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83289发布日期:2020-02-21 20:11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护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



背景技术:

在电力、通信等多个行业常常有大量的线缆连接,而对于同一类线缆,如果没有特殊的标记,很容易造成混淆,造成误插误连,一种常用的办法是在线缆上贴附区分用标签,标签上会印刷各种标识信息,以标示线缆的功能和用途等。例如在布线繁杂的配线架上,可以使用缠绕式线缆标签,占用空间小,且可读性好,易于后期识别和维护。

然而,现有的缠绕式线缆标签保护膜,与线缆的外壁的粘附性不够好,或者缠绕折叠后的两层标签保护膜之间无法进行紧密贴合,导致标签保护膜容易从线缆上脱落,尤其是现在线缆的外披材质也越来越多样化,例如有tpy材质、pvc材质和尼龙编织线材质等,而现有的缠绕式线缆标签保护膜难以和各种材质的线缆进行贴合,另外,还容易出现褶皱、塌边等问题,导致标签上的印刷信息得不到较好的保护,从而无法清晰地显示标签上印刷的内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够和线缆更好的贴合,且不易褶皱塌边或脱落,同时还能够使得标签上的印刷信息更好地粘附在亚克力胶高粘层的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进而能够通过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对线缆起到更好的标识和区分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包括:

防褶皱基材膜,所述防褶皱基材膜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

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所述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设置于所述防褶皱基材膜的内表面上,所述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上设置有增粘凸起部;

聚酯离型膜,所述聚酯离型膜粘接于所述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远离所述防褶皱基材膜的一侧面上,在使用时,所述聚酯离型膜将被撕开,以使得所述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与线缆的外壁进行贴合;

亚克力胶高粘层,所述亚克力胶高粘层粘接于所述防褶皱基材膜的外表面上;及

镭射印刷膜,所述镭射印刷膜粘接于所述亚克力胶高粘层远离所述防褶皱基材膜的一侧面上;

所述防褶皱基材膜的厚度为22um~28um,所述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的厚度为20um~24um,所述亚克力胶高粘层的厚度为25um~32u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镭射印刷膜包括镀银镭射膜、过渡粘接层及耐候保护膜,所述镀银镭射膜粘接于所述亚克力胶高粘层远离所述防褶皱基材膜的一侧面上,所述过渡粘接层粘接于所述镀银镭射膜远离所述亚克力胶高粘层的一侧面上,所述耐候保护膜粘接于所述过渡粘接层远离所述镀银镭射膜的一侧面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镀银镭射膜设置有印刷标识部,所述印刷标识部用于印刷标签信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镀银镭射膜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印刷标识部容置于所述凹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耐候保护膜的厚度为47um~53u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的上胶量为11g/m2~13g/m2,所述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的边缘与所述防褶皱基材膜的边缘对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粘凸起部为矩形体凸起部或半球形凸起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聚酯离型膜的宽度大于所述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的宽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亚克力胶高粘层的上胶量为15g/㎡~17g/㎡,所述亚克力胶高粘层的边缘与所述防褶皱基材膜的边缘对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褶皱基材膜为pet防褶皱基材膜,所述防褶皱基材膜的厚度为25um。

上述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包括:防褶皱基材膜、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聚酯离型膜、亚克力胶高粘及镭射印刷膜,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上设置有增粘凸起部,聚酯离型膜粘接于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远离防褶皱基材膜的一侧面上,在使用时,聚酯离型膜将被撕开,以使得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与线缆的外壁进行贴合,防褶皱基材膜的厚度为22um~28um,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的厚度为20um~24um,亚克力胶高粘层的厚度为25um~32um。所述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能够和线缆更好的贴合,且不易褶皱塌边或脱落,同时还能够使得标签上的印刷信息更好地粘附在亚克力胶高粘层上的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进而能够通过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对线缆起到更好的标识和区分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粘附在线缆上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为了更好地对上述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进行说明,以更好地理解上述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的构思。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一实施方式中,一种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10,包括:防褶皱基材膜100,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200,聚酯离型膜300,亚克力胶高粘层400,镭射印刷膜500,所述防褶皱基材膜100具有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200设置于所述防褶皱基材膜100的内表面上,所述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200上设置有增粘凸起部210;所述聚酯离型膜300粘接于所述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200远离所述防褶皱基材膜100的一侧面上,在使用时,所述聚酯离型膜300将被撕开,以使得所述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200与线缆的外壁进行贴合;所述亚克力胶高粘层400粘接于所述防褶皱基材膜100的外表面上;所述镭射印刷膜500粘接于所述亚克力胶高粘层400远离所述防褶皱基材膜100的一侧面上。

可以理解,在布线繁杂的配线架或配电箱等场所,会有大量的线缆与配电箱的端口的进行连接,然而对于同类型线缆很容易造成混淆,造成误插误连,或者后期需要维护检修时,难以准确的找出目标线缆,故有必要在线缆纸件作特殊标记以示区分,例如,本实施例的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10通过设置防褶皱基材膜100,能够大大提高所述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10的机械强度,相比现有的标签纸,防褶皱性能更好,不容易在使用过程中褶皱或者坍塌,甚至损坏,从而使得所述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10能够清晰的显示印刷信息,对多条线缆起到标识和区分作用。例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褶皱基材膜100为pet防褶皱基材膜,所述防褶皱基材膜100的厚度为25um。可以理解,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表面通过高温硬化处理后,具有非常好的耐磨性,且机械强度较好,不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褶皱或者坍塌,尤其是通过采用25um厚度的所述防褶皱基材膜,能够进一步提高所述防褶皱基材膜100防褶皱性能,如此,通过设置所述防褶皱基材膜100能够大大提高所述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10的防褶皱性能,利于后续使用到线缆上并且不易被折损。

需要说明的是,传统的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无法与线缆进行紧密贴合,尤其是现在线缆的外壁的材质越来越多样化,例如有tpy材质、pvc材质和尼龙编织线材质等,故传统的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无法适用于多种材质的线缆,贴合的不牢固,甚至容易从线缆上脱落,本实施例的所述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10通过设置所述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200及所述聚酯离型膜300,在使用时,所述聚酯离型膜300将被撕开,以使得所述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200与线缆的外壁进行贴合,如此,能够大大提高所述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10与线缆外壁的贴合紧密度,避免脱落。例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聚酯离型膜300的宽度大于所述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200的宽度,如此,能够通过没有粘附胶粘层的聚酯离型膜300的边缘更好地将所述聚酯离型膜300从所述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200上撕开。进一步地,所述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200上设置有增粘凸起部,如此,能够提高所述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200与线缆外壁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粘接强度,又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增粘凸起部为矩形体凸起部或半球形凸起部,如此,能够进一步提高所述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200与线缆外壁的摩擦力,使得所述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200与线缆外壁粘接的更加紧密,不易脱落。再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200的上胶量为11g/m2~13g/m2,所述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200的边缘与所述防褶皱基材膜100的边缘对齐,如此,通过控制所述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200的上胶量,能够控制所述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200的厚度,使得所述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200具备更好的线缆外壁粘着力,并且边缘与所述防褶皱基材膜100的边缘对齐,如此,能够使得所述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200和所述防褶皱基材膜100完全贴合粘接,进而能够提高所述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10的整体结构紧密度。

还需要说明的是,所述亚克力胶高粘层400粘接于所述防褶皱基材膜100的外表面上,所述镭射印刷膜500粘接于所述亚克力胶高粘层400远离所述防褶皱基材膜100的一侧面上,如此,能够使得所述镭射印刷膜500与所述亚克力胶高粘层400进行紧密贴合,更好地显示印刷信息,在使用过程中,贴附在线缆上后能够更好地起到标识和区分的作用,例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亚克力胶高粘层的上胶量为15g/㎡~17g/㎡,所述亚克力胶高粘层400的边缘与所述防褶皱基材膜100的边缘对齐,如此,通过控制所述亚克力胶高粘层的上胶量,能够控制所述亚克力胶高粘层400的厚度,进而能够使得所述亚克力胶高粘层400与所述防褶皱基材膜100完全贴合粘接,进而能够提高所述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10的整体结构紧密度。又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镭射印刷膜500包括镀银镭射膜510、过渡粘接层520及耐候保护膜530,所述镀银镭射膜500粘接于所述亚克力胶高粘层400远离所述防褶皱基材膜100的一侧面上,所述过渡粘接层520粘接于所述镀银镭射膜510远离所述亚克力胶高粘层400的一侧面上,所述耐候保护膜530粘接于所述过渡粘接层520远离所述镀银镭射膜510的一侧面上。又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镀银镭射膜510设置有印刷标识部,所述印刷标识部用于印刷标签信息。又如,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镀银镭射膜510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印刷标识部容置于所述凹槽内。如此,能够更加清洗地显示印刷标签信息,且所述印刷标识部容置于所述镀银镭射膜510的凹槽内,更加不易被磨损。进一步地,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耐候保护膜530的厚度为47um~53um。如果通过设置一定厚度的所述耐候保护膜530,能够提高所述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10的耐磨损性能,且更加耐水耐候等,还能够提高所述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10的防褶皱性能。

尤其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防褶皱基材膜100的厚度为22um~28um,所述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200的厚度为20um~24um,所述亚克力胶高粘层400的厚度为25um~32um。通过不断的研究分析,通过设置一定厚度的所述防褶皱基材膜100、所述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200及所述亚克力胶高粘层400,能够使得所述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10软硬适中,请参阅图3,所述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10在缠绕粘合在线缆上后,能够与线缆进行紧密的贴合,尤其是在折叠贴口处,所述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10的两端不会留存缝隙,避免后续在使用过程中脱落。同时,所述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200能够与线缆的粘接力更强,例如,所述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200的厚度为22um,如此,所述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200能够与线缆进行更加稳固的粘接。再如,所述亚克力胶高粘层400的厚度为30um,如此,能够更好粘接所述镭射印刷膜500,使得印刷标识部上的标签信息更好地粘附在所述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10上,在使用过程中不易模糊,利于后续通过标签信息识别不同的线缆。另外,通过各层一定厚度的比例设置,能够使得所述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10的各层之前具有更好的粘接力,进而使得所述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10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1、所述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通过设置一定厚度的防褶皱基材膜100,能够大大提高所述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10的机械强度,相比现有的标签纸,防褶皱性能更好,不容易在使用过程中褶皱或者坍塌,甚至损坏。

2、所述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10通过设置所述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200且所述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200上设置有增粘凸起部,能够提高所述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200与线缆外壁的摩擦力,以使得所述亲线缆硅胶低粘胶层200与线缆的外壁进行贴合,如此,能够大大提高所述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10与线缆外壁的贴合紧密度,避免脱落。

3、所述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10通过设置一定厚度的所述亚克力胶高粘层400,能够使得标签上的印刷信息更好地粘附在所述亚克力胶高粘层400上,从而使得所述防褶皱塌边的线缆用标签保护膜10能够清晰的显示印刷信息,对多条线缆起到标识和区分作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