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涂料分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10917发布日期:2018-09-11 21:02阅读:35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分散机,特别是一种高速涂料分散机。



背景技术:

机械式分散机是可将粉料和液体搅拌分散、溶解的常用设备,用于高速分散涂料、油墨、颜料、胶粘剂等化工产品。

机械式分散机主要通过分散盘伸入耳以搅拌筒中进行高效搅拌,一般的机械式分散机对作业是否完成主要是依据物料的均匀度、粘度或颗粒度等指标确定,特别是对分散的颗粒度的掌握是一个分散效果的重要指标。

目前的机械式分散机对分散的颗粒度的指标掌握和判断要经过取样、试验室检测,根据检测指标进一步确定作业是继续还是结束,常常需要多次重复上述过程,不仅十分麻烦,效率低,而且由于检疫报告的滞后性,也导致产品质量把握的困难,而有时为保证颗粒度,常常采用过度处理的方式,即延长处理时间,而使生产成本增加,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快速直接地取样、检测,实时了解产品颗粒度,确定作业是继续还是结束,容易把握产品质量的机械式分散机。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包括电机、横支架(3)、分散机构(1)、分散轴(2)和竖支架(4),其特征在于:设有颗粒度检测机构,该颗粒度检测机构包含颗粒度检测板(9)、取样机构和回料机构。

取样机构包含取样管(5)和取样泵(6),取样泵(6)为电动或手动泵中的一种,

回料机构包含一个上部开放的盒体(8),盒体(8)上设有回流管(7),回流管(7)上有阀门。

颗粒度检测板(9)为刮板式细度计,在盒体(8)上部设有至少一组第一滑槽(12),所述的刮板式细度计设有与第一滑槽(12)相应的滑块,并且所述的刮板式细度计能过所述滑块以第一滑槽(12)为轨迹滑动。

在第一滑槽(12)外侧设有两组第二滑槽(13),在第二滑槽(13)中通过滑块分别设有刮板(10)和擦板(11),所述的刮板(10)和擦板(11)以第二滑槽(13)为轨迹移动时使刮板(10)和擦板(11)与刮板式细度计表面接触。

或者,上述的第一滑槽(12)设置于刮板式细度计(9)上,所述的盒体(8)上设置滑杆。

或者,所述的第二滑槽(13)设置于刮板(10)和擦板(11)上,所述的盒体(8)上设置滑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快速直接地取样、检测,实时了解产品颗粒度,确定作业是继续还是结束,更容易把握产品质量和处理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颗粒度检测机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分散机构,2为分散轴,3为横支架,4为竖支架,5为取样管,6为取样泵,7为回流管,8为盒体,9为颗粒度检测板,10为刮板,11为擦板,12为第一滑槽,13为第二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电机、横支架3、分散机构1、分散轴2和竖支架4,其特征在于:设有颗粒度检测机构,该颗粒度检测机构包含颗粒度检测板9、取样机构和回料机构,取样机构包含取样管5和取样泵6,取样泵6为电动或手动泵中的一种,取样管5进料口一端为可伸缩管,使用时可伸入分散物料缸中吸取样品。

回料机构包含一个上部开放的盒体8,盒体8上设有回流管7,回流管7上有阀门,盒体8所取的样品可以回流到分散物料缸中,也可以排放。

颗粒度检测板9为刮板式细度计,在盒体8上部设有至少一组第一滑槽12,所述的刮板式细度计设有与第一滑槽12相应的滑块,并且所述的刮板式细度计能过所述滑块以第一滑槽12为轨迹滑动,在第一滑槽12外侧设有两组第二滑槽13,在第二滑槽13中通过滑块分别设有刮板10和擦板11,所述的刮板10和擦板11以第二滑槽13为轨迹移动时使刮板10和擦板11与刮板式细度计表面接触。

使用时,取样机构从分散物料缸中取样置于颗粒度检测板9上,为保证取样准确,一般要过量取样,取样前需推动擦板11将刮板式细度计表面擦拭干净,取样后推动刮板10,即可在刮板式细度计显示出当前物料的颗粒度。操作完成后,用擦板11将刮板式细度计表面擦拭干净,打开回料机构回流管7上的阀门,将所取的样品回流到分散物料缸中,也可以排放完全开放阀门,实时将所取的样品回流到分散物料缸中。

实施例2:参照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的第一滑槽12设置于刮板式细度计9上,所述的盒体8上设置滑杆。

实施例3:参照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的第一滑槽12设置于刮板式细度计9上,所述的盒体8上设置滑杆。所述的第二滑槽13设置于刮板10和擦板11上,所述的盒体8上设置滑杆。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