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炭基催化剂卸载料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13150发布日期:2019-03-15 20:08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一种炭基催化剂卸载料斗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有效约束炭基催化剂细粉并抑制其向环境扩散的炭基催化剂卸载料斗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已知有将炭基催化剂作为媒介对燃烧烟气废气进行处理的脱硫脱硝装置。在该类脱硫脱硝装置中,炭基催化剂作为移动层在吸附塔和解析塔之间循环,实现催化剂的循环再生。在此循环过程中,炭基催化剂由于内部摩擦、和装置金属壁面之间的摩擦、下落过程中的碰撞磨损等因素,直径不可避免地减小并产生细粉。细粉和粒径较小的炭基催化剂残留于物料循环系统中,一方面容易导致吸附塔内的烟气阻力增加,另一方面由于细粉的流动性差,容易引发物料循环故障,故脱硫脱硝装置需将粒径小于规定值的炭基催化剂细粉和颗粒及时筛分排出。另外,脱硫脱硝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工艺产生的化学损耗也使装置中的炭基催化剂存量进一步减少。装置必须及时补充粒径符合要求的新料,以使装置内的炭基催化剂存量保持基本稳定,从而满足对烟气脱硫脱硝的工艺需求。

炭基催化剂主要指活性炭、活性焦等由炭基材料加工而成的空隙率较大的柱状颗粒物,该催化剂具有优异的硫硝吸附脱除性能,脱硫脱硝装置中一般取4~10mm直径的柱状颗粒作为脱硫脱硝媒介。炭基催化剂通常采用柔性集装袋进行包装运输,在使用地点开袋补充至脱硫脱硝装置的储料斗中。但由于炭基催化剂在生产、运输和装卸料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出现挤压、磨损和碰撞等情况,从而导致集装袋内的炭基催化剂含有一定量的细粉,这些细粉在炭基催化剂卸载过程中若不加以控制,将扩散至周围环境,造成环境污染并可能影响现场作业人员健康。

通常情况下,人们采用将集装袋搬运至卸料地点,采用人工解开集装袋扎绳或者采用刀具从下部切开集装袋的方式打开集装袋,并将炭基催化剂卸入卸载料斗中。卸料地点一般设置围挡并安装风扇、风机等设备进行通风,但此类措施效果有限,很难阻止炭基催化剂细粉向环境中扩散。另外,卸料过程中扬起的细粉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卸料人员的作业难度和健康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有效约束炭基催化剂细粉并抑制其向环境扩散的炭基催化剂卸载料斗。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面的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炭基催化剂卸载料斗,包括上部为柱状、下部为锥状、底部设有出料口的载料漏斗,载料漏斗内设有承载漏斗、栅格板、侧壁设有门孔和除尘口;所述承载漏斗呈锥状,底部设有下料口,该承载漏斗的上沿连接在载料漏斗的内壁上,且连接处与载料漏斗的上沿相隔一定距离形成导料围挡;所述栅格板连接在载料漏斗的内壁上,位于承载漏斗下料口的下方一定距离处;所述除尘口设于载料漏斗的侧壁上,高度介于所述承载漏斗的上沿与下料口所在高度之间。

优选地,所述承载漏斗的下料口处设有刀刃朝斜上方或上方的切刀。

优选地,所述切刀为多棱状,每条棱均有刀刃。

优选地,所述承载漏斗的下料口为圆形,所述切刀为3或4棱。

优选地,所述承载漏斗的下料口为方形,所述切刀为4棱。

优选地,承载漏斗的斜面倾角优选35°~50°。

优选地,所述除尘口处设有排气装置。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卸载料斗可以有效约束炭基催化剂细粉并抑制其向环境扩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卸载料斗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集装袋放入卸载料斗中的效果图;

图3为切刀主视图及俯视图(以四棱切刀为例);

图4为安装切刀后的卸载料斗示意图(以方形卸载料斗为例);

图5为安装切刀后的卸载料斗俯视图(以方形卸载料斗为例);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具体介绍本实用新型实质性内容,但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炭基催化剂卸载料斗示意图。主要包括:导料围挡11,形状成漏斗状,用于使炭基催化剂集装袋顺利进入卸载装置;承载漏斗1,用于承载集装袋进入卸载装置时的集装袋负荷,下部下料口用于集装袋内的炭基催化剂落料;门孔2,采用快开门形式,用作人工切袋或疏通积料的操作口;栅格板3,用于过滤炭基催化剂中混入的体积较大的杂物;除尘装置4,用于排出卸载料斗中的炭基催化剂细粉;出料口5,用于排出卸料装置内的炭基催化剂。

1、当炭基催化剂集装袋20从上向下进入卸载料斗10时(如图2所示),首先经过导料围挡11,此时集装袋20贴近导料围挡11的壁面,可初步约束卸载操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炭基催化剂细粉。

2、当集装袋20置于承载漏斗1上时,其底部将穿过承载漏斗1的下料口进入卸载料斗储料空间12,此时可打开门孔2,采用人工方式将集装袋底部切开,炭基催化剂由于重力将落入卸载料斗储料空间12。由于导料围挡11和承载漏斗1斜面上侧空间已基本被集装袋堵住,且卸载料斗储料空间12呈微负压状态,炭基催化剂下落扬起的炭基催化剂细粉将不会通过承载漏斗1向上扩散。同时,门孔将成为除尘装置4的进风口,炭基催化剂下落扬起的炭基催化剂细粉也不会从门孔2向外扩散至周围环境中。

3、在集装袋被切开并正常落料后,关闭门孔2。此时,由于卸载料斗各进气通道已基本被封堵,故卸载料斗储料空间12内部处于更大的负压状态,且集装袋下料口处于此空间内,故落下产生的炭基催化剂细粉将被约束在卸载料斗储料空间12内或被除尘装置4吸走,不会向周围环境自由扩散。

4、随着集装袋20内的炭基催化剂余量逐渐减少,集装袋将在水平方向开始收缩,垂直方向变长,集装袋切口高度将不断下降并始终处于承载漏斗1的下料口下方,炭基催化剂细粉将更难向上扩散至环境中。

5、随着集装袋20内的炭基催化剂余量持续减少,集装袋最终将不能依靠自身体积将承载漏斗堵住,集装袋和承载漏斗之间的间隙将成为除尘装置4的进风口,此时炭基催化剂细粉不能通过间隙向环境扩散。

6、由于集装袋为柔性材料,当集装袋内的炭基催化剂已基本卸载完毕时,集装袋将以自然舒展的状态悬挂于承载漏斗1下料口处。由于承载漏斗下料口已成为除尘进风口,根据气体流动方程可知,承载漏斗下料口处气压将低于环境压力,由此产生的压差将使集装袋有膨胀的趋势,使除尘进风口进一步减小,从而进一步锁住卸载料斗储料空间12内的炭基催化剂细粉。

7、考虑到炭基催化剂集装袋内可能存在的杂物,或者物料下落时发生堵料等情况,栅格板3可过滤炭基催化剂中体积较大的杂物,此时门孔2可作为清理栅格板上的杂物或清理疏通堵料的操作孔使用。

8、门孔采用快开门形式,缩短了操作时间,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减少了炭基催化剂细粉向外逃逸的机会。

9、卸载料斗横截面可以为多种形状,尺寸以比集装袋横截面尺寸稍大为宜,并设置具有减缩效果的开口,以保证集装袋顺利进入卸载料斗,并置于承载漏斗上。

10、集装袋可采用电葫芦或叉车等机械设备起吊至卸载料斗中。

11、根据固体散料的堆积特性,卸载料斗储料空间12的上部将始终保持为自由空间,成为炭基催化剂卸载时的除尘通道。

12、卸载料斗储料空间12始终呈负压状态有利于集装袋内的炭基催化剂下落。

13、承载漏斗斜面倾角在0~90°范围内可选,优选35°~50°。

14、卸载料斗及相关组成构件可采用机械性能满足要求的板材制作,工艺简单。

15、卸载料斗具有较小的占地面积,易于安装实施。

另外,考虑到炭基催化剂具体卸载操作时的便捷性和快速性,也可在承载漏斗1的下料口处安装切刀6。切刀呈棱刺状,棱数可取2~4。考虑到安装的易操作性以炭基催化剂下落的流畅效果,承载漏斗下料口若为圆形,切刀棱数可取3或4,若为方形,棱数可取4。图3以四棱切刀为例,示意了切刀的结构形式,其中6a为切刀主视图,6b为切刀正视图。

图4为安装切刀后的卸载料斗示意图,图5为安装切刀后的卸载料斗俯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流程图。

具体的实施过程如下:

1、炭基催化剂集装袋20从卸载料斗10上部进入,此时卸载料斗侧面门孔2关闭。切刀刺入集装袋内部,且随着集装袋的继续下降,切刀将进一步扩大集装袋的开口尺寸。

2、在切刀切开集装袋时,炭基催化剂将通过承载漏斗的下料口落入卸载料斗底部。集装袋20和导料围挡11、承载漏斗1的壁面之间形成的狭窄空间将作为除尘的进风通道,炭基催化剂下落时扬起的细粉将被气流携带通过除尘装置4排出卸载料斗而不会扩散至卸载料斗周围环境中。

尽管集装袋内余料的逐渐减少,但由于炭基催化剂集装袋切口始终在承载漏斗1的下料口位置,而下料口始终作为除尘装置4唯一的进风口,因而此处的气流具有较强的粉尘裹挟能力,落料产生的细粉将被气流携带至除尘装置4排出,不会向上自由扩散到环境中。

上述实施例的作用在于具体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内容,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道,不应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局限于该具体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