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式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1384发布日期:2019-02-10 23:54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湿式除尘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分离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除尘器,特别是一种湿式除尘器。



背景技术:

湿式除尘器俗称“水除尘器”,它是使含尘气体与液体(一般为水)密切接触,利用水滴和颗粒的惯性碰撞或者利用水和粉尘的充分混合作用及其他作用捕集颗粒或使颗粒增大或留于固定容器内达到水和粉尘分离效果的装置。

关于湿式除尘器的相关文献较多,如中国专利文献记载的喷淋式除尘器(公开号CN1692970A)、净化除尘处理装置(公开号CN1958128A)、湿式除尘器(公开号CN101024136A)、湿式多管旋风除尘器和具有上述除尘器的除尘系统(申请公布号CN103157561A)、湿式抛光除尘器(申请公布号106695565A)。本领域技术人员希望能够提出更多不同结构的湿式除尘器,以适合不同工况以及适合不同使用习惯的消费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湿式除尘器,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出不同结构的湿式除尘器。

本实用新型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湿式除尘器包括喷淋箱体和具有进风口的涡壳,涡壳位于喷淋箱体的下方;涡壳的底壁中心处开有排水口,涡壳和喷淋箱体之间设有使涡壳的内腔顶部与喷淋箱体的内腔底壁相连通的连通管;喷淋箱体的顶壁上开有排气口,喷淋箱体内设有喷淋头和水汽分离结构,喷淋头位于水汽分离结构的下方。

本湿式除尘器运行时水从喷淋头喷出且呈水雾状,使得喷淋箱体充满水雾,水雾凝结成水流向下流淌,即沿着连通管的管壁流入涡壳内,最后从排水口排出。含尘气流从进风口进入涡壳,由于涡壳的内腔呈螺旋线状,使得气流在涡壳内回转以及逐渐向上流动,气流带动水流沿着涡壳的侧壁回转,使得水流逐渐向下流动,在此过程中水流冲刷涡壳侧壁,避免粉尘粘附在涡壳侧壁上;同时气流还能使部分水流重新形成水雾,且水雾混入气流中。接着气流通过连通管进入喷淋箱体,在喷淋箱体内水汽不断混入气流中以及水汽捕集粉尘;由于喷淋箱体的横截面积远大于进风口的横截面积,也大于连通管的横截面积,使得气流速度显著下降,显著提高粉尘与水汽混合率,即保证除尘率。最后含有大量水汽的气流经过水汽分离结构使得粉尘和水汽被分离出来,洁净的空气从排气口排出;分离出的水汽聚集在一起向下流淌,即从喷淋头喷出的水均沿着连通管的管壁流入涡壳内,提高涡壳内水流量,进而提高在涡壳内气流预处理效果。

本湿式除尘器的结构与现有技术不同,大颗粒粉尘和毛布碎屑等杂质在涡壳内回旋运动过程中会与涡壳侧壁碰撞,使其失去动能,实现粉尘预处理;细小的粉尘和烟雾通过水汽捕集,保证除尘效率。本湿式除尘器运行时一直采用水流冲刷涡壳侧壁,既避免粉尘在涡壳侧壁堆积,又使水汽混入粉尘中,避免易燃粉尘爆燃,提高湿式除尘器运行安全性。从另外一方面来说,本湿式除尘器适合粉尘颗粒粗细不均匀以及含有毛布碎屑的工况,尤其适合铝镁制品抛光作业工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湿式除尘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湿式除尘器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湿式除尘器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A-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涡室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喷淋箱体;1a、排气口;2、涡壳;2a、进风口;2b、排水口;3、连通管;4、储水箱;5、支架;6、挡水条;7、导风板;8、喷淋头;9、水汽分离结构;10、导流件;11、维护门;12、接水箱;13、排水管;14、滤网;15、水泵;16、水管;17、观察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一种湿式除尘器包括喷淋箱体1、涡壳2、连通管3和储水箱4。

储水箱4可放置在地面上,储水箱4上通过螺栓螺母固定连接有支架5,喷淋箱体1和涡壳2均固定在支架5上,涡壳2位于储水箱4上方,涡壳2位于喷淋箱体1的下方,连通管3位于喷淋箱体1和涡壳2之间。

涡壳2的侧壁上具有进风口2a,进风口2a位于涡壳2的螺旋线上。涡壳2的底壁中心处开有排水口2b,涡壳2的底壁呈圆锥台状,这样便于将水从排水口2b排出。涡壳2的底壁上固定连接有从排水口2b缘部延伸至涡壳2侧壁处的挡水条6,说明书附图给出挡水条6的数量为6条且沿着排水口2b的轴心线周向均匀分布,挡水条6呈圆弧状;根据实际情况可调整挡水条6的形状和数量,如挡水条6的数量为一条,挡水条6呈螺旋状。

连通管3使涡壳2的内腔顶部与喷淋箱体1的内腔底壁相连通,连通管3的底口处设有多片导风板7,多片导风板7沿着连通管3的轴心线周向均匀分布且导风板7倾斜设置,使得涡壳2内气流更易回旋。连通管3上安装有维护观察窗17,这样便于人们观察湿式除尘器运行状态。

喷淋箱体1的顶壁上开有排气口1a,喷淋箱体1的底壁倾斜设置,使水流入连通管3内;喷淋箱体1内设有喷淋头8和水汽分离结构9,喷淋头8位于水汽分离结构9的下方。喷淋箱体1的横截面积远大于进风口2a面积,喷淋头8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喷淋头8在同一水平面上横向和纵向均匀排列。水汽分离结构9包括分离滤框和填满分离滤框的空心多面塑料球;分离滤框与喷淋箱体1固定连接。说明书附图给出水汽分离结构9有两组且上下设置,该结构用于保证水汽分离滤。

喷淋箱体1内还设有导流件10,导流件10位于喷淋头8的下方,导流件10使气流向喷淋箱体1的四周扩散,提高横截面上气流流动速度均匀性以及粉尘和水雾分布均匀性,进而提高水汽混合均匀性,保证除尘效率。导流件10包括导流框和填满导流框的空心多面塑料球;导流框与喷淋箱体1固定连接。导流件10和水汽分离结构9中空心多面塑料球相同,因而具有维护方便的优点,同时使得导流件10还具有辅助分离水汽和粉尘的作用。

喷淋箱体1的侧壁上开有维护口以及安装有封堵维护口的维护门11,这样便于人们对喷淋头8、导流件10和水汽分离结构9进行维护。

储水箱4和涡壳2之间设有接水箱12,排水口2b处连接有排水管13,排水管13插入接水箱12内,接水箱12的一侧倾斜设置有滤网14。

通过阐述本湿式除尘器运行过程,进一步说明各个部件的作用和优点。湿式除尘器还包括水泵15,水泵15的进水口与储水箱4的底部相连通,所有喷淋头8均通过水管16与水泵15的出水口相连通;喷淋箱体1的排气口1a处安装有风机。

风机运行时,含有粉尘的气流从进风口2a进入涡壳2,由于涡壳2的内腔呈螺旋线状以及在导风板7的作用下,气流在涡壳2内回转以及逐渐向上流动,在此过程中粉尘会与涡壳2侧壁碰撞,进而分离出部分粉尘,尤其是大颗粒粉尘以及毛布碎屑;再经连通管3进入喷淋箱体1内,接着在导流件10的作用下,气流向四周扩散且逐渐向上流动,经过水汽分离结构9,直至从排风口排出。

水泵15运行时,水泵15将储水箱4内的水泵15至喷淋头8,从喷淋头8喷出的水呈水雾状,使得喷淋箱体1充满水雾;水雾饱和后凝结成水流向下沉降,导流件10向下流淌,再沿着连通管3的管壁和涡壳2的侧壁向下流淌,直至从排水口2b排出,水盛满接水箱12后使排水管13的处于密封状态,即避免空气从排水口2b进入涡壳2内;之后水流向滤网14,毛布碎屑等杂质被滤网14过滤后流入储水箱4内,实现水循环,以及避免毛布碎屑等杂质被水泵15抽入,由此保证了水泵15的使用寿命和显著地降低喷淋头8堵塞可能性。

当水泵15和风机均运行时,气流带动位于涡壳2侧壁上的水流回旋,使得水流向下流淌速度更慢;水流冲刷涡壳2侧壁,避免粉尘粘附在涡壳2侧壁上,以及避免分离出的粉尘重新混入气流中。

挡水条6阻挡回转运动的水流使水流改变方向以及减少气流对底部水流的影响,即使水流沿着挡水条6流入排水口2b,换言之挡水条6结构可使涡壳2的底部采用较矮的圆锥台,以及有效地保证了排水顺畅性,避免涡室底部聚集大量积水。

水流在涡壳2内回转运动过程中会使部分水被气流冲散形成水雾,水雾混入气流中,水雾与粉尘混合实现捕集粉尘。由此可知,气流在涡壳2内实现粉尘预处理,尤其是分离出较大颗粒粉尘以及毛布碎屑。

在喷淋箱体1中水雾混入气流中以及水雾与粉尘重复混合,实现捕集粉尘。最后含有大量水汽的气流经过水汽分离结构9使得粉尘和水汽被分离出来,洁净的空气从排气口1a排出;粉尘随水流向下流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