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系统及喷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472820发布日期:2019-08-20 20:31阅读:2250来源:国知局
用于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系统及喷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烟气处理系统,特别涉及用于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系统及喷氨方法。



背景技术:

烟气中含有so2和nox,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需要进行脱硫脱硝处理。

烟气中的so2和o2及h20发生反应生成h2so4,h2so4吸附在炭基催化剂表面;同时利用炭基催化剂的催化性能,烟气中nox与稀释氨气发生催化还原反应生成n2,吸附催化反应后的炭基催化剂进行再生后循环利用。

但脱硫脱硝塔内不同高度的nox含量不同,因此需要通入不同量的氨气,来满足还原反应,目前的方式一般均采用通入过量氨气的方式来保证反应的充分进行,造成氨气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系统,针对不同区域nox含量不同,通入对应量的氨气,减少氨气浪费。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用于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系统,包括氨气输送装置、输出管线,所述氨气输出装置包括中转室、与中转室进口连接的空气供给管、与中转室出口连接的氨气总出管、与空气供给管连接的氨气发生器、安装在空气供给管上的空气压缩机,所述氨气发生器的出气口相对空气压缩机的出气口更靠近中转室,所述输出管线包括输入端均与氨气总出管连接的第一干路支管和第二干路支管,所述第一干路支管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分路支管、第二分路支管和第三分路支管,所述第二干路支管的输出端连接有分路支管一、分路支管二和分路支管三,所述氨气总出管上安装有总控气动通断阀,第一干路支管上安装有第一流量调节阀,第二干路支管上安装有第二流量调节阀,所述第一分路支管上安装有第三流量调节阀,所述分路支管一上安装有第四流量调节阀,所述第二分路支管和第三分路支管的交界处设置三通换向阀一,所述分路支管二和分路支管三的交界处安装有三通换向阀二。

使用时,第一分路支管、第二分路支管、分路支管三用于连接脱硝区一,分路支管一、分路支管二和第三分路支管用于连接脱硝区二,脱硝区一和脱硝区二的nox含量不同;氨气从氨气发生器出来,通过空气压缩机将氨气送入空气供给管内,之后氨气分为两路,一路从第一干路支管经过第一分路支管、第二分路支管进入脱硝区一内,另一路从第二干路支管经过分路支管一、分路支管二进入脱硝区二内,进入脱硝区一的氨气量主要由第一流量调节阀控制,进入脱硝区二的氨气量主要由第二流量调节阀控制;通过控制第三流量调节阀、三通换向阀一可提高进入脱硝区二内氨气量的上限,通过控制第四流量调节阀、三通换向阀二可以提供进入脱硝区一内氨气量的上限,从而更高的适应不同工况。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供给管与氨气总出管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所述氨气总出管连接一导向套,所述导向套位于中转室内,所述导向套呈空心的圆台状或棱台状且沿轴向两端贯通,所述导向套的小端与氨气总出管连通。

空气供给管与氨气总出管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以及导向套的设置便于氨气进入氨气总出管内。

进一步的,所述中转室内安装一盛水盘,所述盛水盘中间开设一氨气进出孔,所述盛水盘位于氨气总出管上方。

当烟气处理结束后,再关闭氨气发生器和空气压缩机,此段时间内还会有氨气产生,由于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因此会经过氨气进出孔进入水盘内被水盘内的水吸收。

进一步的,所述盛水盘沿圆周方向设置有电加热环,所述电加热环套在盛水盘外壁。

通过电加热的方式对水盘内的水进行加热使得氨气从水里出来并被进入氨气总出管内。

进一步的,所述氨气进出孔的上方安装有导向片,所述导向片对称设置两片呈v字形,且v形的尖部背向氨气进出孔,两片导向片的对称线与氨气进出孔的轴线平行或重合。

导向片的设置便于氨气从氨气进出口进入水盘内。

进一步的,两片所述导向片之间安装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与氨气进出孔相对的面为v形面,且v形面的尖端朝向氨气进出孔,所述v形面的尖端所在水平线与氨气进出孔的轴线垂直相交。

导向板的设置便于氨气从水盘内出来后进入氨气进出口。

进一步的,所述空气供给管上安装有主控气动通断阀,所述主控气动通断阀位于空气压缩机和氨气发生器的出口之间。

如此可以避免氨气自空气压缩机流出。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套的小端处安装一阻流布,所述阻流布的上端与导向套的上端固定,所述阻流布的大小与导向套小端的大小一致。

如此在布料烟气处理过程中,因为阻流布由布料制成,很轻,所以阻流布被吹开,氨气在空气压缩机作用下顺利进入氨气总出管;且设置在小端处,氨气在空气压缩机的作用下会先进入导向套内,使得氨气不会因为阻流布的设置而四散。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喷氨方法,采用所述的用于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系统。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可以针对不同区域nox含量不同,通入对应量的氨气,减少氨气浪费。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位实施例1中氨气输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0、氨气输送装置;1、中转室;11、空气供给管;12、氨气总出管;13、氨气发生器;14、空气压缩机;15、主控气动通断阀;2、盛水盘;21、氨气进出孔;3、电加热环;4、导向片;5、导向板;61、导向套;62、阻流布;71、第一干路支管;72、第二干路支管;731、第一分路支管;732、第二分路支管;733、第三分路支管;741、分路支管一;742、分路支管二;743、分路支管三;75、总控气动通断阀;761、第一流量调节阀;762、第二流量调节阀;763、第三流量调节阀;764、第四流量调节阀;771、三通换向阀一;772、三通换向阀二;81、脱硝区一;82、脱硝区二。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一种用于脱硫脱硝系统的喷氨系统,如图1,包括氨气输送装置0、输出管线。

如图1,氨气输出装置0包括中转室1、与中转室1进口连接的空气供给管11、与中转室1出口连接的氨气总出管12、与空气供给管11连接的氨气发生器13(苏州新瑞净化设备有限公司xraqfc-20)、安装在空气供给管11上的空气压缩机14,氨气发生器13的出气口相对空气压缩机14的出气口更靠近中转室1。空气供给管11上安装有主控气动通断阀15,主控气动通断阀15位于空气压缩机14和氨气发生器13的出口之间。

如图2,中转室1内安装一盛水盘2,盛水盘2中间开设一氨气进出孔21,盛水盘2位于氨气总出管12上方。盛水盘2沿圆周方向设置有电加热环3,电加热环3套在盛水盘2外壁。氨气进出孔21的上方安装有导向片4,导向片4对称设置两片呈v字形,且v形的尖部背向氨气进出孔21,两片导向片4的对称线与氨气进出孔21的轴线平行或重合。两片导向片4之间安装有导向板5,导向板5与氨气进出孔21相对的面为v形面,且v形面的尖端朝向氨气进出孔21,v形面的尖端所在水平线与氨气进出孔21的轴线垂直相交。

如图2,空气供给管11与氨气总出管12均为方管,空气供给管11与氨气总出管12的轴线处于同一直线上,空气供给管11的横截面大小略大于氨气总出管12的横截面大小。氨气总出管12连接一导向套61,导向套61位于中转室1内,导向套61呈空心的四棱台状且沿轴向两端贯通,导向套61的小端与氨气总出管12连通。导向套61大端的端面横截面大小大于空气供给管11的横截面大小。导向套61的小端处安装一阻流布62,阻流布62的上端与导向套61的上端固定,阻流布62的大小与导向套61小端的大小一致。

如图1,输出管线包括输入端均与氨气总出管12连接的第一干路支管71和第二干路支管72,第一干路支管71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一分路支管731、第二分路支管732和第三分路支管733,第二干路支管72的输出端连接有分路支管一741、分路支管二742和分路支管三743,氨气总出管12上安装有总控气动通断阀75,第一干路支管71上安装有第一流量调节阀761,第二干路支管72上安装有第二流量调节阀762,第一分路支管731上安装有第三流量调节阀763,分路支管一上741安装有第四流量调节阀764,第二分路支管732和第三分路支管733的交界处设置三通换向阀一771,分路支管二742和分路支管三743的交界处安装有三通换向阀二772,第一分路支管731、第二分路支管732、分路支管三743用于连接脱硝区一81,分路支管一741、分路支管二742和第三分路支管733用于连接脱硝区二82。

使用时,第一分路支管731、第二分路支管732、分路支管三743用于连接脱硝区一81,分路支管一741、分路支管二742和第三分路支管733用于连接脱硝区二82,脱硝区一81和脱硝区二82的nox含量不同;氨气从氨气发生器13出来,通过空气压缩机14将氨气送入空气供给管11内,之后氨气分为两路,一路从第一干路支管71经过第一分路支管731、第二分路支管732进入脱硝区一81内,另一路从第二干路支管72经过分路支管一741、分路支管二742进入脱硝区二82内,进入脱硝区一81的氨气量主要由第一流量调节阀761控制,进入脱硝区二82的氨气量主要由第二流量调节阀762控制;通过控制第三流量调节阀763、三通换向阀一771可提高进入脱硝区二82内氨气量的上限,通过控制第四流量调节阀764、三通换向阀二772可以提供进入脱硝区一81内氨气量的上限,从而更高的适应不同工况。关闭时,先关闭空气压缩机14和主控气动通断阀15,之后关闭氨气发生器13。

实施例2:一种喷氨方法,采用实施例1的喷氨系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