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穿流筛板的淀粉浆蒸汽液化余热回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39796发布日期:2018-09-04 22:02阅读:4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穿流筛板的淀粉浆蒸汽液化余热回收系统。



背景技术:

本部分中的陈述仅仅提供了与本发明公开的内容有关的背景信息,且可能不构成现有技术。

现有技术的玉米深加工行业,经物理分离的玉米淀粉已广泛用于制造果葡糖浆,麦芽糊精,赖氨酸,燃料乙醇等产品。这其中,都涉及到淀粉浆的液化工艺。由于淀粉浆被加热到66-68℃时会出现糊化现象,粘度陡然增大,因此,为了解决淀粉浆的流动性差的问题,一方面在液化前加入液化酶,另一方面,业界普遍采用蒸汽一次液化+二次液化的连续液化工艺。

由于糖化工艺要求液化醪的温度降到要降到60℃左右,因此液化醪在降温过程中会通过闪蒸释放出大量的二次汽。这些二次汽的合理使用,可大大降低产品的蒸汽单耗。可考虑的余热回收方式包括:

a.将这些二次汽输送至多效蒸发器的二效或者三效,可替代下部分新鲜蒸汽,但这种方式可能会影响多效蒸发器的运行,而且节能效益会打一定的折扣;

b.直接用于加热低温的淀粉浆,可减小一次液化的蒸汽喷射量,这种方式主要障碍是淀粉浆在升温过程中糊化现象造成的粘度增大问题,导致以换热器为主的加热方式困难重重。

故现有技术有待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完全避免糊化的淀粉浆在传热过程中的堵塞的基于穿流筛板的淀粉浆蒸汽液化余热回收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基于穿流筛板的淀粉浆蒸汽液化余热回收系统,包括低温级吸收塔,高温级吸收塔以及余热回收闪蒸罐;低温级吸收塔下端与高温级吸收塔上端连接;所述低温级吸收塔下端一侧连接余热回收闪蒸罐,高温级吸收塔上端另连接循环水冷却器;高温级吸收塔下端另连接二次汽入口;余热回收闪蒸罐连接液化罐和液化闪蒸罐。

低温级吸收塔和高温级吸收塔内均设有筛板;筛板的倾斜角度为10°~15°。

低温级吸收塔设有采用溢流槽设计的塔顶液体分布器。

所述溢流槽为锯齿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液化罐前增加一个余热回收闪蒸罐,先用闪蒸出来的温度较低的二次汽加热低温淀粉浆,降温后的液化醪回到液化闪蒸罐中继续闪蒸。通过增加液化后的淀粉浆闪蒸的次数可以获得温度更高的二次汽,从而获得更大的节能效益,但系统的复杂性和投资亦相应增加。

附图说明

图1为该余热回收系统的系统流程图;

图2为低温级和高温级吸收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参阅图1与图2,一种基于穿流筛板的淀粉浆蒸汽液化余热回收系统,包括低温级吸收塔1,高温级吸收塔2以及余热回收闪蒸罐3;低温级吸收塔1下端与高温级吸收塔2上端连接;所述低温级吸收塔1下端一侧连接余热回收闪蒸罐3,高温级吸收塔2上端另连接循环水冷却器4;高温级吸收塔2下端另连接二次汽入口41;余热回收闪蒸罐3连接液化罐5和液化闪蒸罐6。

低温级吸收塔1和高温级吸收塔2内均设有筛板21/22;筛板21/22的倾斜角度为10°~15°。

低温级吸收塔1设有采用溢流槽设计的塔顶液体分布器。

所述溢流槽为锯齿形。

低温级吸收塔,加热的负压蒸汽来自于新加的余热回收闪蒸罐,从液化前级来的低温淀粉浆在塔中完全吸收这部分闪蒸汽;

高温级吸收塔,加热的负压蒸汽来自于原液化系统的液化闪蒸罐,从低温级吸收塔来的淀粉浆在塔中完全吸收这部分闪蒸汽,然后去一次喷射;

余热回收闪蒸罐,连接液化罐和液化闪蒸罐,将液化罐引来的液化闪蒸降温后再输送至液化闪蒸罐。淀粉浆经低温级吸收塔和高温级吸收塔串级加热。低温级吸收塔和高温级吸收塔采用穿流筛板的形式:根据淀粉浆在温度升高过程中粘度的变化,筛板的倾斜角度在10°和15°之间选择。塔顶液体分布器采用了溢流槽的设计方式,低温淀粉浆通过按圆周均匀分布的6个管均匀注入环形的溢流槽。溢流堰为锯齿形。溢流堰安装的水平误差应控制在3mm以内。

本实用新型系统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整个余热回收的工艺流程包括如下三个步骤:

a.将去液化闪蒸罐前的90℃的液化淀粉浆引入新建的余热回收闪蒸罐,液化淀粉浆从90℃闪蒸降温至72℃,闪蒸出来的二次汽在低温级吸收塔中通过直接逆流接触加热从制浆单元过来的淀粉浆,将淀粉浆从50℃加热到67℃;

b.将原蒸煮闪蒸罐闪蒸出来的二次汽通过高温级吸收塔继续加热67℃的淀粉浆,将淀粉浆加热到81℃;

c.加热完的81℃的淀粉浆回到一次喷射前,一次喷射消耗的蒸汽量大大降低。

一般二次喷射后的淀粉浆温度都比较高,在110℃-140℃之间,其闪蒸出来的二次汽属于品质很高的余热资源,如果直接用来加热低温淀粉浆,虽然效果较好,但不符合能量梯级利用的原理。

因此,本实用新型在液化罐前增加一个余热回收闪蒸罐,先用闪蒸出来的温度较低的二次汽加热低温淀粉浆,降温后的液化醪回到液化闪蒸罐中继续闪蒸。这部分余热资源利用的越多,低温淀粉浆能加热的温度也就越高,余热回收的效率也就越高。显然的,提高余热回收效率的方式有两个:一是提高低温级吸收塔中淀粉浆液滴与二次汽接触的时间和接触面积;二是采用多级闪蒸,尽量获得温度高的二次汽。

高温级吸收塔可以直接利用原系统产生的高温二次汽继续加热从低温级吸收塔过来的淀粉浆,以便将淀粉浆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温度,节约一次喷射的蒸汽量。利用液化系统中原有的蒸煮闪蒸罐,可以节约投资,同时系统运行更加简洁。

低温级和高温级吸收塔的设计是整个余热回收工艺的核心,其设计原则是:尽量在塔内整个空间中形成良好分散的淀粉浆液滴,并使闪蒸二次汽与淀粉浆液滴有足够多的接触时间,从而使尽量多的闪蒸二次汽在淀粉浆液滴上凝结,完成热量的传递。考虑到淀粉在糊化前与水并不溶解,筛孔的尺寸不宜太小,以10mm为宜;淀粉浆在糊化过程中流动性很差,因此应根据淀粉浆在加热过程中粘度的变化调整筛板的倾斜角度,可在10°和15°之间变化,这样可以避免糊化过程中的淀粉浆堵塞筛板塔。

塔顶液体分布器的设计的原则是保证淀粉浆能在筛板上均匀地成轴对称分布,以避免闪蒸汽通过未覆盖淀粉浆的筛孔形成短路。在本实用新型中,塔顶液体分布器采用了溢流槽的设计方式,低温淀粉浆通过按圆周均匀分布的6个管均匀注入环形的溢流槽。溢流堰为锯齿形。溢流堰安装的水平误差应控制在3mm以内。低温淀粉浆从溢流堰均匀涌出后,即可均匀地达到第一级倾斜向下的筛板,然后依次均匀地往下通过各层筛板。

一般淀粉浆在66-68℃时会出现糊化,这个温度正好是低温级吸收塔出口的淀粉浆温度,为了降低淀粉浆进入高温级吸收塔的粘度,可以在低温级吸收塔和高温级吸收塔之间设置停留段(通过扩大管道的半径实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