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元素水溶肥生产用混合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3290发布日期:2020-02-21 20:11阅读:197来源:国知局
大量元素水溶肥生产用混合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肥料生产设备领域,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大量元素水溶肥生产用混合反应釜。



背景技术:

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生物医药等领域,是一种综合反应器,根据反应条件设计反应釜的功能机配件,其一般具有釜体、传动装置、搅拌装置、加热装置、冷却装置、密封装置,其中起到力学控制的、促进反应物反应的装置为搅拌装置。也就是说,在反应釜中搅拌装置性能的差异直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反应釜的反应进程。

例如在肥料生产行业中,对大量元素水溶肥(或称之为水溶性复合肥),其是指能够经过水溶解或者稀释、用于灌溉施肥、液面施肥、无土栽培等的肥料,其生产需要使用到反应釜进行不同原料的混合,以保证各种元素的混合均匀。如何提高各种元素的混合效率,在同等动力输入的情况下缩短搅拌时间,成为行业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大量元素水溶肥生产用混合反应釜,其通过改进搅拌装置的结构来实现同等动力输入的条件下缩短搅拌时间、提高搅拌效率和效果。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申请中所述的大量元素水溶肥生产用混合反应釜,至少包括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与反应釜动力装置连接的传动轴,传动轴的末端固定有纺锤体型座体,纺锤体型座体包括上端部、中凸出部、下端部,其中上端部与下端部形状相同且分别位于中凸出部的两端,在上端部的位置处设置有绕传动轴中心轴线分布的上部搅拌叶,在中凸出部的位置处设置有绕传动轴中心轴线均布的中部搅拌叶,在下端部处设置有绕传动轴中心轴线均布的搅拌齿。

进一步地讲,本申请中所述的上部搅拌叶与中部搅拌叶的下边沿对齐,搅拌齿与中部搅拌叶的上边沿对齐,上部搅拌叶、搅拌齿在垂直方向上分列于中部搅拌叶的两侧。

进一步地讲,本申请中所述的中部搅拌叶的纵向截面为圆弧形,在中部搅拌叶上分布有若干的搅拌孔。

进一步地讲,本申请中所述的上部搅拌叶与搅拌齿的长度相同,且上部搅拌叶和搅拌齿的长度均为中部搅拌叶长度的1/2~2/3。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本申请通过采用纺锤体型座体以及在座体不同位置上安装有不同形状功能的搅拌叶来实现对混合反应釜内不同原料的搅拌混合程度,提高搅拌混合效果,达到在同等动力输入的情况下缩短混合搅拌的时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申请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申请中纺锤体型座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中上部搅拌叶分布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中搅拌效率对比图。

图中:1、传动轴;2、上部搅拌叶;3、中部搅拌叶;4、搅拌孔;5、纺锤体型座体;6、搅拌齿。

i、上端部;ii、中凸出部;iii、下端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地描述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下述段落可能涉及的方位名词,包括但不限位“上、下、左、右、前、后”等,其所依据的方位均为对应说明书附图中所展示的视觉方位,其不应当也不该被视为是对本申请保护范围或技术方案的限定,其目的仅为方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所述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一种大量元素水溶肥生产用混合反应釜,其至少包括与动力输入装置连接的传动轴1,传动轴1的末端固定有纺锤体型座体5,纺锤体型座体5包括上端部i、中凸出部ii、下端部iii,其中上端部i与下端部iii形状相同且分别位于中凸出部ii的两端,在上端部i的位置处设置有绕传动轴1中心轴线分布的上部搅拌叶2,在中凸出部ii的位置处设置有绕传动轴1中心轴线均布的中部搅拌叶3,在下端部iii处设置有绕传动轴1中心轴线均布的搅拌齿6;所述上部搅拌叶2与中部搅拌叶3的下边沿对齐,搅拌齿6与中部搅拌叶3的上边沿对齐,上部搅拌叶2、搅拌齿6在垂直方向上分列于中部搅拌叶3的两侧;所述中部搅拌叶3的纵向截面为圆弧形,在中部搅拌叶3上分布有若干的搅拌孔4;所述上部搅拌叶2与搅拌齿6的长度相同,且上部搅拌叶2和搅拌齿6的长度均为中部搅拌叶3长度的1/2~2/3。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申请继续对其中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及该技术特征在本申请中所起到的功能、作用进行详细的描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且予以重现。

本申请中所述的纺锤体型座体5,其包括上端部i、中凸出部ii、下端部iii,上端部i、下端部iii分别位于中凸出部ii的两端且在连接位置处采用圆弧形的光滑过渡段连接,中凸出部ii的纵向截面的边缘为圆弧形结构。如图3所示,纺锤体型座体5的外部结构为光滑结构,在旋转过程中能够减少自身结构所带来的阻力,降低动力损耗。

在本申请中,所述的上端部i为与传动轴1同轴的圆柱形结构,在该结构的外表面焊接并固定有上部搅拌叶2,上部搅拌叶2绕着传动轴1均布并且呈辐射状分布。如图1、图2所示,上部搅拌叶2在垂直方向上与传动轴1的中心轴线方向相同或者与之呈30~45°夹角,如图4所示。

在本申请中,所述的中凸出部iii的外表面焊接有中部搅拌叶3,中部搅拌叶3的数量与上部搅拌叶2的数量相同或者少于上部搅拌叶2的数量。所述中部搅拌叶3的纵向截面为圆弧形的板体,在中部搅拌叶3上分布有若干的搅拌孔4,搅拌孔4的孔径与中部搅拌叶3的厚度相同。

在本申请中,所述的下端部iii为与传动轴1中心轴线同轴的圆柱形结构,在下端部iii的外表面焊接固定有搅拌齿6,搅拌齿6的数量与上部搅拌叶2的数量相同。搅拌齿6能够对混合反应釜底部的原料进行充分的扰动,防止原料在混合反应釜底部堆积或者沉降。

在本申请中,所述的上部搅拌叶2、搅拌齿6的末端相对于传动轴中心轴线的距离为中部搅拌叶3的末端相对于传动轴1中心轴线的距离的1/2~2/3,这样设置的目的在于帮助纺锤体型座体5附近物料的充分流动,提高流动过程中物料的混合效果和对流的程度。也就是说,在本申请中,起到主要搅拌作用的是中部搅拌叶3,而搅拌齿6、上部搅拌叶2的作用则是辅助中部搅拌叶3,增强搅拌效果。

在实验情况下,使传动轴1按照120转/分钟的速度进行转动,为了便于测定从混合反应釜投料口投入单一物料,每两分钟抽取单位体积的液体进行成分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当抽取的样品中各组分达到误差(±2%)允许的范围时,本申请的搅拌时间相对于传统搅拌设备缩短了15%~20%,且抽取的样品中各组分的含量均更加靠近理论值。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