖17上的进水口11进水,并经容器1内壁与过滤网23之间的间隙10流入至过滤网23和过滤网骨架22的内腔中形成过滤水,过滤水经阀盖17上的出水口12排出。

当需要对前置过滤器内的过滤网23进行清洗时,关闭阀盖17上控制出水口12出水的阀门,阀盖17上的进水口11进水后,手动转动第一旋钮3232或第二旋钮327;当转动第一旋钮3232时,旋转接头3231随之转动,从而通过第一转接部322带动整个刮洗骨架31转动,使得刮洗骨架31上的刮洗筋条311沿着过滤面21的外表面周向转动对过滤网23外表面进行刮洗;当转动第二旋钮327时,第二驱动件326随之转动,此时,第一驱动件325由于与第二驱动件326的螺旋连接作用且止转作用,沿限位凹槽3251轴向上升或下降,第一驱动件325轴向上升时,其朝向容器1的内腔14的一端可顶抵刮洗骨架31,从而带动刮洗骨架31上升;第一驱动件325轴向下降时,其朝向容器1的内腔14的一端脱离刮洗骨架31,此时刮洗骨架31在自身重力和复位弹簧4的回复力的作用力轴向向下回复原位,如此,反复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第二刮洗旋钮,即可使得刮洗挂件周向转动和轴向上下移动,从而带动其上的刮洗筋条311在周向和轴向上反复刮洗过滤网23外表面。当刮洗结束时,打开第一球阀3233或第二球阀328排出污水。

当需要对阀盖17和瓶体18进行拆卸时,旋转阀盖17直至第一标识173和第二对齐,此时,向上拉动阀盖17,直至与瓶体18完全脱离,即完成拆卸。

采用上述实施例,前置过滤器上设置有可转动的清洗元件3,在过滤元件2需要清洗时,通过手动旋转清洗元件3即可实现对过滤元件2上的过滤面21的清洗,结构简单、易于实现,且拆装便利,无需对前置过滤器进行拆卸即可实现对过滤面21的清洗、清洗方便,手动清洗不需要接电,无需连接电子元器件,因此,更为环保、安全;旋转清洗元件3时,带动清洗元件3上的刮洗筋条311旋转,实现对过滤面21的表面的刮洗,刮洗筋条311为硬性材质,因此,可以有效清除残留于过滤网23表面的泥沙、铁锈、大颗粒物质以及水垢等杂质,清洗效果更好。

前置过滤器中清洗元件3上设有排污口321,用于在对过滤元件2清洗之后排出污水,排污口321与出水口12分开设置,从而避免了二次污染,保证家庭饮用水的水质;更优地,排污水口可以设置在前置过滤器的下端,以最大化的增强水压,提高排污的力度。

在转动驱动部32中,第一转接部322与刮洗骨架31固接成一体,旋转驱动件323伸出开口部13且与第一转接部322止转连接,前置过滤器清洗时,只需转动旋转驱动部即可带动刮洗骨架31转动,进而带动刮洗筋条311转动,从而实现对过滤面21表面的刮洗,连接结构简单、操作便利。

在旋转驱动件323中,第一转接部322与旋转接头3231上的第二通孔3230止转连接,旋转接头3231与容器1通过第一限位凸缘32311和第一台阶面15密封抵接,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对旋转接头3231的位置的限定,避免旋转接头3231向开口部13外侧脱离容器1;第二通孔3230与第一转接部322通过多边形结构止转插接,止转结构简单且拆装便利;第一连接部32321伸出开口部13的部分的外周与第一旋钮3232止转连接,第二通孔3230在伸出开口部13的一侧与第一球阀3233连接,第一球阀3233的外壁抵接第一连接部32321的外端面,使第一连接部32321朝向开口部13一侧的端面抵接开口部13,从而限制旋转接头3231向容器1的内腔14所在一侧移动,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对旋转接头3231的限位,避免旋转接头3231脱离开口部13,且可实现转动,从而实现带动刮洗骨架31转动的目的;第一球阀3233的设置,还使得清洗元件3的可控度更好,可以根据清洗需要打开或关闭排污口321,清洗更为便利。

刮洗骨架31套设于过滤元件2的外周时,清洗元件3清洗过滤面21的外表面,刮洗筋条311呈周向设置,使得清洗元件3转动时转动力度较小,且能够达到较佳的清洗效果。

刮洗骨架31设有轴向和周向的刮洗筋条311,驱动转动驱动部32带动刮洗骨架31转动的同时,还带动刮洗骨架31上升或下降,从而使得轴向和周向设置的刮洗筋条311能够对过滤面21的外表面分别进行周向转动和轴向移动刮洗,反复周向转动和轴向移动对过滤面21的刮洗更充分、清洗效果更佳。

更优地,在转动驱动部32中,第二转接部324与刮洗骨架31固接成一体,第二驱动件326伸出开口部13且与第二转接部324止转连接,第二驱动件326外壁与第一驱动件325的内壁密封螺旋连接;前置过滤器清洗时,驱动第二驱动件326转动,可带动第一驱动件325轴向上升或下降;第一驱动件325上升时,其朝向容器1的内腔14的一端顶抵刮洗骨架31上升;第一驱动件325下降时,刮洗骨架31依靠自身重力回落,从而实现了刮洗骨架31的周向转动和轴向移动,此时,轴向设置的刮洗筋条311周向旋转刮洗过滤面21表面,周向设置的刮洗筋条311轴向移动刮洗过滤面21表面,以实现对过滤面21表面的充分刮洗、刮洗效果更佳,有效避免前置过滤器对饮用水带来的二次污染。

开口部13的内壁131和第一驱动件325的外壁之间通过设置周向的限位凹槽3251和限位块1311进行止转配合,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第一驱动件325在开口部13处的止转和滑动连接,动作可靠且拆装便利。

在转动驱动部32中,第二驱动家通过在外壁设置第二限位凸缘3261与开口部13处的限位面132进行抵接,以限制第二驱动件326向外脱离开口部13,结构简单、易实现;第二驱动件326伸出开口部13的部分的外周与第二旋钮327止转连接,第二驱动件326上的第四通孔3260在伸出开口部13的一侧与第二球阀328螺纹连接,第二球阀328的外壁抵接第二连接部3271的外端面,使第二连接部3271朝向开口部13一侧的端面抵接开口部13,从而限制旋转接头3231向容器1的内腔14所在一侧移动,以简单的结构,实现了对第二驱动件326的限位,避免第二驱动件326脱离开口部13,且只可实现转动,从而实现带动刮洗骨架31周向转动和第一驱动件325轴向移动的目的;第二球阀328的设置,还使得清洗元件3的可控度更好,可以根据清洗需要打开或关闭排污口321,清洗更为便利。

开口部13的外壁螺纹连接有环形限位件133;环形限位件133形成有所述限位面132,环形限位件133与开口部13可拆卸的固定连接,结构简单、拆装便利。

刮洗骨架31套设于过滤元件2的外周时,清洗元件3清洗过滤面21的外表面,使得清洗元件3转动时转动力度较小,且能够达到较佳的清洗效果。

当刮洗骨架31可周向转动和轴向移动时,过滤元件2和刮洗骨架31之间还装设有复位弹簧4,复位弹簧4两端抵接过滤元件2和刮洗骨架31,第一驱动件325轴向上升时,刮洗骨架31挤压复位弹簧4;第一驱动件325轴向下降时,刮洗骨架31依靠自身重力和复位弹簧4的回复力回落,复位弹簧4自身的回复力使得刮洗骨架31向下移动时能够回落至原位,刮洗骨架31回落更可靠,避免刮洗骨架31不能可靠回位的情况发生。

过滤元件2中的过滤网23固定连接于过滤网骨架22上,过滤网骨架22与容器1通过止转凹槽16和止转凸起221形成止转连接,结构简单、拆装便捷。

在容器1上,阀盖17和瓶体18之间的连接结构,采用将阀盖连接部181上的相对设置的“T”型的卡块1812上竖直部分18121卡接于第二凹槽1712内实现固定连接;卡块1812穿过第一凹槽1711并在导槽172内滑动时,弹簧垫圈19的两端压抵于第二台阶面1811和环形凸缘171之间;当卡块1812滑动至第二凹槽1712时,瓶体18受弹簧垫圈19的弹性作用,使卡块1812的竖直部分18121卡接于第二凹槽1712内,由于弹簧垫圈19的弹性作用较大,因此,卡块1812上的竖直部分18121在第二凹槽1712内的卡接效果可靠、有效;同时,由于“T”型的卡块1812呈相对设置,同样第一凹槽1711、导槽172和第二凹槽1712也均为相对设置,从而有效地保证了阀盖17和瓶体18固定连接的有效性、连接结构简单、便于拆装、且安装可靠,不易脱离。

在容器1上,瓶体18上的卡块1812插接于第一凹槽1711内时,第一标识173对应第二标识182,以便于在需要连接阀盖17和瓶体18时对准阀盖17和瓶体18的连接位置,保证卡块1812能够准确插入第一凹槽1711并移动至导槽172内;卡块1812上的竖直部分18121卡接于第二凹槽1712内时,第一标识173对应第三标识183,以便于辨别卡块1812是否在导槽172上移动到位,进而调整位置,使得卡块1812上的竖直部分18121能够准确卡接入第二凹槽1712内,以实现阀盖17和瓶体18的固定连接,辨识度高,操作更为便利。

上述说明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且不应看作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启示,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公知或现有技术、知识所进行的改动也应视为在本发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