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混合料热再生尾气处理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432159发布日期:2019-04-17 03:38阅读:315来源:国知局
一种沥青混合料热再生尾气处理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沥青尾气处理技术领域,更为具体地说是指一种沥青混合料热再生尾气处理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近几十年的公路建设蓬勃发展,现每年因公路的翻修、大修所产生的废旧沥青混合料的数量与日俱增,如果这些旧沥青混合料不能得到合理的利用将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废旧沥青混合料的再生利用已经成为世界性的一个热门课题。

沥青混合料再生技术是将废旧沥青混合料进行回收利用的一种技术,热再生技术是目前运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再生工艺之一。现有再生技术运用方式中一种运用最多的方式是将废旧沥青混合料按一定比例添加到新料、新沥青等原生料中一同搅拌形成成品料,这种方式主要由一套原生设备与一套再生设备,且两套设备共用一套尾气处理系统,所以当需添加废旧沥青混合料时,两套设备需同时开机使用。

由于废旧沥青混合料加热后产生的尾气中包含粉尘、沥青烟气等多种复杂成分,所以,再生尾气必须得到有效处理,否则,对环境将会造成严重污染。为了将再生尾气中的粉尘和沥青烟气处理干净,这种再生加原生组合设备的再生尾气处理方式是将再生尾气送入原生烘干滚筒二次燃烧后,再通过原生布袋除尘器将粉尘过滤,最终达到合格的排放标准。

然而,随着人们对环保越来越重视,对于废旧沥青混合料添加比例要求也不断提高,甚至需要达到全再生的要求,即通过全部添加废旧沥青混合料、一定比例的再生剂等达到形成合格成品料的工艺要求。因此,现有的这种原生加再生组合工艺形式将无法满足全再生功能的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沥青混合料热再生尾气处理装置及方法,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沥青混合料热再生尾气处理装置无法满足全再生功能使用等缺点。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沥青混合料热再生尾气处理装置,包括烟尘吸附装置和烟气焚烧装置,所述烟尘吸附装置的前端通过尾气管路一与再生烘干系统的尾气排放端连接,所述烟尘吸附装置的末端通过一风机管道连接一个风机,所述再生烘干系统的尾气排放端还通过尾气管路二与所述风机管道连接,所述尾气管路一及所述尾气管路二分别对应设有风门一及风门二,所述风机的出风口通过尾气管路三及尾气管路四分别与原生烘干系统及所述烟气焚烧装置连接,所述尾气管路三及所述尾气管路四分别对应设有风门三及风门四,所述烟气焚烧装置包括焚烧炉膛、尾气燃烧器、热交换器一及热交换器二,所述尾气燃烧器安装在所述焚烧炉膛上,所述焚烧炉膛上设有再生尾气进口和空气进口,所述热交换器一和所述热交换器二分别对应安装在所述再生尾气进口和所述空气进口,所述热交换器一的进口与所述烟尘吸附装置的出口连接,所述焚烧炉膛还设有至少一个尾气排放口。

进一步地,所述焚烧炉膛设有一个火焰腔室,该火焰腔室外部置有一个热交换器三。

进一步地,所述焚烧炉膛设有尾气排放口一与尾气排放口二,所述尾气排放口一末端连接尾气排放烟囱一,所述尾气排放口二连接一个尾气回收管道,该尾气回收管道上并列连接有复数个分支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分支管道包括四个,其中一个分支管道连接至所述尾气燃烧器,其余三个分支管道分别对应连接至再生烘干系统的再生燃烧器、原生烘干系统的原生燃烧器或其它燃烧器。

进一步地,所述再生烘干系统包括再生烘干滚筒、再生进料筒、再生烘干炉膛、再生燃烧器以及再生废气室,所述再生进料筒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再生烘干滚筒及所述再生烘干炉膛连接,所述再生烘干滚筒的另一侧设有所述再生废气室,所述再生烘干炉膛的另一侧设有所述再生燃烧器,所述再生废气室的出口通过一回风管路连接至所述再生燃烧器对应的再生烘干炉膛。

进一步地,所述原生烘干系统包括原生烘干滚筒、原生燃烧器、原生进料筒、原生布袋除尘器以及尾气排放烟囱二,所述原生烘干滚筒的前端设有所述原生燃烧器,原生烘干滚筒的后端设有所述原生进料筒,所述原生进料筒的顶端设有所述原生布袋除尘器,所述原生布袋除尘器的出口连接所述尾气排放烟囱二。

一种沥青混合料热再生尾气处理方法,采用上述沥青混合料热再生尾气处理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1)、当再生烘干系统单独运行时,再生烘干系统排放的再生尾气先经过烟尘吸附装置将再生尾气中含有的粉尘颗粒及部分的沥青烟气过滤吸附后,再通过烟气焚烧装置将尾气中残留的沥青烟气焚烧处理,最后尾气排放或回收利用;

(2)、当再生烘干系统与原生烘干系统同时运行时,再生烘干系统排放的再生尾气直接进入原生烘干系统的原生烘干滚筒内进行二次燃烧,再通过原生布袋除尘器将粉尘颗粒过滤,最后达标排放。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1)中烟尘吸附装置过滤吸附后的再生尾气通过热交换器一提升温度后再与尾气燃烧器的高温火焰充分混合燃烧。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1)中烟气焚烧装置燃烧后的尾气通过各分支管道回流至尾气燃烧器、再生燃烧器、原生燃烧器或其它燃烧器中。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热再生尾气处理装置,包括烟尘吸附装置和烟气焚烧装置,烟尘吸附装置及烟气焚烧装置分别并联在再生烘干系统与原生烘干系统之间的尾气管路上,烟尘吸附装置是将再生尾气中含有的粉尘颗粒及部分的沥青烟气过滤吸附,烟气焚烧装置是将尾气中残留的沥青烟气通过焚烧处理,最终达到排放标准。该再生尾气处理装置,在保留设备原有的功能不变的情况下,不仅可使再生设备单机运行,实现全再生功能,而且提高了设备使用的利用率,减少了能源损耗。

2、通过热交换器一对焚烧烟气产生的残余热量的充分利用,可以有效的降低能源的浪费,而且能形成更优的烟气处理效果;常温空气与焚烧时产生的热气在热交换器二内进行充分的热交换得到高温空气,利用高温空气燃烧技术,不仅节约了能源消耗率,而且还降低co2和nox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烟气焚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全面理解本发明,下面描述到许多细节,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这些细节也可实现本发明。对于公知的组件、方法及过程,以下不再详细描述。

一种沥青混合料热再生尾气处理装置,参照图1,包括烟尘吸附装置10和烟气焚烧装置20。其中,烟尘吸附装置10的前端通过尾气管路一11与再生烘干系统30的尾气排放端连接,该烟尘吸附装置10的末端通过一风机管道12连接一个风机13。再生烘干系统30的尾气排放端还通过尾气管路二14与风机管道12连接,所述尾气管路一11及所述尾气管路二14分别对应设有风门一111及风门二141。上述风机13的出风口通过尾气管路三15及尾气管路四16分别与原生烘干系统40及所述烟气焚烧装置20连接,所述尾气管路三15及所述尾气管路四16分别对应设有风门三151及风门四161。

参照图1和图2,上述烟气焚烧装置20包括焚烧炉膛21、尾气燃烧器22、热交换器一23及热交换器二24,所述尾气燃烧器22安装在所述焚烧炉膛21上,所述焚烧炉膛21上设有再生尾气进口211和空气进口212,所述热交换器一23和所述热交换器二24分别对应安装在所述再生尾气进口211和所述空气进口212,所述热交换器一23的进口与所述烟尘吸附装置10的出口连接。所述焚烧炉膛21设有一个火焰腔室210,该火焰腔室210外部置有一个热交换器三25。

参照图2,所述焚烧炉膛21设有尾气排放口一213与尾气排放口二214,所述尾气排放口一213末端连接尾气排放烟囱一26,所述尾气排放口二214连接一个尾气回收管道27,该尾气回收管道27上并列连接有复数个分支管道271。分支管道271包括四个,其中一个分支管道连接至尾气燃烧器22,其余三个分支管道分别对应连接至再生烘干系统的再生燃烧器、原生烘干系统的原生燃烧器或其它燃烧器。

参照图1,所述再生烘干系统30包括再生烘干滚筒31、再生进料筒32、再生烘干炉膛33、再生燃烧器34以及再生废气室35,所述再生进料筒32相对的两侧分别与所述再生烘干滚筒31及所述再生烘干炉膛33连接,所述再生烘干滚筒31的另一侧设有所述再生废气室35,所述再生烘干炉膛31的另一侧设有所述再生燃烧器34,所述再生废气室35的出口通过一回风管路36连接至所述再生燃烧器34对应的再生烘干炉膛33。

参照图1,所述原生烘干系统40包括原生烘干滚筒41、原生燃烧器42、原生进料筒43、原生布袋除尘器44以及尾气排放烟囱二45,所述原生烘干滚筒41的前端设有所述原生燃烧器42,原生烘干滚筒41的后端设有所述原生进料筒43,所述原生进料筒43的顶端设有所述原生布袋除尘器44,所述原生布袋除尘器44的出口连接所述尾气排放烟囱二45。

沥青混合料热再生尾气处理装置的再生尾气处理方法,参照图3,包括以下步骤:

(1)、当再生烘干系统单独运行时,再生烘干系统排放的再生尾气先经过烟尘吸附装置将再生尾气中含有的粉尘颗粒及部分的沥青烟气过滤吸附后,再通过烟气焚烧装置将尾气中残留的沥青烟气焚烧处理,最后尾气排放或回收利用;

(2)、当再生烘干系统与原生烘干系统同时运行时,再生烘干系统排放的再生尾气直接进入原生烘干系统的原生烘干滚筒内进行二次燃烧,再通过原生布袋除尘器将粉尘颗粒过滤,最后达标排放。

上述步骤(1)中烟尘吸附装置过滤吸附后的再生尾气通过热交换器一提升温度后再与尾气燃烧器的高温火焰充分混合燃烧。

上述步骤(1)中烟气焚烧装置燃烧后的尾气可通过各分支管道回流至尾气燃烧器、再生燃烧器、原生燃烧器或其它燃烧器中。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