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门盖放置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82953发布日期:2020-03-27 14:13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门盖放置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门盖的加工工装,具体涉及一种汽车门盖的置台。



背景技术:

汽车门盖在生产过程中有一道涂胶工序,需要将汽车门盖放到涂胶置台上。现有的涂胶置台是一种车型一种涂胶置台,当生产不同车型时,需要切换不同的涂胶置台。

现有的涂胶置台数量繁多,其根据不同车型的汽车门盖结构的不同,设有不同的支撑组件,该支撑组件对汽车门盖的支撑位置相对固定,无法实现多种汽车门盖之间的通用。

如说明书附图1展示的一种现有技术种常用的传统的门盖涂胶线零件定位都是由大的电机驱动一个四面转台,来完成零件的放置,旋转,切换。这种结构本身结构复杂,占地面积大,且每生产一个零件,都要旋转一次,旋转时间大致在8-10秒,耗时耗能占用过多场地,如果电机故障,转台无法转动,则会总成停产等待维修。

因此,存在以下缺陷:1、当生产其中一种车型时,其他种车型的涂胶置台处于闲置状态,造成涂胶置台占用生产空间,且投资成本高;2、涂胶置台在切换时,时间较长,影响生产节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门盖的放置台,其可实现多种车型的共用,避免生产不同车型时的频繁切换,且降低投资成本;且结构简单,也可由人工手动切换等优点。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门盖放置台,固定支架、固定地脚、转毂和“工”型支撑架;

所述固定地脚设置为四个,四个固定地脚上固定设置固定支架,固定支架的四个端部安装在所述固定地脚上;前端两个固定地脚上垂直安装有“工”型支撑架,后端两个固定地脚上分别安装有向后倾斜的轴承支撑台;两个转毂平行设置在两个所述轴承支撑台上,所述转毂的轴承安装在所述轴承支撑台上,所述转毂的电机架设在所述“工”型支撑架上的电机支撑台上;

所述转毂上设置有多个定位支撑,且在转毂的周面设置多个切换把手,所述转毂靠近轴承设置有定位插销位,其上设置有多个定位插销孔,门盖卡放在两个转毂的定位支撑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架由多个横梁和纵梁构成。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架上设置有两个加固支撑支撑所述“工”型支撑架。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门盖放置台可用于汽车的门盖的涂胶或焊接。

本实用新型利用平行的两个转毂,由电机驱动两个平行转毂来完成不同零件的切换生产,且在生产同一款零件时,只需要切换一次就可以连续生产,无需像传统的四面转台,每生产一个零件就要旋转180度。由于每个转毂是一个四面体,理论上可以生产四种不同款型零件(若左右对称零件则为八种,如左右前门),而传统的四面转台,在同样的节拍下最多只能生产两到四种不同款型零件。

本实用新型解决传统四面转台占地面积大,反复旋转,电机故障后无法继续生产的弊端,具有占地面积小,结构简单,无需反复旋转,生产零件种类多,若电机故障,可以由工人手工切换后继续生产的优点。可以节约场地,提高生产效率,提升员工满意度。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技术四面转台式门盖放置台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电机;2-转毂;3-切换把手;4-“工”型支撑架;5-定位插销位;6-轴承;7-固定地脚;8-门盖,9-定位支撑;10-固定支架;11-纵梁;12-横梁;13-轴承支撑台;14-加固支撑;15电机支撑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案进一步说明:

一种汽车门盖放置台,其特征在于:固定支架10、固定地脚7、转毂2和“工”型支撑架4;所述固定地脚7设置为四个,四个固定地脚7上固定设置固定支架10,固定支架10的四个端部安装在所述固定地脚7上;前端两个固定地脚7上垂直安装有“工”型支撑架4,后端两个固定地脚7上分别安装有向后倾斜的轴承支撑台13;两个转毂2平行设置在两个所述轴承支撑台13上,所述转毂2的轴承6安装在所述轴承支撑台13上,所述转毂2的电机1架设在所述“工”型支撑架4上的电机支撑台15上;

所述转毂2上设置有多个定位支撑9,且在转毂2的周面设置多个切换把手3,所述转毂2靠近轴承6设置有定位插销位5,其上设置有多个定位插销孔,门盖8卡放在两个转毂的定位支撑9之间。所述固定支架10由多个横梁12和纵梁11构成。所述固定支架10上设置有两个加固支撑14支撑所述“工”型支撑架。

正常工作时:员工根据不同生产需求,输入信号给支撑定位旋转机构,电机带动转毂自动旋转到需要的工作面(四个面),员工将零件放到零件定位支持上,机器人从机构后方抓取零件,开始下一步涂胶或焊接。

电机故障时:员工根据不同生产需求,断开电机传动,用手抓住切换把手,转动转毂转到需要的工作面(四个面),然后使用销子插入到位插销孔,锁住转毂,使其不会移动,然后员工将门盖放到定位支撑上,机器人从机构后方抓取零件,开始下一步涂胶或焊接。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