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沉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1774发布日期:2020-02-18 13:28阅读:705来源:国知局
淀粉沉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淀粉生产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淀粉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淀粉分离部分会采用沉淀池进行分离,其中流动式沉淀池运用比较广泛,但是,现有技术中,由于大部分都是直接将出液管排入沉淀池内,由于出液管水流集中,出口速度大,直接排入沉淀池内不仅其冲击力大,而且水流不均匀,因为在沉淀池靠近出液管的区域水流激荡,造成淀粉的沉淀效率慢,其次是沉淀池出口的排液高度固定,而随着淀粉的沉淀,液面的高度会逐渐的增加,当淀粉的沉淀高度接近沉淀池排液高度的时候,表面的清水就会对底部的淀粉造成冲击,影响沉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排液高度可调,沉淀效率快的淀粉沉淀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淀粉沉淀装置,包括由若干首尾相接的沉淀槽组成的沉淀池,所述沉淀池入口设置有扇形减速区,所述扇形减速区入口连接缓冲池,所述缓冲池深度大于扇形减速区,所述缓冲池底部连接进液管;所述沉淀池出口设置有下拉式闸门。

进一步的,下拉式闸门宽度与沉淀槽宽度相同。

进一步的,沉淀槽内均平行设置若干的分流栅。

进一步的,分流栅活动插装在沉淀槽内。

进一步的,下拉式闸门采用电动控制。

进一步的,下拉式闸门采用液压缸驱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

本实用新型利用的是淀粉和水的比重不同而使淀粉与水在缓慢的流动中逐渐分离,缓冲池深度大于扇形减速区,其底部的进液管水柱会冲击在缓冲池侧壁降低动能,然后排入扇形减速区,扇形减速区通过面积逐渐增加,由于进液管流量一定,流动面积和流速成反比,因此可以保证进入沉淀槽内的淀粉混合液流速稳定并且缓慢,以增加沉淀的效率。下拉式闸门的设计,可以用来控制水流的溢出高度,虽然淀粉混合液留至沉淀池出口已是清水,但是由于前段淀粉沉淀在底部会使液面逐渐增高,因此随着淀粉的沉积需要逐渐拉起下拉式闸门,增加清水的溢出高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下拉式闸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沉淀池,11-沉淀槽,12-分流栅,2-扇形减速区,3-缓冲池,4-进液管,5-下拉式闸门,6-液压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3所示:

一种淀粉沉淀装置,包括由若干首尾相接的沉淀槽11组成的沉淀池1,所述沉淀池1入口设置有扇形减速区2,所述扇形减速区2入口连接缓冲池3,所述缓冲池3深度大于扇形减速区2,所述缓冲池1底部连接进液管4;所述沉淀池1出口设置有下拉式闸门5。

本实验新型利用的是淀粉和水的比重不同而使淀粉与水在缓慢的流动中逐渐分离,缓冲池3深度大于扇形减速区2,其底部的进液管4水柱会冲击在缓冲池3侧壁降低动能,然后排入扇形减速区2,扇形减速区2通过面积逐渐增加,由于进液管流量一定,流动面积和流速成反比,因此可以保证进入沉淀槽内的淀粉混合液流速稳定并且缓慢,以增加沉淀的效率。下拉式闸门的设计,可以用来控制水流的溢出高度,虽然淀粉混合液留至沉淀池1出口已是清水,但是由于前段淀粉沉淀在底部会使液面逐渐增高,因此随着淀粉的沉积需要逐渐拉起下拉式闸门,增加清水的溢出高度。

具体的,下拉式闸门5宽度与沉淀槽11宽度相同,避免流速变化。

具体的,沉淀槽11内均平行设置若干的分流栅12,分流栅可以增加流动的摩擦力,加速沉淀。

具体的,为了后续取出淀粉,分流栅12活动插装在沉淀槽11内。

具体的,下拉式闸门5采用电动控制。

具体的,下拉式闸门5采用液压缸6驱动,也可以采用链条或者电机等驱动方式,闸门驱动方式均属于现有技术,不再赘述。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方式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