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排气口的方形自动排料粉尘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21343发布日期:2019-07-19 23:01阅读:50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排气口的方形自动排料粉尘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粉尘的运输,特别涉及一种具有排气口的方形自动排料粉尘仓。



背景技术:

工业粉尘处理中,在除尘器的布袋下方收集好了粉尘,通常在布袋下方接有提升机,将粉尘存放在粉尘仓中,等到集中到了一定的存量再集中运走。

在现有技术中,除尘器收集的粉尘由粉尘仓上方进下方出,但是由于粉尘仓在集料过程中处于密闭的状态,当除尘器的出料阀长期使用出现磨损漏气时,在除尘器的作用下,粉尘仓内呈负压状态,进而影响粉尘仓的集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排气口的方形自动排料粉尘仓,具有内部气压平衡,方便集料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具有排气口的方形自动排料粉尘仓,包括方形的仓体,所述仓体上端开设有粉尘进料口,所述仓体下端设置有排料口,所述排料口内设置有排料阀,所述仓体顶部设置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上设置有排气过滤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气口的设置能够平衡仓体内的气压,当粉尘进入仓体时,排气口能够将仓体内的气体排出,当粉尘输出仓体时,排气口能够将外界的空气补充至仓体内。同时排气过滤装置,能有效降低粉尘沿排气口外泄的可能,减少了外界灰尘等杂质进入仓体污染粉料。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过滤装置包括排气管和底端开口的滤芯,所述排气管的轴线与排气口的轴线共线,所述排气管罩设在排气口外周并且底壁与仓体顶壁固定连接;

所述排气口内壁与排气管内壁之间形成供滤芯放置的承接部,所述滤芯外壁与排气管内壁之间形成底端封闭的气流通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仓体内的气流由滤芯底部进入滤芯,在滤芯的过滤作用下沿滤芯侧壁进入气流通道,然后由排气管顶部排出,实现了对经过排气口的气流的过滤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排气管外壁开设有若干与气流通道相通的排气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气口的设置方便了排气口的进气和出气,提高了气流的流通性。

进一步的,所述气流通道上方可拆卸连接有锥形防护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减少了外界雨水、杂质等进入气流通道的可能。

进一步的,所述滤芯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圆盘状顶盖和圆环状底盖,所述底盖远离顶盖的一端与承接部相互贴合抵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滤芯底盖朝下放置在承接部,实现了滤芯的过滤功能,底盖和顶盖的设置提高了滤芯结构的稳定性,方便了滤芯的安放。

进一步的,所述底盖远离顶盖的一端同轴环设有密封橡胶圈,所述承接部顶部设置有供密封橡胶圈嵌设的定位环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滤芯与承接部的定位安装,同时减少了气流未经过滤而沿滤芯底壁穿过的可能,进而提高了滤芯对气流的过滤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底盖外壁固定有若干水平耳板,所述承接部顶壁设置有与L型耳板适配的卡环,所述卡环顶壁开设有供连接耳嵌入的缺口;

所述密封橡胶圈嵌入定位环槽内时,所述耳板位于卡环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了滤芯与承接部的卡接,减少了仓体工作状态下滤芯震动造成的漏气现象,同时减少了滤芯与排气管内壁碰撞造成的损伤。

进一步的,所述顶盖外壁对称开设有两个螺孔,所述螺孔内螺纹连接有压杆,所述排气管外壁相对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与螺孔位置相对的L型限位孔,两个所述L型限位孔关于排气管中心对称,所述压杆远离螺孔的一端穿出L型限位孔;

所述压杆位于L型限位孔顶部末端时,所述耳板位于缺口的正上方;

所述压杆位于L型限位孔底部末端时,所述耳板嵌设在卡环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杆带动滤芯向下运动,将压杆沿L型限位孔底端拨动,实现了滤芯的旋转,进而可将耳板旋入卡环内,这样的方式方便了滤芯的安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排气口和排气过滤装置的设置,能够起到方便仓体集料,减少灰尘等杂质进入仓体的效果;

2.通过带有缺口的卡环和耳板的设置,能够起到实现滤芯与承接部稳步卡接的效果;

3.通过压杆和L型限位孔的设置,能够起到方便滤芯旋动安装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排气口、排气过滤装置和仓体之间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排气过滤装置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中用于体现排气过滤装置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中,1、仓体;2、粉尘进料口;3、排料口;31、排料阀;4、排气口;5、排气过滤装置;51、排气管;511、排气孔;512、限位孔;52、滤芯;521、顶盖;522、底盖;523、密封橡胶圈;524、耳板;525、螺孔;526、压杆; 53、承接部;531、定位环槽;532、卡环;533、缺口;54、气流通道;6、防护盖;61、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1:

一种具有排气口的方形自动排料粉尘仓,如图1所示,包括方形的仓体1,减少粉尘在仓体1内壁上堆积的情况。仓体1上端开设有粉尘进料口2和排气口4,排气口4上设置有排气过滤装置5;仓体1下端设置有排料口3,排料口3内设置有排料阀31。排气口4能够平衡仓体1内的气压,粉尘进入仓体1时,排气口4能够将仓体1内的气体排出,当粉尘从出料管道处输出仓体1时,排气口4能够将外界的空气补充至仓体1内。

如图2所示,排气过滤装置5包括排气管51和底端开口的滤芯52,排气口4呈圆形孔,排气管51底端与仓体1顶壁固定连接,排气管51、滤芯52以及排气口4三者的轴线共线,并且排气管51内径、滤芯52外径以及排气口4口径依次减小,排气口4内壁与排气管51内壁之间形成供滤芯52放置的承接部53。滤芯52底端搭接在承接部53顶壁,滤芯52外壁与排气管51内壁之间形成底端封闭的气流通道54。排气管51外壁开设有若干与气流通道54相通的排气孔511。外界气体沿排气孔511、气流通道54、滤芯52和排气口4进入仓体1;反之仓体1内的气流通过排气口4,然后在滤芯52的过滤作用下,沿气流通道54顶端开口以及排气孔511排出。为了减少外界雨水等杂质进入排气管51,在气流通道54上方可拆卸连接有锥形防护盖6。防滑盖通过支杆61固定在排气管51顶部,支杆61底端焊接固定在排气管51上,顶端插接在防护盖6底壁,并且支杆61的轴向平行于排气管51的轴向。

具体实施过程:将排气管51焊接固定在排气口4顶端,排气管51与排气口4同轴;将滤芯52开口朝向放置在排气管51内,并使得滤芯52与排气口4同轴,然后在顶部的支杆61上插接固定防护盖6,即实现了排气过滤装置5的安装。

实施例2:

一种具有排气口的方形自动排料粉尘仓,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滤芯5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固定有圆盘状顶盖521和圆环状底盖522,通过顶盖521和底盖522实现了滤芯52顶端封闭底端开口。底盖522远离顶盖521的一端同轴环设有密封橡胶圈523,承接部53顶部设置有供密封橡胶圈523嵌设的定位环槽531。底盖522外壁固定有若干水平耳板524,承接部53顶壁设置有与L型耳板524适配的卡环532,卡环532顶壁开设有供连接耳嵌入的缺口533。顶盖521外壁对称开设有两个螺孔525。螺孔525内螺纹连接有压杆526,排气管51外壁相对的两侧分别开设有与螺孔525位置相对的L型限位孔512,两个L型限位孔512关于排气管51中心对称,压杆526远离螺孔525的一端穿出L型限位孔512。

安装滤芯52时,将滤芯52放置在排气管51内,然后将两个压杆526分别由排气管51外壁沿L型限位孔512穿入排气管51并与螺孔525螺纹连接,此时耳板524位于缺口533的正上方,将两个压杆526沿L型限位孔512的竖直相向下压动,直至压杆526位于L型限位孔512底端,此时密封橡胶圈523嵌入定位环槽531,耳板524的高度与卡环532中部相对应,然后继续沿L型限位孔512方向旋动压杆526,压杆526带动滤芯52转动,耳板524旋入卡环532内,实现了滤芯52与承接部53的稳定连接。减少了仓体1工作状态震动现象带来的滤芯52晃动问题。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