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涂料喷涂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93109发布日期:2019-09-17 21:20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涂料喷涂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涂料检测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涂料喷涂设备。



背景技术:

UV涂料是指利用UV辐射固化的涂料,UV固化涂料可应用于油墨印刷中,并可涂布于玻璃、塑料、木材等包材上。UV固化型涂料没有挥发组分,具有防止污染及节能的效果,且涂饰的化学性、物理性优秀、有快速固化的特性。

在现有技术中,需要对UV固化涂饰进行盐雾、稳定性等检测试验,检测人员需要将涂料喷涂于样板上,再将样板放入相应的检测设备中以完成检测作业。如图4所示,检测人员将液态涂料填装于喷枪2的承装筒21中,并在操作平台1处操作喷枪2将液态涂料均匀喷涂于样板上,且喷枪2的喷口朝向操作平台1的收集槽11,多余的涂料收集于收集槽11内,从而完成样板的制作操作。

在样板的实际制作过程中,虽然喷枪的喷口朝向操作平台的收集槽,但是受到室内气流的影响,喷出的液态涂料仍然会产生逸散现象,检测人员或者操作人员吸入身体内,会影响身体健康,现有技术存在可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涂料喷涂设备,通过在操作平台设置送风系统和水循环系统,送风系统将逸散的涂料吹向收集槽,水循环系统完成逸散涂料的吸附,从而达到保护检测人员或者操作人员身体健康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涂料喷涂设备,包括有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上设置有喷枪和收集槽,所述操作平台包括有送风系统和水循环系统,所述水循环系统包括有与收集槽相连通的循环管道以及与循环管道相连通的循环泵,且所述循环管道在收集槽上形成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送风系统包括有开设于操作平台上的送风口以及与送风口相连通的风机,且所述送风口的开设方向朝向收集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测人员或者操作人员在进行喷涂作业时,送风系统向收集槽方向送风,将逸散的涂料吹向收集槽中,且水循环系统吸附收集沉积于收集槽中的涂料,送风系统和水循环系统相配合达到提高逸散涂料吸附收集效果的目的,进而达到保护检测人员或者操作人员作业安全、身体健康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槽上罩设有罩体,所述罩体的一侧设置为开口,所述出水口开设于与开口相对设置的罩体的背板上并位于进水口的上方,且所述出水口设置为水平的狭长窄口结构,所述罩体的背板上形成有水幕。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测人员或者操作人员进行喷涂作业时,逸散的涂料在送风系统作用下吹向收集槽和水幕上,从而实现对逸散涂料的全面吸附;水幕的设置,有利于提高逸散涂料的吸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进水口开设于与罩体的背板相对设置的收集槽的侧壁上,且所述收集槽的槽底由进水口朝向出水口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循环系统可在收集槽的槽底形成积水,既有利于提高针对逸散涂料的吸附收集效果,又可以预防涂料沉积于收集槽的槽底形成沉积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罩体的背板设置为弧型结构,且所述罩体的背板朝向收集槽的一侧弯曲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罩体的背板设置为弧型结构,则罩体背板上形成的水幕为弧型水幕,弧型的水幕既有利于吸收向上漂浮的逸散涂料,又有利于提高水幕的吸附面积。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罩体的背板底部竖直开设形成有分流引导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水流在分流引导槽处分流形成多股水流束,检测人员或者操作人员在进行喷涂操作时,喷枪的喷口朝向水流束,既有利于提高水幕对逸散涂料的吸附收集效果,又可以避免在罩体的背板上沉积形成涂料沉积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送风口包括有开设于罩体的顶板处的顶部风口以及设置于罩体的开口顶端处的侧向风口,且所述顶部风口和侧向风口均与风机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部风口从顶部朝向下方送风,侧向风口从侧面朝向底部送风,两种送风方式相结合,以达到提高送风收集吸附效果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部风口和侧向风口处均罩设有整流罩,且所述整流罩朝向收集槽方向延伸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整流罩起到收束气流的作用,以达到进一步提高送风吸附收集效果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集槽连通有进水管和出水管,且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上均设置有阀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者开启进水管的阀门,可向收集槽中补充清水或者净水;使用者开启出水管的阀门,可排出收集槽中的污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送风系统向收集槽方向送风,将逸散的涂料吹向收集槽中,且水循环系统吸附收集沉积于收集槽中的涂料,即送风系统与水循环系统相配合达到提高逸散涂料吸附收集效果的目的,进而达到保护检测人员或者操作人员作业安全、身体健康的目的;

其二:由顶部风口、侧向风口以及风机构成的送风系统,可实现立体式的送风系统,从而达到进一步提高逸散涂料吸附收集效果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涂料喷涂设备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主要用于展示送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涂料喷涂设备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4是背景技术附图。

附图标记:1、操作平台;11、收集槽;12、进水口;13、出水口;2、喷枪;21、承装筒;3、送风系统;31、送风口;311、顶部风口;312、侧向风口;32、风机;33、整流罩;4、水循环系统;41、循环管道;42、循环泵;5、罩体;51、开口;52、背板;521、分流引导槽;6、进水管;7、出水管;8、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涂料喷涂设备,包括有操作平台1以及一体罩设于操作平台1上的罩体5,罩体5的一侧形成有开口51,操作平台1的内部开设有收集槽11,且操作平台1位于开口51处设置有多把喷枪2。检测人员或者操作人员可通过喷枪2朝向收集槽11的方向在样板表面喷涂形成UV固化涂料层,以便于进行后续的检测作业,且收集槽11和罩体5起到收集从喷枪2喷出并逸散至周围环境中的涂料的作用。

操作平台1上设置有送风系统3和水循环系统4,送风系统3将逸散至周围环境中的涂料吹向收集槽11,水循环系统4起到吸附收集槽11内的涂料的作用,即送风系统3与水循环系统4相配合达到提高收集槽11收集吸附逸散涂料效果的目的,进而达到保护检测人员或者操作人员作业安全、身体健康的目的。

结合图2和图3所示,送风系统3包括有开设于罩体5上的送风口31以及与送风口31相连通的风机32,且送风口31包括有开设于罩体5的顶板上的顶部风口311以及开设于罩体5的开口51顶端处的侧向风口312,顶部风口311和侧向风口312的出风口处均通过螺丝固定有整流罩33,且整流罩33朝向收集槽11的方向延伸形成,整流罩33的出风口同样朝向收集槽11方向开设。在罩体5与收集槽11构成的半封闭空间内形成立体式的送风系统3,即从顶部和侧向两个方向共同向收集槽11方向送风,从而达到提高收集槽11收集逸散涂料效果的目的。

水循环系统4包括有与收集槽11相连通的循环管道41以及与循环管道41相连通的循环泵42,循环管道41包括有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进水口12开设形成于收集槽11上与罩体5的底板相对设置的侧壁底端处,出水口13开设形成于罩体5的背板52顶端处,且进水口12和出水口13均设置为狭长窄口结构,可以在罩体5的背板52上形成有水幕,从而达到提高水循环系统4吸附涂料效果的目的。

结合图1和图3所示,为了达到进一步提高逸散涂料吸附效果的目的,收集槽11的槽底由进水口12朝向出水口13方向倾斜设置,则收集槽11内可形成有积水;且罩体5的背板52设置为弧型结构并朝向收集槽11的一侧弯曲,则罩体5背板52上形成的水幕为弧型水幕,弧型的水幕既有利于吸收向上漂浮的逸散涂料,又有利于提高水幕的吸附面积。罩体5的背板52底部竖直开设形成有分流引导槽521,水流在分流引导槽521处分流形成多股水流束,检测人员或者操作人员在进行喷涂操作时,喷枪2的喷口朝向水流束,既有利于提高水幕对逸散涂料的吸附收集效果,又可以避免在罩体5的背板52上沉积形成涂料沉积层。

结合图1和图2所示,收集槽11的槽底连通有进水管6和出水管7,且进水管6和出水管7上均设置有阀门8,使用者单独开启进水管6的阀门8,并通过水泵将清水或净水抽至收集槽11内;使用者单独开启出水管7的阀门8,并通过抽水机将收集槽11内的净水或者清水抽出收集槽11。

下面结合具体动作对本实施例作进一步阐述:

检测人员或者操作人员通过喷枪2朝向收集槽11的方向在样板上喷涂形成UV固化涂料层的过程中,由顶部风口311、侧向风口312以及风机32构成的送风系统3将逸散的涂料吹至收集槽11中和形成于罩体5的背板52上的水幕上,从而达到收集吸附逸散涂料的目的,且水循环系统4实现流水吸附冲洗的目的,达到进一步提高逸散涂料吸附效果的目的。

本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