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超滤反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2498发布日期:2020-02-21 20:02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高效超滤反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超滤反洗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水污染和水短缺已经成为了制约我国发展的两大问题,国家对水资源的控制越来越严格,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发展虚幻经济、降低废水排放量、最大限度的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已成为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的目标,目前,一般利用超滤装置有效控制超滤回收率和反洗排放频率,提高水的利用率,节约水处理成本。

超滤是介于微滤和纳滤之间的一种膜过程,是以压力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技术之一,以大分子与小分子分离为目的,膜孔径在20-1000a°之间;超滤膜技术是一种能够将溶液进行净化、分离、浓缩的膜分离技术。

但是现有的超滤装置存在以下使用缺陷:超滤膜在长时间使用后,其处于待处理污水侧的膜面上会粘合有大量的污垢,造成滤孔堵塞,超滤效率低,降低了超滤膜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效超滤反洗装置,其优点是:该反洗装置可避免污垢堆积在超滤膜上,提高了超滤效率,延长了超滤膜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高效超滤反洗装置,包括筒体、设置在筒体侧壁上的进水口以及出水口,还包括设置在筒体内且与其直径尺寸一致的渗透盘、设置在筒体内的圆盘、设置在圆盘侧壁上的清洁刷以及超滤膜,所述渗透盘内设有安装空腔,所述超滤膜设置在渗透盘位于安装空腔的内壁上,所述渗透盘的外壁上均布设有若干通孔,所述渗透盘的两侧壁分别与筒体的内腔之间形成有用于收集污水的第一空腔以及用于收集净水的第二空腔,所述圆盘设置在第一空腔内,所述圆盘的直径尺寸小于筒体的直径尺寸,所述筒体的外壁上设有驱动圆盘沿筒体的轴向方向滑移的自动感应组件以及驱动圆盘转动的驱动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进水口将污水送入第一空腔内,首先利用自动感应组件驱动圆盘向渗透盘方向移动,使得清洁刷与渗透盘的侧壁贴合;其次利用驱动组件驱动圆盘转动,进而清洁刷可将堆积在通孔内的污垢清理出,同时,清洁刷的转动,实现了对污水的搅拌,可避免污垢堆积在通孔内;最后利用超滤膜可实现对污水的过滤净化,最终过滤完成后的污水进入第二空腔内;渗透盘的设置,对超滤膜起到保护作用,采用上述结构构成的反洗装置,可避免污垢堆积在通孔内,提高了对污水的超滤效率,延长了超滤膜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筒体位于进水口端壁上的伺服电机以及与伺服电机的电机轴连接的驱动轴,所述驱动轴远离伺服电机的一端延伸至第一空腔内并与圆盘的圆心处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伺服电机带动驱动轴转动,进而带动圆盘转动,从而带动清洁刷转动,最终实现了清洁刷将堆积在通孔内的污垢清除掉;同时可对第一空腔内的污水起到搅拌作用,可避免污垢堆积在通孔内;采用上述结构构成的驱动方式,结构简单,方便操作,避免通孔堵塞,提高了对污水的超滤效率,延长了超滤膜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轴内设有第三空腔,所述自动感应组件包括设置在第三空腔内的气缸、与气缸的活塞杆连接的驱动杆、伸缩环以及设置在圆盘背离驱动轴端壁上的距离传感器,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的伸缩方向与驱动轴的长度方向同向,所述驱动杆远离气缸的一端延伸出驱动轴的端壁外并与圆盘的圆心处固定连接,驱动轴的端壁上设有供驱动杆伸出通孔,所述伸缩环设置在驱动轴位于通孔的侧壁上,所述伸缩环的内环与驱动杆的外壁贴合,所述伸缩环沿其径向伸缩,所述距离传感器与气缸电性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气缸驱动驱动杆沿筒体的轴向方向移动,同时距离传感器可实时检测圆盘与渗透盘之间的距离数值,当距离数值达到设定值时,立即传送信号至plc控制电路,气缸停止工作,使得清洁刷背离圆盘的一端与渗透盘的侧壁接触,最终实现了清洁刷将堆积在通孔内的污垢清理掉;伸缩环沿其径伸缩,可与驱动杆的外壁紧密贴合,使得驱动杆能够稳定移动,提高了清洁刷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同时圆盘沿筒体的轴向方向移动,提高了对污水的搅拌效果,实现了水的流动,避免污垢堆积在通孔内;

采用上述结构构成的自动感应组件,方便操作,实现了自动化工作,提高了对污水的处理效率,延长了超滤膜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轴的外壁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若干柔性叶片,所述柔性叶片远离驱动轴的一端与筒体的内壁接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柔性叶片的设置,提高了对污水的搅拌效果,可避免污垢堆积在通孔内,提高了对污水的处理效率;同时,柔性叶片与筒体的内壁贴合,可避免污水中的杂质粘留在筒体内壁上,起到清洁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体位于第一空腔的侧壁底部设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上设有电控阀门,所述电控阀门与伺服电机电性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电控阀门,使得第一空腔内的污水通过排污管排出;同时,伺服电机工作,驱动轴和柔性叶片转动,可对第一空腔内的污水进行搅拌,使得堆积在筒体位于第一空腔内壁上的污垢随着水流通过排污管排出,实现了自动化工作,提高了对污水的处理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筒体位于第一空腔的侧壁铰接有密封门,所述密封门上设有把手,所述清洁刷通过魔术贴粘接在圆盘背离驱动轴的侧壁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拉动把手,打开密封门,工作人员可对筒体位于第一空腔的内壁进行清洁;由于清洁刷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会有发生老化,魔术贴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更换新的清洁刷,提高了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清洁刷采用纳米竹碳纤维毛制作形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纳米竹碳纤维毛材质柔软、抗菌抑菌以及吸附力强,可将污水中的污垢吸附出来,同时在清洁通孔时,清洁刷会伸进安装空腔内并与超滤膜的外壁接触,由于其材质柔软,不会将超滤膜刮坏,起到保护的作用,提高了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延长了超滤膜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伸缩环采用记忆硅胶制作形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记忆硅胶具有良好的恢复性,可与驱动杆的外壁紧密贴合,可避免污水进入第三空腔内,提高了气缸工作过程的稳定性,使得驱动杆能够稳定滑移,提高了清洁刷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进水口将污水送入第一空腔内,首先利用自动感应组件驱动圆盘向渗透盘方向移动,使得清洁刷与渗透盘的侧壁贴合;其次利用驱动组件驱动圆盘转动,进而清洁刷可将堆积在通孔内的污垢清理出,同时,清洁刷的转动,实现了对污水的搅拌,可避免污垢堆积在通孔内;最后利用超滤膜可实现对污水的过滤净化,最终过滤完成后的污水进入第二空腔内;采用上述结构构成的反洗装置,可避免污垢堆积在通孔内,提高了对污水的超滤效率,延长了超滤膜的使用寿命;

2、利用伺服电机带动驱动轴转动,进而带动圆盘转动,从而带动清洁刷转动,最终实现了清洁刷将堆积在通孔内的污垢清除掉,同时可对污水起到搅拌作用,可避免污水堆积在通孔内;采用上述结构构成的驱动方式,结构简单,方便操作,提高了对污水的超滤效率,延长了超滤膜的使用寿命;

3、纳米竹碳纤维毛材质柔软、抗菌抑菌以及吸附力强,可将污水中的污垢吸附出来,同时在清洁通孔内的污垢时,清洁刷会延伸至安装空腔内,并接触到超滤膜上,由于其材质柔软,不会将超滤膜外壁刮坏,起到保护的作用,提高了对污水的处理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用于体现本实施例中筒体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用于体现本实施例中自动感应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筒体;2、进水口;3、出水口;4、渗透盘;5、圆盘;6、清洁刷;7、第一空腔;8、第二空腔;9、自动感应组件;91、气缸;92、驱动杆;93、伸缩环;94、距离传感器;10、驱动组件;101、伺服电机;102、驱动轴;11、第三空腔;12、通孔;13、柔性叶片;14、排污管;15、电控阀门;16、密封门;17、把手;18、魔术贴;19、超滤膜;20、安装空腔;21、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高效超滤反洗装置,参照图1,包括筒体1,筒体1的两端壁分别设有进水口2和出水口3。

参照图1和图2,筒体1内设有与其直径尺寸一致的渗透盘4,渗透盘20的外壁上均布设有若干通孔21,渗透盘4内设有空腔20,渗透盘20位于空腔的内壁上设有超滤膜19,渗透盘4的左侧壁与筒体1的内腔之间形成有用于收集污水的第一空腔7,渗透盘4的右侧壁与筒体1的内腔之间形成有用于收集污水的第二空腔8;通过进水口2将污水送入筒体1内,利用超滤膜19可将污水中的污垢滤出,使得过滤完成后的水进入第二空腔8内,最后通过出水口3可将第二空腔内的水排出;渗透盘4的设置,对超滤膜19起到支撑和保护作用,延长了超滤膜19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2,第一空腔7位于渗透盘4的一侧设有圆盘5,圆盘5小于筒体1的直径尺寸一致,圆盘5朝向渗透盘4的侧壁设有清洁刷6,筒体1的外壁设有驱动圆盘5沿筒体1的轴向方向滑移的自动感应组件9以及驱动圆盘5转动的驱动组件10;首先利用自动感应组件9驱动圆盘5沿筒体1的轴向方向滑移,使得清洁刷6移动并与渗透盘4的侧壁贴合,进而可对第一空腔7内的水沿筒体1的轴向方向进行搅拌,可避免污垢堆积在超滤膜19和通孔21上;其次利用驱动组件10驱动圆盘5转动,进而带动清洁刷6转动,可将堆积在超滤膜19和通孔21上的污垢清理干净,实现了对污水的搅拌,可避免污垢堆积在超滤膜19上;采用上述结构构成的反洗装置,可避免杂物堆积在超滤膜19上,提高了超滤效率,延长了超滤膜19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2,清洁刷6采用纳米竹碳纤维毛制作形成;纳米竹碳纤维毛具有材质柔软、抗菌抑菌和超强的吸附力的作用,可将污水中的污垢吸附出来,同时在清洁渗透盘4的外壁时,清洁刷6会伸进安装空腔20内并与超滤膜19的外壁相接触,由于其材质柔软,可避免将超滤膜19外壁刮坏,起到保护的作用,提高了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延长了超滤膜19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2,驱动组件10包括设置在筒体1位于进水口2端壁上的伺服电机101、与伺服电机101的电机轴连接的驱动轴102,驱动轴102远离伺服电机101的一端延伸至第一空腔7内并与圆盘5的圆心处固定连接;利用伺服电机101带动驱动轴102转动,进而带动圆盘5转动,从而带动清洁刷6转动,可将堆积在超滤膜19和通孔21内的污垢清理干净;同时驱动轴102和圆盘5的转动,实现了对污水的搅拌,使得第一空腔7的水流动,避免污垢堆积在超滤膜19上和通孔21内;采用上述结构构成的驱动方式,结构简单,方便操作,提高了对污水的超滤效率,延长了超滤膜19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2和图3,驱动轴102内设有第三空腔11,自动感应组件9包括设置在第三空腔11内的气缸91、与气缸91的活塞杆连接的驱动杆92、伸缩环93以及设置在圆盘5背离驱动轴102端壁上的距离传感器94,气缸91的活塞杆的伸缩方向与驱动轴102的长度方向同向,驱动杆92远离气缸91的一端延伸出驱动轴102的端壁并与圆盘5的圆心处固定连接,驱动轴102的端壁上设有供驱动杆92伸出的通孔12,伸缩环93设置在驱动轴102位于通孔12的侧壁上,伸缩环93的内环与驱动杆92的外壁贴合,伸缩环93沿其径向伸缩;当准备清理堆积在超滤膜19和通孔21上的污垢时,首先利用气缸91驱动驱动杆92穿过通孔12,进而带动圆盘5沿筒体1的轴向方向移动;其次利用距离传感器94可实时检测圆盘5与渗透盘4之间的距离数值,当距离数值达到设定值时,立即传送信号至plc控制电路,气缸91停止工作,使得清洁刷6远离圆盘5的一端与渗透盘4的侧壁贴合,最终实现了清洁刷6在转动过程中,对超滤膜19和通孔21内的污垢进行清洁;伸缩环93沿其径向伸缩,可与驱动杆92的外壁紧密贴合,同时使得驱动杆92能够稳定伸缩,提高了清洁刷6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采用上述结构构成的自动感应组件9,结构简单,方便操作,实现了自动化工作,可避免污垢堆积在超滤膜19和通孔21上,提高了对污水的超滤效率,延长了超滤膜19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3,伸缩环93采用记忆硅胶制作形成;记忆硅胶具有良好的恢复性,可与驱动杆92的外壁紧密贴合,避免污水进入第三空腔11内,提高了气缸91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参照图2,驱动轴102的外壁上沿其长度方向上下交错设有若干柔性叶片13,柔性叶片13远离驱动轴102的一端与筒体1的内壁贴合;柔性叶片13的设置,实现了对驱动轴102在转动过程中,对污水进行搅拌,可将粘留在筒体1上的杂质扫刮至第二空腔8内;同时提高了对污水的搅拌效果,可避免污垢堆积在超滤膜19和通孔21内上,提高了对污水的净化效果,延长了超滤膜19的使用寿命。

参照图2,筒体1内位于第一空腔7的侧壁底部设有排污管14,排污管14上设有电控阀门15,电控阀门15与伺服电机101电性连接;由于第一空腔7内存在大量的杂质,利用电控阀门15,使得第一空腔7内的污水通过排污管14排出;同时伺服电机101工作,带动驱动轴102和柔性叶片13转动,可对污水搅拌,可将堆积在筒体1位于第一空腔7筒壁上的杂质随着水的流动通过排污管14排出,实现了自动化工作,可避免杂质堆积在筒体1的内壁上。

参照图1,筒体1位于第一空腔7的侧壁顶部铰接有密封门16,密封门16上设有把手17,清洁刷6通过魔术贴18粘接在圆盘5背离驱动轴102的侧壁上;拉动把手17,工作人员可打开密封门16,可对筒体1的内壁进行清洁;由于清洁刷6使用一段时间之后会发生老化,魔术贴18的设置,方便工作人员更换新的清洁刷6,可清洁堆积在超滤膜19和通孔21上的污垢,提高了对污水的净化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通过进水口2将污水送入第一空腔7内,首先利用气缸91带动驱动杆92沿筒体1的轴向方向移动,同时距离传感器94可实时检测圆盘5与渗透盘4之间的距离数值,当距离数值达到设定值后,立即传送信号至plc控制电路,气缸91停止工作,此时,清洁刷6与渗透盘4的侧壁接触;其次利用伺服电机101驱动驱动轴102转动,进而带动柔性叶片13对污水进行搅拌,同时带动清洁刷6转动,从而实现了清洁刷6将堆积在超滤膜19和通孔21上的污垢清除掉;然后利用超滤膜19可对污水进行过滤净化,最终实现了水流进入第二空腔8内;对污水过滤完成后,拉动把手17,打开密封门16,方便工作人员更换新的清洁刷6。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