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发器的自动控制呼吸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09427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蒸发器的自动控制呼吸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滤清器,尤其是涉及一种蒸发器的自动控制呼吸器。



背景技术:

蒸发器在蒸发时因其内部真空问题导致药液泡沫上升造成跑料,损失极大,目前只能用人工放空破坏真空度将泡沫压下来,而放空时会把空气中的杂质和细菌带入蒸发器内,造成药液的污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蒸发器的自动控制呼吸器,这种蒸发器的自动控制呼吸器在对蒸发器进行放空时不会把空气中的杂质和细菌带入蒸发器内。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蒸发器的自动控制呼吸器,包括蒸发器、空气滤清器和压缩气管,上述蒸发器的顶壁上设有通气管,该空气滤清器是在底盖的底面设有向下伸出的出气管,出气管的内孔贯通底盖,出气管与底盖之间为连成一体,该出气管的上端与上述蒸发器的通气管的下端相适配;在底盖的上面固接滤芯,滤芯的内腔与底盖的出气管的内孔相连通;在滤芯的外部罩有一个带有顶壁的外壳,该外壳呈圆桶形,外壳的下开口设有向外翻的边沿,外壳的边沿的外径与上述底盖的外径相同,该空气滤清器上设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设在空气滤清器的外壳的顶壁上,进气管的下端与外壳之间为连成一体,进气管的下开孔贯通外壳,该进气管上连接有自动控制阀。

采用上述结构,连接时,将密封圈和外壳依次放置在底盖的上面,再用哈夫筛扣固紧环将底盖和外壳的边沿两者紧固在一起;再将该出气管的下端与蒸发器顶部的通气管相接;然后将该压缩气管与进气管相连接。工作时,接通电源开启自动控制阀,同时从压缩气管出来的气体通过进气管、外壳内部的气室、滤芯、出气管后进入蒸发器内,这样,放空的空气经过滤芯净化后,除去了空气中的杂质和细菌,使得蒸发器内的药液不会被污染。提高了产品质量和产量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蒸发器的自动控制呼吸器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底盖的附视图;

图3是图1中哈夫筛扣固紧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蒸发器的自动控制呼吸器第二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蒸发器的自动控制呼吸器第三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底盖的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列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方式,蒸发器的自动控制呼吸器包括空气滤清器和蒸发器,该空气滤清器是在底盖6的底面设有向下伸出的出气管7,出气管7的内孔8贯通底盖6,该出气管7与底盖6之间为连成一体;底盖6的上面固接滤芯2,滤芯2的内腔3与底盖6的出气管7的内孔相连通;在滤芯2的外部罩有一个带有顶壁的外壳1,该外壳1呈圆桶形,外壳1的下开口设有向外翻的边沿4,外壳的边沿4的外径与上述底盖6的外径相同,在外壳1的顶壁上连接有进气管10,进气管10的内孔贯通外壳1的顶壁后、与外壳1内部的气室9相通,该进气管10上设有自动控制阀11;该自动控制阀11为现有技术,这里不再作重新描述;进气管10与外壳1之间为连成一体;在进气管10的上端连接有压缩气管12。将外壳1连接在底盖6上,连接时,将密封圈和外壳1依次放置在底盖6的上面,再用哈夫筛扣固紧环5将底盖6和外壳的边沿4两者紧固在一起,从而使外壳1和底盖6成密封连接。将该出气管7的下端与蒸发器21顶部的通气管22相接;再将该压缩气管12与进气管10相连接。工作时,控制系统(图中未示出)将自动控制阀11开启,同时从压缩气管12出来的气体通过进气管10、外壳内部的气室9、滤芯2、出气管7后进入蒸发器21内,这样,放空的空气经过滤芯净化后,除去了空气中的杂质和细菌,使得蒸发器内的药液不会被污染。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个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其中不同之处在于该进气管10设在外壳1的左侧壁上,进气管10的内孔贯通外壳1的左侧壁后且与外壳1内部的气室9相通;进气管10与外壳1之间为连成一体;工作时,压缩空气从其左侧壁进入外壳内部的气室9内。图5和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方式,第三实施方式的不同之处是,该进气管10是从底盖6的底面向下伸出,进气管10的内孔贯通底盖6后且与外壳1内部的气室9相通;该进气管10与底盖6之间为连成一体;工作时,压缩空气从其底部进入外壳内部的气室9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