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浆料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21175发布日期:2019-02-19 19:24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浆料过滤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浆料过滤器。



背景技术:

路面的铺设和修补需要用到混合浇筑浆料,浆料在配制和混合过程中需要对浆料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以往的浆料过滤器结构复杂,滤网的更换较为麻烦,导致工作效率较低,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滤网的更换快速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的新型浆料过滤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浆料过滤器,包括料桶、支架、滤盘、滤网、夹紧圈和螺钉,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桶的上端开口处上方设置有支架,所述支架的上端形成有托圈,所述托圈的外侧下方形成有四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第一撑杆,四个所述第一撑杆的下端之间形成有内圈,所述内圈的外侧向外形成有四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延伸杆;四个所述延伸杆的另一端之间形成有外圈;所述外圈的外侧下方形成有四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第二撑杆,四个所述第二撑杆的下端之间形成有挡圈;四个所述延伸杆的贴合在料桶的上端开口处,所述内圈位于料桶的上端开口处内侧;所述外圈和挡圈均位于料桶的上端开口处外侧。

优选地,所述滤盘放置在支架上,所述滤盘上形成有沉腔,所述沉腔的上端向外形成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上平面上开设有三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观察孔;所述沉腔的下端向内形成有托板,所述托板的上平面上开设有四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螺纹孔。

优选地,所述沉腔嵌入在托圈的内侧下方并位于四个第一撑杆的内侧;所述托圈的上方贴合在顶板的下平面上。

优选地,所述托板的上平面上贴合放置有两个竖直叠放的夹紧圈,两个所述夹紧圈中穿插连接有四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的螺钉;四个所述螺钉的螺纹端从下往上分别拧入到四个螺纹孔中,从而将两个所述夹紧圈固定在托板的上平面上。

优选地,所述滤网嵌入固定在两个夹紧圈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滤网的更换快速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仰侧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滤盘的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夹紧圈与滤网的连接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一种新型浆料过滤器,包括料桶1、支架2、滤盘3、滤网4、夹紧圈6和螺钉5;料桶1的上端开口处上方设置有支架2,支架2的上端形成有托圈21,托圈21的外侧下方形成有四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第一撑杆22,四个第一撑杆22的下端之间形成有内圈23,内圈23的外侧向外形成有四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延伸杆24;四个延伸杆24的另一端之间形成有外圈26;外圈26的外侧下方形成有四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第二撑杆27,四个第二撑杆27的下端之间形成有挡圈25;四个延伸杆24的贴合在料桶1的上端开口处,内圈23位于料桶1的上端开口处内侧;外圈26和挡圈25均位于料桶1的上端开口处外侧,从而将支架2架设在料桶1的上端开口处上方,挡圈25能防止支架2滑落掉离料桶1;滤盘3上形成有沉腔31,沉腔31的上端向外形成有顶板34,顶板34的上平面上开设有三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观察孔35,方便对料桶1内的浆料进行观察;沉腔31的下端向内形成有托板32,托板32的上平面上开设有四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分布的螺纹孔33;沉腔31嵌入在托圈21的内侧下方并位于四个第一撑杆22的内侧;托圈21的上方贴合在顶板34的下平面上,从而将滤盘3放置在支架2上;托板32的上平面上贴合放置有两个竖直叠放的夹紧圈6,两个夹紧圈6中穿插连接有四个沿圆周方向等角度的螺钉5;四个螺钉5的螺纹端从下往上分别拧入到四个螺纹孔33中,从而将两个夹紧圈6固定在托板32的上平面上;两个夹紧圈6之间还嵌入固定有滤网4;使用时,将浆料从上往下倒入到滤盘3的沉腔31中,倒入的浆料随即透过滤网4向下滴落到料桶1中,过滤出的杂质会留在滤网4的上方,过滤完成后移除支架2、滤盘3以及滤网4、夹紧圈6和螺钉5即可;若需要根据浆料的类型更换不同目数的滤网4,先卸下四个螺钉5,然后取出滤网4和两个夹紧圈6,然后掰开任意一个并替换滤网4,最后重新夹紧两个夹紧圈6并装回到滤盘3中并拧紧四个螺钉,滤网4损坏时也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更换,操作简单方便。

路面的铺设和修补需要用到混合浇筑浆料,浆料在配制和混合过程中需要对浆料中的杂质进行过滤,以往的浆料过滤器结构复杂,滤网的更换较为麻烦,导致工作效率较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滤网的更换快速方便,提高了工作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同等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与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