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迷宫纸盒漆雾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4470发布日期:2018-10-26 19:48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保险杠喷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迷宫纸盒漆雾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在汽车保险杠喷漆过程中,会出现漆雾,传统的对漆雾进行处理的方式一般是采用水帘或者喷淋,但是这样对漆雾进行处理的同时,产生了大量的废水,这些废水不能直接排放,需要利用水净化处理装置对废水进行处理,达到排放标准之后才可以排放,会浪费大量的水资源,不符合节能环保的理念,而且会增加水净化处理设备,增加整个喷漆过程的所采用的的设备的数量以及成本,还有占地面积。

目前采用过滤棉等类似的过滤介质对漆雾进行吸收处理,但是这类材料空隙小,极易被漆雾粘结堵塞,从而失去对漆雾进行吸收的效果,使用寿命短,需要频繁更换,进一步提高了运行成本以及维护成本。

我国专利CN106994282A公开了一种纸箱式漆雾处理设备,包括箱体和纸箱漆雾过滤装置,所述的纸箱顶部设置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箱体前侧的下部为第一进风口,第一进风口处通过上下相互叠放的纸箱漆雾过滤装置隔档,所述纸箱漆雾过滤装置后侧与箱体后封板间隔有供废气通过的空间,所述的箱体内部位于纸箱漆雾过滤装置上方的位置与第一出风口之间设置有漆雾净化系统。

上述纸箱式漆雾处理设备中,纸箱漆雾过滤装置对漆雾吸收效果差,而且只能对纸箱漆雾过滤装置进行定期检查以及更换,无法更好的对漆雾进行吸收,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造成浪费,自动化程度低,无法满足对漆雾吸收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能够更好的对漆雾进行吸收,自动化程度高,利用率高,成本低的迷宫纸盒漆雾处理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迷宫纸盒漆雾处理装置,包括小车车厢,所述小车车厢一侧设置有第一进风口,所述小车车厢上端设置有第一出风口,所述小车车厢底部安装有滚轮,所述小车车厢上还安装有空气压差计以及空气压差开关,空气压差开关上传信号给中控系统;所述第一进风口与喷漆室连接,所述第一出风口连接有循环空调及风机,所述风机的出口出风流进入喷漆室顶部的动压室以及相邻流平室,流平室的出风口与RTO燃烧炉连接设置;

所述小车车厢内设置有漆雾过滤装置,所述漆雾过滤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通过风道连接设置,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口一侧,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出风口一侧。

这样,使用时,将喷漆室的出风端与小车车厢的第一进风口连接,将小车车厢的第一出风口与循环空调以及风机连接,启动循环空调以及风机进行抽风,使得喷漆室内的漆雾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小车车厢内,然后经过第二进风口进入漆雾过滤装置,然后漆雾过滤装置对漆雾进行过滤,然后经过第二出风口排出,然后经过第一出风口的循环风机抽风进入喷漆室顶部的动压室以及流平室后通入RTO燃烧炉,对废气进行燃烧,然后排放。利用漆雾过滤装置对漆雾进行过滤,避免废水产生,更好的符合节能减排的主题,绿色环保,利用RTO燃烧炉对废气进行燃烧,可以去除废气中的VOC,燃烧后的废气达到排放标准,可以直接排放,满足新的环保法规要求,而且节省了水净化处理设备,降低了喷漆成本,提高了净化效率。设置有空气压差计以及空气压差开关,可以通过中控系统得到小车车厢内的压力,在小车车厢内的压力出现异常时,即漆雾过滤装置出现堵塞,无法更好的对漆雾进行过滤处理,需要及时进行更换,避免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漆雾颗粒,可以刚好的提高漆雾处理效果。

作为优化,所述漆雾过滤装置包括纸盒以及设置在纸盒内的漆雾吸收装置,还包括竖向设置在小车车厢内的过滤网,所述过滤网将小车车厢内腔分隔为漆雾吸收腔和废气流通腔,所述漆雾吸收腔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接设置,所述废气流通腔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接设置,所述漆雾吸收腔内水平设置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漆雾吸收腔分隔为上腔和下腔,所述上腔和下腔内分别设置有纸盒固定架以及用于限制纸盒固定架向过滤网靠近的限位框,所述限位框为矩形框体结构,所述限位框固定安装在所述小车车厢内侧壁上,所述纸盒固定安装在所述纸盒固定架上,所述纸盒正对所述第一进风口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纸盒正对所述过滤网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漆雾吸收装置内设置有所述风道。

这样,漆雾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小车车厢内,然后进入纸盒内,通过纸盒内的漆雾吸收装置对漆雾进行吸收,漆雾吸收后的废气进入废气流通腔,然后废气流通腔内的气体在循环风机的抽风作用下会从第一出风口排出,然后进行后续的处理,达标之后进行排放。可以避免用水冲刷漆雾,避免废水产生。纸盒固定安装在纸盒固定架上,利用限位框进行限位,可以更好的避免因为循环风机抽风强度大,导致纸盒歪斜,对纸盒进行固定,可以更好的使得纸盒内的漆雾吸收装置对漆雾进行吸收,提高吸收效率以及漆雾吸收装置的利用率。

作为优化,所述纸盒设置有八个,所述纸盒固定架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安装在所述上腔和下腔内,所述纸盒固定架竖向截面为“田”字形结构,所述纸盒安装在所述纸盒固定架内,所述纸盒固定架抵接在所述限位框上。

这样,纸盒固定架竖向截面为“田”字形结构,可以对四个纸盒进行固定,方便加工以及安装拆卸。

作为优化,所述漆雾吸收装置左侧板和右侧板,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相对的一端通过后板固定连接,所述后板上正对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有第三出风孔,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相对的另一端相对向内分别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一前板和第二前板,还包括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平行于所述后板设置,所述第二隔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和后板之间,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别将所述后板与所述第一前板和第二前板之间的区域分割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一前板以及第二前板之前的区域为第一区域,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的区域为第二区域,所述第二隔板与后板之间的区域为第三区域,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一前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隔板与后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前板和第二前板的自由端分别通过两个第一竖板与第一隔板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之间通过两个垂直设置且平行于所述第一竖板的第二竖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竖板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所述第一竖板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后板之间通过两个垂直设置且平行于所述第一竖板的第三竖板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三竖板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所述第二竖板之间的距离,还包括第三隔板、第四隔板、第五隔板和第六隔板,所述第三隔板两端垂直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竖板和左侧板上,第四隔板两端垂直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竖板和右侧板上,所述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五隔板两端垂直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竖板和左侧板上,所述第六隔板两端垂直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竖板和右侧板上,所述第五隔板和第六隔板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将所述第二区域分隔为靠近第一区域的第四区域和靠近第三区域的第五区域,所述第五隔板和第六隔板将所述第三区域分隔为靠近第二区域的第六区域和靠近后板的第七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第四区域、第五区域、第六区域、第七区域沿后板与第一前板之间的连线所在方向的长度逐渐缩小,所述左侧板和右侧板上分别分布设置有第一通风孔,所述第一前板和第二前板上靠近第一竖板的一端分别贯穿设置有第二通风孔,所述第一隔板上与所述第二通风孔错位贯穿设置有第三通风孔,所述第三隔板和第四隔板上分别于所述第三通风孔错位设置有第四通风孔,所述第二隔板上分别于所述第四通风孔错位设置有第五通风孔,所述第五隔板和第六隔板上分别于所述第五通风孔错位设置有第六通风孔,所述第三出风孔与所述第六通风孔错位设置,所述风道为沿第一进风口、第二进风口、第二通风孔、第三通风孔、第四通风孔、第五通风孔、第六通风孔、第三出风孔、第二出风口到达第一出风口的通道。

这样,漆雾从第一进风口进入小车车厢内的漆雾吸收腔内,然后经过纸盒上的第二进风口进入纸盒内,然后依次穿过第二通风孔、第三通风孔、第四通风孔、第五通风孔、第六通风孔、第三出气孔、第二出气口到达废气流通腔内,然后经过第一出气口排出;漆雾在漆雾吸收装置内呈S形穿过,利用第一前板、第二前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第五隔板以及第六隔板对漆雾进行吸收,漆雾颗粒会与第一前板、第二前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第五隔板以及第六隔板发生撞击,然后吸附在上面,废气会从第二出气口排出,设置有第一前板、第二前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第五隔板以及第六隔板,提高对漆雾的吸收效果,无需用水,避免污水产生。第一区域、第四区域、第五区域、第六区域、第七区域沿后板与第一前板之间的连线所在方向的长度逐渐缩小,使得漆雾在穿过第一区域、第四区域、第五区域、第六区域、第七区域时的压力不断增大,使得漆雾颗粒的流速不断增加,出现较多撞击,而且在漆雾从第一区域、第四区域、第五区域、第六区域、第七区域过程中的漆雾颗粒的含量不断减小,使得漆雾颗粒在流动过程中不断被压缩,增加浓度,更好的被漆雾吸收装置吸收,更大效果的除去漆雾中的漆雾颗粒。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竖板与左侧板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平板,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第一前板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平板上与所述第二通风孔错位设置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平板与所述第一前板之间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竖板与右侧板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平板,所述第二平板与所述第二前板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平板上与所述第二通风孔错位设置有第二穿孔,所述第二平板与所述第二前板之间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三隔板之间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三平板,所述第三平板上设置有第三穿孔,所述第三平板与所述第二竖板之间设置有第三加强板,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四隔板之间垂直固定连接有第四平板,所述第四平板上设置有第四穿孔,所述第四平板与所述第二竖板之间设置有第四加强板;所述第三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五平板,所述第五平板上设置有第五穿孔,所述第五平板与所述第二竖板之间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五加强板,所述第四隔板与第二隔板之间垂直固定连接有第六平板,所述第六平板上设置有第六穿孔,所述第六平板与所述第二竖板之间垂直固定连接有第六加强板;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第五隔板之间、第五隔板与后板之间、第二隔板与第六隔板之间以及第六隔板与后板之间均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七平板,所述第七平板上设置有第七穿孔,所述第七平板垂直设置在所述第六通风孔与所述第三出风孔之间。

这样,设置有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第三穿孔、第四穿孔、第五穿孔、第六穿孔以及第七穿孔,可以增加漆雾在漆雾吸收装置内的行程,同时第一平板、第二平板、第三平板、第四平板、第五平板、第六平板、第七平板可以对漆雾颗粒进行吸收,提高吸收效果,更好的提高对漆雾颗粒的吸收效率。设置有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第三加强板、第四加强板、第五加强板和第六加强板,可以更好的增加整个漆雾吸收装置的整体强度,更好的对漆雾进行吸收,减少形变。

作为优化,所述左侧板、右侧板、后板、第一前板、第二前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第五隔板、第六隔板、第一竖板、第二竖板、第三竖板、第一平板、第二平板、第三平板、第四平板、第五平板、第六平板、第七平板、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第三加强板、第四加强板、第五加强板和第六加强板均为纸板。

这样,设置为纸板,可以更好的对漆雾颗粒进行吸收,吸收能力强,而且制造方便,无需废水产生,节能环保,方便后期处理。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竖板、第二竖板以及所述第三竖板上均设置有第七通风孔。

这样,设置有第七通风孔,可以使得第一竖板、第二竖板以及所述第三竖板均可以对漆雾颗粒进行吸收,提高漆雾颗粒吸收效果。

作为优化,所述第二进风口进风口径大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出风口径。

这样,漆雾通过第二进风口进入之后,可以以不断加快的速度从第二出风口流出,更好的增加对漆雾颗粒的吸收效果,提高吸收效率。漆雾从第二进风口进入漆雾吸收装置后,一致到到达第二出风口的位置,漆雾颗粒的浓度不断降低,但是随着第一区域、第四区域、第五区域、第六区域、第七区域沿后板与第一前板之间的连线所在方向的长度逐渐缩小,使得漆雾颗粒的流动速度不断增加,可以更好的对提高漆雾颗粒的运动效果,更好的进行吸收。

作为优化,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导流板。

这样,设置有导流板,可以更好的使得废气从小车车厢的废气流通腔内排出,提高排气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够更好的对漆雾进行吸收,自动化程度高,利用率高,成本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漆雾吸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风道结构示意图,其中箭头代表漆雾的流动方向。

图3为小车车厢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小车车厢的内部未放置有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的小车车厢内部放置有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小车车厢内部结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时,如图1-图6所示,一种迷宫纸盒漆雾处理装置,包括小车车厢1,所述小车车厢1一侧设置有第一进风口11,所述小车车厢1上端设置有第一出风口12,所述小车车厢1底部安装有滚轮13;

所述小车车厢1上还安装有空气压差计14以及空气压差开关15,空气压差开关15上传信号给中控系统;所述第一进风口11与喷漆室连接,所述第一出风口12连接有循环空调及风机,所述风机的出口出风流进入喷漆室顶部的动压室以及相邻流平室,流平室的出风口与RTO燃烧炉连接设置;

所述小车车厢1内设置有漆雾过滤装置,所述漆雾过滤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进风口2和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2与所述第二出风口通过风道连接设置,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进风口2一侧,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出风口一侧。

这样,使用时,将喷漆室的出风端与小车车厢的第一进风口连接,将小车车厢的第一出风口与循环空调以及风机连接,启动循环空调以及风机进行抽风,使得喷漆室内的漆雾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小车车厢内,然后经过第二进风口进入漆雾过滤装置,然后漆雾过滤装置对漆雾进行过滤,然后经过第二出风口排出,然后经过第一出风口的循环风机抽风进入喷漆室顶部的动压室以及流平室后通入RTO燃烧炉,对废气进行燃烧,然后排放。利用漆雾过滤装置对漆雾进行过滤,避免废水产生,更好的符合节能减排的主题,绿色环保,利用RTO燃烧炉对废气进行燃烧,可以去除废气中的VOC,燃烧后的废气达到排放标准,可以直接排放,满足新的环保法规要求,而且节省了水净化处理设备,降低了喷漆成本,提高了净化效率。设置有空气压差计以及空气压差开关,可以通过中控系统得到小车车厢内的压力,在小车车厢内的压力出现异常时,即漆雾过滤装置出现堵塞,无法更好的对漆雾进行过滤处理,需要及时进行更换,避免废气中含有大量的漆雾颗粒,可以刚好的提高漆雾处理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漆雾过滤装置包括纸盒3以及设置在纸盒3内的漆雾吸收装置,还包括竖向设置在小车车厢1内的过滤网16,所述过滤网16将小车车厢1内腔分隔为漆雾吸收腔和废气流通腔17,所述漆雾吸收腔与所述第一进风口11连接设置,所述废气流通腔17与所述第一出风口12连接设置,所述漆雾吸收腔内水平设置有隔板31,所述隔板31将所述漆雾吸收腔分隔为上腔和下腔,所述上腔和下腔内分别设置有纸盒固定架32以及用于限制纸盒3固定架向过滤网靠近的限位框33,所述限位框33为矩形框体结构,所述限位框33固定安装在所述小车车厢1内侧壁上,所述纸盒3固定安装在所述纸盒固定架32上,所述纸盒3正对所述第一进风口11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进风口2,所述纸盒3正对所述过滤网16的一侧设置有所述第二出风口,所述漆雾吸收装置内设置有所述风道。

这样,漆雾通过第一进风口进入小车车厢内,然后进入纸盒内,通过纸盒内的漆雾吸收装置对漆雾进行吸收,漆雾吸收后的废气进入废气流通腔,然后废气流通腔内的气体在循环风机的抽风作用下会从第一出风口排出,然后进行后续的处理,达标之后进行排放。可以避免用水冲刷漆雾,避免废水产生。纸盒固定安装在纸盒固定架上,利用限位框进行限位,可以更好的避免因为循环风机抽风强度大,导致纸盒歪斜,对纸盒进行固定,可以更好的使得纸盒内的漆雾吸收装置对漆雾进行吸收,提高吸收效率以及漆雾吸收装置的利用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纸盒3设置有八个,所述纸盒固定架32设置有两个且分别安装在所述上腔和下腔内,所述纸盒固定架32竖向截面为“田”字形结构,所述纸盒3安装在所述纸盒固定架32内,所述纸盒3固定架抵接在所述限位框33上。

这样,纸盒固定架竖向截面为“田”字形结构,可以对四个纸盒进行固定,方便加工以及安装拆卸。

本实施例中,所述漆雾吸收装置左侧板41和右侧板42,所述左侧板41和右侧板42相对的一端通过后板43固定连接,所述后板43上正对所述第二出风口设置有第三出风孔,所述左侧板41和右侧板42相对的另一端相对向内分别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一前板44和第二前板45,还包括第一隔板46和第二隔板47,所述第一隔板46和第二隔板47平行于所述后板设置,所述第二隔板47设置在所述第一隔板46和后板43之间,所述第一隔板46和第二隔板47分别将所述后板43与所述第一前板44和第二前板45之间的区域分割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一隔板46与所述第一前板44以及第二前板45之前的区域为第一区域,所述第一隔板46与第二隔板47之间的区域为第二区域,所述第二隔板47与后板43之间的区域为第三区域,所述第一隔板46与所述第一前板44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一隔板46与第二隔板47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隔板46与第二隔板47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隔板47与后板43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一前板44和第二前板45的自由端分别通过两个第一竖板5与第一隔板46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隔板46和第二隔板47之间通过两个垂直设置且平行于所述第一竖板5的第二竖板51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竖板51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所述第一竖板5之间的距离,所述第二隔板47与所述后板43之间通过两个垂直设置且平行于所述第一竖板5的第三竖板52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三竖板52之间的距离小于两个所述第二竖板51之间的距离,还包括第三隔板61、第四隔板62、第五隔板63和第六隔板64,所述第三隔板61两端垂直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竖板51和左侧板41上,第四隔板62两端垂直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二竖板51和右侧板42上,所述第三隔板61和第四隔板62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五隔板63两端垂直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竖板52和左侧板41上,所述第六隔板64两端垂直固定安装在所述第三竖板52和右侧板42上,所述第五隔板63和第六隔板64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第三隔板63和第四隔板64将所述第二区域分隔为靠近第一区域的第四区域和靠近第三区域的第五区域,所述第五隔板63和第六隔板64将所述第三区域分隔为靠近第二区域的第六区域和靠近后板的第七区域,所述第一区域、第四区域、第五区域、第六区域、第七区域沿后板43与第一前板44之间的连线所在方向的长度逐渐缩小,所述左侧板41和右侧板42上分别分布设置有第一通风孔411,所述第一前板44和第二前板45上靠近第一竖板5的一端分别贯穿设置有第二通风孔412,所述第一隔板46上与所述第二通风孔412错位贯穿设置有第三通风孔413,所述第三隔板61和第四隔板62上分别于所述第三通风孔413错位设置有第四通风孔414,所述第二隔板47上分别于所述第四通风孔414错位设置有第五通风孔415,所述第五隔板63和第六隔板64上分别于所述第五通风孔415错位设置有第六通风孔416,所述第三出风孔与所述第六通风孔416错位设置,所述风道为沿第一进风口11、第二进风口2、第二通风孔412、第三通风孔413、第四通风孔414、第五通风孔415、第六通风孔416、第三出风孔、第二出风口到达第一出风口12的通道。

这样,漆雾从第一进风口进入小车车厢内的漆雾吸收腔内,然后经过纸盒上的第二进风口进入纸盒内,然后依次穿过第二通风孔、第三通风孔、第四通风孔、第五通风孔、第六通风孔、第三出气孔、第二出气口到达废气流通腔内,然后经过第一出气口排出;漆雾在漆雾吸收装置内呈S形穿过,利用第一前板、第二前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第五隔板以及第六隔板对漆雾进行吸收,漆雾颗粒会与第一前板、第二前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第五隔板以及第六隔板发生撞击,然后吸附在上面,废气会从第二出气口排出,设置有第一前板、第二前板、第一隔板、第二隔板、第三隔板、第四隔板、第五隔板以及第六隔板,提高对漆雾的吸收效果,无需用水,避免污水产生。第一区域、第四区域、第五区域、第六区域、第七区域沿后板与第一前板之间的连线所在方向的长度逐渐缩小,使得漆雾在穿过第一区域、第四区域、第五区域、第六区域、第七区域时的压力不断增大,使得漆雾颗粒的流速不断增加,出现较多撞击,而且在漆雾从第一区域、第四区域、第五区域、第六区域、第七区域过程中的漆雾颗粒的含量不断减小,使得漆雾颗粒在流动过程中不断被压缩,增加浓度,更好的被漆雾吸收装置吸收,更大效果的除去漆雾中的漆雾颗粒。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板5与左侧板41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一平板71,所述第一平板71与所述第一前板44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平板71上与所述第二通风孔412错位设置有第一穿孔81,所述第一平板71与所述第一前板44之间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一加强板711;所述第一竖板5与右侧板42之间固定安装有第二平板72,所述第二平板72与所述第二前板45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二平板72上与所述第二通风孔412错位设置有第二穿孔82,所述第二平板72与所述第二前板45之间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二加强板712;所述第一隔板46与所述第三隔板61之间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三平板73,所述第三平板73上设置有第三穿孔,所述第三平板73与所述第二竖板51之间设置有第三加强板713,所述第一隔板46与所述第四隔板62之间垂直固定连接有第四平板74,所述第四平板74上设置有第四穿孔,所述第四平板74与所述第二竖板51之间设置有第四加强板714;所述第三隔板61与第二隔板47之间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五平板75,所述第五平板75上设置有第五穿孔,所述第五平板75与所述第二竖板51之间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五加强板715,所述第四隔板62与第二隔板47之间垂直固定连接有第六平板76,所述第六平板76上设置有第六穿孔,所述第六平板76与所述第二竖板51之间垂直固定连接有第六加强板716;所述第二隔板47与所述第五隔板65之间、第五隔板65与后板43之间、第二隔板47与第六隔板64之间以及第六隔板64与后板43之间均垂直固定连接有第七平板77,所述第七平板77上设置有第七穿孔771,所述第七平板77垂直设置在所述第六通风孔416与所述第三出风孔之间。

这样,设置有第一穿孔、第二穿孔、第三穿孔、第四穿孔、第五穿孔、第六穿孔以及第七穿孔,可以增加漆雾在漆雾吸收装置内的行程,同时第一平板、第二平板、第三平板、第四平板、第五平板、第六平板、第七平板可以对漆雾颗粒进行吸收,提高吸收效果,更好的提高对漆雾颗粒的吸收效率。设置有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第三加强板、第四加强板、第五加强板和第六加强板,可以更好的增加整个漆雾吸收装置的整体强度,更好的对漆雾进行吸收,减少形变。

本实施例中,所述左侧板41、右侧板42、后板43、第一前板44、第二前板45、第一隔板46、第二隔板47、第三隔板61、第四隔板62、第五隔板63、第六隔板64、第一竖板5、第二竖板51、第三竖板52、第一平板71、第二平板72、第三平板73、第四平板74、第五平板75、第六平板76、第七平板77、第一加强板711、第二加强板712、第三加强板713、第四加强板714、第五加强板715和第六加强板716均为纸板。

这样,设置为纸板,可以更好的对漆雾颗粒进行吸收,吸收能力强,而且制造方便,无需废水产生,节能环保,方便后期处理。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竖板5、第二竖板51以及所述第三竖板52上均设置有第七通风孔78。

这样,设置有第七通风孔,可以使得第一竖板、第二竖板以及所述第三竖板均可以对漆雾颗粒进行吸收,提高漆雾颗粒吸收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进风口进风口径大于所述第二出风口的出风口径。

这样,漆雾通过第二进风口进入之后,可以以不断加快的速度从第二出风口流出,更好的增加对漆雾颗粒的吸收效果,提高吸收效率。漆雾从第二进风口进入漆雾吸收装置后,一致到到达第二出风口的位置,漆雾颗粒的浓度不断降低,但是随着第一区域、第四区域、第五区域、第六区域、第七区域沿后板与第一前板之间的连线所在方向的长度逐渐缩小,使得漆雾颗粒的流动速度不断增加,可以更好的对提高漆雾颗粒的运动效果,更好的进行吸收。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12处设置有导流板。

这样,设置有导流板,可以更好的使得废气从小车车厢的废气流通腔内排出,提高排气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