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薏仁米立式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62424发布日期:2019-03-30 09:45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薏仁米立式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粮食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薏仁米立式抛光机。



背景技术:

薏米的营养价值很高,薏米中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矿物质钙、磷、铁、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淀粉、亮氨酸、精氨酸、赖氨酸、酪氨酸、脂肪酸、苡仁酯、苡仁油、谷甾醇、生物碱等营养成分及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其中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的含量远远高于大米。但是薏仁米米粒上具有一v形的米槽,且槽内为灰色或黑色,导致其卖相不佳,且目前的薏仁米抛光装置均不能对薏仁米米槽的槽壁进行抛光。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对薏仁米的米槽进行抛光,使得抛光后的薏仁米通体色泽白亮,且卖相好。

为了实现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薏仁米立式抛光机,包括抛光筒、驱动装置和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一个上端开口的第一空腔,所述抛光筒为竖直设置且上端开口的圆筒,其内侧壁上间隔均匀的布满打磨齿,所述抛光筒下端伸入所述第一空腔内,并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第一空腔内,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抛光筒传动连接,用以驱动所述抛光筒旋转。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且通过在抛光筒的内壁上设置打磨齿,在抛光筒旋转过程中利用其内侧壁上的打磨齿对薏仁米的米槽进行抛光。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至少三个滚轮组件,每个所述滚轮组件分别具有滚轮和与之对应的滚轮座,每个所述滚轮分别水平设置并与对应的滚轮座转动连接,多个所述滚轮组件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间隔均匀的固定在所述第一空腔内壁的上部,每个所述滚轮均与所述抛光筒的外壁接触并相互滚动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多个所述滚轮组件用以在抛光筒旋转时将其扶正,避免其在旋转过程中因离心力作用而摆动或使其与立轴的连接处断裂。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抛光筒上端开口处还设有可打开或关闭其的盖子。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设置盖子可避免抛光筒内的薏仁米在抛光时撒出。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打磨齿为圆弧形且水平设置的条形凸起,其宽度为1-2mm,其厚度为1-2mm。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使得其尺寸恰好与薏仁米的米槽配合。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内位于所述第一空腔下方的位置还设有一个第二空腔,所述驱动装置置于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抛光筒的下端中部竖直设有一根立轴,所述立轴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之间的腔壁,并伸入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立轴与该腔壁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端与所述立轴的下端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立轴带动所述抛光筒旋转。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且更加美观。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和减速机构,所述电机和减速机构均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内,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减速机构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减速机构的输出端与所述立轴的下端传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为两侧敞口的方形框,所述壳体置于所述方形框内,且所述壳体外壁的两端分别水平连接有与所述方形框的两侧侧壁一一对应的转轴,两个所述转轴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水平延伸至与对应的所述方形框的侧壁转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方便抛光筒进料和卸料,抛光完后施加外力推动所述壳体的下端向上旋转至抛光筒的开口朝下以将薏仁米倒出。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起吊装置安装在所述方形框内部的顶壁上,所述连接绳的一端与所述壳体两侧的下部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起吊装置传动连接,所述起吊装置起吊以驱动所述壳体分别朝向所述方形框的两侧敞口处摆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自动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的薏仁米立式抛光机的结构简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所述抛光筒内侧壁上打磨齿的局部分布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的薏仁米立式抛光机的结构简图。

图中:1抛光筒、11打磨齿、12盖子、13立轴、2驱动装置、21电机、22减速机构、3壳体、31第一空腔、32滚轮组件、321滚轮、322滚轮座、33第二空腔、34转轴、4支架、41方形框、42起吊装置、43连接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薏仁米立式抛光机,,包括抛光筒1、驱动装置2和壳体3,所述壳体3内具有一个上端开口的第一空腔31,所述抛光筒1为竖直设置且上端开口的圆筒,其内侧壁上间隔均匀的布满打磨齿11,所述抛光筒1下端伸入所述第一空腔31内,并可转动的安装在所述第一空腔31内,所述驱动装置2与所述抛光筒1传动连接,用以驱动所述抛光筒1旋转,其结构简单,且通过在抛光筒的内壁上设置打磨齿,在抛光筒旋转过程中利用其内侧壁上的打磨齿对薏仁米的米槽进行抛光。

其中,具体的,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至少三个滚轮组件32,每个所述滚轮组件32分别具有滚轮321和与之对应的滚轮座322,每个所述滚轮321分别水平设置并与对应的滚轮座322转动连接,多个所述滚轮组件32位于同一水平面内且间隔均匀的固定在所述第一空腔31内壁的上部,每个所述滚轮321均与所述抛光筒1的外壁接触并相互滚动配合。

其中,优选的,所述壳体为圆槽,所述抛光筒同轴置于所述壳体内,使得其结构美观,且便于滚轮组件的安装。

优选的,多个所述滚轮组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侧壁的上方。多个所述滚轮组件用以在抛光筒旋转时将其扶正,避免其在旋转过程中因离心力作用而摆动或使其与立轴的连接处断裂。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抛光筒1上端开口处还设有可打开或关闭其的盖子12,其中所述盖子与所述抛光筒的上端可通过螺纹连接或是通过锁扣可拆卸连接,设置盖子可避免抛光筒内的薏仁米在抛光时撒出。

进一步的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打磨齿11为圆弧形且水平设置的条形凸起,其宽度为1-2mm,其厚度为1-2mm,进一步的优选的,其长度可设定为2-4mm,其中多个所述打磨齿可分为多组,每组打磨齿内含有多个呈环形分布的打磨齿,多组打磨齿沿所述抛光筒内壁由上向下间隔分布,且相邻两组打磨齿内的打磨齿呈交错分布,且同一组相邻的两个打磨齿在抛光筒内壁上的间隔距离为1-2mm,相邻两组的打磨齿的上下间隔距离为1-2mm。进一步优选的,打磨齿的纵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其底边与所述抛光筒的内侧壁连接,其顶角朝向抛光筒的轴线,而打磨齿的宽度对应的是等腰三角形的底边的长度,其厚度是指等腰三角形底边对应的高度。使得每个打磨齿的尺寸恰好与薏仁米的米槽配合,在打磨时,使得每个打磨齿在打磨时能更好的进行打磨。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壳体3内位于所述第一空腔31下方的位置还设有一个第二空腔33,所述驱动装置2置于所述第二空腔33内,所述抛光筒1的下端中部竖直设有一根立轴13,所述立轴13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一空腔31和第二空腔33之间的腔壁,并伸入所述第二空腔33内,所述立轴13与该腔壁转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2的驱动端与所述立轴13的下端传动连接,以驱动所述立轴13带动所述抛光筒1旋转。结构简单,且更加美观。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驱动装置2包括电机21和减速机构22,所述电机21和减速机构22均设置在所述第二空腔33内,所述电机21的输出端与所述减速机构22的输入端传动连接,所述减速机构22的输出端与所述立轴13的下部传动连接,其中,减速机构优选的采用减速箱。其结构简单。

实施例2

如图3所示,同实施例1,其区别在于,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支架4,所述支架4为两侧敞口的方形框41,所述壳体3置于所述方形框41内,且所述壳体3外壁的两端分别水平连接有与所述方形框41的两侧侧壁一一对应的转轴34,两个所述转轴34相互远离的一端分别水平延伸至与对应的所述方形框41的侧壁转动连接。其结构简单,方便抛光筒进料和卸料,抛光完后施加外力推动所述壳体的下端向上旋转至抛光筒的开口朝下以将薏仁米倒出。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4还包括起吊装置42和连接绳43,所述起吊装置42安装在所述方形框41内部的顶壁上,所述连接绳43的一端与所述壳体3两侧的下部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起吊装置42传动连接,所述起吊装置42起吊以驱动所述壳体3分别朝向所述方形框41的两侧敞口处摆动,其中起吊装置为现有技术,可以是手动起吊装置也可以是电动升降装置,具体在此不做赘述,采用起吊装置可实现壳体的自动绕转,从而减轻劳动强度。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所述抛光筒的上端向上延伸并穿出所述壳体的上端,且所述壳体上端内翻边至靠近所述抛光筒的外侧壁,如此可防止物料跌落井第一空腔内,同时能提高整个装置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