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矿浸取液除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0792发布日期:2018-07-17 22:30阅读:3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浸取液除杂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稀土矿浸取液除杂装置。



背景技术:

稀土资源就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系元素-镧(La)、铈(Ce)、镨(Pr)、钕 (Nd)、钷(Pm)、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以及与镧系的15个元素密切相关的两个元素-钪(Sc) 和钇(Y)共17种元素,称为稀土元素,也叫稀土资源,简称稀土,稀土资源是很宝贵的稀有资源,稀土对各方面的研究都很有帮助,特别是对特殊材料的制造有很大的作用,对稀土的提取就显的很有必要。现有的对浸取液过滤只是利用过滤材料简单的过滤,过滤效率很低,需要繁琐的过滤过程,现有的过滤装置需要定时的更换过滤材料,在更换时装置需要停产,影响了过滤的效率,同时过滤效果差,不能够实现分级过滤,本浸取液除杂装置能够实现分级过滤,且二级过滤装置能够实现自动清洁,过滤面积大,过滤效果好,避免了频繁的更换过滤材料,能够使装置实现长时间的生产,提高了装置的过滤效率。

现有的浸取液除杂装置,装置简单,结构单一,普通的浸取液除杂装置只是单一的过滤,不能够分级过滤,对浸取液除杂不够彻底,还有细小的杂质停留在浸取液中,对后续的稀土提取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普通的浸取液除杂装置不能够对除杂装置进行自动清洗,在除杂一段时间后,过滤层的除杂效率降低,需要及时的更换过滤层,降低了装置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过滤层除杂效率底的问题,而提出的稀土矿浸取液除杂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稀土矿浸取液除杂装置,包括箱体、进液口、过滤槽和出液口,所述箱体内设置清洗槽,所述箱体上端与进液口连接,所述箱体内设置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过滤槽连接,所述过滤槽底端设置过滤板,所述过滤槽两侧均设置挡板,所述支撑板内设置滑动槽,所述滑动槽内连接滑动轮,所述过滤槽下方设置主动轮杆,所述主动轮杆与带轮连接,所述带轮通过传送带与电机连接,所述箱体内设置多个从动轮杆,所述主动轮杆与从动轮杆通过过滤布连接,所述箱体内设置收集槽,所述收集槽底端连接出液口,所述清洗槽一侧设置清洁刷。

优选的,为了使浸取液能一大部分在过滤布倾斜上端过滤,能够增大实际的接触过滤面积,减小过滤时间,所述进液口与箱体连接,进液口在上倾斜过滤布位置设置进液口多于下倾斜位置设置的进液口。

优选的,为了使浸取液能够在过滤槽短暂停留,在过滤槽内进行初步过滤,所述过滤槽两侧设置对称的挡板,过滤槽为水平设置。

优选的,为了使过滤槽能够方便的抽取,所述支撑板与箱体内侧连接,支撑板为对称设置,支撑板与过滤槽为活动连接。

优选的,为了使过滤布能够有效的连接在杆体上,所述主动轮杆与从动轮杆均在中部位置设置有布槽。

优选的,为了使过滤面积更大,过滤效率增加,所述过滤槽下方设置的主动轮杆与从动轮杆存在高度差,从动轮杆高度低于主动轮杆,主动轮杆与从动轮杆形成一个斜坡结构。

优选的,为了使过滤后的浸取液能够有效的在底部集中收集,所述收集槽底部设置为倾斜结构。

优选的,为了使过滤布能够实现一个圆周的转动,所述过滤布为一个完整的环形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稀土矿浸取液除杂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稀土矿浸取液除杂装置,通过过滤板与过滤槽,实现二次分级过滤,对浸取液进行多次过滤,过滤除杂效果好。

2、该稀土矿浸取液除杂装置,通过设置倾斜的过滤布,将二次过滤的面积增大,增加了浸取液的过滤速度,过滤效率高。

3、该稀土矿浸取液除杂装置,通过环型的过滤布能够实现自动清洁,时刻都能够保证过滤布的过滤效果,在提升了过滤效率的同时,也免去了对过滤布的更换,整体提高了装置的投入生产时间。

该装置中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本实用新型采用二次分级过滤,在出液口下方设置有过滤槽,浸取液在重力作用下由过滤槽进行第一级过滤,对较大颗粒的杂质进行过滤,过滤槽与箱体为活动连接,过滤槽由支撑板支撑,在过滤槽内有一定的杂质时可将过滤槽抽出,对杂质进行清除,以保证过滤槽的实际过滤效果,在支撑板上设置有滑动轮,可以方便的将过滤槽抽出,在过滤槽的下方设置有环形的过滤布,过滤布在主动轮杆上和从动轮杆上滑动,在过滤槽下方的过滤布设置为倾斜一定角度,在初步过滤的液体流下时,过滤布转动,带动过滤液体,使浸取液能够更大面积的接触过滤布,让过滤效率更高,同时转动的过滤布可在清洗槽内自动清洗,保证过滤布不会被杂质影响,在保证浸取液的除杂质量的同时也实现连续作业,避免了过滤布的更换,提高的浸取液的除杂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稀土矿浸取液除杂装置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稀土矿浸取液除杂装置的过滤槽部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稀土矿浸取液除杂装置的主动轮杆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稀土矿浸取液除杂装置的滑动轮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稀土矿浸取液除杂装置的清洁刷部分放大示意图。

图中:1、箱体,2、清洗槽,3、进液口,4、过滤槽,5、过滤板,6、挡板,7、支撑板,8、滑动槽,9、滑动轮,10、主动轮杆,11、带轮,12、传送带,13、电机,14、从动轮杆,15、过滤布,16、收集槽,17、出液口,18、清洁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5,稀土矿浸取液除杂装置,包括箱体1、进液口3、过滤槽4 和出液口18,所述箱体1内设置清洗槽2,所述箱体1上端与进液口3连接,所述箱体1内设置支撑板7,所述支撑板7与过滤槽4连接,所述过滤槽4底端设置过滤板5,所述过滤槽4两侧均设置挡板6,所述支撑板7内设置滑动槽8,所述滑动槽8内连接滑动轮9,所述过滤槽4下方设置主动轮杆10,所述主动轮杆10与带轮11连接,所述带轮11通过传送带12与电机13连接,所述箱体 1内设置多个从动轮杆14,所述主动轮杆10与从动轮杆14通过过滤布15连接,所述箱体1内设置收集槽16,所述收集槽16底端连接出液口17,所述清洗槽2 一侧设置清洁刷18。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进液口3与箱体1连接,进液口3在上倾斜过滤布15位置设置进液口3多于下倾斜位置设置的进液口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过滤槽4两侧设置对称的挡板6,过滤槽4为水平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支撑板7与箱体1内侧连接,支撑板7为对称设置,支撑板7与过滤槽4为活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主动轮杆10与从动轮杆14均在中部位置设置有布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过滤槽4下方设置的主动轮杆 10与从动轮杆14存在高度差,从动轮杆14高度低于主动轮杆10,主动轮杆10 与从动轮杆14形成一个斜坡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收集槽16底部设置为倾斜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优化方案,所述过滤布15为一个完整的环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箱体1内设置清洗槽2,用于清洗过滤布15,进液口3不均等分布,让浸取液能够大量分布在过滤布15倾斜上端,浸取液在重力作用下自动流到倾斜下端,能够使浸取液均匀分布过滤,支撑板7与过滤槽4连接,给过滤槽4提供支撑,过滤槽4底端设置过滤板5,用于浸取液的初步过滤,过滤槽4两侧均设置挡板6,让浸取液不会溢流,支撑板7内设置滑动槽8与滑动轮9,方便过滤槽4的抽取,过滤槽4下方设置主动轮杆10,用于过滤布15的支撑与转动,带轮11通过传送带12与电机13连接,给主动轮杆10提供动力,箱体1内设置多个从动轮杆14,用于过滤布15的多位置支撑,箱体1内设置收集槽16,用于浸取液的收集,收集槽16底端连接出液口17,用于浸取液的流出,清洗槽2一侧设置清洁刷18,用于过滤布15的自动清洁,避免了过滤布 15的更换清洗,增加了装置的过滤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