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壶的进出水口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11637发布日期:2019-01-22 22:49阅读:6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壶的进出水口切换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壶,具体涉及一种水壶的进出水口切换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净水器已经被众多家庭使用,但常见的净水器的体积较大,不便于出行携带,导致用户进行户外活动时只能使用普通的便携式水壶提前装入净水备用,而这样备用净水存在以下不足:净水存在水壶的时间过长,容易导致净水被污染,影响用户的身体健康。

为解决上述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107029471B的发明专利公开一种净水壶的进出水结构,其中,包括进水嘴、出水嘴以及进出水口同步开启机构,所述出水嘴的下面设有过滤器;该发明专利能够通过进出水口同步开启机构对出水嘴以及进水最进行开光控制;在使用过程中,通过净水嘴装入原水,当用户需要使用净水时,可以通过出水嘴倒出,在倒出过程中原水经过过滤器的过滤,从而提供净水给用户;但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当水壶装满原水时,过滤器持续浸泡在原水中,缩短了过滤器中滤芯的使用寿命。

2、进出水口同步开启机构结构复杂,制造安装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水壶的进出水口切换装置,该装置能够控制进水口和出水口打开或关闭,并且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水壶的进出水口切换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滤筒下方的分隔板、竖直设置在壶体中心且中空的连接柱以及转动架;其中,所述分隔板中间设有避让槽,所述连接柱的上端与分隔板连接,且连接柱的内腔与避让槽连通,所述连接柱的内腔的下端与外界连通;所述转动架包括与避让槽匹配安装的转动盘以及与转动盘的底部连接的转动杆,所述转动杆设置在连接柱的内腔中且向下延伸到水壶底部;所述转动盘上设有进水孔和出水孔,所述分隔板上与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对应处均设有通道;当转动盘上的进水孔转动到进水口的对应处时,所述进水孔、进水口、通道以及水壶内腔相互连通;当转动盘上的出水孔转动到出水口的对应处时,所述出水孔、出水口、通道以及水壶内腔相互连通。

上述水壶的进出水口切换装置的工作原理是:

在装水前,用户先通过水壶底部的转动杆对转动架进行转动,从而将转动盘上的进水孔与水壶的进水口对准,此时出水口处于封闭状态;接着再将原水装进水壶中,原水装满后,通过转动杆将转动盘上的进水孔转移离开进水口,转动盘上的封闭位置与进水口对准,从而将进水口封闭;当需要获取净水时,用户通过转动转动杆的下端,将转动盘上的出水孔转移到与出水口对准,此时转动盘上的封闭位置与进水口对准;随后将水壶向出水口的一侧侧倒,水壶内的原水依次通过通道、出水孔、过滤器以及出水口后供给用户使用;使用完毕后,用户通过转动杆将转动盘的封闭位置转动到出水口处,即可将出水口封闭,以防漏水。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分隔板包括上隔板和下隔板,所述避让槽设置在上隔板和下隔板之间;所述上隔板和下隔板的边缘镶嵌在水壶的内壁上。由上隔板和下隔板构成分隔板,便于与水壶的安装,只需要在水壶内壁的相应位置设置凹槽即可与上隔板和下隔板完成安装;同时,也有利于转动架的安装和拆卸。

优选地,所述上隔板上设有支撑板,该支撑板紧贴在上隔板上;所述支撑板与出水口和进水口的对应处均设有过渡孔。通过在上隔板上设置支撑板,有利于设置在出水口处的滤筒安装,能够对滤筒起支撑作用,同时也对与进水口相连的进水通道起支撑作用,使得整个水壶的结构更加紧凑。

优选地,所述上隔板的底部中心设有向上凹的定位沉孔;所述转动盘的顶部中心设有向上凸起的定位块,该定位块安装在定位沉孔内。通过定位块和定位沉孔的匹配安装,能够确保转动架在中心线固定不变,从而保证在转动盘能够绕着固定的中心线转动,提高转动盘的转动精度,进而提高控制进水口和出水口打开或关闭的精度;同时在上隔板的安装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定位沉孔和定位块的位置进行定位安装,提高安装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下隔板中间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柱的上端设置在安装孔上且所述连接柱的最上端比下隔板的顶面高;所述转动架的转动杆安装在连接柱上后,所述转动盘与下隔板之间存在第一间隙。本优选方案的好处在于,能够将连接柱的上端安装在下隔板上,使得水壶内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由于连接柱的最上端比下隔板的顶面高,从而将转动盘顶起,使得转动盘与下隔板之间存在第一间隙,有利于转动盘的转动。

优选地,所述连接柱的内腔包括连接腔以及设置在连接腔上端的过渡腔,所述过渡腔的直径比连接腔的直径大;所述转动杆的外径与过渡腔和连接腔的内径匹配设置。这样结构的连接柱和转动杆能够使得两者的安装更加稳固。

优选地,所述定位沉孔的安装高度比定位块凸起的高度小;当上隔板与转动架上的转动盘安装后,上隔板与转动盘之间存在第二间隙。当转动架与分隔板完成安装后,转动盘分别与上隔板和下隔板之间存在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从而将转动盘与上隔板和下隔板分离开,有利于转动盘的转动。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转动杆的底部设有圆柱形结构的转动块,该转动块的直径比转动杆的直径大。通过在转动杆的底部设置转动块,用户能够通过转动块对转动杆进行转动调节,从而实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开光控制,转动块的设置便于用户操作。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的分隔板将水壶内部分隔成两部份,从而将滤筒和原水分隔开,降低对滤筒中滤芯的损坏,延长滤芯的寿命。

2、通过转动杆控制转动盘的转动位置,实现对进水口和出水口进行打开和关闭控制,结构简单且控制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壶的进出水口切换装置安装在水壶上的其中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剖视图(此时的出水口打开,进水口关闭)。

图2为图1中I的放大图。

图3为图1中II的放大图。

图4为转动盘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水壶的进出水口切换装置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

参见图1-图4,本实施例的一种水壶的进出水口切换装置,包括设置在滤筒下方的分隔板、竖直设置在壶体中心且中空的连接柱11以及转动架;其中,所述分隔板中间设有避让槽,所述连接柱11的上端与分隔板连接,且连接柱11的内腔与避让槽连通,所述连接柱11的内腔的下端与外界连通;所述转动架包括与避让槽匹配安装的转动盘4以及与转动盘4的底部连接的转动杆6,所述转动杆6设置在连接柱11的内腔中且向下延伸到水壶底部;所述转动盘4上设有进水孔4-2和出水孔4-1,所述分隔板上与进水口2和出水口1的对应处均设有通道;当转动盘4上的进水孔4-2转动到进水口2的对应处时,所述进水孔4-2、进水口2、通道以及水壶内腔相互连通;当转动盘4上的出水孔4-1转动到出水口1的对应处时,所述出水孔4-1、出水口1、通道以及水壶内腔相互连通。

参见图1-图4,所述分隔板包括上隔板8和下隔板10,所述避让槽设置在上隔板8和下隔板10之间;所述上隔板8和下隔板10的边缘镶嵌在水壶的内壁上。由上隔板8和下隔板10构成分隔板,便于与水壶的安装,只需要在水壶内壁的相应位置设置凹槽即可与上隔板8和下隔板10完成安装;同时,也有利于转动架的安装和拆卸。

参见图1-图4,所述上隔板8上设有支撑板5,该支撑板5紧贴在上隔板8上;所述支撑板5与出水口1和进水口2的对应处均设有过渡孔。通过在上隔板8上设置支撑板5,有利于设置在出水口1处的滤筒9安装,能够对滤筒9起支撑作用,同时也对与进水口2相连的进水通道3起支撑作用,使得整个水壶的结构更加紧凑。

参见图1-图4,所述上隔板8的底部中心设有向上凹的定位沉孔;所述转动盘4的顶部中心设有向上凸起的定位块,该定位块安装在定位沉孔内。通过定位块和定位沉孔的匹配安装,能够确保转动架在中心线固定不变,从而保证在转动盘4能够绕着固定的中心线转动,提高转动盘4的转动精度,进而提高控制进水口2和出水口1打开或关闭的精度;同时在上隔板8的安装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定位沉孔和定位块的位置进行定位安装,提高安装精度。

参见图1-图4,所述下隔板10中间设有安装孔,所述连接柱11的上端设置在安装孔上且所述连接柱11的最上端比下隔板10的顶面高;所述转动架的转动杆6安装在连接柱11上后,所述转动盘4与下隔板10之间存在第一间隙。本优选方案的好处在于,能够将连接柱11的上端安装在下隔板10上,使得水壶内的结构更加紧凑;同时,由于连接柱11的最上端比下隔板10的顶面高,从而将转动盘4顶起,使得转动盘4与下隔板10之间存在第一间隙,有利于转动盘4的转动。

参见图1-图4,所述连接柱11的内腔包括连接腔以及设置在连接腔上端的过渡腔,所述过渡腔的直径比连接腔的直径大;所述转动杆6的外径与过渡腔和连接腔的内径匹配设置。这样结构的连接柱11和转动杆6能够使得两者的安装更加稳固。

参见图1-图4,所述定位沉孔的安装高度比定位块凸起的高度小;当上隔板8与转动架上的转动盘4安装后,上隔板8与转动盘4之间存在第二间隙。当转动架与分隔板完成安装后,转动盘4分别与上隔板8和下隔板10之间存在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从而将转动盘4与上隔板8和下隔板10分离开,有利于转动盘4的转动。

参见图1-图4,所述转动杆6的底部设有圆柱形结构的转动块7,该转动块7的直径比转动杆6的直径大。通过在转动杆6的底部设置转动块7,用户能够通过转动块7对转动杆6进行转动调节,从而实现进水口2和出水口1的开光控制,转动块7的设置便于用户操作。

参见图1-图4,本实施例的水壶的进出水口切换装置的工作原理是:

在装水前,用户先通过水壶底部的转动杆6对转动架进行转动,从而将转动盘4上的进水孔4-2与水壶的进水口2对准,此时出水口1处于封闭状态;接着再将原水装进水壶中,原水装满后,通过转动杆6将转动盘4上的进水孔4-2转移离开进水口2,转动盘4上的封闭位置与进水口2对准,从而将进水口2封闭;当需要获取净水时,用户通过转动转动杆6的下端,将转动盘4上的出水孔4-1转移到与出水口1对准,此时转动盘4上的封闭位置与进水口2对准;随后将水壶向出水口1的一侧侧倒,水壶内的原水依次通过通道、出水孔4-1、过滤器以及出水口1后供给用户使用;使用完毕后,用户通过转动杆6将转动盘4的封闭位置转动到出水口1处,即可将出水口1封闭,以防漏水。

实施例2

参见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进水口2处的进水通道3直接穿过分隔板和支撑板5,所述转动盘4上只设有出水孔4-1,且转动盘4上与进水通道3的对应处设有避让空间。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简化转动盘4的结构,而所述进水口2通过进水通道3直接与水壶内腔连通。

上述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内容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做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