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型双通道微反应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51437发布日期:2018-07-17 22:38阅读:82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乳化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实验型双通道微反应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实验室双通道微反应器还很少,市场上的双通道反应器大多数不能进行连续往复的混合反应,也无法混合乳化反应的那么均匀。而这种类型的实验室双通道微反应器操作简单,设置好后可以自动连续的乳化反应,对物料的消耗很小,乳化反应时间可控,可使不相溶的液相混合均匀或反应完全,并对物料进行剪切、分散和撞击,这样物料就会变得更加细腻,促使油水相融,广泛应用制药、化工、实验室研发科研和食品等行业。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实验型双通道微反应器,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精确度高、可操作性强的实验型双通道微反应器。

本实用新型的实验型双通道微反应器,包括有第一注射器、第一流通管道、第二注射器、第二流通管道、注射泵和微流控模块,所述第一注射器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一流通管道与微流控模块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二注射器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流通管道与微流控模块的另一端相连通,所述注射泵上设有来回运动的推板,所述推板位于所述第一注射器和第二注射器之间,所述推板能分别推动所述第一注射器的芯杆和所述第二注射器的芯杆,所述微流控模块内设有若干并联的微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注射泵上设有丝杆,所述推板沿所述丝杆来回运动。

更进一步地,所述注射泵还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推板沿所述丝杆来回运动的驱动器以及控制所述驱动器的控制器。

更具体地,还包括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显示屏。

进一步地,所述微流控模块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流通管道相连通的第一汇流孔,所述微流控模块的另一端设有所述第二流通管道相连通的第二汇流孔,若干并联的所述微管道的一端通过第一汇流管道与所述第一汇流孔相连通,若干并联的所述微管道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汇流管道与所述第二汇流孔相连通。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固定所述第一注射器的第一注射器夹具,用于固定所述第二注射器的第二注射器夹具。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流通管道为第一金属软管,所述第二流通管道为第二金属软管。

进一步地,所述注射泵为微量注射泵。

借由上述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反应温度能精确控制:极大的比表面积决定了微流控模块有极大的换热效率,即使乳化反应中瞬时放出巨大的热量也可以及时吸收以维持反应温度不超过设定值。

2、反应时间可精确控制:微管道中发生连续流动反应,可以精确控制物料在反应条件下停留的时间。

3、物料可以精确比例瞬时混合:可以瞬时精确按配比混合,避免副产物的生成。

4、良好的可操作性:在实验室双通道注射泵带动下,可以在设定的时间里自动循环反应,直至达到想要的要求。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是实验型双通道微反应器的正视图;

图2是实验型双通道微反应器的俯视图;

图3是实验型双通道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验型双通道微反应器中微流控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如下。

1 第一注射器 2 第一流通管道

3 第二注射器 4 第二流通管道

5 微流控模块 6 推板

7 芯杆 8 丝杆

9 显示屏 10 微管道

11 第一汇流管道 12 第二汇流管道

13 第一注射器夹具 14 第二注射器夹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4的实验型双通道微反应器,包括有第一注射器1、第一流通管道2、第二注射器3、第二流通管道4、注射泵和微流控模块5,第一注射器1的一端通过第一流通管道2与微流控模块5的一端相连通,第二注射器3的一端通过第二流通管道4与微流控模块5的另一端相连通,注射泵上设有来回运动的推板6,推板6位于第一注射器1和第二注射器3之间,推板6能分别推动第一注射器1的芯杆7和第二注射器3的芯杆7,微流控模块5内设有若干并联的微管道。

利用实验室双通道反应器上的第一注射器1和第二注射器3,在两个注射器之间连通一个微流控模块5,把两个互不相溶的液体按定量分别注入第一注射器1和第二注射器3内,当注射泵上的推板6推动第一注射器1的芯杆7时,第一注射器1内的液体通过第一流通管道2被挤压到微流控模块5并经过微流控模块5,由于微流控模块5是由许多微管道并联而成,有极大的表面积,从而带来极大的换热效率和混合效率,当液体到达第二注射器3内时,第二注射器3的芯杆7被推出,此时推板6返回推动第二注射器3的芯杆7,使第二注射器3内的样品又一次经过微流控模块5,推回到第一注射器1内,以此往复,从而达到彻底乳化反应的效果。

结合本实用新型一较佳的实施方式来看,考虑到使用者在实际操作期间可以精确控制物料在反应条件下停留的时间,注射泵上设有丝杆8,推板6沿丝杆8来回运动,注射泵还包括用于驱动推板6沿丝杆8来回运动的驱动器以及控制驱动器的控制器,还包括与控制器连接的显示屏9。

为了使反应液在微流控模块5内得到很好的混合乳化和持续的流动,微流控模块5的一端设有与第一流通管道2相连通的第一汇流孔,微流控模块5的另一端设有第二流通管道4相连通的第二汇流孔,若干并联的微管道10的一端通过第一汇流管道11与第一汇流孔相连通,若干并联的微管道1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汇流管道12与第二汇流孔相连通。

为了将第一注射器1和第二注射器2稳定的固定在同一水平面上,还包括用于固定第一注射器1的第一注射器夹具13,用于固定第二注射器3的第二注射器夹具14。

为了方便反应液的流通,第一流通管道2为第一金属软管,第二流通管道4为第二金属软管。

为了精确控制反应液的比例以及在一定反应条件下的停留时间,注射泵为微量注射泵。

通过上述的文字表述并结合附图可以看出,采用本实用新型后,拥有如下优点:

1、反应温度能精确控制:极大的比表面积决定了微流控模块有极大的换热效率,即使乳化反应中瞬时放出巨大的热量也可以及时吸收以维持反应温度不超过设定值。

2、反应时间可精确控制:微管道中发生连续流动反应,可以精确控制物料在反应条件下停留的时间。

3、物料可以精确比例瞬时混合:可以瞬时精确按配比混合,避免副产物的生成。

4、良好的可操作性:在实验室双通道注射泵带动下,可以在设定的时间里自动循环反应,直至达到想要的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