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光敏电阻的UV光解VOC治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34944阅读:496来源:国知局
基于光敏电阻的UV光解VOC治理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UV光解VOC治理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光敏电阻的UV光解VOC治理设备,属于VOC治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UV光解法对VOC的处理效率,保证UV灯管的辐照度是首要任务,但现在市场上在售设备很少有对设备处理效率进行检测的,通常都是整套系统安装完成后,委托第三方检测公司进行检测,并根据测量结果出具检测报告,环保部门根据检测报告进行验收,但问题是UV灯管根据点亮时间的推移辐照度会降低;进而会直接影响VOC处理效果。UV灯管产生的紫外辐射对人体皮肤和眼睛都有不同程度的光化学紫外损伤,在设备生产调试或后期现场维护时都会不可避免的会不同程度的接触到紫外辐射,轻则产生色素沉着或者电光性眼炎,重则引起皮肤过敏病、角膜炎、白内障等。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机构简单、性能可靠能实时检测UV灯管辐照度、避免损伤皮肤和眼睛的UV光解VOC治理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基于光敏电阻的UV光解VOC治理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基于光敏电阻的UV光解VOC治理设备,包括外壳、1个以上UV灯管和与UV灯管数目相同的UV灯管发光检测电路;外壳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UV灯管发光检测电路包括光敏电阻D2;各UV灯管发光检测电路中的光敏电阻D2和UV灯管4间隔安装在外壳2的侧壁上。

UV灯管发光检测电路包括光敏电阻D2、发光二极管D3、二极管D1和D4;二极管D1、敏电阻D2、发光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依次串联在交流220V电源两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取得的技术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采用光敏电阻方式进行检测,无需标定、无需复杂的电路、节约了成本,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设备的处理效率。

2、本实用新型采用廉价的光敏电阻进行检测,与VOC传感器相比,具有可靠性高、维护简单、价格低廉等特点。

3、本实用新型有效降低了设备调试、售后维护时对操作人员皮肤和人眼的损伤机率。

4、本实用新型可实时检测UV灯管的辐照度,及时提示更换UV灯管或对UV灯管进行清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UV灯管发光检测电路原理图;

其中1-进气口,2-外壳,3-光敏电阻安装位置,4-UV灯管,5-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基于光敏电阻的UV光解VOC治理设备,包括外壳2、1个以上UV灯管4和与UV灯管数目相同的UV灯管发光检测电路;外壳2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1和出气口5;UV灯管发光检测电路包括光敏电阻D2;各UV灯管发光检测电路中的光敏电阻D2和UV灯管4间隔安装在外壳2的侧壁上。

UV灯管发光检测电路包括光敏电阻D2、发光二极管D3、二极管D1和D4;二极管D1、敏电阻D2、发光二极管D3、和二极管D4依次串联在交流220V电源两端。

在VOC治理设备中,设备的处理效率是个关键参数,其实治理设备好不好主要看废气经过处理设备后能不能达标排放,当然这也跟进气口废气的浓度相关,新安装的设备,经过VOC处理设备后一般都能达标排放,但经过一段时间后,由于UV灯管的发光率的衰减,灯管外表面附着灰尘等因素会使VOC的处理效率大打折扣,进而不能达标排放,即使针对“散乱污”企业,进行不定期的抽查,也不能完全杜绝超标排放。采用光敏电阻来实时检测UV灯管的状态和发光强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废气经过VOC处理设备后达标排放。

在组装VOC治理设备时,出厂前针对VOC治理设备的调试、试运行、出厂检验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怎么判定灯管是否亮起,强度是否能达到出厂标准等等,都不可避免的与灯管是否发光、是否达到设备要求的强度,都需要检验和测试,这样操作人员就不可避免的会与UV灯管发出的紫外线接触,如防护不当是极易造成人体损伤。采用光敏电阻来感知UV灯管是否亮起和发光强度,大大避免了紫外线伤人等类似事件的发生,并且检测设备有人工方式变为了自动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人为因素对设备性能的影响。

设备运到现场安装完成后需要联合调试,试运行,在此期间调试人员也会时不时的观察灯管是否亮起;设备运行一段时间后,不可避免的灯管外壁会附着一些灰尘,附着的灰尘会影响UV灯管的透光效果,需要定时清理,采用光敏电阻进行检测UV光强来辅助判定是否清理或是否灯管有未点亮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