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预烧窑的喷淋除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72500发布日期:2019-01-29 18:27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用于预烧窑的喷淋除尘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预烧窑,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预烧窑的喷淋除尘系统。



背景技术:

磁芯、磁片和磁瓦等磁性材料的主要原料为锰锌铁氧体颗粒原料,锰锌铁氧体颗粒呈球形结构,在生产磁芯、磁片和磁瓦等磁性材料时,需要使用预烧窑对锰锌铁氧体颗粒进行预烧,如公开日为2014年09月10日,公开号为CN104034154A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分段式高性能锶铁氧体预烧设备及其预烧方法,用于对锰锌铁氧体颗粒进行预烧。

但是在预烧锰锌铁氧体颗粒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粉尘,引证文件中于权利要求2中公开了对于粉尘的处理方式,即通过自然排气烟囱连同废气直接排放,这样的排放方式将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不符合当代绿色环保生产的倡导;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预烧窑的喷淋除尘系统,通过喷淋实现粉尘和废气的分离,并通过过滤实现粉尘和水的分离,最终完成粉尘的收集,有效避免因粉尘的排放而污染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预烧窑的喷淋除尘系统,包括循环水池以及喷淋装置,所述喷淋装置包括柱状壳体以及设置于柱状壳体内的雾化喷头,所述柱状壳体的圆周面连通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与自然排气烟囱出口端连通,所述柱状壳体顶端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柱状壳体底端连通有排水管,所述排水管的出口端位于循环水池正上方,并套设有收集滤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烧窑在正常工作中持续产生废气和粉尘,从而携带有粉尘的废气受到气压的作用,经自然排气烟囱和导气管进入柱状壳体;与此同时,雾化喷头持续喷出水雾,从而粉尘与水雾发生接触并相互吸附,进而整体重量升高直至克服气流的作用力,向下坠入排水管;携带有粉尘的液态水经排水管进入收集滤袋后,由于粉尘与水分子的体积差,液态水将穿过收集滤袋进入循环水池,而体积较大的粉尘被滞留于收集滤袋内,从而实现粉尘的收集;需要说明的是,被分离粉尘的废气继续受气压的作用,经排气管排入外界,完成废气的排放;综上所述,利用雾化喷头喷出的液态水吸附粉尘,并通过收集滤袋过滤收集粉尘,从而有效避免因粉尘排入外界,导致环境受到污染的问题发生。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雾化喷头的入口端连通有供水管,所述供水管贯穿柱状壳体并延伸入循环水池,所述供水管设置有抽水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雾化喷头需要喷出水雾时,抽水泵抽取循环水池内的液态水,并通过液压推动液态水经供水管进入雾化喷头;结合喷淋装置使用后的液态水回流到循环水池,实现液态水的循环利用,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供水管出口端设置有环状管路,所述雾化喷头的数量为至少三个,且入口端均与环状管路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供水管通过环状管路,实现同时为三个以上雾化喷头供应液态水,从而由多个雾化喷头同时喷出水雾,有效提高出水量和水雾的均匀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喷淋除尘系统还包括冷却水塔,所述排气管内设置有冷凝水管,所述冷凝水管两端分别与冷却水塔连通,并设置有循环水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携带有水蒸气的废气经排气管排放的过程中,循环水泵抽取冷却水塔内的冷却水,并推动冷却水经冷凝水管返回冷却水塔,当冷却水流经排气管内部时,与废气发生接触,从而经热传递原理吸收废气中的热量,进而废气中携带的水蒸气冷凝为液态水,并受重力作用向下坠入排水管;综上所述,通过冷凝废气中的水蒸气,有效提高液态水的回收率,进一步节约了水资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管出口端圆周面开设有环槽,所述环槽设置有抱箍,所述抱箍包括两个一端相互铰接的半圆环,两个所述半圆环的活动端螺纹配合有锁紧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收集滤袋内的粉尘过多需要更换时,拧开锁紧螺栓背向转动两个半圆环,从而抱箍呈张开状态,此时收集滤袋不受限制,将其取下即可,在排水管套设新的滤袋,相向转动两个半圆环,并拧紧锁紧螺栓,从而抱箍呈合拢状态,并将收集滤袋箍紧于排水管之上;综上所述,通过抱箍实现收集滤袋与排水管的可拆卸连接,从而为更换收集滤袋提供便利。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循环水池于排水管正下方设置有站立踏板,所述站立踏板开设有供收集滤袋穿过的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站立踏板提供一个站立点,从而实现就近更换收集滤袋,进而为工人更换收集滤袋提供便利;同时,通孔的作用在于,防止因站立踏板而影响过滤水流回循环水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站立踏板两端分别搭接于循环水池上开口边沿,所述循环水池与站立踏板之间设置有斜撑支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站立踏板与循环水池之间增设斜撑支杆,有效提高站立踏板与循环水池的连接强度,以及站立踏板的抗弯能力,进而提高站立踏板的承重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站立踏板下表面于通孔边沿设置有U形支撑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U形支撑条对收集滤袋底部产生向上的支撑力,从而避免因收集滤袋的重量过重,而导致其脱离排水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利用雾化喷头喷出的液态水吸附粉尘,并通过收集滤袋过滤收集粉尘,从而有效避免因粉尘排入外界,导致环境受到污染的问题发生;结合循环水池供应雾化喷头液态水,和喷淋装置使用后的液态水回流到循环水池,实现液态水的循环利用,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通过多个雾化喷头同时喷出水雾,有效提高出水量和水雾的均匀性;通过冷凝废气中的水蒸气,有效提高液态水的回收率,进一步节约了水资源;通过抱箍实现收集滤袋与排水管的可拆卸连接,从而为更换收集滤袋提供便利;由站立踏板提供一个站立点,从而实现就近更换收集滤袋,进而为工人更换收集滤袋提供便利;通过增设斜撑支杆,从而提高站立踏板的承重量;由U形支撑条对收集滤袋底部产生向上的支撑力,从而避免因收集滤袋的重量过重,而导致其脱离排水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配合预烧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喷淋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循环水池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配合预烧窑的结构示意图,该附图与图1的区别之处在于排气管进行有局部剖视处理;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排水管底部的结构示意图,主要表示排水管与收集滤袋的配合关系。

附图说明:1、循环水池;11、排气管;12、柱状壳体;13、雾化喷头;14、导气管;15、排水管;16、收集滤袋;17、供水管;18、抽水泵;19、环状管路;20、冷却水塔;21、冷凝水管;22、循环水泵;23、环槽;24、抱箍;25、半圆环;26、锁紧螺栓;27、站立踏板;28、通孔;29、斜撑支杆;30、U形支撑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用于预烧窑的喷淋除尘系统,如图1、图2、图3所示,包括循环水池1以及喷淋装置,喷淋装置包括柱状壳体12以及设置于柱状壳体12内的雾化喷头13,柱状壳体12的圆周面连通有导气管14,导气管14与自然排气烟囱出口端连通,柱状壳体12顶端连通有排气管11,柱状壳体12底端连通有排水管15,排水管15的出口端位于循环水池1正上方,并套设有收集滤袋16。

预烧窑在正常工作时持续产生废气和粉尘,从而携带有粉尘的废气受到气压的作用,经自然排气烟囱和导气管14进入柱状壳体12;与此同时,雾化喷头13持续喷出水雾,从而粉尘与水雾发生接触并相互吸附,进而整体重量升高直至克服气流的作用力,向下坠入排水管15;携带有粉尘的液态水经排水管15进入收集滤袋16后,由于粉尘与水分子的体积差,液态水将穿过收集滤袋16进入循环水池1,而体积较大的粉尘被滞留于收集滤袋16内,从而实现粉尘的收集;需要说明的是,被分离粉尘的废气继续受气压的作用,经排气管11排入外界,完成废气的排放;综上所述,利用雾化喷头13喷出的液态水吸附粉尘,并通过收集滤袋16过滤收集粉尘,从而有效避免因粉尘排入外界,导致环境受到污染的问题发生。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如下方式为雾化喷头13提供液态水,如图1、图2所示,雾化喷头13的入口端连通有供水管17,供水管17贯穿柱状壳体12并向下延伸入循环水池1,需要说明的是,供水管17设置有抽水泵18;当雾化喷头13需要喷出水雾时,抽水泵18抽取循环水池1内的液态水,并通过液压推动液态水经供水管17进入雾化喷头13,进而为雾化喷头13提供液态水。

为提高喷淋效果,如图1、图2所示,供水管17出口端设置有环状管路19,雾化喷头13的数量为五个,且入口端均与环状管路19连通,从而实现供水管17同时为五个雾化喷头13供应液态水,进而由多个雾化喷头13同时喷出水雾,有效提高出水量和水雾的均匀性。

在实际运用中发现,预烧窑产生的废气为高温气体,因此在喷淋的过程中,将会蒸发大量的液态水,为此如图4所示,喷淋除尘系统还包括冷却水塔20,排气管11内固定设置有冷凝水管21,冷凝水管21两端均贯穿排气管11,并分别与冷却水塔20连通,需要说明的是,冷凝水管21设置有循环水泵22;携带有水蒸气的废气经排气管11排放的过程中,循环水泵22抽取冷却水塔20内的冷却水,并推动冷却水经冷凝水管21返回冷却水塔20,当冷却水流经排气管11内部时,与废气发生接触,从而经热传递原理吸收废气中的热量,进而废气中携带的水蒸气冷凝为液态水,并受重力作用向下坠入排水管15;综上所述,通过冷凝废气中的水蒸气,有效提高液态水的回收率,进一步节约了水资源。

当收集滤袋16集满粉尘时,需要更换新的收集滤袋16,为便于更换收集滤袋16,如图5所示,排水管15出口端圆周面开设有环槽23,环槽23设置有抱箍24,抱箍24包括两个一端相互铰接的半圆环25,两个半圆环25的活动端螺纹配合有锁紧螺栓26;当收集滤袋16内的粉尘过多需要更换时,拧开锁紧螺栓26背向转动两个半圆环25,从而抱箍24呈张开状态,此时收集滤袋16不受限制,将其取下即可,在排水管15出口端套设新的收集滤袋16,相向转动两个半圆环25,并拧紧锁紧螺栓26,从而抱箍24呈合拢状态,并将收集滤袋16箍紧于排水管15之上;综上所述,通过抱箍24实现收集滤袋16与排水管15的可拆卸连接,从而为更换收集滤袋16提供便利。

为就近更换收集滤袋16,如图3所示,循环水池1于排水管15正下方设置有站立踏板27,从而由站立踏板27提供一个站立点,实现就近更换收集滤袋16,进而为工人更换收集滤袋16提供便利;需要说明的是,站立踏板27开设有供收集滤袋16穿过的通孔28,从而防止因站立踏板27而影响过滤水流回循环水池1。

站立踏板27通过如下方式与循环水池1连接,如图3所示,站立踏板27两端分别搭接于循环水池1上开口边沿,循环水池1与站立踏板27之间设置有斜撑支杆29,斜撑支杆29一端与循环水池1浇筑固定,另一端与站立踏板27下表面焊接固定,从而通过增设斜撑支杆29,有效提高站立踏板27与循环水池1的连接强度,以及站立踏板27的抗弯能力,进而提高站立踏板27的承重量。

在实际运用中发现,当收集滤袋16中收集过多的粉尘时,其重量会大大增加,存在收集滤袋16非正常脱离排水管15的隐患,为此如图3所示,站立踏板27下表面于通孔28边沿焊接固定有U形支撑条30,从而由U形支撑条30对收集滤袋16提供向上的支撑力,从而避免因收集滤袋16的重量过重而脱离排水管15。

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