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振动型小麦冷制粉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2323发布日期:2019-04-24 00:41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振动型小麦冷制粉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粉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振动型小麦冷制粉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工业化小麦制粉工艺中,对麦粒的研磨采用的是平置铁辊或石磨,有两辊、四辊和八辊,分单边和双边磨粉。铁辊磨粉机的磨辊采用齿辊和光辊混合研磨,也有采用纯齿对辊研磨。铁辊磨粉机制粉工艺一般采用:四道皮磨、六道心磨、两道渣磨、两道尾磨。四道皮磨采用齿辊,心磨、渣磨、尾磨采用光辊。一皮磨(1B)和二皮磨(2B)不分粗细;三皮磨和四皮磨有粗细之分,即:三皮粗磨(3Bc)、三皮细磨(3Bf)、四皮粗磨(4Bc)、四皮细磨(4Bf);心磨分为:一心磨(1M)、二心磨(2M)、三心磨(3M)、四心磨(4M)、五心磨(5M)、六心磨(6M);渣磨分为一渣磨(1S)、二渣磨(2S);尾磨分为一尾磨(1T)和二尾磨(2T)。前路皮磨一般齿数为 4.7齿/cm,中后路皮磨一般齿数为7.9齿/cm;前路心磨光辊粗糙度一般为 (1.6-2.5μm),后路心磨光辊粗糙度一般为(1.5-1.8μm);渣磨和尾磨粗糙度一般按前路心磨选择。

在麦粒研磨过程中,铁辊之间纵向并排设置,小麦掉落铁辊之间通过两个铁辊的相对转动挤压小麦形成小麦粉,小麦在铁辊之间的接触时间为0.5 秒左右,要在短时间内使物料得到充分研磨,就需要保证充足的挤压力碾碎挤碎小麦,此时就需要调小两辊之间的轧距,同时提高转速使物料通过时受到一定的剪切力和挤压摩擦力。上述制粉工艺采用平置铁辊研磨存在的不足是:物料研磨过程中温度过高(40°左右);磨辊转速快(600转/分钟左右),物料在两铁辊中间停留时间(0.5秒左右)短,而且接触时间长短不能控制可调。因此物料在上述高温、高速、短时的加工过程中,将造成物料原始营养成分遭到破坏(如淀粉、纤维素、蛋白质等)。淀粉在高温下转化成糖,造成面粉稳定时间短,使得成品口感发粘,而且面粉制品外观出现发皱现象;同时,蛋白质也会在高温下变性而失去吸水膨胀功能。皮磨配备为齿辊,在加工过程中对小麦淀粉支链破坏严重,使得面粉制成的食品延展性和可塑性降低;同时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叶酸、泛酸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在高温加工过程中遭到破坏和流失。而石磨研磨存在石磨上的齿磨损掉落石粉影响小麦粉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一)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目前一般采用铁辊和石磨来进行小麦制粉:采用铁辊研磨小麦粉过程中磨辊转速快、温度高、小麦停留时间短,小麦在高温下改变面粉的成分,并且研磨过程中会破坏小面的淀粉支链结构,导致面粉的质量下降;而石磨研磨小麦粉过程中石磨齿会因为相互的咬合、碰撞、摩擦掉落石粉,石粉混入小麦粉中影响小麦的口感,从而导致小麦粉的质量下降。

(二)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振动型小麦冷制粉设备,包括碾盘、碾磙、支撑架、驱动机构、振动机构和内部形成容纳腔的壳体,所述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碾盘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底部,所述碾磙放置于所述碾盘上表面,所述支撑架安装于所述碾盘的上侧,且所述支撑架与所述碾磙之间形成转动副;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支撑架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架转动,以带动所述碾磙在所述碾盘上表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滚动;所述振动机构设于所述支撑架和所述碾盘之间,用于为所述碾磙提供一个竖直向下的振动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振动型小麦冷制粉设备,包括位于壳体底部的碾盘和位于所述碾盘上的碾磙,所述碾磙与所述支撑架相连形成转动副,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支撑架传动连接,来带动所述支撑架在水平面内转动,所述支撑架在转动过程中,带动所述碾磙同步转动,由于所述碾磙与所述支撑架之间形成转动副,因此在所述支撑架转动过程中带动所述碾磙在所述碾盘的上表面滚动;从进料口进入的物料落入到碾盘的上表面,碾磙在碾盘上滚动过程中碾压物料,利用碾磙自身的重力和剪切力来对物料进行碾压成粉,由于碾磙自身具有较大的重力,因此可以不用提高碾磙与碾盘之间的相对转速就能够充分满足小麦成粉过程中对于碾压力、剪切力的需求,这样碾磙就可以低速运转,碾磙的转速约为30-40转/分钟,转速较低,物料在碾盘盘面上停留与碾磙接触时间为10—20秒,碾磙碾压过程中的温度始终保持在常温状态,从而能够解决物料在高温加工过程中成分遭到破坏和流失的问题,能够确保小麦内的有益物质和营养元素不会流失,进而提高小麦制粉的品质;同时在支撑架和碾磙之间设有振动机构,当碾磙翻越碾压小麦时振动设备能够为碾磙提供一个竖直向下的振动力,所述振动力轻微撞击碾压破碎小麦成粉,能更好的自动调节碾磙对物料的重力碾压力度,在碾磙正压力、振动力和剪切力混合作用的基础上共同对小麦进行碾压,能够提供增加充分的的力度,因此碾磙的速度能够调整到更低,碾磙碾压过程中的温度始终保持在常温状态,从而能够解决物料在高温加工过程中成分遭到破坏和流失的问题,能够确保小麦内的有益物质和营养元素不会流失。另外由于采用碾磙碾压成粉,因此碾磙和碾盘之间的磕碰磨损较小,且碾磙和碾盘上不必设置齿,因此碾磙与碾盘的磨损率几乎为零,不会导致其它物质进入小麦粉中,极大程度上保障了面粉的纯净与品质。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的中部设有与所述碾盘相垂直的碾柱,所述碾柱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碾柱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包括与所述碾磙数量一一对应的架体,所述架体包括侧板、转轴和上框架,所述侧板竖直设置,且所述侧板的一侧与所述碾柱固定连接,所述上框架的一端与所述侧板的上端垂直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侧板的另一侧;

所述碾盘上设有与所述转轴配合的轴孔,所述转轴的一端与所述侧板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轴孔形成所述转动副;所述振动机构设于所述转轴和所述上框架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振动机构包括压缩弹簧和长螺杆,所述长螺杆的上端与所述上框架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套设在所述长螺杆的外侧,并位于所述上框架和所述转轴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长螺杆的两端均为外螺纹段,所述上框架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长螺杆上端的外螺纹段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两个螺母与所述长螺杆上端的外螺纹段螺纹连接,且两个所述螺母位于所述上框架的两侧,并分别与所述上框架的上下两个侧面相抵,以使所述长螺杆的上端与所述上框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架体还包括横杆和两个连杆,其中一个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横杆的一端铰接,另一个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横杆的另一端铰接,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杆转动连接,所述连杆远离所述横杆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长螺杆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与螺母配合,以使所述长螺杆的下端通过连杆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

所述长螺杆上还设有挡片,所述压缩弹簧的上端抵靠在所述挡片的下表面,下端抵靠在所述连杆的上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位于所述容纳腔的外部,所述碾盘的中部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内设有转台,所述碾柱所述转台固定连接,下端依次穿过碾盘和所述壳体并与所述驱动电机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侧壁与所述碾盘的外侧壁之间形成集料区,所述出料口开设在所述集料区内,并位于所述壳体的底壁上。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碾磙形成一组碾磙组件,同一组所述碾磙组件中的两个所述碾磙关于所述碾柱对称设置,所述支撑架上设有至少一组所述碾磙组件。

进一步地,所述振动型小麦冷制粉设备还包括输料管和料斗,所述料斗固定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进料口开设在所述壳体的上端并位于所述料斗的上侧,所述料斗下端的排料口与输料管的上端连通,所述输料管的下端位于所述碾盘的上侧。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和/或附加方面的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振动型小麦冷制粉设备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振动型小麦冷制粉设备的主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一个实例中所述振动型小麦冷制粉设备的示意图;

图4是所述碾磙与支撑架配合的侧视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4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壳体,11、容纳腔,111、集料区,112、进料筒,12、碾磙,13、碾盘,14、支撑架,141、侧板,142、上框架,143、连接板,144、连杆, 145、横杆,146、安装杆,147、转轴,148、长螺杆,149、挡片,15、毛刷,16、料斗,161、输料管,17、压缩弹簧,18、碾柱,2、驱动电机,21、皮带,3、喂料棍,4、喂料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振动型小麦冷制粉设备,包括碾盘13、碾磙12、支撑架14、驱动机构、振动机构和内部形成容纳腔11 的壳体1,所述壳体1上设有与所述容纳腔11连通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所述碾盘13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底部,所述碾磙12放置于所述碾盘13上表面,所述支撑架14安装于所述碾盘13的上侧,且所述支撑架14与所述碾磙12 之间形成转动副;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支撑架14传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支撑架14转动,以带动所述碾磙12在所述碾盘13上表面顺时针或逆时针滚动;所述振动机构设于所述支撑架14和所述碾盘13之间,用于为所述碾磙 12提供一个竖直向下的振动力。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振动型小麦冷制粉设备,包括位于壳体1底部的碾盘 13和位于所述碾盘13上的碾磙12,所述碾磙12与所述支撑架14相连形成转动副,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支撑架14传动连接,来带动所述支撑架14在水平面内转动,所述支撑架14在转动过程中,带动所述碾磙12同步转动,由于所述碾磙12与所述支撑架14之间形成转动副,因此在所述支撑架14 转动过程中带动所述碾磙12在所述碾盘13的上表面滚动;从进料口进入的物料落入到碾盘13的上表面,碾磙12在碾盘13上滚动过程中碾压物料,利用碾磙12自身的重力和碾磙12和碾盘13之间相对的碾压力、剪切力来对物料进行碾压粉碎,由于碾磙12自身具有较大的重力,因此可以不用提高碾磙12与碾盘13之间的相对转速就能够充分满足小麦制粉过程中对于碾压力、剪切力的需求,这样碾磙12就可以低速运转,碾磙12的转速约为30-40 转/分钟,转速较低,物料在碾盘13盘面上停留与碾磙12接触时间为10— 20秒,碾磙12碾压过程中的温度始终保持在常温状态,从而能够解决物料在高温加工过程中成分遭到破坏和流失的问题,能够确保小麦内的有益物质和营养元素不会流失,进而提高小麦制粉的品质,同时在支撑架14和碾磙12之间设有振动机构,当碾磙12翻越碾压小麦时振动设备能够为碾磙12 提供一个竖直向下的振动力,所述振动力轻微撞击碾压破碎小麦成粉,能更好的自动调节碾磙12对物料的重力碾压力度,在碾磙12正压力、振动力和剪切力混合作用的基础上共同对小麦进行碾压,能够提供增加充分的的力度,因此碾磙12的速度能够调整到更低,碾磙12碾压过程中的温度始终保持在常温状态,从而能够解决物料在高温加工过程中成分遭到破坏和流失的问题,能够确保小麦内的有益物质和营养元素不会流失。另外由于采用碾磙 12碾压成粉,因此碾磙12和碾盘13之间的磕碰磨损较小,且碾磙12和碾盘13上不必设置齿,因此碾磙12与碾盘13的磨损率几乎为零,不会导致其它物质进入小麦粉中,极大程度上保障了面粉的纯净与品质。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支撑架14的中部设有碾柱18,所述碾柱18 固定在所述碾盘13的中心,下端穿过所述碾盘13与所述驱动机构传动连接,其中所述碾柱18与所述支撑架14固定连接,如通过螺栓连接、焊接等;可选地,所述碾盘13的中部设有通孔,在所述通孔内设有转台,所述碾柱18 与所述转台固定连接,所述转台能够在所述壳体1的底部转动,转台能够承载所述碾柱18,使碾柱18固定在所述壳体1内部的容纳腔11内,同时碾柱 18在被驱动机构带动转动时,转台能够在所述壳体1的底壁上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转动。

优选地,所述碾柱18设置在所述碾盘13的中心,传动机构与所述碾柱 18下端传动连接,带动所述碾柱18转动,此时碾盘13不转动;其中所述碾盘13水平放置在所述壳体1的底壁上,所述碾柱18竖直设置,即所述碾柱 18与所述碾盘13垂直设置,碾柱18在驱动机构的驱动下,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支撑架14在平面内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由于所述碾柱18与所述支撑架 14固定连接,因此支撑架14随着所述碾柱18同步转动,碾磙12也随着所述支撑架14绕碾柱18在所述碾盘13上转动,同时所述支撑架14与所述碾磙12之间形成转动副,因此在碾磙12转动过程中,同时在所述碾磙12上滚动,这样从进料口掉落到碾盘13上的物料就会随着碾磙12的滚动在碾磙 12和碾盘13之间被碾压粉碎。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为驱动电机2,所述驱动电机2位于所述容纳腔 11的外部,所述碾柱18的下端穿过所述壳体1的底部,所述驱动电机2通过皮带21与所述碾柱18的下端传动连接,将驱动电机2放到壳体1的外侧能够避免面粉对驱动电机2产生影响,导致电机出现故障;同时驱动电机2 放在壳体1外部不占用容纳腔11的空间,能够增加壳体1内空间的有效利用率;其中所述驱动电机2通过减速器与所述皮带21传动连接,进而通过皮带21与所述碾柱18传动连接,以带动所述碾柱18转动。

如图1和图3所示,其中在本申请中两个所述碾磙12形成一组碾磙12 组件,同一组所述碾磙12组件中的两个所述碾磙12关于所述碾柱18对称设置,所述支撑架14上设有至少一组所述碾磙12组件;优选地,如图1和图3所示,所示碾磙12组件设有一组,即所述碾磙12设有两个,两个所述碾磙12相对设于碾柱18的两侧,并关于所述碾柱18对称;可选地,所述支撑架14包括多个架体,所述架体与所述碾盘13的数量一一对应;所述架体包括侧板141和上框架142,所述侧板141通过螺栓与所述碾柱18固定连接;其中所述上框架142的一端与所述侧板141的上端垂直连接,所述侧板 141靠近所述碾柱18的一侧设置两个与所述侧板141垂直的连接板143,两个所述连接板143上对应设有通孔,所述碾柱18上也设有通孔,螺栓穿过两块连接板143和所述碾柱18上的通孔,以实现侧板141和碾柱18之间的固定。优选地,所述碾柱18的外侧也设有与所述连接板143配合的板状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有与螺栓配合的通孔。可选地所述上框架142的中部形成一个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碾磙12的上侧,所述开口内设有毛刷15,所述毛刷15距离所述碾磙12的表面4-6mm,通过毛刷15来清扫碾磙12上粘住的小麦粉,防止面粉在碾磙12的表面堆叠造成碾磙12运行不顺畅。当然,在本申请中所述碾磙12组件也可以是设置两组、三组等,即所述碾磙 12的数量为四个、六个等,其同样能够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所述支撑架14包括与所述碾磙12数量一一对应的架体,所述架体包括侧板141、转轴147和上框架142,所述侧板141竖直设置,且所述侧板141的一侧与所述碾柱18固定连接,所述上框架142的一端与所述侧板141的上端垂直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侧板141的另一侧;所述碾盘13上设有与所述转轴147配合的轴孔,所述转轴147的一端与所述侧板14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轴孔形成所述转动副;所述振动机构设于所述转轴147和所述上框架142之间;所述振动机构包括压缩弹簧和长螺杆148,所述长螺杆148的上端与所述上框架142固定连接,下端与所述转轴147固定连接,所述压缩弹簧套设在所述长螺杆148的外侧,并位于所述上框架142和所述转轴147之间;所述长螺杆148的两端均为外螺纹段,所述上框架142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长螺杆148上端的外螺纹段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两个螺母与所述长螺杆148上端的外螺纹段螺纹连接,且两个所述螺母位于所述上框架142的两侧,并分别与所述上框架142的上下两个侧面相抵,以使所述长螺杆148的上端与所述上框架142固定连接;:所述架体还包括横杆145和两个连杆144,其中一个连杆144的一端与所述横杆145的一端铰接,另一个连杆144的一端与所述横杆145的另一端铰接,所述转轴14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杆144转动连接,所述连杆144远离所述横杆145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长螺杆148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二通孔并与螺母配合,以使所述长螺杆148的下端通过连杆144与所述转轴 147固定连接;所述长螺杆148上还设有挡片149,所述压缩弹簧17的上端抵靠在所述挡片149的下表面,下端抵靠在所述连杆144的上表面;这样在碾盘13起伏震动时,弹簧产生形变会提供一个竖直向下的形变力,使碾磙 12翻越压缩小麦时起到自身振动产生振动力轻微撞击碾压破碎小麦成粉,这样能够更好地调整碾磙12对小麦的重力碾压力度,碾盘13盘面上的物料厚度始终保持在4—6mm左右。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壳体1内侧壁与所述碾盘13的外侧壁之间形成集料区111,所述出料口开设在所述集料区111内,优选地,所述出料口开设在所述壳体1底壁上;出料口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底壁上,更加有利于集料区111内的小麦粉收集和输送;当然,在本申请中所述出料口也可以是设置在所述集料区111内所述壳体1的侧壁上,其同样能够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所述壳体1呈圆筒状,所述碾磙12呈圆柱状,所述碾盘13呈圆盘状,所述壳体1和所述碾盘13之间形成圆环状的所述集料区111。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14或所述碾柱18上还连接有安装杆146,所述安装杆146位于所述碾盘13的上侧,所述安装杆146上设有毛刷15,所述毛刷15与所述碾盘13上表面之间留有一定的缝隙,通过毛刷15能够将碾盘 13上的小麦粉扫入集料区111内;其中所述毛刷15可以是一个大毛刷15,所述毛刷15的宽度与所述碾盘13上除去碾柱18部分的半径相同,即所述毛刷15能够完全覆盖碾盘13上能够存有面粉的区域,当然,在本申请中所述毛刷15可以是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毛刷15共同对碾盘13上的小麦粉进行清扫,其同样能够实现本申请的目的,其宗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思想,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杆146位于所述集料区111的上侧的部分也设有毛刷15,用于将集料区111内的小麦粉推向出料口,即所述支撑架14转动时带动安装杆146转动,进而带动安装杆146上的毛刷15转动,以将集料区 111内的小麦粉推入所述出料口,实现容纳腔11内的物料向外运输的过程,优选的,所述壳体1的外部还设有负压发生装置,通过负压发生装置将物料从出料口吸出。

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振动型小麦冷制粉设备还包括输料管161和料斗16,所述料斗16固定在所述支撑架14上,所述进料口开设在所述壳体1 的上端并位于所述料斗16的上侧,所述料斗16下端的排料口与输料管161 的上端连通,所述输料管161的下端位于所述碾盘13的上侧,这样通过进料口进入的物料掉入料斗16内,然后再通过料斗16的排料口排向碾盘13 的上表面。可选地,所述料斗16固定在两个所述支架之间,两个所述支架之间形成一个容纳空间,所述料斗16的下部位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同时料斗16的上端卡在两个所述支架上并与两个所述支架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料斗16设于所述碾柱18的上侧,所述料斗16位于所述进料口的正上方,这样所述进料口就设置在所述壳体1上端的中部位置。

优选地,所述碾磙12可以为石碾也可以为钢碾,其均能够实现本申请中利用碾磙12的重力来碾压小麦实现小麦制粉的目的,其中所述石碾和所述钢碾的表面均为光滑结构,这样碾磙12碾压加工过程中对小麦支链淀粉破坏很小,保证小麦内部结构的完整性,避免小面内部营养成分的流失。同时由于碾磙12的表面光滑能够进一步避免碾磙12碾压过程中出现掉落石粉、钢粉的问题,保证碾压出来的小麦粉的品质和口感。

可选地,所述进料口通过进料筒112进料,即进料筒112与进料口连通,所述进料筒112位于所述壳体1的外侧,所述进料筒112的下端设有喂料辊 3,所述喂料辊3与喂料电机4传动连接,控制器通过变频器与喂料电机4 传动连接,所述进料筒112上设有检测装置,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进料筒112内物料的高度,并将高度信息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接收到的高度信息,通过变频器控制所述喂料电机4的转速,进而控制喂料辊3的进料速度,同时所述控制器还用于整个系统的启停。

将所述料筒的整个高度分为三个范围,当进料筒112内料位的高度低于在高于第范围时,即料位达到最高料位和次高料位时,加快喂料速度,使碾盘13料层厚度维持在合理范围内,同时防止管道堵憋;当进料筒112的料位处于第二范围时,也就是进料筒112的中间位置时,说明壳体1内的进料速度处于正常范围,此时维持匀速喂料,保证喂料速度和喂料量保持在合理范围内;当进进料筒112内的料位处于第三段,也即是进料筒112下端料位较低的位置时,此时说明壳体1的进料速度较快,而进料筒112内的进料速度较慢,无法满足装置进料的需求,此时需要加大进料量;物料料位在最低料位时,碾磙12自动停止,防止碾磙12空碾。系统开机时,智能判断料筒料位及开机信号,先启动喂料系统,后启动碾磙12系统。系统停机时,经 PLC控制器智能判断控制,先停碾磙12系统,再停喂料系统。

优选地,所述检测装置为10—12点多点式远红外料位检测仪,用于测量料筒中来料量,经数模转换器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对变频器进行控制,再经变频控制器实时控制喂料器速度和喂料量。配备ABBACS 510高性能变频器,用来控制喂料辊3的运行速度和给料量,并实现软启动和延时停机。控制器采用西门子PLC-S-1500高性能可编程控器,实现系统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本智能化配置根据碾压系统料位状况,智能判断及控制碾磙12 系统: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小麦制粉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六道皮碾、九道心碾、四道渣碾和两道尾碾,六道所述皮碾、九道所述心碾、四道所述渣碾和两道所述尾碾均采用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振动型小麦冷制粉设备,这样加工出的小麦粉的品质更高,其中皮碾、心碾、渣碾和尾碾均为现有生产小麦的成熟工艺技术。

下面结合附图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小麦制粉系统的制粉工艺过程。

物料—1皮(1B)碾磙碾压—1皮筛理—2皮(2B)碾磙碾压—2皮筛理—3皮(3B)碾磙碾压—3皮筛理—4皮(4B)碾磙碾压—4皮筛理—5皮(5B) 碾磙碾压—5皮筛理—6皮(6B)碾磙碾压—6皮筛理—打麸—麸皮打包

1皮筛理—1皮清粉—心碾碾压、渣碾碾压、尾碾碾压

一心(1M)碾磙碾压—一心筛理—一心清粉机(1P)—二心(2M)碾磙碾压—二心筛理—二心清粉机(2P)—三心(3M)碾磙碾压—三心筛理—三心清粉机(3P)—四心(4M)碾磙碾压—四心筛理—四心清粉机(4P)—五心(5M)碾磙碾压—五心筛理—五心清粉机(5P)—六心(6M)碾磙碾压—六心筛理—六心清粉机(6P)—七心(7M)碾磙碾压—七心筛理—七心清粉机(7P)—八心(8M)碾磙碾压—八心筛理—八心清粉机(8P)—九心(9M) 碾磙碾压—九心筛理—九心清粉机(9P)—次粉打包

一渣(1S)碾磙碾压—一渣筛理—一渣清粉机—二渣(2S)碾磙碾压—二渣筛理—二渣清粉机—三渣(1S)碾磙碾压—三渣筛理—三渣清粉机—四渣(4S)碾磙碾压—四渣筛理—四渣清粉机—一尾(1T)碾磙碾压—二尾(2T) 碾磙碾压—次粉打包

一尾(1T)碾磙碾压—一尾筛理—一尾清粉机—二尾(2T)碾磙碾压—二尾筛理—二尾清粉机—次粉打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通”、“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通,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通,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至少三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