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观察的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2075发布日期:2019-04-24 00:38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观察的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工产品生产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于观察的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有物理或化学反应的不锈钢容器,根据不同的工艺条件需求进行容器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设计条件、过程、检验及制造、验收需依据相关技术标准,以实现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反应功能。

在污水净化领域中也有大量的反应釜用于中和污水或配置净化剂的用途,通常此种领域反应釜没有搅拌装置,是通过注入压缩空气来达到釜内物质混配中和的目的,所以中和难度大,要求高。现有技术一般是通过在釜外安装观察窗来观察釜内反应效果,但通常观察窗存在视野的死角,使观察者无法充分判断釜内反应的情况,从而提前或滞后终止反应,造成反应效果差,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观察的反应釜,具有方便观察反应釜内物料反应进程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便于观察的反应釜,包括釜体和釜盖,所述釜盖开设有加料口和辅料口,所述釜体底部开设有出料口,所述釜盖上端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有伸入釜体内的搅拌杆,所述搅拌杆上固定连接有搅拌器;

所述加料口上设置有观察窗,所述辅料口上设置有照明窗,所述照明窗上方设置有照明灯,所述照明灯与釜盖之间通过角度调节机构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增加有照明灯的照明窗以及观察窗,方便观察反应釜内物料的反应进程,进而有效的减少由于观察者无法充分判断釜内反应而出现的操作失误。

进一步的,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同轴套设在照明窗外侧的转盘,所述转盘上方边缘设置有螺栓固定在釜盖上的限位板;

所述转盘顶端固定有两个用于支撑照明灯的立柱,两个立柱对称设置在转盘径向的两侧,所述照明灯固定在两个立柱之间,所述照明灯与立柱之间通过轴向平行于转盘顶壁的锁紧螺栓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盘和立柱的设置实现了照明灯多角度的调节功能,进而实现对反应釜内不同位置的照明,方便观察反应釜内不同位点物料的反应程度。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呈L型设置,所述限位板的一端固定在釜盖上,另一端位于转盘正上方,所述限位板顶部螺纹连接有与转盘顶壁抵触的压紧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转盘旋转角度的固定,进而提高照明灯与釜盖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立柱顶端分别开设有腰型调节孔,所述调节孔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立柱的竖直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照明灯水平方向的调节功能,进而进一步增大了照明灯的照明范围。

进一步的,所述照明窗法兰固定在辅料口顶部,所述辅料口顶部设置有下法兰盘,所述照明窗外沿设置有上法兰盘,所述上法兰盘和下法兰盘之间设置有第一橡胶密封圈,所述上法兰盘和下法兰盘之间通过螺栓固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方便了照明窗的拆装清洗,第一橡胶密封圈的设置提高照明窗与釜盖之间的密封性,进而在对釜体进行抽真空操作时,减少了照明窗处漏气现象的发生。

进一步的,所述下法兰盘内沿顶壁同轴开设有第一环槽,所述第一环槽内嵌设有第二橡胶密封圈,所述上法兰盘内沿底壁开设有与第一环槽相对应的第二环槽;

所述上法兰盘和下法兰盘相互抵接时,所述第二橡胶密封圈顶壁与第二环槽底壁紧密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橡胶密封圈的设置进一步对上下法兰的连接处进行密封,有效提高了反应釜的整体气密性。

进一步的,所述搅拌器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固定在搅拌杆上的第一搅拌桨、第二搅拌桨,所述第一搅拌桨包括横向固定在搅拌杆上的水平杆、沿水平杆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竖直杆,所述第二搅拌桨呈开口向上的U型杆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搅拌桨和第二搅拌桨共同实现了对反应釜内物料的搅拌作用,水平杆和竖直杆的设置实现了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的搅拌功能,进而提高了物料的混合均匀度。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电机底部与釜盖之间设置有防护网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网罩的设置对驱动电机起到防护作用,减少了外界杂质进入驱动电机与釜盖之间缝隙的可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观察窗和照明窗的设置,能够起到方便观察反应釜内物料反应程度的效果;

2.通过角度调节机构的设置,能够起到调节照明灯照明角度的效果;

3.通过防护网罩的设置,能够起到对驱动电机的防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整体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搅拌器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用于体现角度调节机构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用于体现第一橡胶密封圈和第二橡胶密封圈的B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釜体;11、出料口;2、釜盖;3、加料口;31、观察窗;4、辅料口;41、照明窗;42、照明灯;43、下法兰盘;431、第一环槽;44、上法兰盘;441、第二环槽;45、第一橡胶密封圈;46、第二橡胶密封圈;5、驱动电机;51、搅拌杆;52、防护网罩;6、搅拌器;61、第一搅拌桨;611、水平杆;612、竖直杆;62、第二搅拌桨;7、角度调节机构;71、转盘;72、限位板;721、压紧螺栓;73、立柱;731、调节孔;732、锁紧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一种便于观察的反应釜,如图1所示,包括釜体1和釜盖2。釜盖2开设有加料口3和辅料口4,釜体1底部开设有出料口11。加料口3上法兰连接有观察窗31,辅料口4上法兰连接有照明窗41。照明窗41上方设置有照明灯42,照明灯42与釜盖2之间通过角度调节机构7连接。釜盖2上端中部设置有驱动电机5,驱动电机5底部设置有防护网罩52,减少了外界杂质进入驱动电机与釜盖之间缝隙。

如图2所示,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同轴固定连接有伸入釜体1内的搅拌杆51,搅拌杆51上固定连接有搅拌器6。搅拌器6包括由上至下依次固定在搅拌杆51上的第一搅拌桨61、第二搅拌桨62。第一搅拌桨61包括横向固定在搅拌杆51上的水平杆611、沿水平杆611长度方向均匀分布的竖直杆612;第二搅拌桨62呈开口向上的U型杆状。第一搅拌桨61和第二搅拌桨62共同实现了对反应釜内物料的搅拌作用,水平杆611和竖直杆612的设置实现了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的搅拌功能,提高了物料的混合均匀度。

如图3所示,角度调节机构7包括同轴套设在照明窗41外侧的转盘71,转盘71转动连接在釜盖2上。转盘71上方边缘设置有螺栓固定在釜盖2上的截面呈L型的限位板72,限位板72的一端固定在釜盖2上,另一端位于转盘71正上方,限位板72顶部螺纹连接有与转盘71顶壁抵触的压紧螺栓721。转盘71顶端固定有两个用于支撑照明灯42的立柱73,两个立柱73对称设置在转盘71径向的两侧,照明灯42夹持固定在两个立柱73之间,照明灯42与立柱73之间通过轴向平行于转盘71顶壁的锁紧螺栓732固定;两个立柱73上分别开设有供锁紧螺栓732穿过的腰型调节孔731,调节孔731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立柱73的竖直方向。转盘71、立柱73和调节孔731的设置实现了照明灯42多角度的调节功能,进而实现对反应釜内不同位置的照明,方便观察反应釜内不同位点物料的反应程度。

如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照明窗41与辅料口4、观察窗31与加料口3,二者的连接方式相同,以下仅针对照明窗41与辅料口4的连接关系进行详述。辅料口4顶部设置有下法兰盘43,照明窗41外沿设置有上法兰盘44。上法兰盘44和下法兰盘43之间设置有第一橡胶密封圈45,上法兰盘44和下法兰盘43之间通过螺栓固定。下法兰盘43内沿顶壁同轴开设有第一环槽431,第一环槽431内嵌设有第二橡胶密封圈46,上法兰盘44内沿底壁开设有与第一环槽431相对应的第二环槽441;当上法兰盘44和下法兰盘43相互抵接时,第二橡胶密封圈46顶壁与第二环槽441底壁紧密抵接。第一橡胶密封圈45位于下法兰盘43的外沿,第一橡胶密封圈45和第二橡胶密封圈46对照明窗41与辅料口4的连接间隙实现了双重密封作用,有效提高了反应釜的气密性,减少了对釜体1进行抽真空操作时漏气现象的发生。

工作过程:在反应釜正常工作状态下,驱动电机5带动搅拌杆51及第一搅拌桨61和第二搅拌桨62转动,实现反应釜内物料的混合。同时,开启照明灯42电源,并调节照明灯42的照射角度,通过观察窗31观察反应釜内物料的反应进程,准确判断釜内反应状态。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