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合成氨生产中气化脱气水槽放空管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44694发布日期:2018-10-12 22:26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合成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合成氨生产中气化脱气水槽放空管线。



背景技术:

合成氨生产系统中所产生的灰水中含有酸性气体硫化氢以及微量的氧气,为了使得灰水可以循环得以利用,需要对灰水进行脱气出来,以防止返回合成氨生产系统中的灰水中的氧气对气化炉运行造成危险。所述灰水脱气处理过程为:灰水进入气化脱气水槽后被加热以实现气化脱气处理,即灰水经升温加热后其中的硫化氢以及微量的氧气溢出,溢出的硫化氢以及氧气则直接通过竖直布置的排气管排放至大气中,这导致经常会出现排气管带水严重、排气不畅的问题,而且现场的噪音较大;除此之外,从排气管带出的液体中含有硫化氢、氨气等腐蚀性较强的物质,当这些酸性水滴落在周边设备上时,对周边设备的腐蚀也较为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合成氨生产中气化脱气水槽放空管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合成氨生产中气化脱气水槽放空管线,包括与所述气化脱气水槽连接的第一排气管以及竖直布置且两端封闭的蒸汽分离管,所述第一排气管与所述蒸汽分离管侧面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排气管的排气沿所述蒸汽分离管圆周切线方向进入所述蒸汽分离管内,所述蒸汽分离管内设有竖直贯穿至所述蒸汽分离管顶端之外的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二排气管底部端口高于所述蒸汽分离管侧面进口。

进一步,所述蒸汽分离管的底端连接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垂直高度等于所述蒸汽分离管内设定液位高度。

进一步,所述蒸汽分离管顶端连接有多个向蒸汽分离管内部喷水的喷淋水管。

进一步,所述第二排气管位于所述蒸汽分离管内的管段高度大于所述蒸汽分离管高度的一半。

进一步,所述蒸汽分离管侧面进口靠近所述蒸汽分离管底端设置,所述第二排气管与蒸汽分离管同轴布置。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得由所述气化脱气水槽排出来后的尾气进入第一排气管,然后沿蒸汽分离管圆周切线方向进入所述蒸汽分离管内,所述尾气在所述蒸汽分离管内沿蒸汽分离管内壁周向形成漩涡式流动,这大大加强了所述尾气在所述蒸汽分离管内实现水的液化分离,而尾气中的酸性气体则由第二排气管放空。本实用新型大大减少了所述气化脱气水槽尾气中的水分,有效避免了尾气放空后产生酸性水滴对周边设备以及设施的腐蚀。

(2)因为所述蒸汽分离管内液体一旦排空,就会导致尾气部分进入排水管,所以本实用新型为了防止所述蒸汽分离管内液体排空,所以使得所述排水管的垂直高度等于所述蒸汽分离管内设定液位高度。

(3)本实用新型所述喷淋水管可以使得尾气在蒸汽分离管内进行更为完全的水的液化分离,可进一步减少尾气中含水量。

(4)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排气管位于所述蒸汽分离管内的管段长度尽可能长可以增强尾气停留在蒸汽分离管内的时间,确保所述尾气中水分能够液化分离彻底。

(5)本实用新型所述蒸汽分离管侧面进口靠近所述蒸汽分离管底端设置可以增加所述尾气在蒸汽分离管内的液化分离时间,利于加强尾气中水的液化分离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注符号的含义如下:

10-气化脱气水槽 21-第一排气管 22-蒸汽分离管

23-第二排气管 24-排水管 25-喷淋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与所述气化脱气水槽10连接的第一排气管21以及竖直布置且两端封闭的蒸汽分离管22,所述第一排气管21与所述蒸汽分离管22靠近所述蒸汽分离管22底端设置的侧面进口连通,所述第一排气管21的排气沿所述蒸汽分离管22圆周切线方向进入所述蒸汽分离管22 内,所述蒸汽分离管22内设有竖直贯穿至所述蒸汽分离管22顶端之外的第二排气管23,所述第二排气管23底部端口高于所述蒸汽分离管22侧面进口。

所述第二排气管23与蒸汽分离管22同轴布置。所述第一排气管21的直径小于所述蒸汽分离管22的直径,且所述第一排气管21的直径与第二排气管23的直径相等。其中所述第一排气管21、第二排气管23的直径选择 300mm,所述蒸汽分离管22的直径选择1000mm。

本实用新型可以使得由所述气化脱气水槽10排出来后的尾气进入第一排气管21,然后沿蒸汽分离管22圆周切线方向进入所述蒸汽分离管22内,所述尾气在所述蒸汽分离管22内沿蒸汽分离管22内壁周向形成漩涡式流动,这大大加强了所述尾气在所述蒸汽分离管22内实现水的液化分离,而尾气中的酸性气体则由第二排气管放空。本实用新型大大减少了所述气化脱气水槽尾气中的水分,有效避免了尾气放空后产生酸性水滴对周边设备以及设施的腐蚀。

所述蒸汽分离管22的底端连接有通往事故池的排水管24,所述排水管 24的垂直高度等于所述蒸汽分离管22内设定液位高度。如图1所示,所述排水管24弯折形成U形结构,实现排水管24内水柱的最高点与所述蒸汽分离管22内设定液位高度平齐。因为所述蒸汽分离管22内液体一旦排空,就会导致尾气部分进入排水管24,所以本实用新型为了防止所述蒸汽分离管 22内液体排空,所以使得所述排水管24的垂直高度等于所述蒸汽分离管22 内设定液位高度。

所述蒸汽分离管22顶端连接有多个向蒸汽分离管22内部喷水的喷淋水管25。本实用新型所述喷淋水管25可以使得尾气在蒸汽分离管22内进行更为完全的水的液化分离,可进一步减少尾气中含水量。

所述第二排气管23位于所述蒸汽分离管22内的管段高度大于所述蒸汽分离管22高度的一半。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排气管23位于所述蒸汽分离管 22内的管段长度尽可能长可以增强尾气停留在蒸汽分离管22内的时间,确保所述尾气中水分能够液化分离彻底。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