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柜的操作底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65265发布日期:2019-05-24 22:09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生物安全柜的操作底板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物安全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安全柜的操作底板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生物安全柜是多种药物配置时经常用到的一种器械,用来保护操作者本人、实验室环境以及实验材料。生物安全柜广泛应用在医疗卫生、疾病预防与控制、食品卫生、生物制药、环境监测以及各类生物实验室等领域,是保障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的重要基础,属于“民生”计量的范畴。因其运用广泛,操作时间随需求而增加,操作者的舒适性和细节的多用性也逐渐被重视。

现有的生物安全柜为满足不影响进风量和方便升降操作面板的需求,一般采用两种形式。第一种是采用U型槽实现满足进风量的同时,搭配操作底板的折弯翻边实现升降操作面板的功能;第二种是水平底板大面积留进风孔满足风量需求,搭配两个突出的金属提手实现升降操作面板的功能;支撑把手体积小,在非工作状态下折叠到操作底板上,无支撑手臂的作用。但两种方式均不能同时满足不遮挡进风量、提起操作面板和支撑手臂三个功能需求,影响实验质量,适用范围窄,降低用户的体验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兼顾不遮挡进风量和提起操作底板需求的生物安全柜的操作底板,提高实验质量和操作便利性,并且增加支撑手臂的功能,提升生物安全柜操作者的使用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生物安全柜的操作底板结构,在操作底板上活动连接有把手,在操作底板上设有向安全柜内部内凹的槽,且把手具有收纳状态和打开状态,把手收纳状态下把手嵌入槽内设置,在操作底板上设有通风孔。

在该槽的至少一侧槽壁上设有第一排通风孔,在该槽上设有至少两个把手。

操作底板板面靠近槽的一侧设有第二排通风孔。

所述的第一排通风孔和/或第二排通风孔为条形孔。

所述的槽截面呈V形或U形结构。

把手一端延伸至操作底板内部。

所述的把手表面为弧面结构。

所述的把手包括支撑部分和手握部分,且把手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两种状态下手握部分与第一排通风孔和第二排通风之间均具有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把手活动连接在操作面板的通风孔处,使得把手不影响进风量,并且起到了提起操作面板和支撑手臂的功能,在操作结束后把手能收纳到U型槽,不影响生物安全柜的整体外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把手提起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把手收到槽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把手与操作底板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4所示的生物安全柜的操作底板结构,在操作底板1上设有向安全柜内部内凹的槽2,在该槽2的至少一侧槽壁上设有第一排通风孔3,第一排通风孔3为密布的条形孔,并呈一字型排列,本实施例中在该槽2上设有两个把手4,但不限于两个,根据需求以倍数增长,本实施例中两个把手沿槽2中心对称设置,把手4活动配合在该槽2的槽壁上,且把手向槽底部转动至极限位置后可嵌入在该槽中。

操作底板1板面靠近槽的一侧设有第二排通风孔5,第一排通风孔3与第二排通风孔5只有在安装把手4的位置是相通的,其它位置为不相通的。

为了便于把手4的安装,将所述的第一排通风孔3和/或第二排通风孔5形状设计为条形孔。

为了便于容纳把手4将所述的槽截面设计为U形结构,槽2的深度要大于把手4的宽度,这样把手4嵌在槽2中就不影响整体的外观。

把手4一端插入至操作底板1内部,本实施例是在操作底板内壁连接有安装板6,把手4与安装板6之间通过销轴或者铆钉连接,在安装板和把手上均设有通孔,销轴或铆钉穿过通孔实现两者的活动连接。

所述的把手包括支撑部分和手握部分,且把手打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两种状态下手握部分与第一排通风孔和第二排通风之间均具有间隙。为了便于使用者更好的使用把手将所述的把手手握部分表面设计为弧面结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领域内普通的技术人员的简单更改和替换都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