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溢浓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61397发布日期:2019-07-24 11:31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溢浓密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总体涉及生产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防溢浓密机。



背景技术:

化工生产中,浓密机是关键设备之一,在生产过程中起缓冲及重力沉降作用。溢流是固体矿的矿浆经重力沉降后需要排出的液相,溢流液位的高低影响着设备的正常运行及环境安全。浓密机溢流液位过高,溢流将溢出浓密机,不仅影响生产量,并且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严重时会淹没周边道路及设备设施,所以严格控制浓密机溢流的液位,对于生产来说十分重要。

通常,溢流在溢出浓密机后进入溢流槽,然后通过渣浆泵进入溢流罐。由于生产或者设备原因,有时会导致浓密机溢流排放不及时,当溢流液位高出溢流槽时,溢流会发生跑冒现象。生产过程中,对浓密机液位的检测主要是靠人工巡检,不能够及时掌握溢流现象,不能及时在溢流不正常时,及时的对设备进行维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解决浓密机溢流液溢出的问题,在溢流过量时,通过收集自动流出溢流槽的溢流液,有效避免溢流液位对生产设备的影响;同时,当溢流出现异常时,能够及时的反馈,便于维修。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防溢浓密机,包括浓密机主体1、溢流槽2、防溢槽3;所述浓密机主体1用于矿浆的浓缩处理,产生溢流液;所述溢流槽2为环形,位于所述浓密机主体的顶部,用于使溢流液由所述溢流槽2溢出;所述防溢槽3安装在所述溢流槽2外围,用于当溢流液位高出溢流槽2时,多余溢流由防溢槽3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防溢槽3为环形;所述防溢槽3的外壁高于所述溢流槽2;所述防溢槽3底端与所述浓密机主体1连接,在所述防溢槽3的外壁与所述浓密机主体1之间形成环形空腔,用于容纳从所述溢流槽2溢出的多余溢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防溢槽3为漏斗形,所述防溢槽3外壁高于所述溢流槽2;所述防溢槽3底端与所述浓密机主体1连接;所述防溢槽3的侧壁与所述溢流槽2的外壁连接;所述位于所述溢流槽2的外壁位于所述防溢槽3侧壁之间的部分设置U型凹陷;所述U型凹陷的底部高于所述溢流槽2的内壁高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防溢槽3为一个或多个。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防溢槽3为四个,围绕所述浓密机主体1设置,相对两个防溢槽3连线与另外两个防溢槽3之间连线的夹角为90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防溢槽3底部设置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用于将多余溢流排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的浓密机还包括液位感应器4和报警装置5;所述液位感应器4位于所述防溢槽3底部,用于检测所述防溢槽3底部的液位;所述报警装置5与所述液位感应器4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液位感应器4的检测值发出警报。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防溢槽,缓解了浓密机溢流压力,通过自动流出溢流槽来降低溢流液位,有效的避免溢流液位对生产工艺的影响;相邻所述防溢槽相互呈九十度角设置,使得能够快速的对缓解溢流压力;同时,当溢流出现异常时,能够及时的发出警报,便于维修。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防溢的浓密机的示意图;

图2是环形防溢槽的示意图;

图3是漏斗形的防溢槽的示意图;

图4是四个防溢槽的示意图。以及

图5是液位感应器和报警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参考标号是指本实用新型中的组件、技术,以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在适合的环境下实现能更易于被理解。下面的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具体化,并且与权利要求相关的其它没有明确说明的具体实现也属于权利要求的范围。

图1示出了一种防溢浓密机的示意图。

如图1所示,一种防溢浓密机,包括浓密机主体1、溢流槽2、防溢槽3;所述浓密机主体1用于矿浆的浓缩处理,产生溢流液;所述溢流槽2为环形,位于所述浓密机主体的顶部,用于使溢流液由所述溢流槽2溢出;所述防溢槽3安装在所述溢流槽2外围,用于当溢流液位高出溢流槽2时,多余溢流由防溢槽3排出。

图1中,上图为俯视图,下图为侧视图。图1中以方形的防溢槽3为例。

当由于生产或者故障等原因,溢流液位高出所述溢流槽2时,多余溢流将从所述溢流槽2溢出,在没有设置所述防溢槽3时,所述多余溢流通常会沿所述浓密机主体1流至地面造成对地面或设备的损伤。

所述防溢槽3用于容纳多余溢流,所述多余溢流从所述溢流槽2溢出流入所述防溢槽3,避免了多余溢流对地面或者设备的损伤。

现有技术中,所述溢流槽2通常设置有溢流液排放口,所述防溢槽3围绕所述溢流槽2设置时,需要避开所述溢流液排放口。

所述防溢槽3的外壁的高度可以高于或等于所述溢流槽2的外壁的高度。所述溢流槽2的底部与所述浓密机主体1外壁连接,形成横截面为V形的开口腔体。

所述防溢槽3可以是圆形、方形或者其他可替代的形状,可以按照场地限制或者工艺需要进行调整。

所述防溢槽可以设置多余溢流出口,也可以不设置,由操作人员定期抽取。因为浓密机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是定期巡检的,可以根据工作人员巡检的间隔,设计所述防溢槽的容量大小,便于为工作人员处理所述多余溢流留出足够的时间。

图2示出了环形防溢槽的示意图。

如图2所示,所述防溢槽3为环形;所述防溢槽3的外壁高于所述溢流槽2;所述防溢槽3底端与所述浓密机主体1连接,在所述防溢槽3的外壁与所述浓密机主体1之间形成环形空腔,用于容纳从所述溢流槽2溢出的多余溢流。

图2中,上图为俯视图,下图为侧视图。

所述防溢槽3的外壁高于所述溢流槽2的外壁,目的是当所述多余溢流从所述溢流槽2流出时,避免水滴飞溅至地面或者浓密机主体1附近的设备,同时增大所述防溢槽3的容积。

所述防溢槽3环形设置,无论所述多余溢流从所述溢流槽2的哪个方向向外流出,都能够被所述防溢槽3收集。

所述防溢槽3与所述浓密机主体1之间形成横截面为U型的开口腔体,使得所述防溢槽3具备比较大的容积。

同时,所述防溢槽3在设置时,避开所述溢流槽2的出水口。即在所述溢流槽2的出水口处,适当的将所述防溢槽3与所述浓密机主体1连接线在所述溢流槽2的出水口处设置在所述出水口的上方。

图3示出了漏斗形的防溢槽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所述防溢槽3为漏斗形,所述防溢槽3外壁高于所述溢流槽2;所述防溢槽3底端与所述浓密机主体1连接;所述防溢槽3的侧壁与所述溢流槽2的外壁连接;所述位于所述溢流槽2的外壁位于所述防溢槽3侧壁之间的部分设置U型凹陷;所述U型凹陷的底部高于所述溢流槽2的内壁高度。

图3中,上图为俯视图,下图为侧视图。字母A表示U型凹陷,以粗实线表示。为了表达清楚,图3设置了正面和侧面共两个防溢槽3。

当所述溢流槽2的溢流液到达一定的高度,超过所述U型凹陷的底部,多余溢流将从所述U型凹陷处流出,自流至所述防溢槽3中。

漏斗形防溢槽3的设置可以节省物料,减少施工难度,由于其与所述浓密机主体1的接触长度较小,大大减轻防渗透工作的难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防溢槽3为一个或多个。

现有浓密机的尺寸都比较大,为了尽可能的减少多余溢流外溢至地面,迅速解决多余溢流,可以设置多个所述防溢槽3。

图4示出了四个防溢槽的示意图。

如图4所示,所述防溢槽3为四个,围绕所述浓密机主体1设置,相对两个防溢槽3连线与另外两个防溢槽3之间连线的夹角为90度。

所述防溢槽3两两相对设置,一方面减少环形设置时的物料损耗,另一方面,所述溢流槽2为环形,从四个方向上,能够最有效率的解决多余溢流的问题,使多余溢流较快的排放至所述防溢槽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所述防溢槽3底部设置出水口,所述出水口用于将多余溢流排出。

所述防溢槽3的出水口与污水池连接,溢流通过防溢槽3进入污水池。

图5示出了液位感应器和报警装置的示意图。

如图5所示,所述的浓密机,还包括液位感应器4和报警装置5;所述液位感应器4位于所述防溢槽3底部,用于检测所述防溢槽3底部的液位;所述报警装置5与所述液位感应器4连接,用于根据所述液位感应器4的检测值发出警报。

可以设置报警阈值,即设定当所述防溢槽3内部的水位到达某一深度时,即由所述报警装置5根据所述液位感应器4检测的水位深度发出警报,维修人员可以在接收到警报后,及时对设备进行检修。

所述液位感应器4和警报装置可以用现有的或将来实用新型的任意型号,本实用新型不予限定。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防溢槽,缓解了浓密机溢流压力,通过自动流出溢流槽来降低溢流液位,有效的避免溢流液位对生产工艺的影响;相邻所述防溢槽相互呈九十度角设置,使得能够快速的对缓解溢流压力;同时,当溢流出现异常时,能够及时的发出警报,便于维修。

应该注意的是,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而不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限制,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设计出替换实施例。在权利要求中,不应将位于括号之间的任何参考符号构造成对权利要求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