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实现液面下混合的混合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6074发布日期:2019-01-18 19:53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能够实现液面下混合的混合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合釜,特别涉及一种能够实现液面下混合的混合釜,属于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化工领域和行业中,常涉及将两种或多种物料掺混均匀的操作。对于高粘稠度的物料和/或被掺混物料的相对用量比例悬殊,或粘度相差悬殊时,使其能充分混合均匀通常是有很大难度的。这是因为目前的搅拌混合设备均为配置有锚式搅拌装置的容器形式,即使为提高搅拌效果在其容器内侧壁及搅拌轴上沿纵轴不同径向平面设置有多层沿径向伸凸的定、动叶片,由于其叶片均为相同角度设置,所以搅拌时容器内的物料,特别是高粘稠度的物料仍是随搅拌轴作整体形式的同方向转动,物料内部则呈相对静止或极微弱地相对运动。若加之物料间的相对用量比例悬殊或溶解性、粘度相差悬殊时,混合难度会大大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液面下混合的混合釜,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实现前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液面下混合的混合釜,包括呈筒状的混合釜本体、釜盖以及沿混合釜本体轴向方向设置的搅拌轴,所述混合釜本体具有混合物料的混合腔,所述釜盖密封连接于混合釜本体的上部,釜盖上具有复数个第一进料口,第一进料口与第一进料管连接,所述混合釜本体包括内釜壁和外釜壁,在所述内釜壁和外釜壁之间形成有真空腔,所述真空腔内填充有惰性气体,在所述混合釜本体的下部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与第二进料管连接,所述第二进料管与压力泵和开关阀连接,所述第二进料口包括延伸至混合腔内的第三进料管。

进一步的,在所述三进料管远离第二进料口的一端设置有阻挡片,所述阻挡片盖合于第三进料管的管口,且所述阻挡片仅能沿远离第二进料口的方向打开。

更进一步的,所述阻挡片通过一转轴与所述第三进料管连接,所述阻挡片能够以所述转轴为轴转动。

更进一步的,所述阻挡片的转动角度大于0°且小于90°。

进一步的,所述阻挡片与第三进料管的管口相对面为下凹弧面,所述阻挡片的面积略大于第三进料管的管口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进料管为螺旋管,且所述第三进料管的管口向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能够实现液面下混合的混合釜,结构简单,其通过在混合釜本体下部设置进料口,能够实现在流体原料在液面以下混合,避免了由于多种原料之间不易融合而导致的混合不均的问题,在进料管一端设置只能单向开启的阻挡片,可以防止原料倒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典型实施案例中能够实现液面下混合的混合釜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典型实施案例中能够实现液面下混合的混合釜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典型实施案例中能够实现液面下混合的混合釜的又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案发明人经长期研究和大量实践,得以提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将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能够实现液面下混合的混合釜,包括呈筒状的混合釜本体、釜盖以及沿混合釜本体轴向方向设置的搅拌轴,所述混合釜本体具有混合物料的混合腔,所述釜盖密封连接于混合釜本体的上部,釜盖上具有复数个第一进料口,第一进料口与第一进料管连接,所述混合釜本体包括内釜壁和外釜壁,在所述内釜壁和外釜壁之间形成有真空腔,所述真空腔内填充有惰性气体,在所述混合釜本体的下部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进料口,所述第二进料口与第二进料管连接,所述第二进料管与压力泵和开关阀连接,所述第二进料口包括延伸至混合腔内的第三进料管。

进一步的,在所述三进料管远离第二进料口的一端设置有阻挡片,所述阻挡片盖合于第三进料管的管口,且所述阻挡片仅能沿远离第二进料口的方向打开。

更进一步的,所述阻挡片通过一转轴与所述第三进料管连接,所述阻挡片能够以所述转轴为轴转动。

更进一步的,所述阻挡片的转动角度大于0°且小于90°。

进一步的,所述阻挡片与第三进料管的管口相对面为下凹弧面,所述阻挡片的面积略大于第三进料管的管口面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进料管为螺旋管,且所述第三进料管的管口向下。

如下将结合附图对该技术方案、其实施过程及原理等作进一步的解释说明。

请参阅图1,一种能够实现液面下混合的混合釜,包括呈筒状的混合釜本体1、釜盖以及沿混合釜本体轴向方向设置的搅拌轴2,搅拌轴2一端传动连接有驱动电机3,混合釜本体具有混合物料的混合腔,釜盖密封连接于混合釜本体的上部,釜盖上具有复数个第一进料口4,第一进料口4与第一进料管5连接,混合釜本体1包括内釜壁和外釜壁,在内釜壁和外釜壁之间形成有真空腔11,真空腔11内填充有惰性气体,在混合釜本体的下部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进料口6,第二进料口6与第二进料管7连接,第二进料管7与压力泵和开关阀连接(图中未表示),第二进料6口包括延伸至混合腔内的第三进料管8,第三进料管8远离第二进料口的一端还活动连接有阻挡片9,阻挡片9能够盖合于第三进料管的管口上,例如,阻挡片9通过一水平转轴的活动连接,阻挡片9能够以水平转轴为轴在竖直平面上转动,为了使阻挡片仅能在一定角度范围内转动,而不至使因转动角度过大而无法复位的问题,在阻挡片的背面与水平转轴连接处还设置有限位卡片,限位卡片使阻挡片的转动角度限制在0-90°,优选为0-50°。限位卡片为三角形棱柱结构。

请参阅图2,第三进料管可以为L型,其管口向下;或者其结构也可以如图3中所示,第三进料管为螺旋管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能够实现液面下混合的混合釜,结构简单,其通过在混合釜本体下部设置进料口,能够实现在流体原料在液面以下混合,避免了由于多种原料之间不易融合而导致的混合不均的问题,在进料管一端设置只能单向开启的阻挡片,可以防止原料倒流。

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